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百口莫辩 [ bǎi kǒu mò biàn ]
释义:莫:不能;辩:辩白。即使有一百张嘴也辩白不清。形容不管怎样辩白也说不清楚。
出处:宋·刘过《建康狱中上吴居父》:“虽有百口而莫辩其辜。”
2、百舌之声 [ bǎi shé zhī shēng ]
释义:比喻唠叨、多嘴。
出处: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:“人有多言者,犹百舌之声;人有少言者,犹不脂之户。”
3、八仙过海 [ bā xiān guò hǎi ]
释义: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,各有一套法术。民间因有“八仙过海,各显神通”的谚语。后以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,互相竞赛。
出处:明·无名氏《八仙过海》第二折:“则俺这八仙过海神通大,方显这众圣归山道法强,端的万古名扬。”
4、打成一片 [ dǎ chéng yī piàn ]
释义:形容感情融洽,成为一体。
出处: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卷十五:“老僧四十年方打成一片。”
5、斗唇合舌 [ dòu chún hé shé ]
释义:犹言耍嘴皮子,卖弄口才。
出处:南唐·刘崇远《金华子杂编》卷上:“韩三十五老大汉向同年觅得一副使,而更学斗唇合舌。”
7、各有千秋 [ gè yǒu qiān qiū ]
释义:千秋:千年,引伸为久远。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。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,各人有各人的特色。
出处:嘉会难再遇,三载为千秋。 汉·李陵《与苏武三首》
8、各有所长 [ gè yǒu suǒ chéng ]
释义:长:长处、优点。各有各的长处、优点。一般多指人才而言。
出处:《管子·形势解》:“明主之官物也,任其所长,不任其所短,故事无不成,而功无不立。乱主不知物之各有所长所短也。”
9、海阔天空 [ hǎi kuò tiān kōng ]
释义:象大海一样辽阔,象天空一样无边无际。形容大自然的广阔。比喻言谈议论等漫无边际,没有中心。
出处:唐·玄览诗:“大海从鱼跃,长空任鸟飞。”
10、礼坏乐崩 [ lǐ huài yuè bēng ]
释义:古代制礼,把它当作社会道德、行为的规范;把制乐人微言轻教化的规范。形容社会纲纪紊乱,骚动不宁的时代。
出处:《汉书·武帝纪》:“盖闻导民以礼,风之以乐。今礼坏乐崩,朕甚闵焉。”
11、礼崩乐坏 [ lǐ bēng yuè huài ]
释义:指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。
出处:清·章炳麟《与简竹居书》:“中唐以来,礼崩乐坏,狂狡有作,自己制则,而事不稽古。”
12、满舌生花 [ mǎn shé shēng huā ]
释义:比喻能说会道。
出处: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72回:“锦囊形容水夫人,能令玉麟发想,变男为女作妾,以听其言语,真词令妙品,满舌生花者。”
13、七颠八倒 [ qī diān bā dǎo ]
释义:形容十分凌乱。
出处: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二十一:“问如何是佛法大师,师曰:‘七颠八倒。’”
14、七零八落 [ qī líng bā luò ]
释义: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。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。
出处:宋·惟白《建中靖国续灯录》卷六:“无味之谈,七零八落。”
15、七手八脚 [ qī shǒu bā jiǎo ]
释义:形容人多手杂,动作纷乱。
出处: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卷二十:“上堂七手八脚,三头两面,耳听不闻,眼觑不见,苦乐逆顺,打成一片。”
16、七嘴八舌 [ qī zuǐ bā shé ]
释义:形容人多口杂。
出处:清·袁枚《牍外余言》:“故晋大夫七嘴八舌,冷讥热嘲,皆由于心之大公也。”
17、七上八下 [ qī shàng bā xià ]
释义:形容心里慌乱不安。
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二十六回:“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,七上八下。”
18、千言万语 [ qiān yán wàn yǔ ]
释义:形容说得话很多。
出处:唐·郑谷《燕》诗:“千言万语无人会,又逐流莺过短墙。”
19、七七八八 [ qī qī bā bā ]
释义:①犹言差不多。②犹言零零碎碎,各式各样。
出处: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87回:“说那寄姐的不贤良处,也就跟的素姐七七八八的了。”
20、七言八语 [ qī yán bā yǔ ]
释义:形容人多语杂。
