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白丁俗客 [ bái dīng sú kè ]
释义:白丁:没有功名的平民。泛指粗俗之辈。
出处:明·无名氏《庞掠四郡》一折:“往来无白丁俗客,谈笑有上士高宾》”
2、超尘拔俗 [ chāo chén bá sú ]
释义:尘、俗:指尘世、人间;拔:超出。原指佛教徒功夫深,已超出尘世。后多形容才德远远超过平常人。
出处: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德行》刘孝标注引谢承《后汉书》:“徐穉,字儒子,豫章南昌人,清妙高跱,超世绝俗。”
3、采风问俗 [ cǎi fēng wèn sú ]
释义:采集歌谣,访问风俗。
出处:清·俞蛟《梦厂杂著·潮嘉风月》:“采风问俗,纪载宜详;品翠题红,篇章争丽。”
4、从俗浮沉 [ cóng sú fú chén ]
释义:顺着世俗或浮或沉。指能够随着世俗或时势的变化而变化。
出处: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故且从俗浮沉,与时俯仰,以通其狂感。”
5、得而复失 [ dé ér fù shī ]
释义:复:又,再。刚得到又失去了。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九十六回:“孔明变色曰:‘是何言也!得而复失,与不得同。公以此贺我,实足使我愧赧耳!’”
6、道东说西 [ dào dōng shuō xī ]
释义:指乱加谈论。同“道西说东”。
出处:《刘知远诸宫调·知远别三娘太原投事》:“自入舍做女婿,觑俺咱似儿戏,使着后,道东说西畅憋气。”
7、敦世厉俗 [ dūn shì lì sú ]
释义:使民俗敦厚,世风振兴。
出处:宋·苏轼《御试制科策》:“欲兴利除害,则无其人,欲敦世厉俗,则无其具。”
8、阿世媚俗 [ ē shì mèi sú ]
释义:指曲意迎合当时社会的陈规陋俗。
出处:鲁迅《坟·文化偏至论》:“如其《民敌》一书,谓有人宝守真理,不阿世媚俗,而不见容于人群。”
9、凡夫俗子 [ fán fū sú zǐ ]
释义:泛指平庸的人。
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09回:“瞧我这凡夫俗子,不能交通神明,所以梦都没有一个。”
10、凡桃俗李 [ fán táo sú lǐ ]
释义:平凡、普通的桃花和李花。比喻庸俗的人或平常的事物。
出处:明·王冕《题墨梅图》:“凡桃俗李争芬芳,只有老梅心自常。”
11、忿世嫉俗 [ fèn shì jí sú ]
释义: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、憎恶。同“愤世嫉俗”。
出处:鲁迅《坟·摩罗诗力说》:“自尊至者,不平恒继之,忿世嫉俗,发为巨震,与对跖之徒争衡。”
12、感情用事 [ gǎn qíng yòng shì ]
释义:凭个人的爱憎或一时的感情冲动处理事情。
出处:曹禺《日出》跋:“而我一个感情用事,素来不能冷静分析的人,只知道哪一个最令我关心的。”
13、谷父蚕母 [ gǔ fù cán mǔ ]
释义:指传说中的农桑之神。
出处:宋·曾慥《类说续仙传》:“三川饥,有青衣音子曰:‘世人厌弃五谷,地司已收其种矣,可相率祈谢谷父蚕母,当致丰穰。’”
14、贵不召骄 [ guì bù zhào jiāo ]
释义:指显贵的人尽管不希望自己染上骄恣专横的习气,但它仍然在不知不觉中滋长起来了。
出处:唐·杜牧《岐阳公主墓志铭》:“贵不召骄,富不期移,是此四者,倏相首尾。”
15、化民成俗 [ huà mín chéng sú ]
释义:教化百姓,使形成良好的风尚。
出处: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学记》:“君子如欲化民成俗,其必由学乎?”
