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不知不觉 [ bù zhī bù jué ]
释义:知:知道;觉:觉察。没有意识到,没有觉察到。现多指未加注意。
出处:明·赵弼《两教辨》:“遂使昏愚之徒,听其妖诞,舍正从邪,醉生梦死,不知不觉。尧舜三代以前,未闻有此教。”
2、耳濡目染 [ ěr rǔ mù rǎn ]
释义:濡:沾湿;染:沾染。耳朵经常听到,眼睛经常看到,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。
出处:唐·韩愈《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》:“目濡耳染,不学以能。”
3、改邪归正 [ gǎi xié guī zhèng ]
释义:邪:不正当、不正派;归:回到。从邪路上回到正路上来,不再做坏事。
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九十一回:“将军弃邪归正,与宋某等同替国家出力,朝廷自当重用。”
4、改节易操 [ gǎi jié yì cāo ]
释义:改变原来的操行和志向。多指丧失应当坚守的节操;也指去恶为善。同“改操易节”。
出处:明·归有光《上王都御史书》:“故以为人之贤不肖有定,而古之知人者,决于一见,而终其身不易。彼有改节易操者,必其始非本性,有矫而为之者。”
5、改柯易节 [ gǎi kē yì jié ]
释义:指枝叶凋败。比喻人品蜕变。同“改柯易叶”
出处:李盘《与李仲休》:“凡立身行己,利物济人,皆吾本分内事,即使磨蝎终身,必不改柯易节。”
6、改行迁善 [ gǎi xíng qiān shàn ]
释义:改变不良行为,诚心向善。同“改行为善”。
出处:《新唐书·张巡传》:“巡下车,以法诛之,赦余党,莫不改行迁善。”
7、改过作新 [ gǎi guò zuò xīn ]
释义:指毫无保留地改正过错。同“改过自新”。
出处:元·施惠《幽闺记·会赦更新》:“陀满兴福,父母妻儿都杀戮,逃命潜奔,哨聚山林暂隐身,心阑意卸,天幸遭逢颁大赦,改过作新,作个清平无事人。”
8、改名易姓 [ gǎi míng yì xìng ]
释义:改换原来的姓名。多指为了隐瞒原来的身分。同“改名换姓”。
出处:明·余继登《典故纪闻》卷十三:“其后往往私创庵院,滥将无籍之徒收充,亦有逃军囚匠改名易姓,削发顶冠,人莫之识。”
9、改换门楣 [ gǎi huàn mén méi ]
释义:门楣:门框上的横木。改变门第出身,提高家庭的社会地位。
出处:明·宋应星《风俗议》:“为士者,日思居官清要,而畎亩庶人,日督其稚顽子弟儒冠儒服,梦想科第,改换门楣。”
10、改途易辙 [ gǎi tú yì zhé ]
释义:改变行车轨道,另走一条路。比喻改变方向、目标或做法。同“改辙易途”。
出处:清·朱之瑜《端亭记》:“勉吾子改途易辙而合同乎世俗,则告朋友不信,将如何而可?”
11、改辙易途 [ gǎi zhé yì tú ]
释义:改变行车轨道,另走一条路。比喻改变方向、目标或做法。
出处:宋·杨夔《复宫阙后上执政书》:“前车已覆,后车岂可蹑而行之,固当改辙易途,以取其不倾不蹶。”
12、改姓更名 [ gǎi xìng gēng míng ]
释义:改换原来的姓名。多指为了隐瞒原来的身分。同“改名换姓”。
出处:明·无名氏《闹铜台》楔子:“则今日辞别尊兄疾去忙,改姓更名离水乡。”
13、更姓改物 [ gēng xìng gǎi wù ]
释义:指王朝更迭,改正朔,易服色。
出处:《国语·周语中》:“叔父若能光裕大德,更姓改物,以创制天下,自显庸也。”韦昭注:“更姓,易姓也。改物,改正朔、易服色也。”
14、换骨脱胎 [ huàn gǔ tuō tāi ]
释义:原为道教用语。指修道者得道以后,就转凡胎为圣胎,换凡骨为仙骨。现比喻通过教育,思想得到彻底改造。
出处:金·侯善渊《杨柳枝·丱岁飘蓬住远山》词:“换骨脱胎归旧路,返童颜。”
15、目濡耳染 [ mù rǔ ěr rǎn ]
释义:濡:沾湿;染:沾染。耳朵经常听到,眼睛经常看到,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。
出处:唐·韩愈《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》:“目濡耳染,不学以能。”
16、弃邪归正 [ qì xié guī zhèng ]
释义:不再干坏事,走上正路。
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九十一回:“将军弃邪归正,与宋某等同替国家出力,朝廷自当重用。”
17、潜移默化 [ qián yí mò huà ]
释义:潜:暗中同,不见形迹;默:不说话,没有声音。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、影响而发生了变化。
出处: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慕贤》:“潜移暗化,自然似之。”
18、潜移暗化 [ qián yí àn huà ]
释义: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、影响而发生了变化。同“潜移默化”。
出处: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慕贤》:“人在少年,神情未定,所与款狎,熏渍陶染,言笑举动,无心于学,潜移暗化,自然似之。”
