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哀兵必胜 [ āi bīng bì shèng ]
释义: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,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。后指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,必定能取胜。
出处:《老子》第六十九章:“祸莫大于轻敌,轻敌几丧吾宝,故抗兵相加,哀者胜矣。”
2、爱日惜力 [ ài rì xī lì ]
释义:珍惜时间,不虚掷精力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吴志·孙和传》“且志土爱日惜力 ,君子慕其大道,高山景行,耻非其次。”《周书·萧圆萧传》:“朗读百边,乙夜难寐,爱日惜力,寸阴无弃。”
3、爱莫能助 [ ài mò néng zhù ]
释义:爱:爱惜;莫:不。虽然心中关切同情,却没有力量帮助。
出处:《诗经·大雅·烝民》:“维仲山甫举之,爱莫助之。”
4、熬心费力 [ áo xīn fèi lì ]
释义:耗费心神和气力。
出处:马烽《太阳刚刚出山》:“我熬心费力办农业社,结果给组织上留下这么个印象。”
5、奥援有灵 [ ào yuán yǒu líng ]
释义:奥援:暗中支持的力量;有灵:有神通。多指旧时官场的钻营、勾结,暗通关节,很有神通。
出处:明·文秉《先拨志始》卷下:“皆大慝巨奸,或燕处于园亭,或潜藏于京邸,奥援有灵,朝廷无法。”
6、拔山盖世 [ bá shān gài shì ]
释义:盖世:超越天下人,世上第一。力能拔掉大山,形容力大勇猛,当代无比。
出处: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,自为诗曰:‘力拔山兮气盖世,时不利兮骓不逝。’”
7、拔山扛鼎 [ bá shān gāng dǐng ]
释义:扛:双手举起。拔起大山,举起重鼎。形容力气很大。
出处: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力能扛鼎,才气过人。”又:“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,自为诗曰:‘力拔山兮气盖世,时不利兮骓不逝。’”
8、备多力分 [ bèi duō lì fēn ]
释义:防备的地方多了,力量就会分散。
9、彼众我寡 [ bǐ zhòng wǒ guǎ ]
释义:彼:对方。指对方军队势众,而我方力量单薄。
出处:《韩非子·难一》:“晋文公将与楚人战,召舅犯问之曰:‘吾将与楚人战,彼众我寡,为之奈何?’”
10、并驾齐驱 [ bìng jià qí qū ]
释义:并驾:几匹马并排拉着一辆车;齐驱:一齐快跑。并排套着的几匹马一齐快跑。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。
出处:南朝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附会》:“是以驷牡异力,而六辔如琴;并驾齐驱,而一毂统福。”
11、不费吹灰之力 [ bù fèi chuī huī zhī lì ]
释义:形容事情做起来非常容易,不花一点力气。
出处:清 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17回:“他因听见老残一封书去,抚台便这样的信从,若替他办那事,自不费吹灰之力。”
12、不堪一击 [ bù kān yī jī ]
释义:不堪:经不起。形容力量薄弱,经不起一击。也形容论点不严密,经不起反驳。
出处:王安忆《命运交响曲》:“我太响,心里却在大声地嚷:你的想法太不堪一击了!”
