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不刊之论 [ bù kān zhī lùn ]
释义:刊:削除,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,有错误就削去。指正确的、不可修改的言论。
出处:汉·扬雄《答刘歆书》:“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。”
2、败法乱纪 [ bài fǎ luàn jì ]
释义:败坏法令,扰乱纪律。
出处: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“便放志专行,威劫省禁,卑侮王僚,败法乱纪,坐召三台,专制朝政。”
3、车水马龙 [ chē shuǐ mǎ lóng ]
释义:车象流水,马象游龙。形容来往车马很多,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明德马皇后纪》:“前过濯龙门上,见外家问起居者,车如流水,马如游龙。”
4、此起彼伏 [ cǐ qǐ bǐ fú ]
释义:这里起来,那里下去。形容接连不断。
出处:汉 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鸟毕骇,兽咸作,草伏木栖,寓居穴托,起伏集此。”
5、车填马隘 [ chē tián mǎ ài ]
释义:指车马填塞门庭道路。形容宾客众多。
出处:明·高明《琵琶记·牛相教女》:“棨戟门前,平沙堤上,何事车填马隘?”
6、车马骈阗 [ chē mǎ pián tián ]
释义:车马聚集很多。形容非常热闹。
出处:唐·杨炯《晦日药园诗序》:“衣冠杂沓,出城阙面盘游;车马骈阗,俯河滨而帐饮。”
7、车马填门 [ chē mǎ tián mén ]
释义:车子充满门庭,比喻宾客很多。同“车马盈门”。
出处:《北史·拓跋深传》:“是故馀人摄选,车马填门;及臣居边,宾游罕至。”
8、多言多语 [ duō yán duō yǔ ]
释义:指不该说而说。
出处:《水浒传》第六一回:“卢俊义道:‘你妇人家省得什么!宁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无。自古祸出师人口,必主吉凶。我既主意定了,你都不得多言多语。’”
9、法不阿贵 [ fǎ bù ē guì ]
释义:法:法律;阿:偏袒。法律即使是对高贵的人,有权势的人也不徇情。形容执法公正,法律面前人人平等。
出处:《韩非子·有度》:“法不阿贵,绳不绕曲。法之所加,智者弗能辞,勇者弗敢争,刑过不避大臣,赏善不遗匹夫。”
10、法不徇情 [ fǎ bù xùn qíng ]
释义:法:法律;徇:偏私;情:人情,私情。法律不徇私情。指执法公正,不讲私人感情。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十二回:“居家为父子,受事为君臣,法不徇情,尔直深戒。”
11、废话连篇 [ fèi huà lián piān ]
释义:形容文章或言谈中不必要的话太多。
出处:毛泽东《的按语》:“有时废话连篇,有时又尽量简古,好象他们是立志要让读者受苦似的。”
12、胡作非为 [ hú zuò fēi wéi ]
释义:胡:乱;非:不对。不顾法纪或舆论,毫无顾忌地做坏事。
出处: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十二回:“或诬好吃懒做,或诬胡作非为。”
13、化外之民 [ huà wài zhī mín ]
释义:化:开化;民:民众。文明地区以外的民众,即没有开化的民众。旧时统治阶级的偏见,指中国教化达不到、法律管不着的少数民族。
出处:《唐律疏义·名例》:“诸化外之人同类自相犯者,各依本俗法。”
14、接连不断 [ jiē lián bù duàn ]
释义:一个接着一个而不间断。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七十三回:“陈设兵卫,自王宫起,直至光家之门,街衢皆满,接连不断。”
15、结绳而治 [ jié shéng ér zhì ]
释义:原指上古没有文字,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治理天下。后也指社会清平,不用法律治国的空想。
出处:《周易·系辞下》:“上古结绳而治,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。”
16、金科玉条 [ jīn kē yù tiáo ]
释义:科、条:法律条文。原指完美的法律条文。后指不能更改、必须遵守的信条。
出处:汉·扬雄《剧秦美新》:“懿律嘉量,金科玉条。”
17、金口玉言 [ jīn kǒu yù yán ]
释义:旧时俗指皇帝说的话。现在指说出口不能改变的话(用在讽刺)。
出处:晋·夏侯湛《抵疑》:“今乃金口玉音,漠然沈默。使吾子栖迟穷巷,守此困极。”
18、尽善尽美 [ jìn shàn jìn měi ]
释义:极其完善,极其美好。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。
出处:《论语·八佾》:“子谓《韶》:‘尽美矣,又尽善也。’谓《武》:‘尽美矣,未尽善也。’”
19、空话连篇 [ kōng huà lián piān ]
释义:连篇:整篇。整篇都是空话,缺乏具体内容。
出处:毛泽东《反对党八股》:“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:空话连篇,言之无物。”
20、鳞次栉比 [ lín cì zhì bǐ ]
释义:栉:梳篦的总称。象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。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。
出处:《诗·周颂·良耜》:“穫之挃挃。积之粟粟。其崇如墉,其比如栉,以开百室。”南朝宋·鲍照《咏史》诗:“京城十二衢,飞甍各鳞次。”
21、琳琅满目 [ lín láng mǎn mù ]
释义:琳琅:精美的玉石。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。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。
出处: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容止》:“今日之行,触目见琳琅珠玉。”
22、屡见不鲜 [ lǚ jiàn bù xiān ]
释义:屡:多次;鲜:新鲜,新奇。常常见到,并不新奇。
出处:《史记·郦生陆贾列传》:“一岁中往来过他客,率不过再三过,数见不鲜,天久慁公为也。”
23、络绎不绝 [ luò yì bù jué ]
释义: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,接连不断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南匈奴传》:“窜逃入塞者络绎不绝。”
24、连墙接栋 [ lián qiáng jiē dòng ]
释义:形容房屋连片。
出处:明·陈子龙《霍光论》:“骄妻劲奴,纵横长安中,连墙接栋,比拟宸极,此岂复人臣也哉!”
