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百读不厌 [ bǎi dú bù yàn ]
释义:厌:厌烦,厌倦。读一百遍也不会感到厌烦。形容诗文或书籍写得非常好,不论读多少遍也不感到厌倦。
出处:宋·苏轼《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》诗:“旧书不厌百回读,熟读深思子自知。”
2、博大精深 [ bó dà jīng shēn ]
释义:博:广,多。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。
出处:明·姜世昌《〈逸周书〉序》:“迄今读书,若揭日月而行千载,其博大精深之旨,非晚世学者所及。”
3、博览群书 [ bó lǎn qún shū ]
释义:博:广泛。广泛地阅读各种书。形容读书很多。
出处:《周书·庾信传》:“庾信,字子山,南阳新野人也。……幼而俊迈,聪敏绝伦,博览群书,尤善《春秋左氏传》。”
4、不计其数 [ bù jì qí shù ]
释义:没法计算数目。形容很多。
出处:宋·魏了翁《奏措京湖诸郡》:“或谓官民兵在城内者约二十万,而散在四郊者,不计其数。”
5、博览古今 [ bó lǎn gǔ jīn ]
释义:博:广博。广泛阅读古今书籍,通晓古今学识。形容学问渊博。
出处:《汉书·成帝纪赞》:“博览古今,容受直辞。”
6、残编断简 [ cán biān duàn jiǎn ]
释义:指残缺不全的书籍。
出处:北周·庚信《谢滕王集序启》:“某本乏财用,无多作述……至如残编落简,并入尘埃;赤轴青箱,多从灰烬。
7、残缺不全 [ cán quē bù quán ]
释义:残:残破;缺:缺少;全:完整。残破、缺少,很不完全。
出处:毛泽东《论持久战》十二:“这些特点是事实上存在的,不是虚造骗人的;是战争的全部基本要素,不是残缺不全的片段。”
8、出神入化 [ chū shén rù huà ]
释义:神、化:指神妙的境域。极其高超的境界。形容文学艺术达到极高的成就。
出处: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二本第二折:“我不曾出声,他连忙答应。金圣叹:‘真正出神入化之笔’。”
9、舛讹百出 [ chuǎn é bǎi chū ]
释义:舛:错乱。讹:错误。错乱的地方很多。一般指书籍的写作或印制不精。
10、才华横溢 [ cái huá héng yì ]
释义:才华:表现于外的才能。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,很有才华。
出处:清·曾国藩《曾国藩家书·道光26年4月16日》:“温弟时文已才华横溢,长安诸友多称赏之。”
11、参天贰地 [ cān tiān èr dì ]
释义:为《易》卦立数之义。后引申为人之德可与天地相比。同“参天两地”。
出处:《史记·卷一百一十七·司马相如列传》第五十七:“拘文牵俗,循诵习传,当世取说云尔哉!必将崇论闳议,创业垂统,为万世规。故驰骛乎兼容并包,而勤思乎参天贰地。”
12、残编裂简 [ cán biān liè jiǎn ]
释义: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或零散不整的诗文字画。
出处:明·胡应麟《少室山房笔丛·经籍会通三》:“古书历世兵革洊更,间有残编裂简,仅以空名,寓于载籍。辑录之家,存而不论。”
13、残篇断简 [ cán piān duàn jiǎn ]
释义:残缺不全的书籍。
出处:北周·庚信《谢滕王集序启》:“某本乏财用,无多作述……至如残编落简,并入尘埃;赤轴青箱,多从灰烬。”
14、插架万轴 [ chā jià wàn zhóu ]
释义:插架:将藏书安放在书架上。轴:古代书卷中的杆,借指书籍。形容藏书丰富。
出处:语出唐·韩愈《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》诗:“邺侯家多书,插架三万轴。”
16、大书特书 [ dà shū tè shū ]
释义:书:写。大写特写。指对意义重大的事情特别郑重地加以记载。
出处:唐·韩愈《答元侍御书》:“而足下年尚强,嗣德有继,将大书特书,屡书不一书而已也。”
17、荡气回肠 [ dàng qì huí cháng ]
释义:荡:动摇;回:回转。形容文章、乐曲十分婉转动人。
出处:战国·楚·宋玉《高唐赋》:“感心动耳,回肠伤气。”三国·魏·曹丕《大墙上蒿行》:“女娥长歌,声协宫商,感心动耳,荡气回肠。”
18、地大物博 [ dì dà wù bó ]
释义:博:丰富。指国家疆土辽阔,资源丰富。
出处: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又因江南地大物博,差使很多,大非别省可比。”
19、动人心弦 [ dòng rén xīn xián ]
释义:把心比作琴,拨动了心中的琴弦。形容事物激动人心。
出处:徐迟《长江大桥的美是社会主义的美》:“许多动人心弦的建筑物呢?还只在蓝图上。”
20、读书三到 [ dú shū sān dào ]
释义:形容读书十分认真。
出处:宋·朱熹《训学斋规》:“余尝谓读书有三到:谓心到,眼到,口到……三到之中,心到最紧。”
21、丹黄甲乙 [ dān huáng jiǎ yǐ ]
释义:指点校书籍,评定次第。
出处:清·钱谦益《葛端调编次诸家文集序》:“句读之有析,文理之不通,而俨然丹黄甲乙,衡加于经传,不已傎乎!”