13、不自量力 [ bù zì liàng lì ]
释义: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。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。
出处:《左传·隐公十一年》:“不度德,不量力。”《战国策·齐策三》:“荆甚固,而薛亦不量其力。”
14、拔山举鼎 [ bá shān jǔ dǐng ]
释义: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。
出处:《秦并六国平话》卷下:“籍是时年方二十四,力敌万夫,有拔山举鼎之威。”
15、鞭不及腹 [ biān bù jí fù ]
释义:及:到。原意是鞭子虽长,也不能打马肚子。比喻相隔太远,力量达不到。
出处: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虽鞭之长,不及马腹。”
16、鞭长不及 [ biān cháng bù jí ]
释义:指力所不能及。
出处:见“鞭长不及马腹”。
17、才高八斗 [ cái gāo bā dǒu ]
释义:比喻人极有才华。
出处:《南史·谢灵运传》:“天下才共一石,曹子建独得八斗,我得一斗,自古及今共用一斗。”
18、才气过人 [ cái qì guò rén ]
释义:才:才能;气:气魄。才能气魄胜过一般的人。
出处: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籍长八尺余,力能扛鼎,才气过人,虽吴中子弟皆己惮籍矣。”
19、残年余力 [ cán nián yú lì ]
释义:指年老体衰。
出处:《列子·汤问》:“甚矣,汝之不惠,以残年余力,曾不能毁山之一毛。”
20、陈力就列 [ chén lì jiù liè ]
释义:陈力:贡献才力;就:担任;列:官职、职位。能贡献才力,担任相应的官职。
出处:《论语·季氏》:“周任有言曰:‘陈力就列,不能者止。’”
21、趁虚而入 [ chèn xū ér rù ]
释义:趁力量虚弱时侵入。
出处:《去笈七签》卷一二0:“将至所居,自后垣乘虚而入,径及庭中。”
22、吹灰之力 [ chuī huī zhī lì ]
释义:比喻极轻微的力量。
出处:清 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17回:“他因听见老残一封书去,抚台便这样的信从,若替他办那事,自不费吹灰之力。”
23、财殚力竭 [ cái dān lì jié ]
释义:钱财和力量全部用尽。比喻生活陷入困窘的境地。
出处:《晋书·刘毅传》:“自桓玄以来,驱蹙残败,至乃男不被养,女无匹对,逃亡去就,不避幽深,自非财殚力竭,无以至此。”
24、财竭力尽 [ cái jié lì jìn ]
释义:钱财和力量全部用尽。比喻生活陷入困窘的境地。
出处:汉·古永《黑龙见东莱对》:“百姓财竭力尽,愁恨感天。”
25、财殚力尽 [ cái dān lì jìn ]
释义:钱财和力量全部用尽。比喻生活陷入困窘的境地。
出处:《辛雄传》:“当今天下黔黎,久经寇贼……财殚力尽,无以卒岁。”
26、财匮力绌 [ cái kuì lì chù ]
释义:指钱财缺乏,力量不足。
出处:《明史·赵炳然传》:“浙罹兵燹久,又当宗宪汰侈后,财匮力绌。”
27、成城断金 [ chéng chéng duàn jīn ]
释义:成城,团结得像城堡一样坚固;断金,力量大得能折断金属。指万众一心,力量无比强大。
出处:语出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故谚曰:‘众心成城,众口铄金。’”又《易·系辞上》:“二人同心,其利断金。”
28、吃力不讨好 [ chī lì bù tǎo hǎo ]
释义:讨:求得。费了好大力气,也得不到称赞。形容事情棘手难办,或工作方法笨拙,不对头。
出处: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十八回:“老实说,有了钱,与其这样化的吃力不讨好,我倒不如拿来孝敬点给叔公了。”
29、大势已去 [ dà shì yǐ qù ]
释义:大势:事情发展的趋势。有利的形势已经丧失,前途已经没有希望。
出处: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九十七回:“纣王看见,不觉大惊,知大势已去,非人力可挽。”
30、大显神通 [ dà xiǎn shén tōng ]
释义:神通:原为佛家语,指无所不能的力量。后指特别高超的本领。形容充分显示出高明的本领。
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八十九回:“他三人辞了师父,在城外大显神通。”
形容力气大词语复制(10个)
- 不竞南风不竞:指乐音微弱;南风:南方的音乐。原指楚军战不能胜。后比喻竞赛的对手力量不强。
- 井底捞月捞:从液体中取物。从井底捞月亮。比喻做事白费力气,根本达不到目的。
- 力大无穷形容力量很大。
- 力能胜贫力:力气,引申为勤劳。勤劳肯出力气可免于贫穷。
- 劳力费心指耗用力气,苦费心思。
- 劳而少功少:不多。花了力气却只收到微小的效果。
- 十不得一十件事中,没有一件是成功的。比喻费很大力气也没有收获。
- 垂拱之化垂拱:垂衣拱手,比喻无所事事,不费力气。旧时形容无为而治,天下太平。
- 抟砂弄汞比喻枉费力气,无法管束。
- 气竭形枯竭:尽;枯:枯槁。力气用尽,形容枯槁。形容病人生命垂危的样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