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勃然大怒 [ bó rán dà nù ]
释义:勃然:突然。突然变脸大发脾气。
出处:汉·班固《汉书·谷永传》:“是故皇天勃然发怒。”
2、藏怒宿怨 [ cáng nù sù yuàn ]
释义:藏、宿:存留。把愤怒和怨恨藏留在心里。指心怀怨恨,久久难消。
出处:《孟子·万章上》:“仁人之于弟也,不藏怒焉,不宿怨焉。”
3、瞋目切齿 [ chēn mù qiè chǐ ]
释义:瞋目:发怒时睁大眼睛。瞪大眼睛,咬紧牙齿。形容极端愤怒的样子。
出处:《史记·张仪列传》:“是故天下之游谈士莫不日夜扼腕瞋目切齿以言从之便,以说人主。”
4、春笋怒发 [ chūn sǔn mù fā ]
释义:春天的竹笋迅速茂盛地生长。比喻好事层出不穷地产生。
5、嗔目切齿 [ chēn mù qiē chǐ ]
释义:嗔目:发怒时睁大眼睛。瞪大眼睛,咬紧牙齿。形容极端愤怒的样子。
出处:丁中江《北洋军阀史话·段祺瑞马厂誓师》:“复辟之贻害清室也如彼,不利于国家也如此。内之不特非清室自动,而孀妃耆博,且不胜其疾首痛心。外之不特非群公劝进,而比户编氓,各不相谋,而嗔目切齿。”
6、瞋目扼腕 [ chēn mù è wàn ]
释义:形容愤怒、勇敢的样子。
出处:商鞅《商君书·君臣》:“瞋目扼腕而语勇者得;垂衣裳而谈说者得;迟日旷久积劳私门者得。尊向三者,无功而皆可以得。”
7、冲冠发怒 [ chōng guàn fā nù ]
释义:形容极为愤怒。
出处:唐·元稹《观兵部马射赋》:“凡献艺者,岂自疑于无必。冲冠发怒,扬鞭气逸,引满雷砰,腾凌飙疾,皆穷百中之妙,尽由一孔而出,乃知来者之艺,盖亦前人之匹。”
8、冲冠怒发 [ chōng guàn nù fà ]
释义:形容极为愤怒。
出处:《旧唐书·郑畋传》:“而畋冲冠怒发,投袂冶兵,罗剑戟于樽前,练貔貅于阃外。”
9、大打出手 [ dà dǎ chū shǒu ]
释义:打出手:戏曲中的一种武打技术,一出剧中的主要人物与多个对手相打,形成种种武打场面。比喻逞凶打人或殴斗。
出处:许涤新《周总理战斗在重庆》:“国民党反动派发现了这一情况,气急败坏地大打出手,警察、宪兵、便衣、特务,纷纷出动。”
10、大发雷霆 [ dà fā léi tíng ]
释义:霆:呼雷,喻震怒。比喻大发脾气,大声斥责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吴书·陆逊传》:“今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。”
11、东怒西怨 [ dōng nù xī yuàn ]
释义:比喻迁怒于人。
出处: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省事》:“厉色扬声,东怒西怨。”
12、东怨西怒 [ dōng yuàn xī nù ]
释义:指任意指责别人。
出处: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省事》:“须求趋竞,不顾羞惭,比较材能,斟量功伐,厉色扬声,东怨西怒;或有协持宰相瑕疵,而获酬谢,或有喧聒时人视听,求见发遣;以此得官,谓为才力,何异盗食致饱,窃衣取温哉!”
13、发指眦裂 [ fà zhǐ zì liè ]
释义:发指:头发直竖;眦裂:眼眶裂开。头发向上竖,眼睑全张开。形容非常愤怒。
出处: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瞋目视项王,头发上指,目眦尽裂。”
14、愤愤不平 [ fèn fèn bù píng ]
释义:愤愤:很生气的样子。心中不服,感到气愤。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十八回:“王子成父诸人,俱愤愤不平,请于桓公,欲劫鲁侯,以报曹沫之辱。”
15、忿然作色 [ fèn rán zuò sè ]
释义:由于愤怒而变了脸色。
出处:《孙膑兵法·威王问》:“田忌忿然作色:‘此六者,皆善者所用,而子大夫曰非其急者也。然则其急者何也?’”