19、洗心革面 [ xǐ xīn gé miàn ]
释义:清除旧思想,改变旧面貌。比喻彻底悔改。
出处:《周易·系辞上》:“圣人以此洗心,退藏于密。”《周易·革》:“君子豹变,小人革面。”《抱朴子·用刑》:“洗心而革面者,必若清波之涤轻尘。”
20、循序渐进 [ xún xù jiàn jìn ]
释义: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。
出处:《论语·宪问》:“不怨天,不尤人,下学而上达,知我者其天乎?”朱熹注:“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,循序渐进耳。”
21、一言一行 [ yī yán yī xíng ]
释义:每句话,每个行动。
出处:清·冯景《今世说序》:“则夫一言一行,传其人之神,何以异是。”
22、知过能改 [ zhī guò néng gǎi ]
释义:认识到自己错了就能够改正。
出处:《论语·子罕》:“过则勿惮改。”南朝·梁·周兴嗣《千字文》:“知过必改,得能莫忘。”
23、自然而然 [ zì rán ér rán ]
释义:自由发展,必然这样。指非人力干预而自然如此。
出处:《牟子理惑篇》:“夫吉凶之与善恶,犹善恶之乘形声,自然而然,不得相免也。”
24、革面洗心 [ gé miàn xǐ xīn ]
释义:清除旧思想,改变旧面貌。比喻彻底改过,重新做人。
出处:《周易·系辞上》:“圣人以此洗心,退藏于密。”《周易·革》:“君子豹变,小人革面。”《抱朴子·用刑》:“洗心而革面者,必若清波之涤轻尘。”
25、良弓无改 [ liáng gōng wú gǎi ]
释义:指继承父祖的优良传统和事业。
出处:语出《礼记·学记》:“良弓无改,必学为箕。”
26、洗手不干 [ xǐ shǒu bù gàn ]
释义:把手洗干净休息了。
出处: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小人从前原也作些小道儿上的买卖,后来洗手不干,就在河工上充了一个夫头。”
27、移风改俗 [ yí fēng gǎi sú ]
释义:改变旧的风俗习惯。同“移风易俗”。
出处:《宋书·乐志一》:“移风改俗,致和乐之极。”
28、改过从善 [ gǎi guò cóng shàn ]
释义:改正错误,决心向善。指去恶就善。同“改过迁善”。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二七卷:“不知大舅怎生样劝喻,便能改过从善。如此可见好人原容易做的,只在一转念耳。”
29、时过境迁 [ shí guò jìng qiān ]
释义:迁:变动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情况发生变化。
出处:清 颐琐《黄绣球》:“如此歇了好几日,黄绣球与黄通理事过境迁,已不在心上。”
30、脱胎换骨 [ tuō tāi huàn gǔ ]
释义:原为道教用语。指修道者得道以后,就转凡胎为圣胎,换凡骨为仙骨。现比喻通过教育,思想得到彻底改造。
出处:宋·释惠洪《冷斋夜话》卷一:“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,谓之换骨法;窥入其意而形容之,谓之夺胎法。”
形容要改变自己的成语(34个)
••阅读 1379
形容要改变自己的词语(1个)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形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思的成语
尔虞我诈,反复无常,见异思迁,人心叵测,人心隔肚皮,三心二意,思绪万千,五心六意,意马心猿,犹豫不定
形容需要展示自己的成语
百年不遇,百花齐放,暴露无遗,不觉技痒,擦肩而过,藏器待时,乘机打劫,乘时乘势,乘间作祸,乘间伺隙,出头露面,触机便发,错过时机,大出风头,大显身手,当面错过,风云会合,各显神通,乘敌之隙,露才扬己,毛遂自荐,情不自禁,扬己露才,自告奋勇,…
形容改变错误
扶正祛邪,改恶从善,改邪归正,回头是岸,矫枉过中,矫枉过当,浪子回头,迷途知返,弃恶从善,舍邪归正,亡羊补牢,洗心革面,朝闻夕改,朝过夕改,知错就改
形容勇于表达自己的成语大全
笨手笨脚,兵勇将猛,兵强将勇,不屈不挠,长袖善舞,叱咤风云,大勇若怯,大智大勇,谔谔以昌,奋勇向前,奋勇直前,奋勇当先,敢勇当先,裹尸马革,激流勇退,见义勇为,见义敢为,见危授命,见危致命,精兵勇将,酒后之勇,慷慨就义,临事屡断,临危授命,…
形容以为别人在说自己的成语大全
以己度人
形容自己的关心是多余的成语大全
鞍前马后,大人不记小人过,点点滴滴,风吹雨打,过目不忘,千山万水,酸甜苦辣,辛辛苦苦,顺其自然
形容守护自己的营地成语大全
安营下寨,安营扎寨,不败之地,惨淡经营,大兴土木,刁斗森严,阿保之功,尔虞我诈,费尽心思,冯生弹铗,冯驩弹铗,冯谖三窟,奉公守法,釜底游鱼,感激涕零,高枕而卧,广厦之荫,护国佑民,坚贞不渝,蒋干盗书,借刀杀人,戒备森严,经纬天地,经营惨淡,…
形容做好自己的本分事情的成语大全
安分守己,不务正业,不在其位,不谋其政,触类旁通,独善其身,奋发有为,敷衍了事,各司其职,各尽所能,各司其事,各尽其责,功败垂成,规规矩矩,好逸恶劳,精益求精,马马虎虎,埋头苦干,满盘皆输,弄巧成拙,前功尽弃,惹是生非,世外桃源,事不关己,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