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爱憎分明 [ ài zēng fēn míng ]
释义:憎:恨。爱和恨的立场和态度十分鲜明。
出处:续范亭《延安五老》诗:“爱憎分明是本色,疾恶如仇不宽恕。”
2、博施济众 [ bó shī jì zhòng ]
释义:博:广泛;济:救济。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。
出处:《论语·雍也》:“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,何如。”
3、慈眉善目 [ cí méi shàn mù ]
释义: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样子。
出处:老舍《老张的哲学》:“圆圆的脸,长满银灰的胡子,慈眉善目的。”
4、慈眉善眼 [ cí méi shàn yǎn ]
释义: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样子。同“慈眉善目”。
出处:沈从文《陌生的地方和陌生的人》:“还有戴小圆帽的中国尼姑,脸冻得红红的,慈眉善眼的,居多提了小篮子和小罐子,出卖庵堂中的产品,蜂蜜和鸡蛋,酸辣子与豆腐乳。”
5、待人接物 [ dài rén jiē wù ]
释义:物:人物,人们。指跟别人往来接触。
出处: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教以慎于接物,推贤士为务。”明·陶宗仪《辍耕录》卷五:“右二事可见前辈诸老谦恭退抑,汲引后进,待人接物者如此。”
6、雕心雁爪 [ diāo xīn yàn zhǎo ]
释义:比喻心狠手辣。
出处:元 马致远《汉宫秋》楔子:“为人雕心雁爪,做事欺大压小。”
7、和蔼可亲 [ hé ǎi kě qīn ]
释义:和蔼:和善。态度温和,容易接近。
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二十九回:“原来这唐六轩唐观察为人极其和蔼可亲,见了人总是笑嘻嘻的。”
8、怙恶不悛 [ hù è bù quān ]
释义:怙:依靠,依仗;悛:改过。悔改。坚持作恶,不肯悔改。
出处:《左传·隐公六年》:“长恶不悛,从自及也。”
9、浑金璞玉 [ hún jīn pú yù ]
释义:比喻天然美质,未加修饰。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。
出处: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:“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浑金,人皆钦其宝,莫知名其器。”
10、浑金白玉 [ hún jīn bái yù ]
释义:比喻天然美质,未加修饰。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。同“浑金璞玉”。
出处:宋·戴埴《鼠璞·魏相许伯》:“士大夫出处,如浑金白玉,不可玷阙。”
11、济弱扶倾 [ jì ruò fú qīng ]
释义:弱:弱小;倾:倒塌,比喻境遇困难。扶助弱小和处境困难的人。
出处:南朝梁·周兴嗣《千字文》:“桓公匡合,济弱扶倾。”元·王子一《误入桃源》第四折:“你若肯扶倾济弱,我可便回嗔作笑。”
12、假人假义 [ jiǎ rén jiǎ yì ]
释义:伪装仁慈善良。
13、假仁假义 [ jiǎ rén jiǎ yì ]
释义:伪装仁慈善良。
出处:《朱子全书·历代一·唐》:“汉高祖私意分数少,唐太宗一切假仁假义以行其私。”
14、解囊相助 [ jiě náng xiāng zhù ]
释义:拿出财物帮助别人。
出处:明·张岱《娘嬛文集·募修岳鄂王祠募疏》:“若有贤士大夫解囊乐助,自为王所式凭。”
15、进善惩恶 [ jìn shàn chéng è ]
释义:进用善良,惩治奸恶。同“进善惩奸”。
出处:唐·白居易《除武元衡门下侍郎平章事制》:“弼违救失,不以尤悔为虑;进善惩恶,不以亲雠自嫌。”
16、进善惩奸 [ jìn shàn chéng jiān ]
释义:进用善良,惩治奸恶。
出处:唐·周昙《咏史诗·虞舜》:“进善惩奸立帝功,功成揖让益温恭。”
17、乐善好施 [ lè shàn hào shī ]
释义:喜欢做善事,乐于拿财物接济有困难的人。
出处:《史记·乐书二》:“闻徵音,使人乐善而好施;闻羽音,使人整齐而而好礼。”
18、兰质薰心 [ lán zhì xūn xīn ]
释义:比喻女子淑美善良的气质。
出处:唐·杨虞卿《过小妓英英墓》诗:“兰质薰心何所在?焉知过者是狂夫。”
19、兰质熏心 [ lán zhì xūn xīn ]
释义:比喻女子淑美善良的气质。
