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不堪入目 [ bù kān rù mù ]
释义:指形象丑恶,使人看不下去。
出处: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二十三回:“此数肴也,以先生视之,固不堪入目矣。”
2、不求甚解 [ bù qiú shèn jiě ]
释义:只求知道个大概,不求彻底了解。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、不深入。
出处:晋·陶潜《五柳先生传》:“不慕利,好读书,不求甚解,每有会意,欣然忘食。”
3、不足为训 [ bù zú wéi xùn ]
释义:足:够得上;训:法则,典范。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。
出处:明·胡应麟《诗薮续编》卷一:“君诗如风螭巨鲸,步骤虽奇,不足为训。”
4、不足为法 [ bù zú wéi fǎ ]
释义:不值得学习、效法。
出处:清·赵翼《瓯北诗话·李青莲诗》:“开口便说:《大雅》不作,骚人斯起,然词多哀怨,已非正声;至杨、马益流宕。建安以后更绮丽,不足为法。”
5、多歧亡羊 [ duō qí wáng yáng ]
释义: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。比喻事物复杂多变,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。也比喻学习的方面多了就不容易精深。
出处:《列子·说符》:“大道以多歧亡羊,学者以多方丧生。”
6、敷衍了事 [ fū yǎn liǎo shì ]
释义:敷衍:做事不认真;了:完。指办事马马虎虎,只求应付过去就算完事。
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一回:“也有先作揖,后磕头的,也有磕起头来,再作一个揖的。礼生见他们参差不齐,也只好由他们敷衍了事。”
7、敷衍塞责 [ fū yǎn sè zé ]
释义:塞责:搪塞责任。指工作不认真负责,表面应付了事。
出处:清 张集磬《道咸宦海见闻录》:“而严令愿为恪遵,委勘几及年余,始克竣事,半属敷衍塞责。”
9、邯郸学步 [ hán dān xué bù ]
释义:邯郸:战国时赵国的都城;学步:学习走路。比喻模仿人不到家,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。
出处:《庄子·秋水》:“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?未得国能,又失其故行矣,直匍匐而归耳。”
10、好为人师 [ hào wéi rén shī ]
释义:喜欢当别人的教师。形容不谦虚,自以为是,爱摆老资格。
出处: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”人之患在好为人师。“
11、鸿鹄将至 [ hóng hú jiāng zhì ]
释义:鸿鹄:天鹅。指学习不专心。现表示将有所得。
出处: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使奕秋诲二人奕,其一人专心致志,惟奕秋之为听。一人虽听之,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,思援弓缴而射之,虽与之俱学,弗若之矣。”
12、囫囵吞枣 [ hú lún tūn zǎo ]
释义:囫囵:整个儿。把枣整个咽下去,不加咀嚼,不辨滋味。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。
出处:《朱子语类·论语十六》:“道理也是一个有条理底物事,不是囫囵一物。”
13、鹘仑吞枣 [ hú lún tūn zǎo ]
释义:把枣子整个儿吞下,不细嚼辨味。常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,不加分析。
出处:宋·朱熹《答许顺之书》:“今动不动便先说个本末精粗无二致,正是鹘仑吞枣。”
14、汉人煮箦 [ hàn rén zhǔ zé ]
释义:汉:汉中地区,在今陕西省。箦:席子,此指竹席子。汉中有个人把家里床上的竹席子当作竹笋来煮着吃。比喻仅靠肤浅的知识去生搬硬套而不认真学习真知的荒唐行为。
15、骄傲自满 [ jiāo ào zì mǎn ]
释义:看不起别人,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。
出处:宋·王明清《挥麈后录》卷八:“既登宥密,颇骄傲自满。”
16、井底之蛙 [ jǐng dǐ zhī wā ]
释义: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。比喻见识狭窄的人。
出处:《庄子·秋水》:“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,拘于虚也。”
17、跬步千里 [ kuǐ bù qiān lǐ ]
释义:走一千里路,是半步半步积累起来的。比喻学习应该有恒,不要半途而废。
出处:《荀子·劝学》:“不积跬步,无以致千里;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。”
18、困而不学 [ kùn ér bù xué ]
释义:困:困惑,不明白。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。
出处:《论语·季氏》:“生而知之者,上也;学而知之者,次也;困而学之,又其次也;困而不学,民斯为下矣。”
