1、昂然自得 [ áng rán zì dé ]
释义:自得:自己感到舒适。指大模大样,满不在乎的样子。
出处:宋·欧阳修《与高司谏书》:“今乃不然,反昂然自得,了无愧畏。”
2、傲睨自若 [ ào nì zì ruò ]
释义:睨:斜视。自若:指满不在乎。形容自高自大、藐视一切的样子。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六十五回:“简雍在城下唤门。(刘)璋令开门接入。雍坐在车中,傲睨自若。”
3、昂然自若 [ áng rán zì ruò ]
释义:形容气宇轩昂满不在乎的样子。
出处: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31回:“昂然自若,并不畏缩。”
4、兵在精而不在多 [ bīng zài jīng ér bù zài duō ]
释义:兵士在于精壮而不在乎众多。也比喻要求质量而不能只讲数量。
出处:《五代史平话·周史》:“凡兵在乎精,不在乎多。”
5、处之泰然 [ chǔ zhī tài rán ]
释义:处:处理,对待;泰然:安然,不以为意的样子。若无其事的样子。形容自理事情沉着镇定。也指对待问题毫不在意。
出处:晋·袁宏《三国名臣序赞》:“爰初发迹,遘此颠沛,神情玄定,处之弥泰。”
6、撮盐入水 [ cuō yán rù shuǐ ]
释义:①形容立刻消灭干净。②形容大而化之,什么都不在乎。
出处:元·关汉卿《窦娥冤》第四折:“[张驴儿做怕科云]有鬼有鬼,撮盐入水,太上老君,急急如律令,敕。”
7、大而化之 [ dà ér huà zhī ]
释义:化:改变,转变。原指大行其道,使天下化之。后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谨慎。
出处: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大而化之之谓圣。”
8、大模大样 [ dà mó dà yàng ]
释义:形容态度傲慢,目中无人的样子。
出处:明·王世桢《鸣凤记》第二十三出:“又见他烈烈轰轰,呼呼喝喝,大模大样,前遮后拥,把那街上闲人尽打开。”
9、淡然处之 [ dàn rán chǔ zhī ]
释义:以冷淡的态度对待它,不拿它当回事。
出处:刘心武《钟鼓楼》第五章:“嵇志满对詹丽颖的出现淡然处之。”
10、淡然置之 [ dàn rán zhì zhī ]
释义:很冷淡地放在一旁。形容毫不在意。
出处:高阳《清宫外史》下册:“不过他经的大风大浪太多,虽未到宠辱不惊,名利皆忘的境地,却已能不动声色,淡然置之。”
11、当耳边风 [ dāng ěr biān fēng ]
释义:比喻对听到的话毫不在意。
出处:《吴越春秋·吴王寿梦传》:“富贵之于我,如秋风之过耳。”
12、刮目相看 [ guā mù xiāng kàn ]
释义:指别人已有进步,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吴志·吕蒙传》注引《江表传》:“士别三日,即更刮目相待。”
13、另眼相看 [ lìng yǎn xiāng kàn ]
释义:用另一种眼光看待。指看待某个人不同一般。也指不被重视的人得到重视。
出处:明·无名氏《霞笺记·拆情得喜》:“奴婢蒙娘娘另眼相待,实有冤苦在心。”
14、满不在意 [ mǎn bù zài yì ]
释义:全然不放在心上,不当一回事。
出处:巴金《复仇集·不幸的人》:“这是一只破旧的提琴,他拿着弓满不在意地拉着。”
15、气宇轩昂 [ qì yǔ xuān áng ]
释义:形容人精力充沛,风度不凡。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三回:“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,器宇轩昂,料到此人必来游说。”
16、清心寡欲 [ qīng xīn guǎ yù ]
释义:清:清净;寡:少:欲:欲望,需求。保持心地清净,减少欲念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任隗传》:“隗字仲和,少好黄老,清静寡欲。”
17、若无其事 [ ruò wú qí shì ]
释义:象没有那回事一样。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。
出处:《晚清文学丛钞》:“雪岩若无其事,说不妨事,一面教人拿名片去县里把人放了,一面教把甥王爷请来商酌其事。”
18、如泣草芥 [ rú qì cǎo jiè ]
释义:芥:小草。就像仍掉一根小草那样。形容毫不在意。
出处:宋·苏洵《六国论》:“子孙视之不甚惜,举以予人,如弃草芥。”
19、视而不见 [ shì ér bù jiàn ]
释义:指不注意,不重视,睁着眼却没看见。也指不理睬,看见了当作没看见。