16、发怒穿冠 [ fà nù chuān guān ]
释义:毛发竖起的样子。形容极度愤怒。同“发上冲冠”。
出处:三国·魏·曹植《鼙舞歌五首》之五:“张目决眦,发怒穿冠。”
17、发怒冲冠 [ fā nù chōng guàn ]
释义:形容极度愤怒。同“发上冲冠”。
出处:歌曰:‘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。’高渐离击筑,宗意和之。如壮声则发怒冲冠,为哀声则士皆流涕。 《燕丹子》下卷
18、艴然不悦 [ fú rán bù yuè ]
释义:非常生气。艴fú然,也作怫然,生气时表现一付脸色难看的样子。
出处:典自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[孟子]曰:“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?”曾西艴然不悦,曰:“尔何曾比予于管仲!……”
19、敢怒而不敢言 [ gǎn nù ér bù gǎn yán ]
释义:心里愤怒而嘴上不敢说。指慑于威胁,胸中愤怒不敢吐露。
出处:唐·杜牧《阿房宫赋》:“使天下之人,不敢言而敢怒。”
20、敢怒敢言 [ gǎn nù gǎn yán ]
释义:敢于愤怒,又敢于说出来。
出处: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一回:“那计氏虽也还敢怒敢言,当不起晁大舍也敢为敢做。”
21、赫然而怒 [ hè rán ér nù ]
释义:形容大怒。火冒三丈的样子。
22、横眉怒目 [ héng méi nù mù ]
释义:形容怒视的样子。
出处:五代·后蜀·何光远《监戒录》引陈裕诗:“横眉怒目强干嗔,便作阎浮有力神。祸福岂由泥捏汉,烧香代养弄蛇人。”
23、恨之入骨 [ hèn zhī rù gǔ ]
释义:形容痛恨到极点。
出处:《史记·秦本纪》:“缪公之怨此三人,入于骨髓。”
24、火冒三丈 [ huǒ mào sān zhàng ]
释义:形容愤怒到极点。
出处: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一部:“她一句话把他说得跳起来,火冒三丈。”
25、横眉努目 [ héng méi nǔ mù ]
释义:耸眉瞪眼。形容怒目相视,态度凶狠的样子。
出处:后蜀·何光远《鉴戒录》卷十引陈裕诗:“横眉努目强干嗔,便作阎浮有力神。祸福岂由泥捏汉,烧香供养弄蛇人。”努,一本作“怒”。
26、横眉怒视 [ héng méi nù shì ]
释义:犹言横眉努目。形容怒目相视,态度凶狠的样子。
出处:师飙等《金戈铁马少年时》第五章;“辛弃疾、贾瑞、飞烟、金福仗剑立于帐口,一个个横眉怒视,杀气逼人。”
27、疾言厉色 [ jí yán lì sè ]
释义:疾:急速。说话急躁,脸色严厉。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刘宽传》:“虽在仓卒,未尝疾言遽色。”
28、戟指怒目 [ jǐ zhǐ nǔ zhāng ]
释义:指着人,瞪着眼。形容大怒时斥责人的神态。
出处:马辂《国共和谈演义》第六回:“张学良还要解释,蒋早气得七窍生烟,戟指怒目。抗日,抗日,等我死了以后,你再去抗日好了!”
29、金刚怒目 [ jīn gāng nù mù ]
释义:形容面目威猛可畏。
出处:《太平广记》卷一七四引《谈薮》:“金刚努目,所以降伏四魔;菩萨低眉,所以慈悲六道。”
30、积羞成怒 [ jī xiū chéng nù ]
释义:犹恼羞成怒。指羞愧至极,转生愤怒。
出处:梁启超《清议报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》:“既而臣民犯颜,友邦侧目,志不得逞,遂乃积羞成怒,大兴党狱。”
形容非常愤怒的成语有什么(95个)
••阅读 3239
形容非常愤怒的词语有什么(2个)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什么样的表演成语大全填形容词
不切实际,出神入化,大开眼界,粉墨登场,逢场作戏,风韵犹存,歌舞升平,宏伟壮观,绘声绘色,活灵活现,活神活现,假戏真做,精妙入神,经久不息,扣人心弦,另辟蹊径,乱坠天花,卖弄风骚,眉开眼笑,眉飞色舞,美轮美奂,拍手叫好,拍案叫绝,气势磅礴,…
形容什么病吃什么药的成语大全
不治之症,回天乏术,回天无力,蔓草难除,病入膏肓,对症下药
形容非常融洽像一家人一样的成语大全
表里相依,不解之缘,道弟称兄,腹背相亲,辅车相依,辅车相将,辅牙相倚,肝胆楚越,骨肉相连,骨肉至亲,过从甚密,河同水密,践冰履炭,交洽无嫌,跬步不离,利害相关,连枝带叶,连枝分叶,连根共树,貌合神离,貌合行离,貌合心离,难割难舍,难割难分,…
形容牡丹花非常漂亮的成语大全
姹紫嫣红,茶余饭饱,茶余饭后,翻来复去,富丽堂皇,国色天香,含苞待放,花团锦簇,荣华富贵,散闷消愁,天香国色,魏紫姚黄,卧不安席,谢馆秦楼,心事重重,姚黄魏紫,雍容华贵,转辗反侧,惴惴不安,坐卧不安,坐立不安,坚贞不屈,辗转反侧
形容非常狂暴的成语大全
飞沙转石,飞砂转石,风卷残云,狂风暴雨,飘风不终朝,饕风虐雪,雪虐风饕,扬砂走石,一扫而光,骤雨不终日,走石飞沙,飞沙走石
有什么形容人帅的成语大全
昂藏七尺,百折不回,闭月羞花,彪形大汉,博学多才,才貌双全,才高八斗,才貌双绝,惨绿少年,藏龙卧虎,城北徐公,出口成章,出类拔萃,出神入化,唇红齿白,大显神通,德艺双馨,弟男子侄,顶天立地,笃志好学,断袖之癖,断雁孤鸿,峨冠博带,蜂识莺猜,…
新中国的70年用什么成语大全形容
不可侵犯,聪明才智,大好河山,繁荣富强,繁荣昌盛,风光旖旎,刮目相看,国富民强,国泰民安,锦绣河山,绿水青山,美不胜收,日新月异,山清水秀,太平盛世,万里长城,巍然屹立,兴旺发达,波澜壮阔,安居乐业,兵强马壮,地大物博,相濡以沫,美丽动人
形容非常人少的成语大全
冰清水冷,惨淡经营,地广人稀,独来独往,凤毛麟角,环堵萧然,荒无人烟,孑然一身,踽踽凉凉,两两三三,寥寥可数,寥若晨星,寥寥无几,门可罗雀,清锅冷灶,区区之众,屈指可数,人去楼空,人烟稀少,人迹罕至,三三两两,山寒水冷,袖手旁观,杳无人烟,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