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挨风缉缝 [ āi fēng jī fèng ]
释义:比喻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找门路。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七:“但有一二分才貌的,那一个不挨风缉缝,央媒说合。”
2、暗渡陈仓 [ àn dù chén cāng ]
释义:渡:越过;陈仓:古县名,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。比喻用造假象的手段来达到某种目的。也隐喻男女私通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暗渡陈仓》第二折:“着樊哙明修栈道,俺可暗度陈仓古道。这楚兵不知是智,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。俺往陈仓古道抄截,杀他个措手不及也。”
3、暗室求物 [ àn shì qiú wù ]
释义:在没有光亮的房间寻找东西。比喻读书不得要领,难见成效。
出处:《朱子语类辑略·总论为学之方》:“要紧只是看大底道理分明,遍处自寻得。如暗室求物,把为来便照见;若只管去摸索,……”
4、案剑瞋目 [ àn jiàn chēn mù ]
释义:案:同“按”,握住;瞋:瞪眼。握住宝剑,瞪大双眼。
出处:《庄子·盗跖》:“案剑瞋目,声如乳虎。”
5、背道而驰 [ bèi dào ér chí ]
释义:背:背向;道:道路;驰:奔跑。朝相反的方向跑去。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。
出处:唐·柳宗元《〈杨评事文集〉后序》:“其余各探一隅,相与背驰于道者,其去弥远。”
6、不耻最后 [ bù chǐ zuì hòu ]
释义:因为跑到最后而感到可耻。比喻凡是只要坚持到底,就能达到目的。
出处:《韩非子·喻老》:“夫诱道争远,非先则后也。而先后心皆在于臣,上何以调于马,此君之所以后也。”
7、不得其所 [ bù dé qí suǒ ]
释义:原指未得善终,后指没有得到适当的安顿。也指不能达到目的。
出处:《谷梁传·成公八年》:“媵,浅事也,不志。此其志何也?以伯姬之不得其所,故尽其事也。”
8、不见棺材不落泪 [ bù jiàn guān cái bù luò lèi ]
释义:比喻不到彻底失败的时候不肯罢休。
出处:常言说得好,恨小非君子,无毒不丈夫。咱如今将理和他说,不见棺材不下泪,他必然不妥。 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98回
9、北辙南辕 [ běi zhé nán yuán ]
释义:①想往南却驾车向北行驶。比喻行为和目的相反。②车子北往南来。喻人行无定迹。
出处:见“北辕适楚”。
10、比目连枝 [ bǐ mù lián zhī ]
释义:比目:比目鱼,传说仅一眼,须两鱼并游;连枝:连在一起的树枝。比喻形影不离的情侣和朋友。
出处:元·贾固《醉高歌过红绣鞋·寄金莺儿》:“乐心儿比目连枝,肯意儿新婚燕儿。”
11、瞠目结舌 [ chēng mù jié shé ]
释义:瞪:瞪着眼;结舌:说不出话来。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。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。
出处:清·霁园主人《夜谭随录·梨花》:“因耳语其故,公子大骇,入舱隐叩细君,细君结舌瞠目。”
12、触目惊心 [ chù mù jīng xīn ]
释义:看见某种严重情况,心里感到震惊。
出处:唐·韩愈《昌黎集·贞曜先生墓志铭》:“及其为诗,刿目怵心。”
13、草船借箭 [ cǎo chuǎn jiè jiàn ]
释义:运用智谋,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。
出处:用奇谋孔明借箭,献密计黄盖受刑。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6回回目
14、辞微旨远 [ cí wēi zhǐ yuǎn ]
释义:辞:文词,言词。微:隐蔽,精深。旨:意思,目的。言词隐微而表达的意思很深远。
出处:《梁书·刘之遴传》:“省所撰《春秋》义,比事论书,辞微旨远。”
15、戴盆望天 [ dài pén wàng tiān ]
释义:头上顶着盆子看天。比喻行为和目的相反,愿望不可能达到。
