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汗流浃背 [ hàn liú jiā bèi ]
释义:浃:湿透。汗流得满背都是。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。现也形容出汗很多,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伏皇后纪》:“操出,顾左右,汗流浃背。”
2、汗马功劳 [ hàn mǎ gōng láo ]
释义:汗马:将士骑的马奔驰出汗,比喻征战劳苦。指在战场上建立战功。现指辛勤工作做出的贡献。
出处: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弃私家之事,而必汗马之劳。”
3、汗牛充栋 [ hàn niú chōng dòng ]
释义:栋:栋宇,屋子。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,存放时可堆至屋顶。形容藏书非常多。
出处:唐·柳宗元《陆文通墓表》:“其为书,处则充栋宇,出则汗牛马。”
4、汗颜无地 [ hàn yán wú dì ]
释义:汗颜:脸上出汗。形容极其羞愧,无地自容。
出处:唐·韩愈《朝归》诗:“服章岂不好,不与德相对,顾影听其声,赪颜汁渐背。”
5、挥汗成雨 [ huī hàn chéng yǔ ]
释义:挥:洒,泼。用手抹汗,汗洒下去就跟下雨一样。形容人多。
出处: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:“连衽成帷,举袂成幕,挥汗成雨。”
6、挥汗如雨 [ huī hàn rú yǔ ]
释义:挥:洒,泼。形容天热出汗多。
出处: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:“连衽成帷,举袂成幕,挥汗成雨。”
7、汗流洽背 [ hàn liú qià bèi ]
释义:汗流得满背都是。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。现也形容出汗很多,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。同“汗流浃背”。
出处:《旧唐书·昭宗纪》:“昭宗临轩自谕之曰:‘卿等藩侯,宜存臣节,称兵入朝,不由奏请,意在何也?’茂贞、行瑜汗流洽背,不能对。”
8、汗流洽衣 [ hàn liú qià yī ]
释义:汗出甚多,湿透衣服。形容极其惶恐羞愧。
出处:明·张居正《答宗伯董浔阳》:“顷贤郎至,辱华翰奖借,烂然盈楮,不匡其所不及,而假其所不能。读之使人汗流洽衣也。”
9、汗流至踵 [ hàn liú zhì zhǒng ]
释义:汗出得多,流到脚跟。常形容极端恐惧或惭愧。
出处:《庄子·田子方》:“御寇伏地,汗流至踵。”
10、汗流浃肤 [ hàn liú jiā fū ]
释义:形容极度惊惧。同“汗流浃体”。
出处:宋·洪迈《夷坚乙志·青童神君》:“[深父]梦若至诸天阁下……有人挤之,坠潭中,蹶然而寤,汗流浃肤。”
11、汗洽股栗 [ hàn qià gǔ lì ]
释义:汗流浃背,两腿颤抖。形容害怕、恐惧的样子。
出处:宋·陆游《跋韩立道所藏兰亭序》:“虽单于不觉自失,况余子有不汗洽股栗者?”
12、汗流满面 [ hàn liú mǎn miàn ]
释义:形容极度紧张或非常劳累。
出处:鲁迅《彷徨·伤逝》:“况且她又这样地终日汗流满面,短发都粘在脑额上;两只手又只是这样地粗糙起来。”
13、汗血盐车 [ hàn xuè yán chē ]
释义:骏马拉运盐的车子。“汗血”,骏马。后以之比喻人才埋没受屈。
出处:“汗血马”,在我国又称天马、大宛马,语出《史记·大宛列传》;“盐车”,语出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:“夫骥之齿至矣,服盐车而上太行,蹄申膝折,尾湛胕溃,漉汁洒地,白汗交流,中阪迁延,负辕不能上。”
14、汗如雨下 [ hàn rú yǔ xià ]
释义:汗珠象下雨似的往下掉。形容出汗很多。
出处: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卷四十七:“三冬汗如雨。”
15、涣汗大号 [ huàn hàn dà hào ]
释义:①指帝王号令,如人之汗,一出不复收。②指帝王发布号令。
出处:《易·涣》:“九五,涣汗其大号。”孔颖达疏:“人遇险厄惊怖而劳,则汗从体出,故以汗喻险厄也。九五处尊履正,在号令之中,能行号令以散险厄者也。”
16、捏一把汗 [ niē yī bǎ hàn ]
释义:因担心而手上出汗。形容非常紧张的心情。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64回:“范訇等在关上,看见督戎追斐豹,慌捏一把汗。”
17、赧颜汗下 [ nǎn yán hàn xià ]
释义:赧:因羞愧而脸红。颜:面容。形容羞愧到极点。
出处:清·名教中人《好逑传》第七回:“公子誉之过情,令人赧颜汗下。”
18、无地自容 [ wú dì zì róng ]