19、困而学之 [ kùn ér xué zhī ]
释义:困:困惑。遇到困惑的时候就学习。
出处:《论语·季氏》:“生而知之者,上也;学而知之者,次也;困而学之,又其次也;困而不学,民斯为下矣。”
20、冷暖自知 [ lěng nuǎn zì zhī ]
释义:水的冷暖,饮者自知。佛教禅宗用以比喻自己证悟的境界。也比喻学习心得深浅,只有自己知道。
出处:唐·善无畏《大日经疏》卷十二:“如饮水者,冷热自知。”
21、鲁斤燕削 [ lǔ jīn yàn xuē ]
释义:鲁之削(小刀),宋之斤(斧头),质量都很好;如易地生产,在鲁造斤而在燕制削,质量不会优良。比喻由于地域等条件限制,学习模仿达不到原来水平。
出处:清·李斗《扬州画舫录·虹桥录》:“其《京舵子》、《起字调》、《马头调》、《南京调》之类,传自四方,间亦效之;而鲁斤燕削,迁地不能为良矣。”
22、马马虎虎 [ mǎ mǎ hǔ hǔ ]
释义:指还过得去。亦形容做事不认真,不仔细。
出处:茅盾《子夜》十二:“单办那八个厂,四十多万也就马马虎虎混得过。”
23、目不识书 [ mù bù shí shū ]
释义:指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;不甚识字或不识字。
出处:宋·司马光《涑水记闻》第16卷:“目不识书,而能口占作诗,颇有才思。”
24、人云亦云 [ rén yún yì yún ]
释义:云:说;亦:也。人家怎么说,自己也跟着怎么说。指没有主见,只会随声附和。
出处:金·蔡松年《槽声同彦高赋》诗:“槽床过竹春泉句,他日人云吾亦云。”
26、生而知之 [ shēng ér zhī zhī ]
释义: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。这是唯心主义者的观点。
出处:《论语·述而》:“子曰:‘我非生而知之者,好古敏以求之者也。’”
27、食而不化 [ shí ér bù huà ]
释义:吃了没有消化。比喻对所学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,没有吸收成为自己的东西。
出处: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 姑妄听之六》:“然读书以明理,明理以致用也。食而不化,至昏愦僻谬,贻害无穷。”
28、无所事事 [ wú suǒ shì shì ]
释义:事事:前一“事”为动词,做;后一“事”为名词,事情。闲着什么事都不干。
出处:明 归有光《送同年丁聘之之任平湖序》:“然每晨入部升堂,祗揖而退,卒无所事事。”
29、误入歧途 [ wù rù qí tú ]
释义:误:受惑;歧途:错误的道路。由于受煽惑而走上了错误的道路。
出处:清·无垢道人《八仙全传》第12回:“弟子方可日渐精进,不致误入歧途。”
30、心不在焉 [ xīn bù zài yān ]
释义:心思不在这里。指思想不集中。
出处:《礼记·大学》:“心不在焉,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,食而不知其味。”
形容不学习的成语(74个)
••阅读 2027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形容学习十分刻苦的成语
饱学之士,杯弓蛇影,敝帚自珍,毙而后已,闭口无言,闭户读书,屏气凝神,屏气敛息,博学多才,博学洽闻,博学多闻,跛行千里,不声不响,不学无术,不学无识,不忍释卷,不愧下学,不敢告劳,不知寝食,不知所措,不知肉味,不辞辛劳,不远千里,才疏学浅,…
形容特别想学习的成语
不好意思,不愧下学,不耻下问,成败得失,笃志好学,发愤忘食,废寝忘食,分秒必争,焚膏继晷,好学不倦,鸡鸣而起,见贤思齐,经验教训,敏而好学,磨穿铁砚,囊萤映雪,谦虚谨慎,谦虚敬慎,勤学苦练,手不释卷,夙兴夜寐,夙夜匪懈,无冬无夏,宵衣旰食,…
形容的成语向别人学习
不以为耻,不好意思,不愧下学,不矜不伐,不耻下问,不足之处,东施效颦,邯郸学步,好为人师,好问则裕,骄傲自满,居功自傲,绝长补短,敏而好学,弄巧成拙,谦虚谨慎,切磋琢磨,取长补短,如切如磋,舍短取长,他山之石,枉辔学步,效颦学步,扬长避短,…
形容不好好学习的成语
饱学之士,饱食终日,博学多才,博学洽闻,博学多闻,博览群书,不学无术,不学无识,不愧下学,不耻下问,才学兼优,长材茂学,持之以恒,虫鱼之学,村学究语,道学先生,道山学海,滴水穿石,斗酒学士,独学寡闻,笃信好学,笃志好学,笃学好古,笃学不倦,…
形容人不学好的成语
饱食终日,博学多才,不务正业,不可收拾,不堪入目,不学无术,不足为法,不足为训,独学寡闻,多歧亡羊,浮光掠影,肤浅末学,孤陋寡闻,汉人煮箦,邯郸学步,鸿鹄将至,鹘仑吞枣,井底之蛙,跬步千里,困而学之,困而不学,冷暖自知,鲁斤燕削,履常蹈故,…
形容学习好处的成语
博采众长,不耻下问,不足之处,不遗寸长,裁长补短,惭凫企鹤,乘风破浪,叱咤风云,尺有所短,尺寸可取,尺短寸长,持之以恒,寸善片长,寸有所长,寸长片善,大有裨益,高歌猛进,鸿鹄之志,画龙点睛,黄雀在后,剑拔弩张,坚忍不拔,狡兔三窟,绝长补短,…
形容积极学习的成语
闭户读书,博学多才,博学洽闻,博学多闻,不好意思,不愧下学,不知肉味,不耻下问,不耻相师,不足为法,车在马前,穿壁引光,春诵夏弦,刺股悬梁,刺股读书,独学寡闻,笃信好学,笃学好古,笃学不倦,笃实好学,断织劝学,钝学累功,多歧亡羊,夺胎换骨,…
形容人认真学习的成语
饱学之士,闭户读书,屏气凝神,博学多才,博学洽闻,博学多闻,博览群书,不学无术,不学无识,不愧下学,不知肉味,不耻下问,不足为法,才疏学浅,才学兼优,长年累月,长材茂学,程门立雪,持之以恒,虫鱼之学,穿壁引光,春诵夏弦,刺股悬梁,刺股读书,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