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不改其乐 [ bù gǎi qí lè ]
释义:不改变自有的快乐。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快乐。
出处:《论语·雍也》:“一箪食,一飘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扰,回出不改其乐。”
2、不堪其忧 [ bù kān qí yōu ]
释义:忧:愁苦。不能忍受那样的愁苦。
出处:《论语·雍也》:“贤哉,回也!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。贤哉,回也!
3、不在话下 [ bù zài huà xià ]
释义:指事物轻微,或者理所当然,不值得一提。
出处:元·秦简夫《赵礼让肥》四折:“以下各随次第加官赐赏,这且不在话下。”
4、不知老之将至 [ bù zhī lǎo zhī jiāng zhì ]
释义:不知道老年即将来临。形容人专心工作,心怀愉快,忘掉自己的衰老。
出处:《论语·述而》:“其为人也,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,不知老之将至云尔。”
5、餐风露宿 [ cān fēng lù sù ]
释义:风里吃饭,露天睡觉。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。
出处:宋·苏轼《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》诗:“露宿风餐六百里,明朝饮马南江水。”
6、垂涎三尺 [ chuí xián sān chǐ ]
释义:口水挂下三尺长。形容极其贪婪的样子。也形容非常眼热。
出处:唐 柳宗元《三戒》:“临江之人,略得麋麂,畜之。入门,群犬垂涎,扬尾皆来。”
7、垂涎欲滴 [ chuí xián yù dī ]
释义:涎:口水。馋得连口水都要滴下来了。形容十分贪婪的样子。
出处:唐·柳宗元《招海贾文》:“垂涎闪舌兮,挥霍旁午。”
8、吊死问疾 [ diào sǐ wèn jí ]
释义:吊祭死者,慰问病人。形容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。
出处:《淮南子·修务训》:“布德施惠以振困穷,吊死问疾以养孤孀。”
9、发愤忘食 [ fā fèn wàng shí ]
释义:努力学习或工作,连吃饭都忘了。形容十分勤奋。
出处:《论语·述而》:“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,不知老之将至云尔。”
10、废寝忘食 [ fèi qǐn wàng shí ]
释义:废:停止。顾不得睡觉,忘记了吃饭。形容专心努力。
出处:南朝·齐·王融《曲水诗》序:“犹且具明废寝,昃晷忘餐。”
11、风餐露宿 [ fēng cān lù sù ]
释义:风里吃饭,露天睡觉。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。
出处:宋·苏轼《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》诗:“露宿风餐六百里,明朝饮马南江水。”
12、风卷残云 [ fēng juǎn cán yún ]
释义:大风把残云卷走。比喻一下子把残存的东西一扫而光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冤家债主》第二折:“自从把家私分开了,好似那汤泼瑞雪,风卷残云,都使的光光荡荡了。”
13、囫囵吞枣 [ hú lún tūn zǎo ]
释义:囫囵:整个儿。把枣整个咽下去,不加咀嚼,不辨滋味。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。
出处:《朱子语类·论语十六》:“道理也是一个有条理底物事,不是囫囵一物。”
15、饥肠辘辘 [ jī cháng lù lù ]
释义:饥肠:饥饿的肚子;辘辘:车行声。肚子饿得咕咕直响。形容十分饥饿。
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西湖主》:“而枵肠辘辘,饥不可堪。”
16、津津有味 [ jīn jīn yǒu wèi ]
释义: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。
出处:汉·王褒《洞箫赋》:“哀悁悁之可怀兮,良醰醰而有味。”
17、口多食寡 [ kǒu duō shí guǎ ]
释义:吃饭的人多,但是食物很少。
出处:唐·韩愈《答胡生书》:“愈不善自谋,口多而食寡。”
18、狼吞虎咽 [ láng tūn hǔ yàn ]
释义: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。
出处: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·刘东山夸技顺城门》:“十人自来吃酒……须臾之间,狼飧虎咽,算来吃够有六七十斤肉。”
19、老之将至 [ lǎo zhī jiāng zhì ]
释义:多用作自称衰老之语。
出处:宋·陈亮《谢胡参政启》:“少不如人,所向墙壁;老之将至,乃罣网罗。”
20、露宿风餐 [ lù sù fēng cān ]
释义:在露天过夜,在风口吃饭。形容行旅生活的辛苦。
出处:宋·苏轼《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》诗:“露宿风餐六百里,明朝饮马南江水。”
21、窃位素餐 [ qiè wèi sù cān ]
释义:素:空;餐:吃饭,指俸禄。窃居高位,无功受禄。旧指高级官员饱食终日,无所用心。后也用作谦词。
出处:《汉书·杨恽传》:“已负窃位素餐之责久矣。”
22、日旰忘餐 [ rì gàn wàng cān ]
释义:形容工作勤劳,忘了时间,忘了吃饭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尹敏传》:“日旰忘食,夜分不寝。”
23、日旰忘食 [ rì gàn wàng shí ]
释义:天色已晚仍顾不上吃饭。形容专心致志,勤勉不懈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儒林传上·尹敏》:“与班彪亲善,每相遇,辄日旰忘食,夜分不寝。”
24、如渴如饥 [ rú kě rú jī ]
释义:形容迫切的心情或要求。同“如饥如渴”。
出处:三国·魏·嵇康《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》:“思我良朋,如渴如饥,愿言不获,怆矣其悲。”
25、生吞活剥 [ shēng tūn huó bō ]
释义:原指生硬搬用别人诗文的词句。现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的搬用经验、理论等。
出处:唐·刘肃《大唐新语·谱谑》:“有枣强尉张怀庆,好偷名士文章,人为之谚云:‘活剥王昌龄,生吞郭正一。’”
26、尸位素餐 [ shī wèi sù cān ]
释义:尸位:空占职位,不尽职守;素餐:白吃饭。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,白吃饭。
出处:《汉书·朱云传》:“今朝廷大臣,上不能匡主,下亡以益民,皆尸位素餐。”
27、食前方丈 [ shí qián fāng zhàng ]
释义:方丈:一丈见方。吃饭时面前一丈见方的地方摆满了食物。形容吃的阔气。
出处: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食前方丈,侍妾数百人,我得志弗为也。”
28、食少事烦 [ shí shǎo shì fán ]
释义:每日吃饭很少,可是处理的事务非常繁重。形容工作辛劳,身体不佳。
出处:《晋书·宣帝纪》:“先是,亮使至,帝问曰:‘诸葛公起居何如?食可几(许)米?’对曰:‘三四升。’次问政事,曰:‘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。’帝既而告人曰:‘诸葛孔明其能久乎!’”
29、食不二味 [ shí bù èr wèi ]
释义:吃饭不用两道菜肴。谓饮食节俭。
出处:《左传·哀公元年》:“昔阖庐食不二味,居不重席,室不崇坛,器不彤镂,宫室不观,舟车不饰,衣服财用,择不取费。”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下》:“食不二味,坐不重席。”
30、天花乱坠 [ tiān huā luàn zhuì ]
释义:传说梁武帝时有个和尚讲经,感动了上天,天上纷纷落下花来。形容说话有声有色,极其动听(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)。
出处:《心地观经·序品》:“六欲诸天来供养,天华(花)乱坠遍虚空。”
形容好吃之人的词语(1个)
- 人比黄花瘦黄花:指菊花。人比菊花还要瘦弱。比喻人憔悴,暗示相思之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