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八仙过海 [ bā xiān guò hǎi ]
释义: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,各有一套法术。民间因有“八仙过海,各显神通”的谚语。后以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,互相竞赛。
出处:明·无名氏《八仙过海》第二折:“则俺这八仙过海神通大,方显这众圣归山道法强,端的万古名扬。”
2、唇枪舌剑 [ chún qiāng shé jiàn ]
释义:舌如剑,唇象枪。形容辩论激烈,言词锋利,象枪剑交锋一样。
出处:元·高文秀《渑池会》一折:“凭着我唇枪舌剑定江山。”
3、大风大浪 [ dà fēng dà làng ]
释义:指巨大的风浪。比喻社会的大动荡、大变化。也比喻尖锐、复杂、激烈、艰苦的斗争。
出处:毛泽东《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》:“大风大浪也不可怕。人类社会就是从大风大浪中发展起来的。”
4、大浪淘沙 [ dà làng táo shā ]
释义:淘:用水冲洗。去掉杂质。在大浪中洗净沙石。比喻在激烈的斗争中经受考验、筛选。
出处:粟裕《激流归大海》:“这支队伍经过严峻的锻炼和考验,质量更高了,是大浪淘沙保留下来的精华。”
5、地动山摇 [ dì dòng shēn yáo ]
释义:地震发生时大地颤动,山河摇摆。亦形容声势浩大或斗争激烈。
出处:宋·欧阳修《欧阳文忠公集·奏议集·一二·论修河第一状》:“臣恐地动山摇,从此灾祸自此而始。”
6、虎斗龙争 [ hǔ dòu lóng zhēng ]
释义: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。
出处:汉·班固《答宾戏》:“分裂诸夏,龙战虎争。”
7、骇浪惊涛 [ hài làng jīng tāo ]
释义:骇:使惊怕;涛:大波浪。汹涌吓人的浪涛。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。
出处:唐·田颖《玉山堂文集·海云楼记》:“人当既静之时,每思及前经所履之惊涛骇浪,未尝不惕然。”
8、急风暴雨 [ jí fēng bào yǔ ]
释义:急:又快又猛;暴:突然而猛烈。形容风雨来势猛。比喻迅猛激烈的斗争。
出处:《淮南子·兵略训》:“何谓隐之天?大寒甚暑,疾风暴雨,大雾冥晦,因此而为变者也。”
9、金鼓齐鸣 [ jīn gǔ qí míng ]
释义:金钟战鼓一齐响起。形容战斗气氛紧张激烈。
出处:《吕氏春秋·不二》:“有金鼓,所以一耳。”
10、惊涛骇浪 [ jīng tāo hài làng ]
释义:汹涌吓人的浪涛。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。
出处:唐·田颖《玉山堂文集·海云楼记》:“人当既静之时,每思及前经所履之惊涛骇浪,未尝不惕然。”
11、击搏挽裂 [ jī bó wǎn liè ]
释义:攻打撕裂。形容争斗激烈。
出处:唐·陆龟蒙《五歌·水鸟》:“则有觜铍爪戟劲立直视者,击搏挽裂图膻腥。”
12、疾风骤雨 [ jí fēng zhòu yǔ ]
释义:疾:又快又猛;骤:突然而猛烈。形容风雨来势猛。比喻迅猛激烈的斗争。
出处:《淮南子·兵略训》:“何谓隐之天?大寒甚暑,疾风暴雨,大雾冥晦,因此而为变者也。”
13、金鼓连天 [ jīn gǔ lián tiān ]
释义:金鼓:古时作战,用金钲和战鼓指挥士兵,击鼓表示前进,鸣金表示后退;连天:响彻云霄。形容军威盛大或战斗激烈。
出处:明·陈汝元《金莲记·焚券》:“金鼓连天,喊声震地,不是赤眉啸聚,定为碧眼横行,待我出门一看,便知端的。”
14、金鼓喧阗 [ jīn gǔ xuān tián ]
释义:金鼓:金钲和鼓。喧阗:声音大。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。亦形容军威壮盛或战况激烈
出处:清·金捧阊《守一斋笔记·芦花会》:“忽金鼓喧阗,仪卫甚盛,观者踵接肩摩。”
15、龙争虎战 [ lóng zhēng hǔ zhàn ]
释义: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。同“龙争虎斗”。
出处:宋·孙光宪《河传》词:“龙争虎战分中土,人无主,桃叶江南渡。”
16、龙战虎争 [ lóng zhàn hǔ zhēng ]
释义: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。同“龙争虎斗”。
出处:汉·班固《答宾戏》:“分裂诸夏,龙战虎争。”
17、你追我赶 [ nǐ zhuī wǒ gǎn ]
释义:形容竞赛激烈,大家都不甘落后。
出处:《新华半月刊》1960年第14期:“我们正处在一个你追我赶、飞跃向前的建设热潮中。”
18、枪林刀树 [ qiāng lín dāo shù ]
释义:犹言刀枪林立。形容激烈战斗的场面。
出处:清·无名氏《木兰从军·陷阵》:“来见这,枪林刀树,杀人如麻。”
20、舌剑唇枪 [ shé jiàn chún qiāng ]
释义:舌如剑,唇象枪。形容争辩激烈,言词锋利,针锋相对,各不相让。
出处:元·高文秀《渑池会》一折:“凭着我唇枪舌剑定江山,见如今河清海晏,黎庶宽安。”
21、声势浩大 [ shēng shì hào dà ]
释义:声势:声威和气势;浩:广大。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。
出处: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十六回:“其实他们空着没有一点事,也不见得怎么为患地方,不过声势浩大罢了。”
22、势均力敌 [ shì jūn lì dí ]
释义:均:平;敌:相当。双方力量相等,不分高低。
出处:《南史·刘穆之传》:“力敌势均,终相吞咀。”
23、舌战群儒 [ shé zhàn qún rú ]
释义:舌战:激烈争辩;儒:指读书人。指同很多人辩论,并驳倒对方。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3回:“诸葛亮舌战群儒。”
24、响彻云霄 [ xiǎng chè yún xiāo ]
释义:彻:贯通;云霄:高空。形容声音响亮,好象可以穿过云层,直达高空。
出处:清 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86回:“这一笛儿,真吹得响彻云霄,鸾翔凤舞,楼下千千万万的人,都定睛侧耳,寂然无声。”
25、硝云弹雨 [ xiāo yún dàn yǔ ]
释义:硝烟如云,子弹像雨。形容激烈的战斗。
出处:梁启超《论自治》:“然则岂待与西人相遇于硝云弹雨之中,而后知其胜败之数也?”
