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柴立不阿 [ chái lì bù ē ]
释义:犹言刚直不阿。
出处:清·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卷七:“年罹严遣,而公以恩遇始终,正见公之柴立不阿。”
2、持正不阿 [ chí zhèng bù ā ]
释义:持守公正正派,不迎合阿谀。
出处:明·范濂《云间据目抄》卷一:“平居议论臧贬,务持正不阿;与人交,不以盛衰为轩轾。”
3、大公无私 [ dà gōng wú sī ]
释义:指办事公正,没有私心。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,毫无个人打算。
出处:汉·马融《忠经·天地神明》:“忠者中也,至公无私。”
4、大义凛然 [ dà yì lǐn rán ]
释义:大义:正义;凛然:严肃、或敬畏的样子。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,令人敬畏。
出处:清·顾炎武《日知录》卷二十:“至于起王氏已废之魂,上配天皇;条高后擅政之年,下系中宗,大义凛然。”
5、方正不阿 [ fāng zhèng bù ē ]
释义:方正:品行正直;阿:阿谀,诌媚。指为人品行正直,不逢迎诌媚。
出处:《明史·王徽传》:“有方正不阿者,即以为不肖,而朝夕谗谤之,日加浸润,来免改疑。”
6、奉公守法 [ fèng gōng shǒu fǎ ]
释义:奉:奉行;公:公务。奉公行事,遵守法令。形容办事守规矩。
出处: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以君之贵,奉公如法则上下平,上下平则国强。”
7、奉公不阿 [ fèng gōng bù ē ]
释义:奉行公事而不去迎合别人。
出处:《东观汉记·李恂》:“恂奉公不阿,为宪所奏免。”
8、刚直不阿 [ gāng zhí bù ē ]
释义:刚强正直,不逢迎,无偏私。
出处:明·周楫《西湖二集·救金鲤海龙王报德》:“并一生宦迹,刚直不阿之志,具表奏闻。”
9、光明正大 [ guāng míng zhèng dà ]
释义:心怀坦白,言行正派。
出处:《朱子语类》卷七三:“圣人所说底话,光明正大。”
10、光明磊落 [ guāng míng lěi luò ]
释义:磊落:心地光明坦白。胸怀坦白,正大光明。
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聂小倩》:“公子光明磊落,为天人所钦瞩。”
11、刚正不阿 [ gāng zhèng bù ē ]
释义:阿:迎合,偏袒。刚强正直,不逢迎,无偏私。
出处:明·余继登《典故纪闻》卷十四:“有正大不阿,不行私谒者,便以为不贤。”
12、公正不阿 [ gōng zhèng bù ē ]
释义:公平正直而不曲意迎合。
出处:宋·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第九卷:“相之本主元祐政事者,然其言公正不阿如此,可谓贤矣。”
13、浩气凛然 [ hào qì lǐn rán ]
释义:浩气:即正气,刚直正大的精神;凛然:严肃,令人敬畏的样子。浩然之气令人敬畏。
出处: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我善养吾浩然之气……其为气也,至大至刚,以直养而无害,则塞于天地之间,其为气也,配义与道;无是,馁也。”
14、浩然之气 [ hào rán zhī qì ]
释义:浩:盛大、刚直的样子;气:指精神。指浩大刚正的精神。
出处: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我善养吾浩然之气。”
15、坚强不屈 [ jiān qiáng bù qū ]
释义:屈:屈服。坚韧、刚毅,毫不屈服。
出处:荀况《荀子·法行》:“坚刚而不屈,义也。”
16、两袖清风 [ liǎng xiù qīng fēng ]
释义:衣袖中除清风外,别无所有。比喻做官廉洁。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。
出处:元·陈基《次韵吴江道中》诗:“两袖清风身欲飘,杖藜随月步长桥。”
17、临危不惧 [ lín wēi bù jù ]
释义:遇到危难的时候,一点也不怕。
出处:《邓析子·无厚》:“死生自命,贫富贱者,不知时也,故临难不惧。”
18、视死如归 [ shì sǐ rú guī ]
释义: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。形容不怕牺牲生命。
出处: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下》:“三军既成阵,使士视死如归,臣不如公子成父。”《吕氏春秋·勿躬》:“三军之士,视死如归。”
19、守正不阿 [ shǒu zhèng bù ē ]
释义:正:公正;阿:偏袒。处理事情公平正直,不讲情面。
