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背信弃义 [ bèi xìn qì yì ]
释义:背:违背;信:信用;弃:扔掉;义:道义。违背诺言,不讲道义。
出处:《北史·周纪下·高祖武帝》:“背惠怒邻,弃信忘义。”
2、表里不一 [ biǎo lǐ bù yī ]
释义:表面与内在不一样。
出处:《逸周书·谥法解》:“行见中外曰悫。”
3、诚心诚意 [ chéng xīn chéng yì ]
释义:形容十分真挚诚恳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“开心见诚,无所隐伏。”
4、谄笑胁肩 [ chǎn xiào xié jiān ]
释义:讨好地强装笑脸,缩敛肩膀。形容阿谀逢迎的丑态。
出处:《初刻折案惊奇》卷十三:“那些人贪他是出钱施主,当面只是甜言蜜语,谄笑胁肩,赚他上手。”
5、尔虞我诈 [ ěr yú wǒ zhà ]
释义:尔:你;虞、诈:欺骗。表示彼此互相欺骗。
出处: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我无尔诈,尔无我虞。”
6、故弄玄虚 [ gù nòng xuán xū ]
释义:故:故意;弄:玩弄;玄虚:用来掩盖真相,使人迷惑的欺骗手段。故意玩弄花招,迷惑人,欺骗人。
出处:韩非《韩非子 解老》:“圣人观其玄虚,用其周行,强字之曰道。”
7、拐弯抹角 [ guǎi wān mò jiǎo ]
释义: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。比喻说话绕弯,不直截了当。
出处:元 秦简夫《东堂老》:“转弯抹角,可早来到李家门首。”
8、光明磊落 [ guāng míng lěi luò ]
释义:磊落:心地光明坦白。胸怀坦白,正大光明。
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聂小倩》:“公子光明磊落,为天人所钦瞩。”
9、花言巧语 [ huā yán qiǎo yǔ ]
释义:原指铺张修饰、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辞。后多指用来骗人的虚伪动听的话。
出处:《朱子语类》:“‘巧言’即今所谓花言巧语,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是也。”
10、假仁假义 [ jiǎ rén jiǎ yì ]
释义:伪装仁慈善良。
出处:《朱子全书·历代一·唐》:“汉高祖私意分数少,唐太宗一切假仁假义以行其私。”
11、假手于人 [ jiǎ shǒu yú rén ]
释义:假:利用。借助别人来为自己办事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吕布传》:“诸将谓布曰:‘将军常欲杀刘备,今可假手于术。’”
12、假途灭虢 [ jiǎ tú miè guó ]
释义: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。
出处:《左传·僖公二年》:“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,与垂棘之璧,假道于虞以伐虢。”
13、假以辞色 [ jiǎ yǐ cí sè ]
释义:指好言好语、和颜悦色地对待。
出处:明 归有光《沈贞甫墓志铭》:“贞甫为人伉厉,喜自修饰,介介自持,非其人未尝假以辞色。”
14、假痴不癫 [ jiǎ chī bù diān ]
释义:痴:傻,呆。癲:疯癫,癫狂。假装呆傻,实际并不疯癫。形容外表看似愚钝,而心里却十分清醒。
出处:《三十六计》第二十七计:“当其机未发时,静屯似痴;若假癲,则不但露机,且乱动而群疑;故假痴者胜,假癲者败。”
15、假公济私 [ jiǎ gōng jì sī ]
释义:假借公家的名义,谋取私人的利益。
出处:《汉书·杜业传》:“方进终不举白,专作威福,阿党所厚,排挤英俊,托公报私,横厉无所畏忌。”元·无名氏《陈州粜米》第一折:“他假公济私,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!”
