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擘肌分理 [ bò jī fēn lǐ ]
释义:擘:分开;理:肌肤的纹理。比喻分析事理十分细致。
出处:汉·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剖析毫厘,擘肌分理。”
2、不知轻重 [ bù zhī qīng zhòng ]
释义:不懂得事情要紧不要紧。
出处:《吕氏春秋·本生》:“今世之人,惑者多以性养物,则不知轻重也。”
3、不言而谕 [ bù yán ér yù ]
释义:谕:旧时指上对下的文告、指示。不用说话就能明白。形容道理很明显。
出处:宋·苏轼《却鼠刀铭》:“呜呼嗟夫,吾苟有之,不言而谕,是亦何劳。”
4、不知颠倒 [ bù zhī diān dǎo ]
释义:犹言不明事理。
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十九回:不想这些带来的官兵,人人亦不知顛倒。天色又看看晚了。”
5、达人知命 [ dá rén zhī mìng ]
释义:达人:通达事理的人。指心胸豁达的人,安于命运。
出处:唐·王勃《滕五阁序》:“君子安贫,达人知命。”
6、冬烘头脑 [ dōng hōng tóu nǎo ]
释义:冬烘:迂腐,浅陋。指头脑糊涂、愚腐,不明事理的人。同“头脑冬烘”。
7、共贯同条 [ gòng guàn tóng tiáo ]
释义:串在同一钱串上,长在同一枝条上。比喻脉络连贯,事理相通。
出处:清·王夫之《石崖先生传略》:“涕笑皆神之所行,逡巡皆气之所应,固可于此得吾兄……共贯同条之精爽。”
8、合情合理 [ hé qíng hé lǐ ]
释义:符合情理。
出处:陈残云《山谷风烟》第11章:“黄为民心情显得轻松,觉得周祺这个人很可爱,既有原则,又能合情合理地帮助他解除思想包袱。”
9、糊里糊涂 [ hú lǐ hú tú ]
释义:认识模糊,不明事理。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
出处: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三回:“难道龚定庵就这么糊里糊涂的给他们药死了吗?”
10、黑漆皮灯 [ hēi qī pí dēng ]
释义:不透光亮的灯。比喻不明事理。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三十五卷:“这萧颖士又非黑漆皮灯,泥塞竹管,是那一窍不通的蠢物。”
11、懵懵懂懂 [ měng měng dǒng dǒng ]
释义:糊里糊涂,什么也不知道。
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二十八回:“呆子懵懵懂懂的,托着钵盂,拑着钉钯,与沙僧径直回来。”
12、明昭昏蒙 [ míng zhāo hūn méng ]
释义:昭:明白;蒙:愚昧无知。聪明而通晓事理,愚昧而不明事理。
出处:唐·韩愈《独孤申叔哀辞》:“众万之生,谁非天邪?明昭昏蒙,谁使然邪?”
13、强词夺理 [ qiǎng cí duó lǐ ]
释义:强词:强辩;夺:争。指无理强辩,明明没理硬说有理。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三回:“座上一人忽日:‘孔明所言,皆强词夺理,均非正论,不必再言。”
14、挈瓶之知 [ qiè píng zhī zhì ]
释义:挈瓶:汲水用的瓶,它装不了多少水。比喻知识浅薄,不能深明事理。
出处: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:“虽有挈瓶之知(智),守不假器,礼也。”《战国策·赵策一》:“人有言,挈瓶之知(智),不失守器。”
15、切理厌心 [ qiē lǐ yàn xīn ]
释义:指切合事理而令人心满意足。
出处:南朝·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体性》:“显附者,辞直义畅,切理厌心者也。”
16、情理难容 [ qíng lǐ nán róng ]
释义:容:容忍,宽恕。指无论在人情与事理两方面都难以容忍。
出处:元·关汉卿《蝴蝶梦》第二折:“孩儿每万千死罪犯公徒,那厮每情理难容。”
17、诎寸信尺 [ qū cùn xìn chǐ ]
释义:诎:通“屈”,屈服、折服。信:通“伸”。屈折一寸,伸长一尺。比喻舍弃小的毛病,伸张大的事理。亦作“诎寸伸尺”。
18、融会贯通 [ róng huì guàn tōng ]
释义:融会:融合领会;贯通:贯穿前后。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,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。
出处:《朱子全书·学三》:“举一而三反,闻一而知十,乃学者用功之深,穷理之熟,然后能融会贯通,以至于此。”
19、顺理成章 [ shùn lǐ chéng zhāng ]
释义:顺:依顺;理:条理;章:章法。指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。也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。
出处:《朱子全书》:“文者,顺理而成章之谓。”
20、硕学通儒 [ shuò xué tōng rú ]
释义:儒:指读书人。学问渊博,通达事理的学者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杜林传》:“博洽多闻,时称通儒。”《南史·顾越传》:“弱冠游学都下,通儒硕学,必造门质疑,讨论无倦。”
21、四面八方 [ sì miàn bā fāng ]
释义:指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。
出处: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二十:“忽遇四面八方怎么生?”
