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安内攘外 [ ān nèi rǎng wài ]
释义:原就药的疗效而言。后多指安定内部,排除外患。
出处:汉·张仲景《伤寒论·太阳病上》:“甘草甘平,有安内攘外之能。”
2、不教之教 [ bù jiào zhī jiào ]
释义: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进行的教育。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进行的薰陶。
出处:《吕氏春秋·君守》:“不教之教,无言之诏。”
3、不了而了 [ bù liǎo ér liǎo ]
释义:犹不了了之。
出处:茅盾《子夜》二:“我们这次赌赛,就此不了而了。”
4、沈博绝丽 [ chén bó jué lì ]
释义:指文章的含意深远,内容渊博,文辞美妙。
出处:汉·扬雄《答刘歆书》:“少不得学,而心好沈博绝丽之文。”
5、尘饭涂羹 [ chén fàn tú gēng ]
释义:涂:泥。尘做的饭,泥做的羹。指儿童游戏。比喻没有用处的东西。
出处: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夫婴儿相与戏也,以尘为饭,以涂为羹,以木为胾,然至日晚必归饷者,尘饭涂羹,可以戏而不可食也。”
6、出乎反乎 [ chū hū fǎn hū ]
释义:犹言出尔反尔。指翻悔或说了不照着做。
出处:《白雪遗音·起字呀呀哟·闷坐牙床》:“怕只怕你,出乎反乎,一旦之间,把奴就撇。我的天哪,叫我依靠何人?”
7、词穷理绝 [ cí qióng lǐ jué ]
释义:指再也找不到理由,无话可说。同“词穷理尽”。
出处:《五灯会元·罗汉琛禅师法嗣·清凉文益禅师》:“师窘无以对,即放包依席下求决择。近一月馀,日呈见解,说道理。藏语之曰:‘佛法不恁么。’师曰:‘某甲词穷理绝也。'”
8、大错特错 [ dà cuò tè cuò ]
释义:完全错了。
出处:清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25回:“如今想来,真是大错特错!”
9、大谋不谋 [ dà móu bù móu ]
释义:具有远大谋略的人,表面上好像看不出谋略。
出处:《六韬·武韬·发启》:“大谋不谋,大勇不勇。”
10、大书特书 [ dà shū tè shū ]
释义:书:写。大写特写。指对意义重大的事情特别郑重地加以记载。
出处:唐·韩愈《答元侍御书》:“而足下年尚强,嗣德有继,将大书特书,屡书不一书而已也。”
11、当断不断 [ dāng duàn bù duàn ]
释义:指应该决断的时候不能决断。
出处:《史记·齐悼惠王世空》:“当断不断,反受其乱。”
12、当着不着 [ dāng zhuó bù zhuó ]
释义:指应该做的事不做,而不该做的事却做了。
出处:明·汤显祖《牡丹亭·围释》:“老大王,你可也当着不着的。”
13、得步进步 [ dé bù jìn bù ]
释义:已进了一步,还要向前进一步。比喻野心大,贪心永不满足。
出处:曾朴《孽海花》第六回:“自北宁失败后,法人得步进步,海疆处处戒严。”
14、得过且过 [ dé guò qiě guò ]
释义:且:暂且。只要能够过得去,就这样过下去。形容胸无大志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小孙屠》第四出:“孩儿,我听得道你要出外打旋,怕家中得过且过,出去做甚的?”
15、登峰造极 [ dēng fēng zào jí ]
释义:登:上;峰:山顶;造:到达;极:最高点。比喻学问、技能等达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。
出处: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?然陶练之功,尚不可诬。”
16、地动山摇 [ dì dòng shēn yáo ]
释义:地震发生时大地颤动,山河摇摆。亦形容声势浩大或斗争激烈。
出处:宋·欧阳修《欧阳文忠公集·奏议集·一二·论修河第一状》:“臣恐地动山摇,从此灾祸自此而始。”
17、动心骇目 [ dòng xīn hài mù ]
释义:骇目:使人看了感到惊骇。看了使人感到心动惊骇。形容感受很深,震动非常大。
出处:宋·陆游《跋兰亭乐毅论并赵岐王帖》:“王遗墨藏家庙者,今虽仅存,某尝获观,皆奇丽超绝,动心骇目。”
18、断雁孤鸿 [ duàn yàn gū hóng ]
释义:鸿:鸿雁。离了群的孤独大雁。比喻孤身独处,多指未成婚的男子。
出处:明·张凤翼《红拂记·杨公完偶》:“徐生,你一向断雁孤鸿,可曾寻偶否?”