25、罗织罪名 [ luó zhī zuì míng ]
释义:指捏造罪名,陷害无辜的人。
出处:《旧唐书·来俊臣传》:“招集无赖数百人,令其告事,共为罗织,千里响应。”
26、目无法纪 [ mù wú fǎ jì ]
释义:不把国家法律放在眼里。形容胡作非为,无法无天。
出处:清·孙雨林《皖江血》:“且尔捣毁学堂,亦属目无法纪。”
27、目无王法 [ mù wú wáng fǎ ]
释义:不把国家的法律放在眼里。指人不受约束地胡作非为。
出处: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十三回:“他如何敢拿了去,要起赎身的价银来,目无王法已极。”
28、泥沙俱下 [ ní shā jù xià ]
释义:指在江河的急流中泥土和沙子随着水一起冲下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。
出处:清·袁枚《随园诗话》卷一:“人称才大者,如万里黄河,与泥沙俱下。余以为,此粗才,非大才也。”
29、拍案惊奇 [ pāi àn jīng qí ]
释义: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。
出处:明末·凌蒙初有拟话本《初刻拍案惊奇》、《二刻拍案惊奇》。
30、欺公罔法 [ qī gōng wǎng fǎ ]
释义:欺骗公众,无视法律。
出处: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十:“这一班光棍奴才,敢如此欺公罔法。”
法律上形容判断的成语(74个)
••阅读 2489
法律上形容判断的词语(1个)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形容做出判断不准确的成语
一针见血
形容有准确的判断的成语
百中百发,擘两分星,不出所料,不失圭撮,策无遗算,颤颤巍巍,断事如神,耳顺之年,干净利落,隔皮断货,果出所料,好谋善断,料事如神,料敌如神,料敌若神,料敌制胜,盲人扪烛,盲翁扪钥,盲翁扪籥,明鉴万里,能谋善断,千真万确,清清楚楚,爽心悦目,…
形容做出判断的成语
耳顺之年,隔皮断货,好谋善断,料敌制胜,盲人扪烛,盲翁扪钥,盲翁扪籥,能谋善断,一日之长,一针见血,以毛相马,疑心生暗鬼,多谋善断
形容判断不足的成语
爱莫能助,白玉微瑕,白璧微瑕,百无一是,百无一用,报效万一,彼哉彼哉,比下有余,笔补造化,鞭长莫及,不以人废言,不名一文,不学无术,不经世故,不胜其任,不识之无,不足为凭,不足为据,不足之处,不足介意,不通文墨,才短思涩,材疏志大,裁长补短…
形容判断方向的成语
背道而驰,播穅眯目,不知去向,础润而雨,础泣而雨,大政方针,登木求鱼,东奔西走,东西南北,东西易面,东闯西走,多歧亡羊,分进合击,改辕易辙,改辙易途,改途易辙,归正首丘,何去何从,糊里糊涂,昏头转向,极则必反,煎水作冰,井中求火,静极思动,…
形容了了判断的成语
好谋善断,能谋善断,问道于盲,一日之长,以毛相马,以言举人,优柔寡断,犹豫不决,当机立断,多谋善断
形容判断正确的成语
不以人废言,不刊之论,不容置疑,不易之论,不知自量,道大莫容,攧扑不破,颠倒是非,颠扑不破,颠扑不碎,颠簸不破,颠扑不磨,多歧亡羊,耳顺之年,非昔是今,扶善遏过,覆是为非,改是成非,格其非心,隔皮断货,功过是非,管见所及,光明大道,归邪返正…
形容判断错误的成语
百弊丛生,抱罪怀瑕,抱薪救焚,秕言谬说,鼻垩挥斤,别有洞天,不刊之论,不能自拔,不追既往,补偏救弊,补漏订讹,差三错四,惩前毖后,聪明一世,重峦叠嶂,出入人罪,舛讹百出,错上加错,大梦初醒,大错特错,但求无过,颠倒错乱,雕梁画栋,顶天立地,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