出处:《汉书·刘向传》:“君子独处守正,不桡众枉。”
20、守正不挠 [ shǒu zhèng bù náo ]
释义:处理事情公平正直,不讲情面。
出处:《汉书·刘向传》:“君子独处守正,不桡众枉。”
21、无偏无党 [ wú piān wú dǎng ]
释义:偏:不公正;党:偏私。形容处事公正,没有偏向。
出处:《书·洪范》:“无偏无党,王道荡荡。”
22、无所畏惧 [ wú suǒ wèi jù ]
释义:畏惧:害怕。什么也不怕。形容非常勇敢。
出处:此是绍之壮辞,云巴人劲勇,见敌无所畏惧,非实瞎也。 《魏书·董绍传》
23、言行一致 [ yán xíng yī zhì ]
释义: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。
出处:宋 赵善璙《自警篇 诚实》:“自此言行一致,表里相应,遇事坦然,常有余裕。”
24、执法如山 [ zhí fǎ rú shān ]
释义:执行法律象山一样不可动摇。
出处: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:“本道言出如箭,执法如山,三尺法不能为不肖者宥也。”
25、表里如一 [ biǎo lǐ rú yī ]
释义:表:外表;里:内心。表面和内心象一个东西。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。
出处:《朱子全书·论语》:“行之以忠者,是事事要着实,故某集注云:‘以忠,则表里如一。’”
26、不吐不茹 [ bù tǔ bù rú ]
释义:形容人正直不阿,不欺软怕硬。
出处:《诗·大雅·烝民》:“人亦有言,柔则茹之,刚则吐之。维仲山甫,柔亦不茹,刚亦不吐,不侮矜寡,不畏强御。”
27、令行禁止 [ lìng xíng jìn zhǐ ]
释义: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,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。形容法令严正,执行认真。
出处:《管子·立政》:“令则行,禁则止,宪之所及,俗之所破。如百体之从心,政之所期也。”
28、铁面无私 [ tiě miàn wú sī ]
释义:形容公正严明,不怕权势,不讲情面。
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四十五回:“我想必得你去做个‘监社御史’,铁面无私才好。”
29、正气凛然 [ zhèng qì lǐn rán ]
释义:正气:刚正之气。凛然:可敬畏的样子。形容正气威严不可侵犯。
出处:罗广斌、杨益言《红岩》第十章:“许云峰把椅子一推,正气凛然地站在大厅当中,昂头命令道:‘送我回监狱!’”
30、执法不阿 [ zhí fǎ bù ā ]
释义:阿:迎合。执行法律公正无私,不屈从权势。
比喻人有正义的成语(39个)
••阅读 2961
比喻人有正义的词语(1个)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赞美人有骨气的成语
傲骨嶙嶙,风骨峭峻,富贵不能淫,坚强不屈,可杀不可辱,枯枝败叶,狂风暴雨,宁死不屈,贫贱不能移,士可杀不可辱,视死如归,誓死不屈,铁骨铮铮,为五斗米折腰,威武不能屈,威武不屈,熊熊烈火,铮铮铁骨,不为五斗米折腰,刚正不阿,坚贞不屈
形容两个人有缘分的成语是什么
不解之缘,结不解缘,千里姻缘,天假其便,有缘千里来相会
背叛人有哪些成语形容
安忍无亲,背信弃义,背恩忘义,背盟败约,吃里爬外,出尔反尔,刀锯之余,恩将仇报,反戈一击,反复无常,反面无情,翻脸不认人,负义忘恩,过河拆桥,见利忘义,居心不良,居心叵测,狼心狗肺,利令智昏,离心离德,离经叛道,两面三刀,六亲不认,卖国求荣…
形容两个人有同样的想法的成语
异口同声,异口同音,不约而同,不谋而合,不谋而同,志同道合
形容两个人有共同的经历的成语
道合志同,莫逆之交,情投意合,异口同声,心心相印,不约而同,不谋而合,心照不宣,志同道合
形容两个人有差距的成语
不啻天渊,惩恶劝善,大有径庭,大相径庭,儿女英雄,截然不同,判若云泥,判若天渊,平起平坐,千差万别,不共戴天,十万八千里,天冠地屦,天堂地狱,天壤之别,天壤悬隔,天差地远,天悬地隔,天渊之别,相判云泥,以卵投石,以莛撞钟,以莛扣钟,冤家路窄…
形容人才人有才华的成语
八斗之才,博学多才,不拘细行,才华横溢,才占八斗,才疏学浅,才疏智浅,才识过人,才高八斗,出口成章,出类拔萃,出言有章,出言成章,词人才子,跌宕风流,跌荡风流,锋芒毕露,锋铓毕露,风华绝代,风流倜傥,风流缊藉,风流潇洒,风流自赏,风流蕴藉,…
形容每个人有不同的看法的成语
百家争鸣,畅所欲言,各执所见,各执己见,各持己见,各抒所见,各抒己见,恍然大悟,疾言厉色,见仁见智,决一死战,盲人摸象,莫衷一是,七嘴八舌,人多嘴杂,人多口杂,痛痛快快,言人人殊,言无不尽,议论纷纷,议论纷纭,知无不言,众口纷纭,众说纷纭,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