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鞍马之劳 [ ān mǎ zhī láo ]
释义:鞍马:鞍子和马,指长途跋涉或打仗。形容旅途或战斗的劳苦。
出处:元·关汉卿《窦娥冤》第四折:“不觉的一阵昏沉上来,皆因老夫年纪高大,鞍马劳困之故。”
2、百战不殆 [ bǎi zhàn bù dài ]
释义:经历许多次战役,都没有遭到危险。形容善于用兵。
出处:《孙子·谋攻》:“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。”
3、不败之地 [ bù bài zhī dì ]
释义:原意是指善于打仗的就有取胜的把握,不会落到挫败的境地。后泛指办事有成功的充分把握。
出处:《孙子·军形》:“善战者,立于不败之地,而不失敌之败也。”
4、单枪匹马 [ dān qiāng pí mǎ ]
释义:原指打仗时一个人上阵。比喻行动没人帮助。
出处:五代·楚·汪遵《乌江》诗:“兵散弓残挫虎威,单枪匹马突重围。”
5、倒置干戈 [ dào zhì gān gē ]
释义:把武器收藏起来,不再打仗。
出处: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“倒置干戈,覆以虎皮,以示天下不复用兵。”
6、斗而铸兵 [ dòu ér zhù bīng ]
释义:临到打仗才去铸造兵器。比喻行动不及时。同“斗而铸锥”。
出处: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:“夫病已成而后药之,乱已成而后治之,譬犹渴而穿井,斗而铸锥,不亦晚呼?”一本作“斗而铸兵”。
7、攻其不备 [ gōng qí bù bèi ]
释义:其:代词,指敌人。趁敌人还没有防备时进攻。
出处:《孙子·计篇》:“攻其无备,出其不意。”
8、攻无不克 [ gōng wú bù kè ]
释义:克:攻下。没有攻占不下来的。形容力量无比强大。
出处:《战国策·秦策二》:“是知秦战未尝不胜,攻未尝不取,所当未尝不破也。”
9、过五关斩六将 [ guò wǔ guān zhǎn liù jiàng ]
释义:比喻克服重重困难。这是《三国演义》中描写关羽的故事。
出处:《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》第76回:“这如今万世之下,那一个不说道过五关斩六将、掀天揭地的好大丈夫?”
10、今非昔比 [ jīn fēi xī bǐ ]
释义: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。多指形势、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
出处:元·关汉卿《谢天香》第四折:“小官今非昔比,官守所拘,功名在念岂敢饮酒?”
11、尽忠报国 [ jìn zhōng bào guó ]
释义:为国家竭尽忠诚,牺牲一切。
出处:《北史·颜之仪传》:“公等备受朝恩,当尽忠报国。”《宋史·岳飞传》:“初命何铸鞫之,飞裂裳以背示铸,有‘尽忠报国’四大字,深入肤理。”
12、决胜千里 [ jué shèng qiān lǐ ]
释义:坐镇指挥千里之外的战局。形容将帅雄才大略,指挥若定。
出处: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“运筹帷帐中,决胜千里外,子房功也。”
13、渴而穿井 [ kě ér chuān jǐng ]
释义:比喻事先没准备,临时才想办法。
出处: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:“夫病已成而后药之,乱已成而后治之,譬渴而穿井,斗而铸锥,不亦晚乎!”
14、立于不败之地 [ lì yú bù bài zhī dì ]
释义:立于:处在。使自己处在不会失败的地位。
出处:《孙子·军形》:“故善战者,立于不败之地,而不失敌之败也。”
15、料事如神 [ liào shì rú shén ]
释义:形容预料事情非常准确。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四回:“祭足料事,可谓如神矣。”
16、临阵磨枪 [ lín zhèn mó qiāng ]
释义:到了快要上阵打仗的时候才磨刀擦枪。比喻事到临头才匆忙准备。
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七十回:“‘临阵磨枪’,也不中用!有这会子着急,天天写写念念,有多少完不了的?”
