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不教而杀 [ bù jiào ér shā ]
释义:教:教育;杀:处罚,杀死。不警告就处死。指事先不教育人,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。
出处:《论语·尧曰》:“不教而杀谓之虐。”
2、不留余地 [ bù liú yú dì ]
释义:不留一点空余的地方。多形容言语、行动没有留下可回旋的余地。
出处: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卷十一:“此狐眼光如镜,然词锋太利,未免不留余地矣。”
3、惨绝人寰 [ cǎn jué rén huán ]
释义:人寰:人世。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痛的事。形容惨痛到了极点。
出处:毛泽东《评国民党对战争责任问题的几种答案》:“此一惨绝人寰之浩劫,实为我国内战史上空前所未有。”
4、豺狼虎豹 [ chái láng hǔ bào ]
释义: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种猛兽。也比喻凶残的恶人。
出处: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八回:“实在可怕的是豺狼虎豹。天晚了,倘若出来个把,我们就坏了。”
5、短兵相接 [ duǎn bīng xiāng jiē ]
释义:短兵:刀剑等短兵器;接:交战。指近距离搏斗。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。
出处:战国·楚·屈原《九歌·国殇》:“车错毂兮短兵接。”
6、大杀风景 [ dà shā fēng jǐng ]
释义:意思是损害景物,破坏人的兴致。今泛称败人兴致为大杀风景。
出处:唐·李商隐《杂纂》把“花间喝道”、“月下把火”等列为“杀风景”的事情。
7、毒蛇猛兽 [ dú shé měng shòu ]
释义:泛指对人类生命有威胁的动物。比喻贪暴者。
出处:孙中山《民权主义》第一讲:“在人同兽争的时代,因为不知道何时有毒蛇猛兽来犯,所以人类时时刻刻不知生死。”
8、格杀弗论 [ gé shā fú lùn ]
释义:指把拒捕、行凶或违反禁令的人当场打死而不以杀人论罪。同“格杀勿论”。
出处:清·夏燮《中西纪事·粤民义师》:“洋人入其界者,登时格杀弗论。”
9、浩浩荡荡 [ hào hào dàng dàng ]
释义: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。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,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。
出处:《尚书·尧典》:“汤汤洪水方割,荡荡怀山襄陵,浩浩滔天。”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浩浩荡荡,横夫际涯。”
11、奸掳烧杀 [ jiān lǔ shāo shā ]
释义:奸淫妇女,抢劫财物,杀人放火。
出处: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三卷第四十五章:“老头子说:‘别看他们这样,这叫做假行仁义,收买人心。等他一占了开封,就会奸掳烧杀,无恶不作。’”
12、千军万马 [ qiān jūn wàn mǎ ]
释义:形容雄壮的队伍或浩大的声势。
出处:《南史·陈庆之传》:“名军大将莫自牢,千兵万马避白袍。”
13、千刀万剐 [ qiān dāo wàn guǎ ]
释义:剐:割肉离骨。一刀一刀将罪犯身上的肉割下处死。形容罪恶重大,死也不能抵罪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盆儿鬼》第四折:“即日押赴市曹,将他万剐千刀,凌迟处死。”
14、三头六臂 [ sān tóu liù bì ]
释义:三个脑袋,六条胳臂。原为佛家语,指佛的法相。后比喻神奇的本领。
出处: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十三:“三头六臂擎天地,忿怒那吒扑帝钟。”
15、杀敌致果 [ shā dí zhì guǒ ]
释义:致:使得到;果:果敢除敌。勇敢杀敌,建立战功。
出处: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:“杀敌为果,致果为毅。”
16、杀鸡抹脖 [ shā jī mǒ bó ]
释义:形容心里着急而无法可想的神态。
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21回:“一席话说的贾琏脸都黄了,在凤姐身背后,只望着平儿‘杀鸡儿抹脖子’的使眼色,求他遮盖。”
17、杀鸡儆猴 [ shā jī jǐng hóu ]
释义:杀鸡给猴子看。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。
出处:司马文森《风雨桐江》第七章:“他们用的是杀鸡儆猴法,有意叫大哥难堪。”
18、杀鸡取卵 [ shā jī qǔ luǎn ]
释义:卵:蛋。为了要得到鸡蛋,不惜把鸡杀了。比喻贪图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利益。
出处:《伊索寓言》
19、杀鸡吓猴 [ shā jī xià hóu ]
释义:杀鸡给猴子看。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。
出处:俗话说的好,叫做‘杀鸡骇猴’,拿鸡子宰了,那猴儿自然害怕。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53回