出处: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八十三回:“妹子一心想笑话,你们七言八语,那里还敢理会,实实不曾听得。”
21、人多手杂 [ rén duō shǒu zá ]
释义:指动手的人多。也只人头杂的场合,东西容易散失或丢失。
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三十七回:“老太太屋里还罢了,太太屋里人多手杂,别人还可已,那个主儿的一伙子人见是这屋里的东西,又该使黑心弄坏了才罢。”
22、人多嘴杂 [ rén duō zuǐ zá ]
释义:杂:杂乱,多种多样。谈论的人多,说法多种多样。也指在场的人多,七嘴八舌。
出处: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五十九回:“闺臣恐人多嘴杂,说话不便,即同良箴、红蕖、紫绡另在一房居住。”
23、人声鼎沸 [ rén shēng dǐng fèi ]
释义:鼎:古代煮食器;沸:沸腾。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,就象煮开了锅一样。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十:“一日午后,刘方在店中收拾,只听得人声鼎沸。”
24、人多口杂 [ rén duō kǒu zá ]
释义:指谈论的人多,各种议论都有。
出处:《脂砚斋重评石头记》第九回:“宁府人多口杂,那些不得志的奴仆们耑能造言诽谤主人。”
25、三头两面 [ sān tóu liǎng miàn ]
释义:看对方的脸色而改变态度。比善于迎和奉承和玩弄两面手法。
出处:唐·李商隐《杂篡·愚昧》:“三头二面趋奉人。”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卷二十:“上堂七手八脚,三头两面,耳听不闻,眼觑不见,苦乐逆顺,打成一片。”
26、手忙脚乱 [ shǒu máng jiǎo luàn ]
释义:形容遇事慌张,不知如何是好。
出处: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:“问:‘如何是大悲境?’师曰:‘千眼都来一只收。’曰:‘如何是境中人?’师曰:‘手忙脚乱。’”
27、手足无措 [ shǒu zú wú cuò ]
释义:措:安放。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。形容举动慌张,或无法应付。
出处:《论语·子路》:“刑罚不中,则民无所措手足。”
28、舌战群儒 [ shé zhàn qún rú ]
释义:舌战:激烈争辩;儒:指读书人。指同很多人辩论,并驳倒对方。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3回:“诸葛亮舌战群儒。”
29、雾里看花 [ wù lǐ kàn huā ]
释义:原形容年老视力差,看东西模糊,后也比喻看事情不真切。
出处:唐·杜甫《小寒食舟中作》诗:“春水船如天上坐,老年花似雾中看。”
30、异口同声 [ yì kǒu tóng shēng ]
释义:不同的嘴说出相同的话。指大家说得都一样。
出处:《宋书·庾炳之传》:“伏复深思,只有愚滞,今之事迹,异口同音,便是彰著,政未测得物之数耳。”
形容人多手杂的成语(43个)
••阅读 1019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形容大家一起动手人多手杂的四字成语
打成一片,横七竖八,夹七夹八,零七八碎,乱七八糟,七上八下,七嘴八舌,七手八脚,七拼八凑,七棱八瓣,七老八十,七零八落,七长八短,七颠八倒,七高八低,人多嘴杂,人多手杂,三头两面
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是哪个四字成语
从容不迫,打成一片,七手八脚,人多手杂,三头两面,手忙脚乱,手足无措,有条不紊
形容大家一起动手人多手杂的成语是什么
打成一片,各尽所能,各显神通,各显身手,各有所长,尽其所能,礼坏乐崩,礼崩乐坏,炉火纯青,七上八下,七嘴八舌,七手八脚,七拼八凑,七老八十,七零八落,七颠八倒,人多嘴杂,人多手杂,人多口杂,三头两面,手忙脚乱,手足无措,八仙过海,各有千秋
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四字成语
从容不迫,打成一片,七手八脚,人多手杂,三头两面,手忙脚乱,手足无措,有条不紊
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的四字成语有
从容不迫,打成一片,七手八脚,人多手杂,三头两面,手忙脚乱,手足无措,有条不紊
人多手杂的成语有哪些形容
打成一片,七上八下,七七八八,七嘴八舌,七手八脚,七零八落,人多手杂,人多口杂,三头两面,手忙脚乱,手足无措
形容大家一起人多手杂的成语
各尽所能,各显神通,各显身手,各有所长,尽其所能,礼坏乐崩,礼崩乐坏,炉火纯青,七上八下,七嘴八舌,七手八脚,七拼八凑,七老八十,七零八落,七颠八倒,人多嘴杂,人多手杂,人多口杂,八仙过海,各有千秋
形容大家一起动手人多手杂打一成语
打成一片,各尽所能,各显神通,各显身手,各有所长,尽其所能,礼坏乐崩,礼崩乐坏,炉火纯青,七上八下,七嘴八舌,七手八脚,七拼八凑,七老八十,七零八落,七颠八倒,人多嘴杂,人多手杂,人多口杂,三头两面,手忙脚乱,手足无措,八仙过海,各有千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