出处:《礼记·大学》:“心不在焉,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,食而不知其味。”
20、视若无睹 [ shì ruò wú dǔ ]
释义:睹:看见。虽然看见了,却象没有看见一样。指对眼前事物莫不关心。
出处:唐·韩愈《应科目时与人书》:“是以有力者遇之,熟视之若无睹也。”
21、束之高阁 [ shù zhī gāo gé ]
释义:高阁:储藏器物的高架。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。比喻放着不用。
出处:《晋书·庾翼传》:“此辈宜束之高阁,俟天下太平,然后议其任耳。”
22、似有如无 [ sì yǒu rú wú ]
释义:只当没有这回事。形容不在乎,不在意。
出处:明·冯惟敏《涞邑初度自述》:“眼见的争名夺利眉儿先皱,耳听着受职为官胆儿便虚,俺子当似有如无。”
23、无所容心 [ wú suǒ róng xīn ]
释义:不在意,不留意。
出处:鲁迅《呐喊·兔和猫》:“然而我向来无所容心于其间。”
24、置若罔闻 [ zhì ruò wǎng wén ]
释义:置:放,摆;若:好象。放在一边,好象没有听见似的。指不予理睬。
出处:明 朱国祯《涌幢小品》:“当中书言时,沈宜厉声力折,只因心中恼他,置若罔闻。”
25、置之不理 [ zhì zhī bù lǐ ]
释义:之:代词,它;理:理睬。放在一边,不理不睬。
出处:清·黄小配《廿载繁华梦》第十六回:“各人听了,反不以为是,就有说他是嫌钱多的,又有说他是愿贫不愿富的,邓仪卿种种置之不理而已。”
26、置之度外 [ zhì zhī dù wài ]
释义:度:考虑。放在考虑之外。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隗嚣传》:“帝积苦兵间,以嚣子内侍,公孙述远据边陲,乃谓诸将曰:‘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。’”
27、自高自大 [ zì gāo zì dà ]
释义:自以为了不起。
出处: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:“见人读数十卷书,便自高大,凌忽长者,轻慢同列。”
28、不以为意 [ bù yǐ wéi yì ]
释义:不把它放在心上。表示对人、对事抱轻视态度。
出处:北魏 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 秦太上君寺》:“临淄官徒有在京邑,闻怀砖慕势,咸共耻之,唯崔孝忠一人不以为意。”
29、充耳不闻 [ chōng ěr bù wén ]
释义:充:塞住。塞住耳朵不听。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。
出处:《诗经·邶风·旄丘》:“叔兮伯兮,褎如充耳。”
30、宠辱不惊 [ chǒng rǔ bù jīng ]
释义:宠:宠爱。受宠受辱都不在呼。指不因个人得失而动心。
出处:晋·潘岳《在怀县》诗:“宠辱易不惊,恋本难为思。”
形容一个人不在乎另一个人的成语(56个)
••阅读 3910
形容一个人不在乎另一个人的词语(2个)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形容想见一个人很难的经典成语
百不一遇,百不获一,百世一人,进退维谷,千载一时,左右为难,不可多得,万不及一
中医治病救人的成语
惩前毖后,从井救人,济世救人,救死扶伤,妙手回春,起死回生,舍己救人,舍己为人,治病救人
岁月不饶人的伤感成语
白驹过隙,年老色衰,日月如梭,盛年不再,一日难再晨
形容一个人脑残的成语
呆若木鸡,钝学累功,气壮如牛,人穷智短,傻头傻脑,使愚使过,小黠大痴,以勤补拙,拙嘴笨舌,拙口笨腮,拙嘴笨腮
描写车间工人的成语
爱憎分明,百巧千穷,便辞巧说,藏巧于拙,赤胆忠心,聪明能干,浮文巧语,钢筋铁骨,大公无私,豪夺巧取,灰头土脸,肩负重任,精益求精,克己奉公,良工巧匠,玲珑小巧,炉火纯青,能工巧匠,能说会道,能言巧辩,弄巧成拙,奇技淫巧,牵强附会,巧不可阶,…
不取笑的说别人的成语
悲天悯人,诚心诚意,尖酸刻薄,口轻舌薄,弃甲曳兵,以五十步笑百步,以貌取人,推己及人,五十步笑百步,自知之明,赤诚相见
描写人物很不在乎的成语
昂然自得,昂然自若,傲睨自若,兵在精而不在多,宠辱不惊,撮盐入水,大大咧咧,大大落落,大模大样,大而化之,满不在乎,气度不凡,气宇轩昂,随随便便,闲云野鹤,自高自大
想念网络情人的成语
翻来复去,翻肠搅肚,凤愁鸾怨,魂劳梦断,魂驰梦想,剪烛西窗,蒹葭之思,刻骨相思,履信思顺,眠思梦想,切切在心,秋水伊人,拳拳在念,入骨相思,西窗剪烛,心事重重,一日三月,驿寄梅花,驿使梅花,驿路梅花,引日成岁,月明千里,昼思夜想,一日三秋,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