19、得马失马 [ dé mǎ shī mǎ ]
释义:指世事多变,得失无常。
出处:典出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。见“得马生灾”。
20、断管残沈 [ duàn guǎn cán shěn ]
释义:残缺不全的字画。管,笔;沈,墨汁。
出处:明·焦竑《李氏〈焚书〉序》:“宋元丰间,禁长公之笔墨,家藏墨妙,抄割殆尽,见者若祟。不逾时而征求鼎沸,断管残沈,等于吉光片羽。”
21、断雨残云 [ duàn yǔ cán yún ]
释义:比喻男女恩爱中绝,欢情未能持续。
出处:清·洪昇《长生殿·献发》:“想春游春,从晓和昏,岂知有断雨残云。”
22、风风雨雨 [ fēng fēng yǔ yǔ ]
释义:不断地刮风下雨。比喻障碍重重。又比喻时代动荡,谣言纷传。
出处:元·张可久《晋天乐·忆鉴湖》:“风风雨雨清明,莺莺燕燕关情。”
23、肥遯鸣高 [ féi dùn míng gāo ]
释义:退隐避世,自鸣清高。
24、逢机立断 [ féng jī lì duàn ]
释义:犹言当机立断。
出处:唐·元载《故相国杜鸿渐神道碑》:“观公之辨政,消烦解结,逢机立断。”
25、干云蔽日 [ gān yún bì rì ]
释义:干:冲;蔽:遮挡。冲上云霄,挡住太阳。形容树木高大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丁鸿传》:“干云蔽日之木,起于葱青。”
26、光复旧物 [ guāng fù jiù wù ]
释义:光复:恢复;旧物:旧有的东西。指收复曾被敌人侵占的祖国山河。
出处:《晋书·桓温传》:“光复旧京,疆理华夏。”宋·辛弃疾《美芹十论》:“臣愿陛下姑以光复旧物而自期。”
27、竿头日上 [ gān tóu rí shàng ]
释义:竿头:竹竿尖头;上:上升。比喻学业进步很快。
出处:《秉烛谈》:“招贤大师赠一偈曰:百丈竿头不动人,虽然得人未为真。百丈竿头须进步,十方世界是全身。”
28、高下在口 [ gāo xià zài kǒu ]
释义:犹言信口雌黄。
出处:《续资治通鉴·宋仁宗皇祐三年》:“三班吏丛猥,老胥抱文书升堂取判者,皆高下在口,异时长官漫不省察,谨占署而已。”
29、好说歹说 [ hǎo shuō dǎi shuō ]
释义:形容用各种理由或方式请求或劝说。
出处:清 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三回:“掌柜的便同他们好说歹说,说我们都是乡邻,你们也犯不着来害我。”
30、鸿飞冥冥 [ hóng fēi míng míng ]
释义:冥冥:遥空。大雁飞向远空。比喻远走避祸。
出处:汉·扬雄《法言·问明》:“鸿飞冥冥,弋人何篡焉?”
形容应有尽有的成语(176个)
••阅读 4818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形容一点声音也没有的成语是什么
沸沸扬扬,寂然无声,敛声屏气,默默无闻,悄无声息,人声鼎沸,万籁俱静,万籁无声,万籁俱寂,无声无息,鸦雀无声,鸦默雀静,一切众生
形容不见没有的成语
不知去向,藏形匿影,春树暮云,从容不迫,荡然无存,儿女情长,干干净净,化为乌有,灰飞烟灭,流落他乡,渺无踪影,牵肠挂肚,声销迹灭,石沉大海,铁石心肠,无影无形,无形无影,无影无踪,无踪无影,销声敛迹,烟云过眼,烟消云散,烟消雾散,尧天舜日,…
形容一点声音都没有的成语
沸沸扬扬,寂然无声,敛声屏气,默默无闻,悄然无声,悄无声息,人声鼎沸,万籁俱静,万籁无声,万籁俱寂,无声无臭,无声无息,鸦雀无声,鸦默雀静,一切众生
形容从来没有的成语
百念皆灰,冰散瓦解,冰消气化,冰消瓦解,冰消冻解,冰解云散,不可磨灭,大来小往,荡然无遗,得未曾有,独一无二,废然而返,风吹云散,干干净净,过眼烟云,海市蜃楼,忽隐忽现,化为泡影,化为乌有,见所不见,见所未见,空前绝后,良辰美景,渺无人烟,…
形容一点声音也没有的成语
沸沸扬扬,寂然无声,敛声屏气,默默无闻,悄然无声,悄无声息,人声鼎沸,万籁俱静,万籁无声,万籁俱寂,无声无臭,无声无息,鸦雀无声,鸦默雀静,一切众生
形容一个都没有的成语
弹尽粮绝,荡然无存,儿女英雄,风卷残云,何所不有,化为泡影,化为乌有,坚壁清野,绝无仅有,空空如也,旷古未闻,力不从心,力所能及,两手空空,柳暗花明,柳暗花明又一村,末路穷途,片甲不留,齐东野语,前所未有,前所未闻,前无古人,穷途末路,全军…
形容浙江很富有的成语
达官贵人,富可敌国,富埒陶白,富而无骄,富贵荣华,挥金如土,家财万贯,金玉满堂,金碧辉煌,可想而知,千金一诺,日进斗金,鲜衣美食,腰缠万贯,一掷千金,一言千金,一诺千金,有钱有势,趾高气扬,富甲一方
形容街道上空荡荡什么都没有的成语
荡然无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