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哀莫大于心死 [ āi mò dà yú xīn sǐ ]
释义:指最可悲哀的事,莫过于思想顽钝,麻木不仁。
出处:《庄子·田子方》:“夫哀莫大于心死,而人死亦次之。”
2、哀痛欲绝 [ āi tòng yù jué ]
释义:伤心得要死。形容悲痛到了极点。
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十三回:“那宝珠按未嫁女之礼在灵前哀哀欲绝。”
3、哀毁骨立 [ āi huǐ gǔ lì ]
释义:哀:悲哀;毁:损坏身体;骨立:形容极瘦,只剩下骨架。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韦彪传》:“孝行纯至,父母卒,哀毁三年,不出庐寝。服竟,羸瘠骨立异形,医疗数年乃起。”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德行》:“王戎虽不备礼,而哀毁骨立。”
4、黯然销魂 [ àn rán xiāo hún ]
释义:黯然:心怀沮丧、面色难看的样子;销魂:灵魂离开肉体。心怀沮丧得好象丢了魂似的。形容非常悲伤或愁苦。
出处:梁·江淹《别赋》:“黯然销魂者,惟别而已矣。”
5、不知所措 [ bù zhī suǒ cuò ]
释义:措:安置,处理。不知道怎么办才好。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。
出处:《论语·子路》:“则民无所措手足。”《三国志·吴书·诸葛恪传》:“哀喜交并,不知所措。”
6、悲痛欲绝 [ bēi tòng yù jué ]
释义:绝:穷尽。悲哀伤心到了极点。
出处: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一卷第七章:“她那人间的爱人悲痛欲绝,日日在她变成的土山下面,跪着呜咽哭啼,直到死在这山脚下。”
7、惨不忍睹 [ cǎn bù rěn dǔ ]
释义:睹:看。凄惨得叫人不忍心看。
出处:唐·李华《吊古战场文》:“伤心惨目,有如是耶!”
8、诚惶诚恐 [ 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]
释义:诚:实在,的确;惶:害怕;恐:畏惧。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。
出处:汉·杜诗《乞退郡疏》:“奉职无效,久窃禄位,令功臣怀愠,诚惶诚恐。”
9、捶胸顿足 [ chuí xiōng dùn zú ]
释义:捶:敲打;顿:跺。敲胸口,跺双脚。形容非常懊丧,或非常悲痛。
出处:元·萧德祥《杀狗劝夫》第二折:“我衷肠,除告天,奈天高,又不知,只落的捶胸顿足空流泪。”
10、怛然失色 [ dá rán shī sè ]
释义:怛:畏惧,恐惧。指因害怕而变脸色。
出处:宋·苏洵《送石昌言舍人北使行》:“闻介马万骑驰过,剑槊相摩,终夜有声,人者怛然失色。”
11、大放悲声 [ dà fàng bēi shēng ]
释义:放声痛哭。形容非常伤心。
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14回:“宝钗走到跟前,见凤姐已经停床,便大放悲声。”
12、大惊失色 [ dà jīng shī sè ]
释义:非常害怕,脸色都变了。
出处:《汉书·霍光传》:“群臣皆惊愕失色,莫敢发言。”
13、担惊受怕 [ dān jīng shòu pà ]
释义: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梧桐叶》第四折:“为兵戈担惊受恐。”
14、胆裂魂飞 [ dǎn liè hún fēi ]
释义:裂:破裂。魂:魂灵、神志。胆也破了,魂也飞了。形容极度害怕、恐慌。
出处: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一回:“秦凤一闻此言,胆裂魂飞,忙忙奏知李娘娘。”
15、胆战心寒 [ dǎn zhàn xīn hán ]
释义:战:发抖。形容害怕之极。
出处:《古今杂剧·楚昭王疏者下船》:“怕的是城荒国破,常子是胆战心寒。”
16、胆战心惊 [ dǎn zhàn xīn jīng ]
释义:战:通“颤”,发抖。形容十分害怕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碧桃花》第三折:“不由我不心惊胆战,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。”
17、低声下气 [ dī shēng xià qì ]
释义:形容说话和态度卑下恭顺的样子。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三:“更瘦小低声下气,送暖偷寒,逢其所喜,避其所讳。”
18、低首下心 [ dī shǒu xià xīn ]
释义:首:头;下心:屈服于人。形容屈服顺从。
出处:唐·韩愈《鳄鱼文》:“刺史虽驽弱,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,伈伈睍睍,为民吏羞,以偷活于此邪?”