17、临阵脱逃 [ lín zhèn tuō táo ]
释义:临到打仗时逃跑了。也比喻到了紧要关头退缩逃避。
出处:清·无名氏《官场维新记》第四回:“你们中国的兵勇,一到有起事来 ,不是半途溃散,便是临阵脱逃,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,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。”
18、屡战屡败 [ lǚ zhàn lǜ bài ]
释义:屡:多次。多次打仗多次失败。
出处:《晋书·桓温传》:“殷浩至洛阳修复园陵,经涉数年,屡战屡败,器械都尽。”
19、连战皆捷 [ lián zhàn jiē jié ]
释义:①打仗接连取得胜利。②今多指体育比赛或考试等接连取得好成绩。
出处:《宋书·自序》:“既连战皆捷,士马旌旗甚盛。”
20、马入华山 [ mǎ rù huá shān ]
释义:表示天下太平,不再打仗。
出处:《书·武成》:“乃偃武修文,归马于华山之阳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弗服。”
21、能征惯战 [ néng zhēng guàn zhàn ]
释义:形容作战经验丰富,很能打仗。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三回:“足智多谋之士,能征惯战之将,何止一二千人。”
22、匹马单枪 [ pǐ mǎ dān qiāng ]
释义:原指打仗时一个人上阵。现比喻行动没有人帮助。
出处:五代楚·汪遵《乌江》诗:“兵散弓残挫虎威,单枪匹马突重围。”
23、被甲执兵 [ pī jiǎ zhí bīng ]
释义:甲:古代打仗时军人穿的护身衣服。兵:兵器。身穿护身衣服,手握武器。指全副武装。
出处: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诫兵》:“吾见今非昔比世士大夫,才有气干,便倚赖之,不能被甲执兵,以卫社稷,但微行险服,逞弄拳腕。”
24、神机妙算 [ shén jī miào suàn ]
释义:神、妙:形容高明;机、算:指计谋。惊人的机智,巧妙的计谋。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,决定策略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王涣传》:“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,京师称叹,以为涣有神算。”李贤注:“智算若神也。”
25、无人之境 [ wú rén zhī jìng ]
释义:没有人居住的地方。
出处:宋·杨万里《国势中》:“不茸一垒,不置一卒,使寇之去来,如入无人之境。”
26、骁勇善战 [ xiāo yǒng shàn zhàn ]
释义:勇猛,善于战斗。
出处:《南齐书·戴僧静传》:“其党辅国将军孙昙瓘骁勇善战,每荡一合,辄大杀伤,官军死者百于人。”
27、用兵如神 [ yòng bīng rú shén ]
释义:调兵遣将如同神人。形容善于指挥作战。
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五十九回:“为头一个先生,姓樊,名瑞,绰号混世魔王,能呼风唤雨,用兵如神。”
28、战无不胜 [ zhàn wú bù shèng ]
释义:形容强大无比,可以战胜一切。也比喻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。
出处:《战国策·齐策二》:“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,身且死,爵且后归,犹为蛇足也。”
29、足智多谋 [ zú zhì duō móu ]
释义:足:充实,足够;智:聪明、智慧;谋:计谋。富有智慧,善于谋划。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连环计》第一折:“此人足智多谋,可与共事。”
30、战不旋踵 [ zhàn bù xuán zhǒng ]
释义:旋:转。踵:脚后跟。打仗时不向后转。形容勇猛向前。
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人曰:‘子卒也,而将军自吮其疽,何哭为?’母曰:‘非然也,往年吴公吮其父,其父战不旋踵,遂死于敌。’”
形容要打仗的成语(51个)
••阅读 2862
形容要打仗的词语(3个)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形容打仗取得胜利的成语
白骨露野,百战不殆,兵连祸结,不败之地,赤膊上阵,大获全胜,攻无不克,坚壁清野,捷报频传,揭竿而起,节节胜利,举世无敌,凯旋而归,立于不败之地,马到成功,马革裹尸,炮火连天,破釜沉舟,旗开得胜,枪林弹雨,全民皆兵,势如破竹,首战告捷,四面楚…
形容一个人去打仗的成语
出其不意,攻其不备,攻无不克,过五关斩六将,决胜千里,料事如神,神机妙算,骁勇善战,用兵如神,战无不胜,运筹帷幄
形容上战场打仗的成语
变化多端,兵不血刃,不顾一切,惨不忍睹,残兵败将,长驱直入,乘胜追击,赤体上阵,赤膊上阵,驰骋疆场,摧枯拉朽,大获全胜,荡气回肠,倒戈卸甲,感心动耳,功劳汗马,攻无不克,孤军作战,孤立无援,裹尸马革,汗马功劳,汗马功绩,汗马勋劳,虎入羊群,…
形容打仗很勇猛的成语
拔山盖世,避其锐气,兵勇将猛,兵强将勇,兵强将猛,不顾一切,扯鼓夺旗,成千上万,冲坚陷阵,冲锋陷阵,出林乳虎,出生入死,初生之犊,椎锋陷陈,大智大勇,蹈锋饮血,奋不顾身,奋勇向前,高歌猛进,贯颐备戟,横扫千军,虎父无犬子,虎虎有生气,浑身是…
形容打仗很强的成语
白骨露野,兵连祸结,赤膊上阵,出其不意,攻其不备,攻无不克,孤立无援,过五关斩六将,坚壁清野,揭竿而起,旌旗蔽日,决胜千里,料事如神,伶牙俐齿,马革裹尸,炮火连天,破釜沉舟,枪林弹雨,全民皆兵,神机妙算,四面受敌,四面楚歌,围魏救赵,骁勇善…
形容不打仗休息的成语
按捺不住,暗渡陈仓,霸王别姬,百战不殆,背城一战,兵戎相见,兵连祸结,草船借箭,乘胜追击,乘虚而入,城下之盟,诚心诚意,赤膊上阵,出其不意,出奇制胜,出师不利,出谋划策,春秋无义战,大大小小,打草惊蛇,刀光剑影,刀枪入库,丢盔弃甲,东窗事犯…
形容潜心研究打仗的成语
鞍马之劳,鞍不离马,甲不离身,兵不逼好,兵闻拙速,并肩作战,不知肉味,长途跋涉,单枪匹马,倒置干戈,得其三昧,斗而铸锥,笃志好学,苟且偷生,光彩夺目,节节胜利,紧要关头,连战皆捷,临阵磨刀,临阵磨枪,临阵脱逃,屡战屡败,马入华山,磨刀擦枪,…
形容打仗的成语气势
鳌掷鲸呿,鳌掷鲸吞,百万雄师,百万雄兵,笔底龙蛇,笔扫千军,变化多端,波澜老成,波路壮阔,财大气粗,徜徉恣肆,长驱直入,赤膊上阵,荡气回肠,倒峡泻河,跌宕昭彰,顶天立地,翻江倒海,翻江搅海,放纵不拘,奋发向上,风樯阵马,感心动耳,钢筋铁骨,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