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碧空如洗 [ bì kōng rú xǐ ]
释义:碧空:浅蓝色的天空。蓝色的天空明净得像洗过一样。形容天气晴朗。
出处:宋·张元干《水调歌头》词:“万里碧空如洗,寒浸十分明月,帘卷玉波流。”
2、晨钟暮鼓 [ chén zhōng mù gǔ ]
释义:暮:傍晚。佛教规矩,寺里晚上打鼓,晚上敲钟。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。
出处:唐·李成用《山中》诗:“朝钟暮鼓不到耳,明月孤云长挂情。”
3、迟暮之年 [ chí mù zhī nián ]
释义:迟暮:黄昏,比喻晚年。指人至老年。
出处:清·荑荻散人《玉娇梨》第三回:“年兄之论固正,但只是年兄迟暮之年,当此严冷之际,塞外驱驰,良不容易。”
4、大街小巷 [ dà jiē xiǎo xiàng ]
释义:城镇里的街道里弄,概指都市里的各处地方。
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六十六回:“正月十五日,上元佳节,好生晴朗,黄昏月上,六街三市,各处坊隅巷陌,点花放灯,大街小巷,都有社火。”
5、暮景残光 [ mù jǐng cán guāng ]
释义:犹言夕阳残照。比喻年老体衰,临近死亡。
出处:宋·邵伯温《闻见前录》第六卷:“窃以暮景残光,能余几日;酬恩报义,正在今时。”
6、暮景桑榆 [ mù jǐng sāng yú ]
释义:夕阳斜照在桑树和榆树顶端,一派黄昏景象。比喻晚年的时光。桑榆,古人以为是日所入处。
出处:三国·魏·曹植《赠白马王彪》诗:“年在桑榆间,影响不能追。”南朝·梁·萧统《文选·刘铄〈拟古二首〉》:“愿垂薄暮景,照妾桑榆时。”
7、暮气沉沉 [ mù qì chén chén ]
释义:暮气:黄昏时的烟霭;沉沉:低沉。形容精神萎靡不振,缺乏朝气。
出处:宋·陆游《访毛平仲问疾与其子适同游柯山》:“楼堞参差暮气昏。”
8、日暮途穷 [ rì mù tú qióng ]
释义:暮:傍晚;途:路。天已晚了,路已走到了尽头。比喻处境十分困难,到了末日。也形容穷困到极点。
出处:《史记·伍子胥列传》:“吾日暮途远,吾故倒行而逆施之。”唐·杜甫《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》:“几年春草歇,今日暮途穷。”
9、日薄西山 [ rì bó xī shān ]
释义:薄:迫近。太阳快落山了。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,临近死亡。
出处:晋·李密《陈情表》:“但以刘日薄西山,气息奄奄,人命危浅,朝不虑夕。”
10、日暮途远 [ rì mù tú yuǎn ]
释义:暮:傍晚;途:路。天已晚了,路已走到了尽头。比喻处境十分困难,到了末日。也形容穷困到极点。
出处:《史记·伍子胥列传》:“吾日暮途远,吾故倒行而逆施之。”北周·庾信《哀江南赋》:“日暮途远,人间何世。”
11、日薄桑榆 [ rì báo sāng yú ]
释义:犹日薄西山。比喻老年的时光。
出处:《隋书·李穆传》:“臣日薄桑榆,位高轩冕,经邦论道,自顾缺然。”
12、日薄虞渊 [ rì báo yú yuān ]
释义:犹日薄西山。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,临近死亡。虞渊,神话传说中日入之处。
出处: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:“扞日呴至于虞渊,是谓黄昏。”庄逵吉校:“《太平御览》作‘薄于虞渊’。”
13、桑榆暮景 [ sāng yú mù jǐng ]
释义:夕阳的余辉照在桑榆树梢上。指傍晚。比喻晚年的时光。
出处:三国魏·曹植《赠白马王彪》诗:“年在桑榆间,影响不能追。”
14、桑榆末景 [ sāng yú mò jǐng ]
释义:夕阳的余辉照在桑榆树梢上。指傍晚。比喻晚年的时光。同“桑榆暮景”。
出处:清·顾炎武《与李霖瞻书》:“桑榆末景,或可回三舍之戈。”
15、途穷日暮 [ tú qióng rì mù ]
释义:犹日暮途穷。
出处:清黄遵宪《群公》诗:“途穷日暮更何求,白首同拼一死休。”
16、万赖俱寂 [ wàn lài jù jì ]
释义: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,一点儿声响都没有。
出处:唐朝常建《题破山寺后禅院》诗:“万赖此俱寂,唯闻钟磬音。”
17、亡不待夕 [ wáng bù dài xī ]
释义:亡:灭亡,死亡。待:等待。夕:傍晚。灭亡等不到傍晚。比喻很快就会灭亡。
18、旭日东升 [ xù rì dōng shēng ]