20、杀气腾腾 [ shā qì téng téng ]
释义:杀气:凶恶的气势;腾腾:气势旺盛的样子。形容充满了要杀人的凶狠气势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气英布》第四折:“杀气腾腾蔽远空,一声传语似金钟,两家赌战分成败,只在来人启口中。”
21、杀鸡焉用牛刀 [ shā jī yān yòng niú dāo ]
释义: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。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。
出处:《论语·阳货》:“子之武城,闻弦歌之声。夫子莞尔而笑,曰:‘割鸡焉用牛刀。’”
22、杀妻求将 [ shā qī qiú jiàng ]
释义:春秋时,吴起杀掉妻子以求得到鲁国的信任和重用。比喻为了追求名利而不惜做灭绝人性的事。
出处: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齐人攻鲁,鲁欲将吴起。吴起取齐女为妻,而鲁疑之。吴起于是欲就名,遂杀其妻,以明不与齐也,鲁卒以为将。将而攻齐,大破之。”
24、杀身成仁 [ shā shēn chéng rén ]
释义:成:成全;仁:仁爱,儒家道德的最高标准。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。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。
出处: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”
25、杀一儆百 [ shā yī jǐng bǎi ]
释义:儆:警告。处死一个人,借以警戒许多人。
出处:《汉书·尹翁归传》:“其有所取也,以一警百,吏民皆服,恐惧改行自新。”
26、杀彘教子 [ shā zhì jiào zǐ ]
释义:彘:猪。父母说话算数,教子诚实无欺。
出处:《韩非子·外诸说左上》:“曾子之妻之市,其子随之而泣,其母曰:‘女还顾反为女杀彘。’妻市来,曾子欲捕彘杀之。……曾子曰:‘……母欺子,子而不信其母,非所以成教也。’遂烹彘也。”
27、尸横遍野 [ shī héng biàn yě ]
释义:尸体到处横着。形容死者极多。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回:“坚驱大军,杀得尸横遍野。”
28、嗜杀成性 [ shì shā chéng xìng ]
释义:嗜:爱好。好杀人成了习性。形容极端凶残。
出处: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‘孰能一之?’对曰:‘不嗜杀人者能一之。’”
29、杀鸡哧猴 [ shā jī chī hóu ]
释义: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他人。同“杀鸡骇猴”。
30、杀马毁车 [ shā mǎ huǐ chē ]
释义:比喻弃官归隐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周燮传》:“[冯良]年三十,为尉从佐。奉檄迎督邮,即路慨然,耻在厮役,因坏车杀马,毁裂衣冠,乃遁至犍为,从杜抚学。”
形容遭到杀戮的成语(89个)
••阅读 2601
形容遭到杀戮的词语(8个)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形容血腥杀戮的成语
刀光血影,腥风血雨,血雨腥风
形容遭到拒绝和挫折的成语
百折不回,饱经忧患,饱经风雨,饱经沧桑,不可动摇,不屈不挠,不拔之志,超世之才,成败利钝,颠沛流离,富贵不能淫,过河拆桥,毫不动摇,后车之戒,坚强不屈,坚韧不拔,艰难困苦,坎坷不平,看破红尘,枯木再生,拉捭摧藏,柳暗花明,落井下石,屡战屡败…
形容遭到战争的成语
暗渡陈仓,白骨露野,不战而溃,惨不忍睹,趁火打劫,城下之盟,赤地千里,赤膊上阵,出其不意,打草惊蛇,刀折矢尽,反客为主,风声鹤唳,风尘之变,釜底抽薪,肝髓流野,各自为战,隔岸观火,攻其不备,关门捉贼,浩浩荡荡,混水摸鱼,坚壁清野,借刀杀人,…
形容人杀戮的成语
不留余地,惨绝人寰,豺狼虎豹,毒蛇猛兽,丰杀随时,赶尽杀绝,格杀无论,格杀弗论,格杀不论,浩浩荡荡,奸掳烧杀,借刀杀人,砍瓜切菜,满门抄斩,磨牙吮血,千军万马,千刀万剐,欠债还钱,三头六臂,杀一儆百,杀一利百,杀人不眨眼,杀一警百,杀人不用…
形容恐怖杀戮的成语
不留余地,惨绝人寰,豺狼虎豹,毒蛇猛兽,丰杀随时,赶尽杀绝,格杀无论,格杀弗论,格杀不论,浩浩荡荡,奸掳烧杀,借刀杀人,砍瓜切菜,满门抄斩,磨牙吮血,千军万马,千刀万剐,欠债还钱,三头六臂,杀一儆百,杀一利百,杀人不眨眼,杀一警百,杀人不用…
形容遭到打击的成语
哀哀欲绝,哀思如潮,哀而不伤,唉声叹气,暗中倾轧,黯然失色,黯然伤神,黯然神伤,黯然魂销,黯然销魂,黯然无神,败兴而归,悲痛欲绝,薄寒中人,愁眉锁眼,愁肠百结,愁肠寸断,捶胸顿足,摧折豪强,打富济贫,打落水狗,当头一棒,毒手尊前,废然而反,…
形容遭到巨大打击的成语
哀哀欲绝,哀思如潮,哀痛欲绝,暗中倾轧,黯然失色,黯然销魂,傲雪凌霜,傲雪欺霜,悲不自胜,悲从中来,悲歌击筑,悲歌慷慨,悲愤填膺,悲痛欲绝,悲声载道,悲观厌世,悲愁垂涕,避其锐气,鼻青眼肿,薄寒中人,惨不忍睹,惨淡经营,惨无人道,惨无人理,…
形容遭到挫折成语
百折不回,饱经忧患,饱经风雨,饱经沧桑,鼻青眼肿,不可动摇,不屈不挠,不拔之志,超世之才,成败利钝,颠沛流离,富贵不能淫,过河拆桥,毫不动摇,后车之戒,坚强不屈,坚韧不拔,艰难困苦,见噎废食,坎坷不平,看破红尘,枯枝再春,枯木再生,拉捭摧藏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