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垂头丧气 [ chuí tóu sàng qì ]
释义: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、萎蘼不振的样子。
出处:唐·韩愈《送穷文》:“主人于是垂头丧气,上手称谢。”
2、聚精会神 [ jù jīng huì shén ]
释义:会:集中。原指君臣协力,集思广益。后形容精神高度集中。
出处:汉·王褒《圣主得贤臣颂》:“聚精会神,相得益(章)彰。”
3、齐心协力 [ qí xīn xié lì ]
释义:形容认识一致,共同努力。
出处:《墨子·尚贤》:“《汤誓》曰:‘聿求元圣,与之戮力同心,以治天下。’”
4、生气勃勃 [ shēng qì bó bó ]
释义:勃勃:旺盛的样子。形容人或社会富有朝气,充满活力。
出处:清 袁枚《随园诗话》第15卷:“余选钱文敏公诗甚少,家人误抄十余章,余读之,生气勃勃,悔知公未尽。”
5、万众一心 [ wàn zhòng yī xīn ]
释义:千万人一条心。形容团结一致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朱擕传》:“万人一心,犹不可当,况十万乎!”
6、萎靡不振 [ wěi mǐ bù zhèn ]
释义:萎靡:颓丧。形容精神不振,意志消沉。
出处:唐·韩愈《送高闲上人序》:“颓堕委靡,溃败不可收失。”
7、笑逐颜开 [ xiào zhú yán kāi ]
释义:逐:追随;颜:脸面,面容;开:舒展开来。笑得使面容舒展开来。形容满脸笑容,十分高兴的样子。
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四十二回:“宋江见了,喜从天降,笑逐颜开。”
8、欣喜若狂 [ xīn xǐ ruò kuáng ]
释义:欣喜:快乐;若:好象;狂:失去控制。形容高兴到了极点。
出处:清·霁园主人《夜谭随录·护军女》:“少年得其应答,惊喜若狂。”
9、兴高采烈 [ xìng gāo cǎi liè ]
释义:兴:原指志趣,后指兴致;采:原指神采,后指精神;烈:旺盛。原指文章志趣高尚,言词犀利。后多形容兴致高,精神饱满。
出处:南朝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体性》:“步夜俊侠,故兴高而采烈。”
10、胸有成竹 [ xiōng yǒu chéng zhú ]
释义: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。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。
出处:宋·苏轼《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》:“故画竹,必先得成竹于胸中。”
12、跃跃欲试 [ yuè yuè yù shì ]
释义:跃跃:急于要行动的样子;欲:要。形容急切地想试试。
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十五回:“一席话说得唐二乱子心痒难抓,跃跃欲试。”
13、摩拳擦掌 [ mó quán cā zhǎng ]
释义:形容战斗或劳动之前,人们精神振奋,跃跃欲试的样子。
出处:元·康进之《李逵负荆》第二折:“俺可也~,行行里按不住莽撞心头气。”
14、同仇敌忾 [ tóng chóu dí kài ]
释义:同仇:共同对敌;敌:对抗,抵拒;忾:愤怒。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。
出处:《诗经·秦风·无衣》:“修我戈矛,与子同仇。”《左传·文公四年》:“诸侯敌王所忾,而献其功。”
15、生龙活虎 [ shēng lóng huó hǔ ]
释义:形容活泼矫健,富有生气。
出处:清·吴趼人《痛史》第五回:“城外元兵虽多,却被张世杰一马在前,宗仁、宗义在后,如生龙活虎一般,杀入阵去。”
描写同学们动作的成语智能推荐
- 顶针续麻 首尾相连,循环往复的一种文字游戏。如:成语接龙等。
- 临别赠语 分别时赠送勉励的话或忠告。
- 描写画角 比喻无中生有。
- 程序动作 戏剧术语。指经过艺术夸张、提炼加工而定型的规范化、格式化的表演动作。如 中国 传统戏曲中人物出场时整冠理髯,哀痛时扬袖,以及大将出征前“起霸”,策马奔驰时“趟马”等。《人民日报》1981.4.25:“优秀的演员……用特有的程式动作来表现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。”
- 绘声绘形 绘:描绘,描摹。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
- 千金买骨 用重金去买良马的骨头。比喻求贤若渴,喻重视人才,渴望得到人才。。
- 狮子搏兔 比喻对小事情也非常重视、用出全部力量
- 同生死共患难 指为了一定的目标共度患难,出生入死
- 同窗故友 同窗:同学。老同学,好朋友
- 同窗契友 同窗:同学;契:意气相合。老同学,好朋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