16、见风使舵 [ jiàn fēng shǐ duò ]
释义:看风向转发动舵柄。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。
出处: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:“看风使舵,正是随波逐流。”
17、居心不良 [ jū xīn bù liáng ]
释义:居心:存心;良:善。存心不善。指内心存在着恶意或阴谋。
出处: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卿居心不净,乃复强欲滓秽太清耶。”
18、口蜜腹剑 [ kǒu mì fù jiàn ]
释义: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。
出处:《资治通鉴·唐纪·玄宗天宝元年》:“世谓李林甫‘口有蜜,腹有剑’。”
19、两面三刀 [ liǎng miàn sān dāo ]
释义:比喻耍两面派手法,当面一套,背后一套。
出处:元·李行道《灰阑记》第二折:“岂知他有两面三刀,向夫主厮搬调。”
20、皮笑肉不笑 [ pí xiào ròu bù xiào ]
释义:极其不自然地装出一副笑脸。形容虚伪或心怀恶意的样子。
出处:巴金《秋》十九:“王氏看见陈姨太的粉脸上皮笑肉不笑的神情,知道陈姨太在挖苦她。”
21、强颜欢笑 [ qiǎng yán huān xiào ]
释义:心里不畅快,但脸上勉强装出喜笑的样子。
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邵女》:“‘汝狡兔三窟,何归为?’柴俯不对。女肘之,柴始强颜为笑。”
22、巧言令色 [ qiǎo yán lìng sè ]
释义:巧言:花言巧语;令色:讨好的表情。形容花言巧语,虚伪讨好。
出处:《书·皋陶谟》:“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。”
23、人面兽心 [ rén miàn shòu xīn ]
释义:面貌虽然是人,但心肠象野兽一样凶狠。形容为人凶残卑鄙。
出处:《列子·黄帝》:“夏桀、殷纣、鲁醒、楚穆,状貌七窍皆同于人,而有禽兽之心。”《汉书·匈奴传赞》:“被发左衽,人面兽心。”
24、仁义道德 [ rén yì dào dé ]
释义: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。
出处:唐·韩愈《原道》:“后之人,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,孰从而听之。”
25、酸文假醋 [ suān wén jiǎ cù ]
释义:形容装出一副文雅有礼貌的样子。
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09回:“这有什么?大凡一个人,总别酸文假醋的才好。”
26、徒有虚名 [ tú yǒu xū míng ]
释义:空有名望。指有名无实。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九十五回:“却说司马懿回到寨中,使人打听是何将引兵守街亭。回报曰:‘乃马良之弟马谡也。’懿笑曰:‘徒有虚名,乃庸才耳!’”
27、歪门邪道 [ wāi mén xié dào ]
释义:指不正当的门径。也比喻坏主意。
出处:浩然《艳阳天》第三章:“真没想到,他们竟会想出这样一个歪门邪道。”
28、外强中干 [ wài qiáng zhōng gān ]
释义:干:枯竭。形容外表强壮,内里空虚。
出处: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:“今乘异产以从戎事,及惧而变,……外强中干,进退不可,周旋不能,君必悔之。”
29、笑里藏刀 [ xiào lǐ cáng dāo ]
释义:形容对人外表和气,却阴险毒辣。
出处:《旧唐书·李义府传》:“义府貌状温恭,与人语必嬉怡微笑,而褊忌阴贼。既处要权,欲人附己,微忤意者,辄加倾陷。故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。”
30、虚有其表 [ xū yǒu qí biǎo ]
释义:虚:空;表:表面,外貌。空有好看的外表,实际上不行。指有名无实。
出处:唐·郑处诲《明皇杂录》:“嵩既成,上掷其草于地,曰:‘虚有其表耳。’”
描写虚伪的人的成语智能推荐
- 道远知骥,世伪知贤 骥:良马。路途遥远才可以辨别良马,世间的虚伪狡诈才能鉴别贤才。比喻经过长久的磨练,才能看出人的优劣。
- 顶针续麻 首尾相连,循环往复的一种文字游戏。如:成语接龙等。
- 窃钩窃国 偷钩的要处死,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。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。
- 以一奉百 奉:供养。用一个人生产的物品供养一百个人。指生产的人少,消费的人多。
- 抱朴含真 抱:保;朴:朴素;真:纯真、自然。道家主张人应保持并蕴含朴素、纯真的自然天性,不要沾染虚伪、狡诈而玷污、损伤人的天性。
- 描写画角 比喻无中生有。
- 劫后馀生 劫后余生字面含意:劫,灾难,经历灾难之后幸存下来的人。现在常用作成语。
- 虚文缛礼 虚:虚假;缛:繁复,繁琐。虚伪的仪式,繁琐的礼节
- 墦间乞余 墦,坟墓。余,多余的。这里指祭奠私人的供饭。讽刺那些追求富贵利禄的人,一面乞讨人家的残羹冷饭,一面还洋洋得意,虚伪骄傲,瞧不起比他地位低下的人的卑劣行径。
- 千金买骨 用重金去买良马的骨头。比喻求贤若渴,喻重视人才,渴望得到人才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