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诚惶诚恐 [ 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]
释义:诚:实在,的确;惶:害怕;恐:畏惧。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。
出处:汉·杜诗《乞退郡疏》:“奉职无效,久窃禄位,令功臣怀愠,诚惶诚恐。”
2、处之泰然 [ chǔ zhī tài rán ]
释义:处:处理,对待;泰然:安然,不以为意的样子。若无其事的样子。形容自理事情沉着镇定。也指对待问题毫不在意。
出处:晋·袁宏《三国名臣序赞》:“爰初发迹,遘此颠沛,神情玄定,处之弥泰。”
3、触目惊心 [ chù mù jīng xīn ]
释义:看见某种严重情况,心里感到震惊。
出处:唐·韩愈《昌黎集·贞曜先生墓志铭》:“及其为诗,刿目怵心。”
4、打草惊蛇 [ dǎ cǎo jīng shé ]
释义:原比喻惩甲菟乙。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,反使对方有所戒备。
出处:明·郎瑛《七修类稿》卷二十四:“打草惊蛇,乃南唐王鲁为当涂令,日营资产,部人诉主簿贪污,鲁曰:‘汝虽打草,吾已惊蛇。’”
5、大惊失色 [ dà jīng shī sè ]
释义:非常害怕,脸色都变了。
出处:《汉书·霍光传》:“群臣皆惊愕失色,莫敢发言。”
6、胆战心惊 [ dǎn zhàn xīn jīng ]
释义:战:通“颤”,发抖。形容十分害怕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碧桃花》第三折:“不由我不心惊胆战,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。”
7、胆颤心惊 [ dǎn chàn xīn jīng ]
释义:颤:发抖。形容非常害怕。
出处:元·施惠《幽闺记·士女随迁》:“生长升平,谁曾惯遭离乱,苦怎言。胆颤心惊,如何可免。”
8、寒心酸鼻 [ hán xīn suān bí ]
释义:寒心:心中战粟;酸鼻:鼻子辛酸。形容心里害怕而又悲痛。
出处:战国·楚·宋玉《高唐赋》:“感心动耳,回肠伤气。孤子寡妇,寒心酸鼻。”
9、惶恐不安 [ huáng kǒng bù ān ]
释义:内心害怕,十分不安。
出处:《汉书·王莽传下》:“人民正营,无所措手足。”唐·颜师古注:“正营,惶恐不安之意也。”
10、惊惶失措 [ jīng huáng shī cuò ]
释义:由于惊慌,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。
出处:《北齐书·元晖业传》:“(元)孝友临刑,惊慌失措,晖业神色自若。”
11、惊魂未定 [ jīng hún wèi dìng ]
释义: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。
出处:宋·苏轼《谢量移汝州表》:“只影自怜,命寄江湖之上;惊魂未定,梦游缧绁之中。”
12、惊弓之鸟 [ jīng gōng zhī niǎo ]
释义: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。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。
出处: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;《晋书·王鉴传》:“黩武之众易动,惊弓之鸟难安。”
13、惊恐万状 [ jīng kǒng wàn zhuàng ]
释义:形容害怕到了极点。
出处:宋·陈亮《谢杨解元启》:“忧患百罹而未艾,惊惶万壮而莫支。”
14、提心吊胆 [ tí xīn diào dǎn ]
释义: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。
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十七回:“众僧闻得此言,一个个提心吊胆,告天许愿。”
15、畏首畏尾 [ wèi shǒ wèi wěi ]
释义:畏:怕,惧。前也怕,后也怕。比喻做事胆子小,顾虑多。
出处:《左传·文公十七年》:“畏首畏尾,身其余几?”