出处: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,故绝宾客之知,亡家室之业,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,务一心营职,以求亲媚于主上。”
16、道存目击 [ dào cún mù jī ]
释义:一个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,人们只需一接触便能感受得到。
出处:《庄子·田子方》:“子路曰:‘吾子欲见温伯雪子久矣,见之而不言,何邪?’仲尼曰:‘若夫人者,目击而道存矣,亦不可以容声矣。’”
17、登木求鱼 [ déng mù qiú yú ]
释义:登:攀;木:树。爬到树上找鱼。比喻方向、方法不对,无法达到目的。
出处:宋·苏辙《次韵吴厚秀才见录》:“登木求鱼知我掘,循巢觅兔笑君疏。”
18、东奔西走 [ dōng bēn xī zǒu ]
释义:到处奔波。多指为生活所迫或为某一目的四处奔走活动。
出处:元·魏初《沁园春·留别张周卿韵》:“甚年来行役,交情契阔,东奔西走,水送山迎。”
19、东海捞针 [ dōng hǎi lāo zhēn ]
释义:从大海底下捞取一根针,形容非常难达到目的。
出处:元·柯丹丘《荆钗记·误讣》:“儿,此生休想同衾枕,要相逢除非东海捞针。”
20、得鱼忘荃 [ dé yú wàng quán ]
释义:比喻已达目的,即忘其凭借。“荃”亦作“筌”。
出处:《庄子·外物》:“荃者所以在鱼,得鱼而忘荃。”
21、东奔西跑 [ dōng bēn xī pǎo ]
释义:到处奔波。多指为生活所迫或为某一目的四处奔走活动。
出处:元·魏初《沁园春·留别张周卿韵》:“甚年来行役,交情契阔,东奔西走,水送山迎。”
22、东闯西走 [ dōng chuǎng xī zǒu ]
释义:指没有目的和方向地四处闯荡。
出处:清·吴璿《飞龙全传》第二回:“都是你这老不贤,养这祸根,终日纵他性子,任他东闯西走,惹祸招非,如今弄出事来了。”
23、东驰西骋 [ dōng chí xī chěng ]
释义:到处奔波。多指为生活所迫或为某一目的四处奔走活动。同“东奔西走”。
出处:清·贯公《拒约须急设“机关日报”议》:“电传消息,或两国议和,交涉问题,而调查员东驰西骋,察其人心舆论,以知其彼此方针。”
24、耳濡目染 [ ěr rǔ mù rǎn ]
释义:濡:沾湿;染:沾染。耳朵经常听到,眼睛经常看到,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。
出处:唐·韩愈《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》:“目濡耳染,不学以能。”
25、耳聪目明 [ ěr cōng mù míng ]
释义:形容头脑清楚,眼光敏锐。
出处:《周易·鼎》:“耳目聪明。”
26、粉身碎骨 [ fěn shēn suì gǔ ]
释义:身体粉碎而死。比喻为了某种目的或遭到什么危险而丧失生命。
出处:三国·魏·曹植《谢封甄城王表》:“臣愚驽垢秽,才质疵下,过受陛下日月之恩,不能摧身碎首,以答陛下厚德。”唐·蒋防《霍小玉传》:“平生志愿,今日获从,粉骨碎身,誓不相舍。”
27、封官许愿 [ fēng guān xǔ yuàn ]
释义:指以名利地位引诱别人来帮助自己达到不正当的目的。
出处:陶菊隐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》第71章:“并且用封官许愿的办法来鼓励将士,但是他的阵地始终没有进展一步。”
28、伏而咶天 [ fú ér shì tiān ]
释义:咶:以舌舔物。伏地以舌舔天。比喻所行与所求不一致,无法达到目的。
出处:《荀子·仲尼》:“辟之是犹伏而咶天,救经而引其足也。”
29、粉骨碎身 [ fěn gǔ suì shēn ]
释义:指身躯粉碎,牺牲生命。
出处:唐·蒋防《霍小玉传》:“平生志愿,今日获从,粉骨碎身,誓不相舍。”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十:“兰孙道:‘相公、夫人正是重生父母,虽粉骨碎身,无可报答。’”
30、粉身灰骨 [ fěn shēn huī gǔ ]
释义:身体粉碎而死。比喻为了某种目的或遭到什么危险而丧失生命。同“粉身碎骨”。
出处:唐·张鷟《游仙窟》:“玉馔珍奇,非常厚重,粉身灰骨,不能酬谢。”
词语形容真正的目的(1个)
- 敦煌变文1.敦煌石室中所藏的讲唱体通俗文学作品。是中国唐五代时期一种重要的民间文学形式。王重民等所编《敦煌变文集》中搜罗的敦煌变文较为宏富。参见"变文"﹑"敦煌石室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