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安不忘危 [ ān bù wàng wēi ]
释义:在安全的时候不忘记危难。意思是时刻谨慎小心,提高警惕。
出处:《周易·系辞下》:“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,存而不忘亡,治而不忘礼,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。”
2、背恩忘义 [ bèi ēn wàng yì ]
释义:背:背叛。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义。
出处:《晋书·刘聪传》:“沈等皆刀锯之余,背恩忘义之类。”
3、不知肉味 [ bù zhī ròu wèi ]
释义: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,因而辨不出肉味。后形容专心学习,吃东西辨不出味道。也形容生活困难,无肉可吃。
出处:《论语·述而》:“子在齐闻《韶》,三月不知肉味。曰:‘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。”
4、不知老之将至 [ bù zhī lǎo zhī jiāng zhì ]
释义:不知道老年即将来临。形容人专心工作,心怀愉快,忘掉自己的衰老。
出处:《论语·述而》:“其为人也,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,不知老之将至云尔。”
5、得意忘形 [ dé yì wàng xíng ]
释义:形:形态。形容高兴得失去了常态。
出处:《晋书·阮籍传》:“嗜酒能啸,善弹琴。当其得意,忽忘形骸。”
6、得鱼忘筌 [ dé yú wàng quán ]
释义:筌:捕鱼用的竹器。捕到了鱼,忘掉了筌。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。
出处:《庄子·外物》:“荃者所以在鱼,得鱼而忘筌。”
7、丢三落四 [ diū sān là sì ]
释义:形容做事马虎粗心,不是丢了这个,就是忘了那个。
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六十七回:“咱们家没人,俗语说的‘夯雀儿先飞’,省的临时丢三落四的不齐全,令人笑话。”
8、得鱼忘荃 [ dé yú wàng quán ]
释义:比喻已达目的,即忘其凭借。“荃”亦作“筌”。
出处:《庄子·外物》:“荃者所以在鱼,得鱼而忘荃。”
9、发愤忘食 [ fā fèn wàng shí ]
释义:努力学习或工作,连吃饭都忘了。形容十分勤奋。
出处:《论语·述而》:“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,不知老之将至云尔。”
10、废寝忘食 [ fèi qǐn wàng shí ]
释义:废:停止。顾不得睡觉,忘记了吃饭。形容专心努力。
出处:南朝·齐·王融《曲水诗》序:“犹且具明废寝,昃晷忘餐。”
11、废寝忘餐 [ fèi qǐn wàng cān ]
释义:忘记了睡觉,顾不得吃饭。形容对某事专心致志或忘我地工作、学习。
出处:南朝·齐·王融《曲水诗》序:“犹且具明废寝,昃晷忘餐。”
12、负义忘恩 [ fù yì wàng ēn ]
释义: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和好处,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。
出处:元·关汉卿《调风月》第一折:“一个个背槽抛粪,一个个负义忘恩。”
13、负恩背义 [ fù ēn bèi yì ]
释义:负:违背,背弃。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和好处,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。
出处:《新唐书·列女传·杨庆妻王氏》:“今负恩背义,自为身谋,可若何?”
14、负恩忘义 [ fù ēn wàng yì ]
释义: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和好处,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。同“负恩背义”。
出处:元·施惠《幽闺记·虎头遇旧》:“紧降阶,释缚扶将起,是兄弟负恩忘义。”
15、顾此失彼 [ gù cǐ shī bǐ ]
释义:顾了这个,丢了那个。形容忙乱或慌张的情景。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七十六回:“分军为三:一军攻麦城,一军攻纪南城,大五率大军直捣郢都,彼疾雷不及掩耳,顾此失彼,二城若破,郢不守矣。”
16、国尔忘家 [ guó ěr wàng jiā ]
释义:一心为国,不顾家庭。
出处: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,国耳忘家,公耳忘私,利不苟就,害不苟去,唯义所在。”
17、贵人多忘事 [ guì rén duō wàng shì ]
释义:高贵者往往善忘。原指高官态度傲慢,不念旧交,后用于讽刺人健忘。
出处:五代·王定保《唐摭言》卷二:“倘也贵人多忘,国士难期,使仆一朝出其不意,与君并肩台阁,侧眼相视,公始悔而谢仆,仆安能有色于君乎?”