释义:旭日:初升的太阳。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。形容朝气蓬勃的气象。
出处:《诗经 邶风 匏有苦叶》:“緇緇鸣雁,旭日始旦。”
19、西山日薄 [ xī shān rì báo ]
释义:薄:逼近。太阳快要落山。比喻事物接近衰亡或人近老年。亦作“日薄西山”、“西山日迫”。
出处:宋·洪咨夔《风流子》词:“世事几番新局面,看底欲高三著。况转首,西山日薄。”
20、夕阳西下 [ xī yáng xī xià ]
释义:指傍晚日落时的景象。也比喻迟暮之年或事物走向衰落。
出处:元·马致远《天净沙·秋思》:“夕阳西下,断肠人在天涯。”
21、西风残照 [ xī fēng cán zhào ]
释义:秋天的风,落日的光。比喻衰败没落的景象。多用来衬托国家的残破和心境的凄凉。”
出处:唐·李白《忆秦娥》词:“乐游原上清秋节,咸阳古道音尘绝。音尘绝,西风残照,汉家陵阙。”
22、朝云暮雨 [ zhāo yún mù yǔ ]
释义:暮:傍晚。早上是云,晚上是雨。原指神女的早晚变化,旧时用以喻指男女的欢会。
出处:战国·楚·宋玉《高唐赋》:“妾在巫山之阳,高丘之阻,旦为朝云,暮为行雨。朝朝暮暮,阳台之下。”
23、朝钟暮鼓 [ zhāo zhōng mù gǔ ]
释义:佛寺晨撞钟,暮击鼓以报时。
出处:唐·李咸用《山中》诗:“朝钟暮鼓不到耳,明月孤云长挂情。”
24、薄暮冥冥 [ bó mù míng míng ]
释义:傍晚时天气昏暗。
出处: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薄暮冥冥,虎啸猿啼。”
25、六街三市 [ liù jiē sān shì ]
释义:六街:唐代长安城中的六条大街;市:古代称早晨、中午、傍晚为三时之市。泛指大街小巷。
出处:《资治通鉴·唐纪睿宗景云元年》:“中书舍人韦元徼巡六街。”《周礼·地官·司市》
26、明月清风 [ míng yuè qīng fēng ]
释义:只与清风、明月为伴。比喻不随便结交朋友。也比喻清闲无事。
出处:《南史·谢惠传》:“入吾室者,但有清风;对吾饮者,惟当明月。”
27、道远日暮 [ dào yuàn rì mù ]
释义:暮:太阳落山。道路很遥远,而且太阳西沉了。比喻还有很多事要做,可时间不多了。
出处:《吴子·料敌》:“六曰:道远日暮,士众劳惧,倦而未食,解甲而息。”
28、暮色苍茫 [ mù sè cāng máng ]
释义:指时已傍晚,天色昏暗,眼前的景物已模糊不清。
出处:《茅盾散文·旅踪屐痕·海参崴印象》:“海参崴在冬季白昼时间极短。上午八时天还未大亮,下午五时,已经暮色苍茫。”
29、日落西山 [ rì luò xī shān ]
释义:太阳快要落山。比喻人到老年将死或事物接近衰亡。
出处:《上唐书·音乐志》:“‘栖鸟夜飞’,沈攸之元微五年所作也。攸之未败前,思归京师,故歌和云:‘日落西山还去来。’”
30、万里无云 [ wàn lǐ wú yún ]
释义:湛湛蓝天,没有一丝云彩。形容天气晴朗。
出处: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三本第二折:“碧天万里无云,空劳倦客身心。”
关于描写傍晚的成语(36个)
••阅读 1910
关于描写傍晚的词语(2个)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描写秋天傍晚的好成语
薄暮冥冥,晨钟暮鼓,大街小巷,六街三市,暮云春树,暮来朝去,暮景桑榆,暮色苍茫,日暮途远,日暮途穷,桑榆暮景,桑榆暮影,桑榆末景
描写夏天傍晚的风成语
长夜漫漫,沉李浮瓜,大汗淋漓,灯红酒绿,簟纹如水,浮瓜沈李,寒风刺骨,汗如雨下,汗流洽背,汗流浃背,赫赫炎炎,挥汗成雨,挥汗如雨,浃背汗流,焦金流石,流汗浃背,热气腾腾,烁石流金,铄石流金,吴牛喘月,夕阳西下,夏日可畏,炎天暑月,月朗星稀,…
描写河水傍晚的成语
波光粼粼,波涛汹涌,风平浪静,九曲回肠,水涨船高,水漫金山,水落石出,汹涌澎湃,一望无际,一泻千里,细水长流,涓涓细流
描写傍晚太阳的优美成语
薄暮冥冥,道远日暮,路长日暮,暮景残光,暮气沉沉,暮色苍茫,日落西山,日薄桑榆,日薄崦嵫,日薄西山,日薄虞渊,桑榆暮景,西山日薄,群星璀璨,落日熔金
描写夏天傍晚的好成语
长夜漫漫,灯红酒绿,簟纹如水,浮瓜沈李,寒风刺骨,夕阳西下,月朗星稀,月黑风高,众星拱月,纸醉金迷,寒气逼人
描写傍晚的伤感成语
气息奄奄,人命危浅,日薄崦嵫,日薄西山,朝不虑夕
描写傍晚山顶的成语
气息奄奄,人命危浅,日落西山,日薄崦嵫,日薄西山,夕阳西下,朝不虑夕,朝朝暮暮,华灯初上
描述傍晚风景的成语
黑更半夜,火树银花,漆黑一团,万家灯火,一团漆黑,月明风清,月明星稀,月明千里,月白风清,月落星沉,月黑风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