19、胆颤心惊 [ dǎn chàn xīn jīng ]
释义:颤:发抖。形容非常害怕。
出处:元·施惠《幽闺记·士女随迁》:“生长升平,谁曾惯遭离乱,苦怎言。胆颤心惊,如何可免。”
20、吊胆提心 [ diào dǎn tí xīn ]
释义:提心吊胆。形容非常担心或害怕。
出处: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十五回:“一个个擦拳磨掌,吊胆提心的,只等姑娘一句话。”
21、额蹙心痛 [ é cù xīn tòng ]
释义:极度忧愁伤心的样子。
出处:明天放道人《〈四声猿〉序》:“《渔阳》意气,泉路难灰,世人假慈悲学大菩萨,而勤王断国之徒,多在涂脂调粉之辈,此文长所为额蹙心痛者乎。”
22、风木之悲 [ fēng mù zhī bēi ]
释义:风木:同“风树”,比喻因父母亡故,不能奉养。指丧父母的悲伤。
出处:明·顾大典《青衫记·元白揣摩》:“早年失怙,常怀风木之悲;壮岁鼓盆,久虚琴瑟之乐。”
23、骨软筋麻 [ gǔ ruǎn jīn má ]
释义:①形容精疲力尽的样子。②形容极其害怕的样子。
出处: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五:“王吉心慌撩乱,将身子尽力挨出,挨得骨软筋麻,才到得稀松之处。”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十一回:“众臣悚惧,骨软筋麻。战战兢兢,痴痴痖痖。”
24、骇人听闻 [ hài rén tīng wén ]
释义:骇:震惊。使人听了非常吃惊、害怕。
出处:宋·孟元老《东京梦华录·东角楼街巷》:“南通一巷,谓之界身,并是金银帛交易之所,屋宇雄壮,门面广阔,望之森然,每一交易,动即千万,骇人闻见。”
25、寒毛卓竖 [ hán máo zhuó shù ]
释义:汗毛都竖立起来。形容非常恐怖,或心情特别紧张害怕。
出处:《敦煌变文集·降魔变文》:“见者寒毛卓竖,舍利佛独自安然。”
26、寒心酸鼻 [ hán xīn suān bí ]
释义:寒心:心中战粟;酸鼻:鼻子辛酸。形容心里害怕而又悲痛。
出处:战国·楚·宋玉《高唐赋》:“感心动耳,回肠伤气。孤子寡妇,寒心酸鼻。”
27、汗流浃背 [ hàn liú jiā bèi ]
释义:浃:湿透。汗流得满背都是。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。现也形容出汗很多,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伏皇后纪》:“操出,顾左右,汗流浃背。”
28、呼天抢地 [ hū tiān qiāng dì ]
释义:抢地:触地。大声叫天,用头撞地。形容极度悲伤。
出处: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十回:“肖云仙呼天抢地,尽哀尽礼,治办丧事,十分尽心。”
29、狐死兔泣 [ hú sǐ tù qì ]
释义: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。
出处:《宋史·李全传》:“狐死兔泣,李氏灭,夏氏宁得独存?”
30、狐兔之悲 [ hú tù zhī bēi ]
释义:狐死则兔悲,兔死则狐亦悲。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痛心悲伤。
出处:明·朱国桢《涌幢小品·黄叔度二诬辨》:“因视国家将倾,诸贤就戮,上之不能如孙登之污埋,次之不能如皇甫规之不与,下之不能兴狐兔之悲,方且沾沾自喜,因同志之死以为名高,是诚何忍哉。”
形容痛苦到极致的成语(157个)
••阅读 1868
形容痛苦到极致的词语(1个)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无法形容的痛苦的成语
阿毗地狱,嗳声叹气,爱别离苦,百般折磨,悲天悯人,剥肤之痛,剥床及肤,不能自拔,苍生涂炭,缠绵悱恻,楚楚可怜,创钜痛深,创巨痛深,创剧痛深,摧心剖肝,大慈大悲,甘之如荠,甘心如荠,甘苦与共,苟且偷生,光彩夺目,咳声叹气,呼天号地,呼天叫地,…
形容穷到极致突然爆富的成语
闭月羞花,冰肌玉骨,冰魂雪魄,不同流俗,沉鱼落雁,成家立业,出水芙蓉,传诵不绝,雕梁画栋,东挪西借,婀娜多姿,风度翩翩,风流倜傥,富可敌国,富商巨贾,高人雅士,高山仰止,高情远致,高节清风,功成名就,骨瘦如柴,光明磊落,国色天香,憨态可掬,…
形容扫兴痛苦的成语
哀喜交并,阿毗地狱,哀毁瘠立,嗳声叹气,败兴而归,抱璞泣血,悲不自胜,悲天悯人,剥肤之痛,剥床及肤,踣地呼天,不能自拔,惨不忍睹,苍生涂炭,乘兴而来,楚囚相对,楚楚可怜,触物伤情,触目崩心,触目恸心,创钜痛深,创巨痛深,创剧痛深,怆地呼天,…
形容内心十分痛苦的成语
哀哀父母,哀感天地,哀思如潮,哀而不伤,唉声叹气,阿毗地狱,哀感中年,嗳声叹气,爱别离苦,黯然失色,黯然神伤,黯然销魂,百般折磨,抱头痛哭,抱璞泣血,悲不自胜,悲从中来,悲天悯人,悲歌击筑,悲痛欲绝,悲观厌世,悲愁垂涕,剥肤之痛,剥床及肤,…
形容穷到极致突然发财的成语
环堵萧然,家贫如洗,空空如也,难以为继,囊中羞涩,贫困潦倒,平步青云,一寒如此,一无所有,一贫如洗,飞黄腾达,家徒四壁
形容事情坏到极致的成语
暗昧之事,不事城府,操之过急,出乎意料,触事面墙,胆小怕事,断事以理,阿尊事贵,额外主事,分内之事,国家大事,荒诞不经,机事不密,锦上添花,精明能干,平居无事,平静无事,七事八事,七日来复,前尘影事,千篇一律,上书言事,伤时感事,事以密成,…
形容失去亲人的痛苦的成语
哀哀父母,哀痛欲绝,爱别离苦,悲痛欲绝,恻怛之心,椎心泣血,风木之悲,泪如雨下,如丧考妣,丧明之痛,痛不欲生,撕心裂肺,悲恸欲绝,伤心欲绝
形容遭遇痛苦的成语大全
哀感顽艳,哀而不伤,阿毗地狱,哀毁瘠立,嗳声叹气,爱别离苦,黯然神伤,黯然销魂,百般折磨,悲不自胜,悲从中来,悲天悯人,剥肤之痛,剥床及肤,踣地呼天,不知所出,不能自拔,苍生涂炭,缠绵悱恻,愁眉苦脸,愁眉泪眼,楚囚相对,楚楚可怜,触物伤情,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