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不假思索 [ bù jiǎ sī suǒ ]
释义:假:假借,依靠。形容做事答话敏捷、熟练,用不着考虑。
出处:宋·黄榦《黄勉斋文集》卷四:“戒惧谨独,不待勉强,不假思索,只是一念之间,此意便在。”
2、花言巧语 [ huā yán qiǎo yǔ ]
释义:原指铺张修饰、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辞。后多指用来骗人的虚伪动听的话。
出处:《朱子语类》:“‘巧言’即今所谓花言巧语,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是也。”
3、口若悬河 [ kǒu ruò xuán hé ]
释义:讲起话来滔滔不绝,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。形容能说会辨,说起来没个完。
出处: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:“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,注而不竭。”唐·韩愈《石鼓歌》:“安能以此上论列,愿借辩口如悬河。”
4、伶牙俐齿 [ líng yá lì chǐ ]
释义:形容人机灵,很会说话。
出处:元·吴昌龄《张天师》第三折:“你休那里便伶牙俐齿,调三干四,说人好歹,讦人暧昧,损人行止。”
5、能说会道 [ néng shuō huì dào ]
释义:形容很会讲话。
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七十四回:“仗着他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,又长了一张巧嘴,天天打扮的象个西施样子,在人跟前能说惯道,抓尖要强。”
6、能言巧辩 [ néng yán qiǎo biàn ]
释义:形容能说会道,善于言辩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气英布》第一折:“恰才灵壁之战,项王遣使征布会,布与龙且有隙,称病不赴,若得能言巧辩之士,说他归降,纵项王驰还……破项王必矣。”
7、脱口而出 [ tuō kǒu ér chū ]
释义:不经考虑,随口说出。
出处:清·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八回:“虽然不至于通部滚瓜烂熟,大约一部之中,至少亦有一半看熟在肚里,不然怎么能够脱口而出呢?”
8、心直口快 [ xīn zhí kǒu kuài ]
释义:性情直爽,有话就说。
出处:元·张国宾《罗李郎》第四折:“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粮军,哥哥是好人。”
9、一挥而就 [ yī huī ér jiù ]
释义:挥:挥笔;就:成功。一动笔就写成了。形容写字、写文章、画画快。
出处:宋·孙觌《鸿庆居士文集·翰林莫公内外制序》第三十卷:“一昔召公独草六制,宰相吴敏因是以危公,公解衣据案,一挥而就。”
10、一目十行 [ yī mù shí háng ]
释义: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。形容看书非常快。
出处:《梁书·简文帝纪》:“读书十行俱下。”宋·刘克庄《杂记六言五首》诗:“五更三点待漏,一目十行读书。”
11、出口成章 [ chū kǒu chéng zhāng ]
释义:说出话来就成文章。形容文思敏捷,口才好。
出处:《诗经·小雅·都人士》:“彼都人士,狐裘黄黄,其容不改,出言成章。”
12、巧舌如簧 [ qiǎo shé rú huáng ]
释义:舌头灵巧,象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。形容花言巧语,能说会道。
出处:《诗经·小雅·巧言》:“巧言如簧,颜之厚矣。”
13、毫不犹豫 [ háo bù yóu yù ]
释义:毫:一点儿;犹豫:迟疑,拿不定主意。一点儿也不迟疑
出处:毛泽东《井冈山的斗争》:“第二次杜修经、杨开明来,主张红军毫不犹豫地向湘南发展。”
形容说话做事敏捷的成语(13个)
••阅读 637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形容做事方法好的成语
废寝忘食,囊萤映雪,牛角挂书,三绝韦编,十载寒窗,手不释卷,夙兴夜寐,韦编三绝,闻鸡起舞,悬梁刺骨,凿壁偷光
说话算数讲信用的成语
九鼎一言,千金一诺,言而有信,一言九鼎,一诺千金
赞美人做事诚实的成语
旦旦信誓,吐胆倾心,推襟送抱,推诚相见,推诚接物,心口如一,真情实意,真心实意,真心诚意,正心诚意,知之为知之,信誓旦旦
做事量力而行的成语
量力而行
形容替别人说话的成语
拔刀相助,路见不平,抛砖引玉,越俎代庖
描写人做事专注的成语
哀丝豪竹,哀兵必胜,哀感顽艳,哀梨蒸食,哀而不伤,唉声叹气,哀莫大于心死,挨家按户,挨家挨户,挨肩擦背,挨门挨户,爱不忍释,爱博不专,爱民如子,爱毛反裘,爱老慈幼,爱财如命,矮子看戏,安之若素,安内攘外,安分守理,安土重迁,安如磐石,安家立…
形容人说话好假的成语
泛泛而谈,口如悬河,口若悬河,能说会道,巧舌如簧,滔滔不绝,天花乱坠,甜言蜜语,心口不一,悬河泻水,有声有色,花言巧语
形容不想做事的成语
保守主义,悲观失望,冲昏头脑,几不欲生,瞰亡往拜,恋栈不去,另请高明,随心所欲,痛不欲生,万事全休,万事皆休,无心恋战,下愚不移,许由洗耳,有所作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