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巴山蜀水 [ bā shān shǔ shuǐ ]
释义:巴、蜀指四川一带。四川一带的山山水水。
2、跋山涉水 [ bá shān shè shuǐ ]
释义:跋山:翻过山岭;涉水,用脚趟着水渡过大河。翻山越岭,趟水过河。形容走远路的艰苦。
出处:《诗经·鄘风·载驰》:“大夫跋涉,我心则忧。”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八年》:“跋山涉水,蒙犯霜露。”
3、白水鉴心 [ bái shuǐ jiàn xīn ]
释义:白水:清水;鉴:照。清澈的水能照见人的心。形容人心像明净的水一样纯洁。
4、白山黑水 [ bái shān hēi shuǐ ]
释义:长白山和黑龙江。泛指我国东北地区。
出处:《金史·世纪》:“生女之地有混同江、长白山。混同江亦号黑龙江,所谓‘白山黑水’是也。”
5、背水一战 [ bèi shuǐ yī zhàn ]
释义:背水:背向水,表示没有退路。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。
出处: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中说,汉将军韩信率军攻赵,穿出井陉口,命令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,与敌人交战。韩信以前临大敌,后无退路的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,结果大破赵军。
6、波光粼粼 [ bō guāng lín lín ]
释义:波光:阳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过来的光。粼粼:形容水石明净。波光明净。
出处:阿来《尘埃落定》第七章:“月亮升起来,照着波光粼粼的小河。”
7、波涛汹涌 [ bō tāo xiōng yǒng ]
释义:汹涌:水势腾涌的样子。形容波浪又大又急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策传》:“是岁地连震”注引《吴录》:“是冬魏文帝至广陵,临江观兵……帝见波涛汹涌,叹曰:‘嗟乎!固天所以隔南北也。’”
8、不服水土 [ bù fú shuǐ tǔ ]
释义:不能适应移居地方的气候和饮食习惯。
出处:汉 荀悦《汉纪 武帝纪》:“中国之人,不知其地势,不能服其水土。”
9、波路壮阔 [ bō lù zhuàng kuò ]
释义:波路:波涛。比喻规模宏伟,声势浩大。同“波澜壮阔”。
出处:南朝·宋·鲍照《登大雷岸与妹书》:“旅客贫辛,波路壮阔。”
10、残山剩水 [ cán shān shèng shuǐ ]
释义:指国家领土大都沦陷后残余的部分。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。
出处:唐·杜甫《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》诗:“剩水沧江破,残山碣石开。”
11、沧海横流 [ cāng hǎi héng liú ]
释义:沧海:指大海;横流:水往四处奔流。海水四处奔流。比喻政治混乱,社会动荡。
出处:晋·袁宏《三国名臣序赞》:“沧海横流,玉石同碎。”《晋书·王尼传》:“沧海横流,处处不安也。”
12、车水马龙 [ chē shuǐ mǎ lóng ]
释义:车象流水,马象游龙。形容来往车马很多,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明德马皇后纪》:“前过濯龙门上,见外家问起居者,车如流水,马如游龙。”
13、臣心如水 [ chén xīn rú shuǐ ]
释义:心地洁净如水。比喻为官清廉。
出处:《汉书·郑崇传》:“臣门如市,臣心如水。”
14、乘风破浪 [ chéng fēng pò làng ]
释义: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。比喻排除困难,奋勇前进。
出处:《宋书·宗悫传》:“悫年少时,炳问其志,悫曰:‘愿乘长风破万里浪。’”
15、春风沂水 [ chūn fēng yí shuǐ ]
释义:原意是大人和儿童在沂水洗个澡,在舞雩台上吹吹风。指放情自然,旷达高尚的生活乐趣。
出处:《论语·先进》:“莫春者,春服既成,冠者五六人,童子六七人,浴乎沂,风乎舞雩,咏而归。”
16、此伏彼起 [ cǐ fú bǐ qǐ ]
释义:这里起来,那里下去。形容接连不断。
出处:鲁迅《坟 论‘费厄泼赖’应该缓行》:“因为政局的不安定,真是此起彼伏如转轮。”
17、大风大浪 [ dà fēng dà làng ]
释义:指巨大的风浪。比喻社会的大动荡、大变化。也比喻尖锐、复杂、激烈、艰苦的斗争。
出处:毛泽东《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》:“大风大浪也不可怕。人类社会就是从大风大浪中发展起来的。”
18、大气磅礴 [ dà qì páng bó ]
释义:形容气势浩大。
出处:荀况《荀子 性恶》:“杂能旁魄而无用。”
19、大张旗鼓 [ dà zhāng qí gǔ ]
释义:张:陈设,展示;旗鼓:旗帜和战鼓。形容进攻的声势和规模很大。也形容群众活动声势和规模很大。
出处:清 张春帆《宦海》:“李参戎带着这些人陆续出了镇南关,便大张旗鼓,排齐队伍,浩浩荡荡地向前进发。”
20、翻江倒海 [ fān jiāng dǎo hǎi ]
释义:原形容雨势大,后形容力量或声势非常壮大。
