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不绝如缕 [ bù jué rú lǚ ]
释义:绝:断;缕:细线。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、气息等低沉微弱、时断时续。
出处:《公羊传·僖公四年》:“夷狄也,因亟痛中国,南夷与此狄交,中国不绝若线。”
2、不知肉味 [ bù zhī ròu wèi ]
释义: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,因而辨不出肉味。后形容专心学习,吃东西辨不出味道。也形容生活困难,无肉可吃。
出处:《论语·述而》:“子在齐闻《韶》,三月不知肉味。曰:‘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。”
3、别抱琵琶 [ bié bào pí pá ]
释义:指改嫁。亦指移情他人。
出处: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槐西杂志四》:“故人情重,实不忍别抱琵琶。”
4、琵琶别弄 [ pí pá bié nòng ]
释义:旧时指妇女弃夫改嫁。同“琵琶别抱”。
出处:清·李渔《奈何天·计左》:“命短的,做了离魂倩女;命苦的,做了琵琶别弄。”
5、琵琶胡语 [ pí pá hú yǔ ]
释义:旧时指妇女弃夫改嫁。同“琵琶旧语”。
出处:唐·杜甫《咏怀古迹》:“千载琵琶作胡语,分明怨恨曲中论。”
6、琵琶旧语 [ pí pá jiù yǔ ]
释义:表示对外屈辱求和之意。
出处:《宋书·乐志一》:“傅玄《琵琶赋》曰:‘汉遣乌孙公主嫁昆弥,念其行路思慕,故使工人裁筝、筑,为马上之乐。欲从方俗语,故名曰琵琶。’”
7、曲高和寡 [ qǔ gāo hè guǎ ]
释义:曲调高深,能跟着唱的人就少。旧指知音难得。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,能了解的人很少。
出处:战国楚·宋玉《对楚王问》:“引商刻羽,杂以流徵,国中属而和者,不过数人而已。是其曲弥高,其和弥寡。”
10、琵琶别抱 [ pí pá bié bào ]
释义:旧时指妇女弃夫改嫁。
出处:唐·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千呼万唤始出来,犹抱琵琶半遮面。”
11、绕梁三日 [ rǎo liáng sān rì ]
释义:形容音乐高昂激荡,虽过了很长时间,好像仍在回响。
出处:《列子·汤问》:“昔韩娥东之齐,匮粮,过雍门,鬻歌假食,既去而余音绕梁,三日不绝,左右以其人弗去。”
12、云淡风轻 [ yún dàn fēng qīng ]
释义:微风轻拂,浮云淡薄。形容天气晴好。亦作“风轻云淡”。
出处:宋·程灏《春日偶成》:“云淡风轻近午天,傍花随柳过前川。”
13、珠落玉盘 [ zhū luò yù pán ]
释义:形容乐器弹奏的声音清脆悦耳,非常动听
出处:唐·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大弦嘈嘈如急雨,小弦切切如私语;嘈嘈切切错杂弹,大珠小珠落玉盘。”
14、如诉如泣 [ rú sù rú qì ]
释义:诉:说;泣:哭。像在哭泣,像在诉说。形容哀戚婉转的抒情乐声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68回:“师涓重整弦声,备写抑扬之态,如诉如泣。”
形容琵琶的声音的词语(1个)
- 袅袅不绝袅袅:声音宛转悠扬。形容宛转悠扬的音乐声连绵不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