26、血战到底 [ xuè zhàn dào dǐ ]
释义:血战:非常激烈地拼死地战斗。指激烈战斗到最后时刻。
出处:唐·杜甫《送灵州李判官》诗:“血战乾坤赤,氛迷日月黄。”
27、不分胜负 [ bù fēn shèng fù ]
释义:分不出谁胜谁负。形容竞赛双方水平、技术相当。
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四回:“孙悟空金箍棒,变作万万千千。半空中似雨点流星,不分胜负。”
28、各不相让 [ gè bù xiāng ràng ]
释义:让:歉让。互不谦让、让步。
出处:冯玉祥《我的生活》第23章:“于是两方明争暗斗,各不相让,一天利(历)害一天。”
29、虎掷龙拿 [ hǔ zhì lóng ná ]
释义:掷:挣扎跳跃。指龙虎互相争斗。比喻激烈的搏斗。
出处:金·元好问《楚汉战处》诗:“虎掷龙拿不两存,当年曾此赌乾坤。”
30、惊涛巨浪 [ jīng tāo jù làng ]
释义:汹涌吓人的浪涛。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。同“惊涛骇浪”。
出处:清·李调元《大风渡黄河歌》:“我闻黄河天上来,惊涛巨浪相喧豗。”
形容双方比武的成语(43个)
••阅读 4371
形容双方比武的词语(3个)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形容对双方都有利的成语
安定团结,发奋图强,风雨同舟,各行各业,孤军奋战,坚不可摧,金兰之契,精诚团结,伉俪情深,狂风暴雨,两全其美,群策群力,同心协力,同心同德,通力合作,团结一致,万众一心,休戚与共,一心一意,不分彼此,各得其所,相濡以沫,志同道合,众志成城,…
形容英雄比武的成语
不竞南风,唇枪舌剑,大浪淘沙,大风大浪,地动山摇,斗志昂扬,夺锦之才,各不相让,各显神通,骇浪惊涛,汗流浃背,虎掷龙拿,虎斗龙争,击搏挽裂,急风暴雨,疾风暴雨,疾风骤雨,金鼓连天,金鼓齐鸣,金鼓喧阗,惊涛骇浪,惊涛怒浪,惊涛巨浪,鲸波怒浪,…
形容双方互相算计的成语
成算在心,大谋不谋,啖以甘言,尔虞我诈,各不相让,勾心斗角,钩心斗角,慧心巧思,居心不良,口蜜腹剑,老谋深算,两面三刀,明争暗斗,深思熟虑,神机妙算,用尽心机,廊腰缦回,运筹帷幄
形容双方合作的成语
兵败如山倒,道合志同,吊死问生,分工合作,分甘共苦,分进合击,风雨同舟,辅车相依,辅车唇齿,甘苦与共,孤掌难鸣,毫不犹豫,和睦相处,和衷共济,互通有无,患难与共,急公好义,集思广益,艰苦奋斗,精诚团结,举世闻名,狂风暴雨,戮力同心,戮力齐心…
形容双方一致的成语
百喙如一,百花齐放,比翼齐飞,不谋同辞,道合志同,儿女英雄,范张鸡黍,分毫不差,毁誉参半,君子之交,雷同一律,门当户对,命中注定,气味相投,千千万万,千篇一律,情孚意合,人同此心,如出一辙,伤心蒿目,殊途同归,水调歌头,所见略同,同心同德,…
形容双方荣幸的成语
被宠若惊,蓬屋生辉,蓬荜生辉,蓬荜生光,三生有幸,受宠若惊,一面之荣,意想不到
成语形容双方战斗非常激烈
赤膊上阵,弹尽粮绝,刀光剑影,烽火连天,肝髓流野,攻无不克,孤军奋战,孤立无助,寡不敌众,浩浩荡荡,横尸遍野,金鼓连天,溃不成军,龙血玄黄,目不忍睹,你死我活,炮火连天,七零八落,千军万马,枪烟炮雨,枪林弹雨,枪林刀树,枪声刀影,全军覆没,…
形容双方比赛激烈的成语
唇枪舌剑,蠢蠢欲动,大浪淘沙,大风大浪,地动山摇,斗志昂扬,反复无常,翻云覆雨,奋不顾身,奋勇向前,封刀挂剑,各不相让,各持己见,鼓乐齐鸣,过关斩将,骇浪惊涛,扞格不通,酣嬉淋漓,酣畅淋漓,互为表里,虎掷龙拿,虎斗龙争,欢声雷动,活龙活现,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