出处:宋·陆游《夜宿阳山矶》诗:“五更颠风吹急雨,倒海翻江洗残暑。”
21、风平浪静 [ fēng píng làng jìng ]
释义:指没有风浪。比喻平静无事。
出处: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卷七:“僧问:‘风恬浪静时如何?’师曰:‘吹倒南墙。’”
22、风起水涌 [ fēng qǐ shuǐ yǒng ]
释义:大风刮起,水波汹涌。
出处:宋·苏轼《后赤壁赋》:“划然长啸,草木震动,山鸣谷应,风起水涌。”
23、风急浪高 [ fēng jí làng gāo ]
释义:形容风浪很大。
出处:《文汇报》1992.3.2:“出海口附近波涛汹涌,风急浪高。”
24、海啸山崩 [ hǎi xiào shān bēng ]
释义:大海汹涌呼啸,高山崩裂倒塌。形容来势凶猛急速。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五十四回:“楚兵人人耀武,个个扬威,分明似海啸山崩,天摧地塌。”
25、浩浩荡荡 [ hào hào dàng dàng ]
释义: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。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,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。
出处:《尚书·尧典》:“汤汤洪水方割,荡荡怀山襄陵,浩浩滔天。”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浩浩荡荡,横夫际涯。”
26、海沸江翻 [ hǎi fèi jiāng fān ]
释义:大海沸腾,江河翻滚。比喻声势或力量极大。
出处:明·无名氏《那吒三变》第四折:“怒时节海沸江翻,恼时节天昏地惨。”
27、接连不断 [ jiē lián bù duàn ]
释义:一个接着一个而不间断。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七十三回:“陈设兵卫,自王宫起,直至光家之门,街衢皆满,接连不断。”
28、惊涛骇浪 [ jīng tāo hài làng ]
释义:汹涌吓人的浪涛。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。
出处:唐·田颖《玉山堂文集·海云楼记》:“人当既静之时,每思及前经所履之惊涛骇浪,未尝不惕然。”
29、排山倒海 [ pái shān dǎo hǎi ]
释义:推开高山,翻倒大海。形容力量强盛,声势浩大。
出处:《资治通鉴·齐纪高宗建武二年》:“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,步骑数十万,南临瓜步,诸郡尽降。”宋·杨万里《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》:“病势初来敌颇强,排山倒海也难当。”
30、平风静浪 [ píng fēng jìng làng ]
释义:风平浪静。多以喻平静无事。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8回:“时建安十三年冬十一月十五日,天气晴明,平风静浪。”
形容海浪的二字成成语(82个)
••阅读 3417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形容海浪的优美成语
碧海青天,变化无常,波涛汹涌,波涛滚滚,沧海桑田,乘风破浪,此伏彼起,大风大浪,翻江倒海,风吹浪打,风急浪高,风起水涌,海啸山崩,海波不惊,海沸江翻,海阔天空,浩浩荡荡,接连不断,惊涛骇浪,狂风暴雨,狂风恶浪,排山倒海,澎湃汹涌,气势磅礴,…
描写海浪声音的成语
巴山蜀水,跋山涉水,白山黑水,白浪掀天,白水鉴心,暴风骤雨,碧海青天,冰寒于水,波光粼粼,波涛汹涌,波路壮阔,不服水土,不通水火,残山剩水,沧浪老人,沧海桑田,长风破浪,车水马龙,臣心如水,趁波逐浪,乘风破浪,乘风兴浪,叱咤风云,尺水丈波,…
描写海浪的优美成语
碧海青天,变化无常,波涛汹涌,波涛滚滚,沧海桑田,乘风破浪,此伏彼起,大风大浪,翻江倒海,风吹浪打,风急浪高,风起水涌,海啸山崩,海波不惊,海沸江翻,海阔天空,浩浩荡荡,接连不断,惊涛骇浪,狂涛骇浪,狂风暴雨,狂风恶浪,排山倒海,澎湃汹涌,…
形容人多的二字成语有哪些成语
车水马龙,川流不息,灯火辉煌,沸沸扬扬,觥筹交错,欢声雷动,荒无人烟,济济一堂,接踵而至,络绎不绝,门庭若市,摩拳擦掌,摩肩接踵,悄无声息,热火朝天,人喊马嘶,人声鼎沸,人山人海,人来人往,人欢马叫,人迹罕至,如山似海,盛况空前,水泄不通,…
形容兄弟的二字成语
亲如手足
形容妈妈的二字成语
春晖寸草,绰约多姿,寸草春晖,断织之诫,恩逾慈母,耳聪目明,寒泉之思,画荻教子,回干就湿,凯风寒泉,老牛舐犊,母仪之德,曲眉丰颊,施衿结褵,舐犊情深,舐犊之爱,贤妻良母,贤母良妻,秀外慧中,贼眉贼眼,獐头鼠目
形容车多的二字成语
车水马龙,车马如龙,车载斗量,车马盈门,川流不息,接连不断,来来去去,来来往往,络绎不绝,马如游龙,不足为奇,连续不断
形容爱笑的二字成语
不值一笑,不值一哂,不苟言笑,冁然而笑,谄笑胁肩,嗔拳不打笑面,传为笑柄,传为笑谈,春山如笑,大方之家,打情卖笑,打情骂俏,当面输心背面笑,阿谀逢迎,付之一笑,付诸一笑,抚掌大笑,含笑九泉,含笑入地,哄堂大笑,烘堂大笑,轰堂大笑,回眸一笑,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