16、惊世骇俗 [ jīng shì hài sú ]
释义:世、俗:指一般人。使一般人感到惊骇。
出处:宋·朱熹《答陈抑之》:“勤劳半世,汩没于章句训诂之间,黾勉于规矩绳约之内,卒无高奇深眇之见可以惊世而骇俗。”
17、计行言听 [ jì xíng yán tīng ]
释义:行其计,听其言。形容十分信任。
出处:《金史·术虎高琪传》:“高琪止欲以重兵屯驻南京以自固,州郡残破不复恤也。宣宗惑之,计行言听,终以自毙。”
18、骄生惯养 [ jiāo shēng guàn yǎng ]
释义:骄:通“娇”。指娇生惯养。
出处:胡朴安《中华全国风物志·江苏·吴县之奇俗》:“富贵家之小孩,骄生惯养,大半身体柔弱,时膺疾病。”
19、今昔之感 [ jīn xī zhī gǎn ]
释义:从今天的现实回忆过去的事。
出处: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十四回:“诸旧好俱在,谭孝若已作古人。今昔之感,凄怅莫状。”
20、匡时济俗 [ kuāng shí jì sú ]
释义:匡:纠正;济:救助。拯救社会时局和风气,使之归于正道。
出处:唐·元稹《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一道》:“故禹拜昌言而嘉猷罔伏,汉征极谏而文学稍进,匡时济俗,罔不率繇。”
21、离世绝俗 [ lí shì jué sú ]
释义:犹言离世异俗。指超脱世俗。
出处:宋·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九:“伯夷不立于恶人之朝,不与恶人言,可谓离世绝俗矣。”
22、魄荡魂摇 [ pò dàng hún yáo ]
释义:形容受外界刺激、诱惑而精神不能集中。
出处:《雪岩外传》第六回:“雪岩左顾右盼的赏鉴了一回,想起隋炀帝的乌铜镜屏的艳事,便不禁魄荡魂摇起来。”
23、其貌不扬 [ qí mào bù yáng ]
释义:不扬:不好看。形容人容貌难看。
出处: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:“今子少不扬,子若无言,吾几失子矣。”杜预注:“颜貌不显扬。”唐·裴度《自题写真赞》:“尔才不长,尔貌不扬。”
24、染风习俗 [ rǎn fēng xí sú ]
释义:指受风俗影响而有所习染。
出处:《云笈七签》卷五六:“五气者,随命成性,逐物意移,染风习俗,所以变化无穷,不惟万数。”
25、伤风败俗 [ shāng fēng bài sú ]
释义:伤、败:败坏。指败坏社会风俗。多用来遣责道德败坏的行为。
出处:唐·韩愈《论佛骨表》:“伤风败俗,传笑四方,非细事也。”
26、十字街头 [ shí zì jiē tóu ]
释义:指纵横交叉、繁华热闹的街道。也借指人世间,现实社会。
出处:元 无名氏《村乐堂》:“则这金钗儿是二人口内的招伏状,更压着那十字街头犯由榜,这公事不虚诳。”
27、俗不可耐 [ sú bù kě nài ]
释义:俗:庸俗;耐:忍受得住。庸俗得使人受不了。
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沂水秀才》:“一美人置白金一铤,可三四两许,秀才掇内袖中。美人取巾握手笑出曰:‘俗不可耐。’”
28、失魂荡魄 [ shī hún dàng pò ]
释义:形容心意烦乱,精神恍惚。
出处: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二:“[严蕊]乃是个绝色的女子。一应琴棋书画,歌舞管弦之类,无所不通……所以人见了的,没一个不失魂荡魄在他身上。”
29、士农工商 [ shì nóng gōng shāng ]
释义:古代所谓四民,指读书的、种田的、做工的、经商的。
出处:《管子·小匡》:“士农工商四民者,国之石(柱石)民也。”《淮南子·齐俗训》:“是以人不兼官, 官不兼事,士农工商,乡别州异,是故农与农言力,士与士言行,工与工言巧, 商与商言数。”
30、事过情迁 [ shì guò qíng qiān ]
释义:随着事情过去,对该事的感情、态度也起了变化。
出处:清·无垢道人《八仙全传》第61回:“说要每天拿来瞧一遍,免得事过情迁,重蹈故辙。”
形容男人俗的成语(58个)
••阅读 1367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形容一个男人改不了出轨的成语大全
反复无常,见异思迁,拈花惹草,三心二意,色胆包天,喜新厌旧,寻花问柳,招蜂引蝶,朝三暮四,朝秦暮楚
形容男人在事业上很厉害的成语大全
功成名就,功成名遂,身败名裂,娓娓动听,延年益寿,卓尔不群,涓涓细流
形容一个男人骗女人的成语大全
兵以诈立,不欺暗室,不败之地,盗名欺世,盗铃掩耳,盗钟掩耳,钓名欺世,讹言惑众,阿世盗名,尔虞我诈,尔诈我虞,反复无常,附上罔下,附下罔上,苟且偷生,故弄玄虚,蛊惑人心,光彩夺目,鬼鬼祟祟,狐狸尾巴,换日偷天,惑世盗名,矫情饰诈,坑蒙拐骗,…
形容男人讨女人喜欢的成语大全
海枯石烂,情有独钟,至死不渝,一往情深,矢志不渝,情比金坚
形容一个男人三心二意的成语大全
东食西宿,二三其意,二三其德,二心三意,反复无常,红杏出墙,见异思迁,金童玉女,两意三心,惹草沾花,惹草粘花,惹草拈花,三心两意,三心二意,水性杨花,偷鸡摸狗,心猿意马,寻花问柳,犹豫不决,犹豫不定,招花惹草,朝三暮四,朝秦暮楚,沾花惹草,…
形容男人跟女人出轨的成语大全
反复无常,各种各样,红杏出墙,见异思迁,理所当然,拈花惹草,三妻四妾,三心二意,色胆包天,喜新厌旧,寻花问柳,犹豫不定,招蜂引蝶,朝三暮四,朝秦暮楚
形容男人不轻易落泪的成语大全
黯然神伤,不上不落,不落俗套,不落边际,不见棺材不下泪,不见棺材不掉泪,怆然泪下,催人泪下,错落不齐,肚里泪下,鳄鱼眼泪,肥水不落外人田,孤孤单单,哭天抹泪,哭哭啼啼,老泪纵横,泪如雨下,泪流满面,泪下如雨,泪如泉涌,磊落不羁,泪干肠断,泪…
形容男人娶个不好女人的成语大全
合不拢嘴,画蛇添足,略知皮毛,男女平等,攀龙附凤,心甘情愿,有眼无珠,遇人不淑,大器晚成,扬眉吐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