18、过眼烟云 [ guò yǎn yān yún ]
释义:从眼前飘过的云烟。原比喻身外之物,不必重视。后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。
出处:宋·苏轼《宝绘堂记》:“见可喜者,虽时复蓄之,然为人取去,亦不复惜也。譬之烟云之过眼,百鸟之感耳,岂不欣然接之,然去而不复念也。”
19、过目不忘 [ guò mù bù wàng ]
释义:看过就不忘记。形容记忆力非常强。
出处:《晋书·苻融载记》:“耳闻则育,过目不忘。”
20、公尔忘私 [ gōng ěr wàng sī ]
释义:一心为公而忘却私事。
出处:明·李贽《晃错》:“[晃错]公尔忘私,而其父又唯知日夜伤晃氏之不安矣。”
21、公耳忘私 [ gōng ěr wàng sī ]
释义:一心为公而忘却私事。同“公尔忘私”。
出处:汉·贾谊《治安策》:“化成俗定,则为人臣者,主耳忘身,国耳忘家,公耳忘私。利不苟就,害不苟去,唯义所在,上之化也。”
22、贵人多忘 [ guì rén duō wàng ]
释义:贵人:地位贵显的人。指地位显赫的人往往不念旧交或讥笑人健忘。
出处:五代·王定保《唐摭言·恚恨》:“倘也贵人多忘,国士难期,使仆一朝出其不意,与君并肩内阁,侧眼相视,公始悔而谢仆,仆安能有色于君乎?”
23、国耳忘家 [ guó ěr wàng jiā ]
释义:指为国事而忘其家。同“国而忘家”。
出处:汉·贾谊《陈政事疏》:“故化成俗定,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,国耳忘家,公耳忘私。”
24、国而忘家 [ guó ér wàng jiā ]
释义:指为国事而忘其家。
出处:《儒林外史》第六回:“但自古道:‘公而忘私,国而忘家。’我们科场是朝廷大典,你我为朝廷办事,就是不顾私亲,也还觉得于心无愧。”
25、过眼云烟 [ guò yǎn yún yān ]
释义:从眼前飘过的云烟。原比喻身外之物,不必重视。后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。
出处:宋·苏轼《宝绘堂记》:“见可喜者,虽时复蓄之,然为人取去,亦不复惜也。譬之烟云之过眼,百鸟之感耳,岂不欣然接之,然去而不复念也。”
26、见利忘义 [ jiàn lì wàng yì ]
释义: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。
出处:《汉书·樊郦滕灌傅靳周传》:“夫卖友者,谓见利而忘义也。”
28、焦心劳思 [ jiāo xīn láo sī ]
释义:形容人非常操心、担忧。
出处:宋·司马光《进五规状·远谋》:“臣窃见国家每边境有急,羽书相銜,或一方饥馑,饿莩盈野,则庙堂之上焦心劳思,忘寝废食以忧之。”
29、苦尽甘来 [ kǔ jìn gān lái ]
释义:艰难的日子过完,美好的日子来到了。
出处: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四本第一折:“忘餐废寝舒心害,若不是真心耐,志诚捱,怎能勾这相思苦尽甘来。”
30、老之将至 [ lǎo zhī jiāng zhì ]
释义:多用作自称衰老之语。
出处:宋·陈亮《谢胡参政启》:“少不如人,所向墙壁;老之将至,乃罣网罗。”
形容快忘记的词语(9个)
- 失旦之鸡忘记报晓的雄鸡。比喻失职或犯错误的人。
- 失晨之鸡忘记报晓的雄鸡。比喻失职或犯错误的人。
- 安不忘虞虞:忧患。安定太平的时候不能忘记潜伏着的忧患。
- 得荫忘身荫:遮蔽。原指蝉得到荫凉的地方遮蔽就忘了自身的安全。比喻只图眼前的享受而不顾后患。
- 明鉴未远明鉴:明显的鉴戒。明显的教训没过多久,不要忘记。
- 见利忘危利:利益;危:危险。看到眼前的利益,忘记自己身处危难之中。
- 铭诸五内五内:五脏,指内心。深深刻在内心深处,永远不会忘记。
- 难以忘怀忘怀:忘记。形容记忆深刻,不容易忘掉。
- 饥而忘食食:吃饭。尽管很饥饿,但也忘记了吃饭。形容极其忧虑的样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