16、畏缩不前 [ wèi suō bù qián ]
释义:畏惧退缩,不敢前进。
出处:宋·魏泰《东轩笔录》:“唐介始弹张尧佐,谏官皆上疏,及弹文彦博,则吴奎畏缩不前,当时谓拽动阵脚。”
17、心惊胆战 [ xīn jīng dǎn zhàn ]
释义:战:通“颤”,发抖。形容十分害怕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碧桃花》第三折:“不由我不心惊胆战,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。”
18、心惊肉跳 [ xīn jīng ròu tiào ]
释义:形容担心灾祸临头,恐慌不安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争报恩》第三折:“不知怎么,这一会儿心惊肉战,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。”
19、心有余悸 [ xīn yǒu yú jì ]
释义:悸:因害怕而心跳得厉害。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,回想起来心里还害怕。
出处:柳洲《风雨桃花洲》:“谈到三年前倒圩的情景,赵老大心有余悸地说:‘那次桃花洲的人淹死了一半,庄稼全毁了。’”
20、战战兢兢 [ zhàn zhàn jīng jīng ]
释义:战战:恐惧的样子;兢兢:小心谨慎的样子。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。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。
出处:《诗经·小雅·小旻》:“战战兢兢,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。”
21、草木皆兵 [ cǎo mù jiē bīng ]
释义: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。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。
出处:《晋书·苻坚载记》:“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,见部阵齐整,将士精锐;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,顾谓融曰:‘此亦劲敌也,何谓少乎?’怃然有惧色。”
22、毛骨悚然 [ máo gǔ sǒng rán ]
释义:悚然:害怕的样子。汗毛竖起,脊梁骨发冷。形容十分恐惧。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九十七回:“秦王闻之,不觉毛骨悚然。”
23、面如土色 [ miàn rú tǔ sè ]
释义:脸色呈灰白色。形容惊恐之极。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关联主:“孙婆只道被俞良所告,惊得面如土色。”
24、泰然自若 [ tài rán zì ruò ]
释义:不以为意,神情如常。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,不慌不乱。
出处:鲁人有与曾参同姓者杀人,人告其母曰:‘曾参杀人。’其母织自若也。 《史记·樗里子甘茂列传》有敌忽来,虽矢石至前,泰然自若。 《金史·颜盏门都传》
25、谈虎色变 [ tán hǔ sè biàn ]
释义:色:脸色。原指被老虎咬过的人才真正知道虎的厉害。后比喻一提到自己害怕的事就情绪紧张起来。
出处:《二程全书·遗书二上》:“真知与常知异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,有人说虎伤人,众莫不惊,独田夫色动异于众。”
26、忐忑不安 [ tǎn tè bù ān ]
释义:忐忑:心神不定。心神极为不安。
出处:清·吴趼人《糊涂世界》卷九:“两道听了这话,心里忐忑不定。”
27、惊慌失措 [ jīng huāng shī cuò ]
释义:由于惊慌,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。
出处:《北齐书·元晖业传》:“(元)孝友临刑,惊慌失措,晖业神色自若。”
28、失魂落魄 [ shī hún luò pò ]
释义:魂、魄: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,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。形容惊慌忧虑、心神不定、行动失常的样子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看钱奴》第二折:“饿的我肚里饥失魂丧魄,冻的我身上冷无颜落色。”
29、惴惴不安 [ zhuì zhuì bù ān ]
释义:惴:忧愁、恐惧。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。
出处:《诗经·秦风·黄鸟》:“临其穴,惴惴其栗。”宋·周孚《铅刀编·滁州奠枕楼记》:“乾道八年,济南辛侯(辛弃疾)自司农寺簿来守滁……民之居茅竹相比,每大风作,惴惴然不自安。”
30、风声鹤唳 [ fēng shēng hè lì ]
释义:唳:鹤叫声。形容惊慌失措,或自相惊忧。
出处:唐·房玄龄《晋书·谢玄传》:“闻风声鹤唳,皆以为王师已至。”
形容人害怕慌张的成语(30个)
••阅读 520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她害怕讲此事告诉他们的英语成语
不由自主,时时刻刻,喜怒哀乐
形容害怕睡不着的成语
不眠之夜,翻来复去,目不交睫,寝不安席,寝不成寐,寝不聊寐,食不甘味,心事重重,夜不成寐,展转反侧,转侧不安,辗转反侧
关于害怕孤单的成语
根孤伎薄,孤孤单单,孤傲不群,孤形吊影,孤形只影,孤掌难鸣,孤标傲世,孤苦零丁,孤苦伶仃,孑然一身,伶仃孤苦,零丁孤苦,偶影独游,茕茕孑立,势孤力薄,无亲无故,无依无靠,形单影只,一个巴掌拍不响,只影孤形,只影单形,只身孤影
描写小猫害怕时的成语
猫哭老鼠,猫鼠同眠,猫鼠同乳,猫鼠同处,穷鼠啮狸,以狸致鼠,以狸饵鼠,捉鼠拿猫
表达极度害怕的成语
坦然自若,提心吊胆,万丈深渊,心惊胆战
表示晚上害怕的成语
诚惶诚恐,大惊失色,怛然失色,担惊受怕,骇人听闻,寒心酸鼻,汗不敢出,惶恐不安,惶惶不安,魂飞魄散,恐后争先,毛骨悚然,望而生畏,心有余悸,心神不安,业业兢兢,战战兢兢,惴惴不安,不寒而栗,胆战心惊,兢兢业业,惊弓之鸟,小心谨慎,胆颤心惊
表示害怕失去的成语
大惊失色,寒心酸鼻,患得患失,惶恐不安,斤斤计较,惊天动地,惊心动魄,惊慌失色,惊魂未定,利害得失,毛骨悚然,畏缩不前,无所不至,心惊肉跳,心惊胆战,自私自利,胆战心惊,惊弓之鸟
害怕动作描写的成语
侧目而视,侧足而立,瞠目结舌,诚惶诚恐,触目惊心,大惊失色,担惊受怕,胆战心寒,方寸已乱,寒心酸鼻,惶恐不安,魂不附体,惊天动地,惊心动魄,惊心悼胆,惊恐万状,惊慌失措,惊慌失色,惊魂未定,恐慌万状,栗栗危惧,毛骨悚然,目瞪口呆,舌挢不下,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