22、丹铅甲乙 [ dān qiān jiǎ yǐ ]
释义:指点校书籍,评定次第。
出处:清·戴名世《序》:“千子慨然悯之,取一代之文,丹铅甲乙,辨其黑白。”
23、丹书白马 [ dān shū bái mǎ ]
释义: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享有世袭爵位和免罪等特权的证件时,宰白马歃其血,以示坚守誓约,后人称为“丹书白马”。
出处:《汉书·高惠高后文功臣表》:“申以丹书之信,重以白马之盟。”颜师古注:“白马之盟,谓刑白马歃其血以为盟也。”
24、读书破万卷 [ dú shū pò wàn juàn ]
释义:破:突破;卷:书籍册数。形容读书很多,学识渊博。
出处:唐·杜甫《奉赠韦左丞文二十韵》:“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。”
25、发愤忘食 [ fā fèn wàng shí ]
释义:努力学习或工作,连吃饭都忘了。形容十分勤奋。
出处:《论语·述而》:“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,不知老之将至云尔。”
26、废寝忘食 [ fèi qǐn wàng shí ]
释义:废:停止。顾不得睡觉,忘记了吃饭。形容专心努力。
出处:南朝·齐·王融《曲水诗》序:“犹且具明废寝,昃晷忘餐。”
27、焚膏继晷 [ fén gāo jì guǐ ]
释义:膏:油脂,指灯烛;继:继续,接替;晷:日光。点上油灯,接续日光。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。
出处:唐·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焚膏油以继晷,恒兀兀以穷年。”
28、焚书坑儒 [ fén shū kēng rú ]
释义:焚:烧;坑:把人活埋;儒:指书生。焚毁典籍,坑杀书生。
出处:汉·孔安国《〈尚书〉序》:“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,焚书坑儒,天下学士逃难解散。”
29、丰富多彩 [ fēng fù duō cǎi ]
释义:内容丰富,花色繁多。
出处:峻青《秋色赋》:“一个不久前才由机关、工厂的业余戏剧爱好者所组织进来的吕剧团,演出了丰富多彩的节目,非常令人兴奋。”
30、奋笔疾书 [ fèn bǐ jí shū ]
释义:奋笔:提起笔来。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。
出处:宋·张克庄《题方汝一班师赞后》:“或隐匿未彰,而奋笔疾书;或一语之乖谬,或一行之谄曲,虽其人之骨已朽,必绳以《春秋》之法,读之使人汗出。”
形容经典书的成语(160个)
••阅读 4523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关于执着追求的好成语
精卫填海,夸父追日
关于老师伟大的成语
不厌其烦,栋梁之才,默默无闻,勤勤恳恳,师道尊严,万世师表,为人师表,学而不厌,循循善诱,谆谆教导,诲人不倦
平凡生命伟大的成语
飞必冲天,见义勇为,名满天下,拾金不昧,一举成名,一飞冲天,一鸣惊人,一步登天
描写月饼样子的成语
宝珠市饼,垂涎三尺,画饼充饥,花好月圆,花残月缺,回味无穷,美味佳肴,鹊笑鸠舞,热熬翻饼,小恩小惠,一浆十饼,意味深长,月圆花好,赞不绝口,珍羞美味,珍馐美馔,白头偕老,饕餮盛宴
有关喜爱春景的成语
百家争鸣,百花争妍,百花争艳,百花齐放,傍花随柳,碧草如茵,别有天地,别有天地非人间,草长莺飞,姹紫嫣红,宠柳娇花,触景伤情,春光如海,春事阑珊,春光漏泄,春光明媚,春回大地,春山如笑,春意阑珊,春暖花开,春深似海,春意盎然,春寒料峭,春色…
赞美太阳落山的成语
道远日暮,翻山越岭,负隅顽抗,回光返照,龙飞凤舞,青山绿水,人山人海,日落西山,日薄西山,山清水秀,寿比南山,夕阳西下,西山日迫,西山日薄,悬崖勒马,悬崖峭壁,羊肠小道,月落星沉,草木皆兵,东山再起
自立自强的相关成语
百折不回,半涂而废,傍人篱落,傍人门户,不可动摇,不屈不挠,不由自主,持之以恒,滴水穿石,独当一面,发奋图强,发愤图强,海枯石烂,海誓山盟,皇天不负有心人,火中取栗,坚强不屈,坚忍不拔,坚持不懈,坚定不移,坚韧不拔,艰苦奋斗,艰难困苦,艰苦…
写5个含有拟声词的成语
长吁短叹,嗤之以鼻,出出律律,啛啛喳喳,丁丁当当,咕咕噜噜,轰轰烈烈,叽叽喳喳,唧唧嘎嘎,戛然而止,戛羹之嫂,剑首一吷,剑头一吷,啾啾唧唧,烈烈轰轰,零零散散,劈里啪啦,乒乒乓乓,气喘吁吁,声势浩大,叹为观止,无足轻重,淅淅飒飒,淅淅沥沥,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