出处:唐 杨虞卿《过小妓英英墓》诗:“兰质熏心何所在?焉知过者是狂夫。”
20、璞玉浑金 [ pú yù hún jīn ]
释义:比喻天然美质,未加修饰。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。
出处: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:“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浑金,人皆钦其宝,莫知名其器。”
21、欺善怕恶 [ qī shàn pà è ]
释义:欺侮善良者,惧怕凶恶者。
出处:明·杨柔胜《玉环记·韦皋别妻》:“田舍翁住在山圪落,恃老无端多凶恶,我每反被相辱没,欺善怕恶,欺善怕恶。”
22、设身处地 [ shè shēn chǔ dì ]
释义:设:设想。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。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。
出处:《礼记·中庸》:“体群臣也。”朱熹注:“体,谓设以身处其地而察其心也。”
24、善眉善眼 [ shàn méi shàn yǎn ]
释义:形容容貌善良。
出处: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九回:“虽是吊死……倒比活的时节去了那许多的杀气,反是善眉善眼的。”老舍《老张的哲学》十一:“门房里坐着一个老人,善眉善眼象世传当仆人的样子。”
25、淑人君子 [ shū rén jūn zǐ ]
释义:淑:温和善良。君子:古代指地位高,品格高尚的人。指贤惠善良,正直公正、品格高尚的人。
出处:《诗经·曹风·鸤鸠》:“淑人君子,其仪一兮。”
26、温柔敦厚 [ wēn róu dūn hòu ]
释义:温柔:温和柔顺;敦厚:厚道。原指态度温和,朴实厚道。后也泛指待人温和宽厚。
出处:《礼记·经解》:“温柔敦厚,《诗》教也。”
27、心慈手软 [ xīn cí shǒu ruǎn ]
释义:心怀恻隐而不忍下手。
出处:金近《他叫“东郭先生”》:“他下定决心,往后不再心慈手软了。”
28、一切众生 [ yī qiè zhòng shēng ]
释义:佛教指人类和一切生物。
出处:《妙法莲花经·譬喻品》:“一切众生皆是吾子。”
29、于心何忍 [ yú xīn hé rěn ]
释义:怎能忍心。即内心不忍。
出处:明·王世桢《鸣凤记》第十六出:“若如此,杨公命尽此刻矣!我和你不惟不能救,且监斩他,于心何忍。”
30、元元之民 [ yuán yuán zhī mín ]
释义:众百姓;善良的百姓。
出处: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即元元之民,冀得安其性命,莫不虚心而仰上。”
形容一个人内心善良的成语(64个)
••阅读 2010
形容一个人内心善良的词语(10个)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关于诚信善良的成语
抱柱之信,抱诚守真,诚心诚意,赤胆忠心,达诚申信,奉公守法,扶老携幼,光明正大,光明磊落,海枯石烂,和颜悦色,和蔼可亲,讲信修睦,竭诚相待,襟怀坦白,开心见诚,开诚相见,开诚布公,克己奉公,口血未干,快马一鞭,披肝沥胆,平易近人,剖心析肝,…
表达一个人老了的成语
白发苍苍,白首之心,宝刀未老,宝刀不老,迟暮之年,垂暮之年,春归人老,返老还童,鹤发童颜,老当益壮,老态龙钟,老而弥坚,老骥伏枥,两鬓如霜,露往霜来,明日黄花,暮去朝来,七老八十,人老珠黄,岁月如流,雪鬓霜鬟,行将就木,精神矍铄
形容内心软弱的成语
暗弱无断,擦拳磨掌,大惊失色,担惊受怕,担惊受恐,胆小如豆,胆战心寒,胆小如鼠,胆小怕事,胆战心摇,胆小如鼷,胆战心慌,胆破心寒,吊胆提心,短衣窄袖,儿女英雄,扶墙摸壁,肤粟股栗,刚中柔外,股战而栗,洪水猛兽,惶恐不安,惶惶不安,惊愕失色,…
喜欢一个人不敢表白的成语
爱莫能助,点点滴滴,死皮赖脸,望而却步,心肝宝贝,捷足先登
形容对一个人心动的成语
两心相悦,怦然心动,三心二意,无动于衷,心灰意冷,一刀两断,一见倾心,一往情深,一见钟情,一见如故,心不在焉
想要忘掉一个人的成语
半面不忘,背义忘恩,背恩忘义,不忘母训,不忘故旧,宠辱皆忘,出公忘私,疮好忘痛,从流忘反,得兔忘蹄,得意忘言,得意忘形,得意忘象,得鱼忘荃,丢三忘四,发愤忘食,废寝忘食,废寝忘餐,负义忘恩,负恩忘义,感遇忘身,公尔忘私,公而忘私,贵人多忘事…
很爱一个人伤感的成语
关怀备至,海誓山盟,情投意合,体贴入微,无微不至,嘘寒问暖
愧对一个人内疚的成语
卑陬失色,悔恨交加,立足之地,满面羞愧,面有愧色,无立足之地,羞愧难当,一生愧辱,追悔莫及,自惭形秽,无地自容,于心不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