释义: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容身。形容非常羞愧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魏志·管宁传》:“夙宵战怖,无地自厝。”
19、冰天雪地 [ bīng tiān xuě dì ]
释义:形容冰雪漫天盖地。
出处:清·蒋士铨《鸡毛房》:“冰天雪地风如虎,裸而泣者无栖所。”
20、浃背汗流 [ jiā bèi hàn liú ]
释义:同“汗流浃背”,形容十分惭愧或惶恐。
出处:郭沫若《文艺论集·论诗三札》:“当其方成的时候,总觉得满腔高兴,及到过了两日,自家反复读读看时,又不禁浃背汗流了。”
21、流汗浃背 [ liú hàn jiā bèi ]
释义:①形容出汗多,湿透了背上的衣服。②形容惭愧不安之极。
出处:宋·无名氏《青琐后集》:“每延英奏对,虽严冬盛寒亦流汗浃背。”
22、袂云汗雨 [ mèi yún hàn yǔ ]
释义:形容行人之多。
出处:《晏子春秋·杂下九》:“张袂成阴,挥汗成雨。”
23、充栋汗牛 [ chōng dòng hàn niú ]
释义:指书籍堆得高及栋梁,多至牛马运得出汗。形容藏书或著述之富。
出处:语出唐·柳宗元《陆文通先生墓表》:“其为书,处则充栋宇,出则汗牛马。”
24、汗不敢出 [ hàn bù gǎn chū ]
释义:吓得连汗都不敢往外冒了。形容紧张害怕到了极点。
出处: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战战栗栗,汗不敢出。”
25、汗出浃背 [ hàn chū jiā bèi ]
释义: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。现也形容出汗很多,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。同“汗流浃背”。
出处:汉·刘向《续列女传·杨夫人》:“敞惊惧不知所言,汗出浃背。”
26、汗流夹背 [ hàn liú jiā bèi ]
释义: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。同“汗流浃背”。
出处:清·昭槤《啸亭杂录·阿文成相度》:“陪臣汗流夹背,出谓人曰:‘此诚宰相语。’”
27、汗流浃体 [ hàn liú jiā tǐ ]
释义:汗流全身。形容极度惊惧。
出处:宋·张师正《括异志·张龙图》:“张焘误食厌物,谢既再拜而悟,汗流浃体。”
28、汗出洽背 [ hàn chū qià bèi ]
释义: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。同“汗流浃背”。
出处:《汉书·王陵传》:“[周勃]汗出洽背,愧不能对。”
29、凶喘肤汗 [ xiōng chuǎn fū hàn ]
释义:形容疲乏到极点。
出处:《汉书·王褒传》:“胸喘肤汗,人极马倦。”
30、大汗淋漓 [ dà hàn lín lí ]
释义:淋漓:液体湿湿地淌下,即流滴的样子。1、形容因运动或体力劳动等导致浑身出了很多汗。 2、一种病态的表现,如发烧等病发而引起。
形容非常流汗的成语(31个)
••阅读 3491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形容旅游景点非常热闹的成语
比肩继踵,车水马龙,沸沸扬扬,欢欢喜喜,欢天喜地,济济一堂,门庭若市,摩肩接踵,热热闹闹,人声鼎沸,人山人海,人来人往,盛况空前,水泄不通,万人空巷,熙熙攘攘,项背相望,载歌载舞,座无虚席,热闹非凡,游人如织
表示非常紧张的成语
八公草木,拔刃张弩,屏气慑息,屏气敛息,不遑暇食,诚惶诚恐,瞪眼咋舌,瞪目结舌,动魄惊心,寒毛卓竖,汗不敢出,汗流满面,黑云压城城欲摧,惶恐不安,急不择言,急处从宽,急张拘诸,剑拔弩张,箭拔弩张,金鼓齐鸣,惊心动魄,惊魂未定,局促不安,理屈…
描写我非常勤劳的成语
晨兴夜寐,晨炊星饭,承星履草,戴月披星,废寝忘食,分秒必争,俛拾仰取,俭以养德,克勤克俭,克俭克勤,昧旦晨兴,民生在勤,目不窥园,胼手胝足,胼胝手足,起早贪黑,勤能补拙,勤学苦练,勤勤恳恳,日旰忘餐,手不释卷,手胼足胝,手足胼胝,夙兴夜寐,…
形容走路非常累的成语
精疲力竭,神采奕奕,心力交瘁
形容魄力非常大的成语
排山倒海,气冲霄汉,气吞山河,气壮山河,气度不凡,气宇轩昂,气逾霄汉,旋转乾坤
形容两个人非常默契的成语
八方呼应,彼倡此和,璧合珠联,并肩作战,此呼彼应,二仙传道,儿女英雄,桴鼓相应,更唱迭和,聚精会神,里外夹攻,情投意合,缺一不可,如出一辙,声气相通,天衣无缝,铜墙铁壁,里应外合,相得益彰,相得益章,相辅相成,心有灵犀,心领神会,摇相应和,…
用非常幽默的成语形容自己
别具一格,活灵活现,饶有风趣,忍俊不禁,声情并茂,谈古论今,谈笑风生,惟妙惟肖
描写天气非常炎热的成语
白雪皑皑,冰天雪地,沉李浮瓜,赤地千里,寸草不生,大汗涔涔,大汗淋漓,大雨滂沱,滴水成冰,纷至沓来,风雪交加,寒冬腊月,寒风刺骨,汗如雨下,汗流浃背,赫赫炎炎,挥汗成雨,挥汗如雨,焦金流石,皎阳似火,颗粒无收,倾盆大雨,热气腾腾,烁石流金,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