22、四通八达 [ sì tōng bā dá ]
释义: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。形容交通极便利。也形容通向各方。
出处:《子华子·晏子问党》:“其途之所出,四通而八达,游士之所凑也。”
23、神而明之 [ shén ér míng zhī ]
释义:指表面玄妙的事理。
出处:《周易·系辞上》:“化而裁之,存乎变;推而行之,存乎通;神而明之,存乎其人。”
24、司马称好 [ sī mǎ chēng hǎo ]
释义:喻指老好人是非不分,事理不明。
出处:五代·李瀚《蒙求》诗:“司马称好。”徐子光集注:“(后汉司马徽)口不谈人之短。与人语,莫问好恶,皆言好。有乡人问徽安否,答曰好。有人自陈子死,答曰大好。妻责之曰:人以君有德,故相告,何忽闻人子死,便言好!徽曰:卿言亦大好。”
26、无知妄作 [ wú zhī wàng zuò ]
释义:缺乏知识、不明事理而胡为。
出处: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八》:“奚取于三家之堂。”宋·朱熹集注:“讥其无知妄作,以取谮窃之罪。”
28、先知先觉 [ xiān zhī xiān jué ]
释义:知:认识;觉:觉悟。指认识事理较一般人为早的人。
出处:《孟子·万章下》:“使先知觉后知,使先觉觉后觉也。”
29、心满意足 [ xīn mǎn yì zú ]
释义:形容心中非常满意。
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三十一回:“两个小的,亦被武松搠死……武松道:‘我方才心满意足,走了罢休!’”
30、玄之又玄 [ xuán zhī yòu xuán ]
释义:原为道家语,形容道的微妙无形。后多形容非常奥妙,不易理解。
出处:《老子》第一章:“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。”
形容知晓事理的成语(72个)
••阅读 1223
形容知晓事理的词语(2个)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形容说话做事理由充分成语
辞严义正,理直气壮,顺理成章,心神不定,义正辞严,振振有词
形容人很明事理的成语
明察秋毫,知书达理
形容一个人明白事理的成语
不明事理,强词夺理,善解人意,通情达理,合情合理
形容做事理智的成语
不偏不倚,聪明睿智,从容不迫,豁达大度,计出万全,酒后失言,老成持重,利令智昏,丧心病狂,神智不清,痰迷心窍,停妻再娶,无可救药,仪态万方,意气用事,遗臭万世,欲令智昏,正人君子,中庸之道,走火入魔,置之度外
形容人知晓事理的成语或四字词语
不明事理,强词夺理,善解人意,通情达理,合情合理
形容女生的成语懂事理
爱之如宝,蕙质兰心,蕙心纨质,举止大方,林下风气,明眸善睐,曲眉丰颊,善解人意,深明大义,通情达理,温文尔雅,秀外慧中,知情达理,彬彬有礼
形容人头脑不清楚或不明事理的成语
不明事理,不明不白,冬烘头脑,糊涂到顶,糊里糊涂,胡搅蛮缠,胡里胡涂,恍恍惚惚,昏头打脑,昏头昏脑,昏头搭脑,昏头转向,昏头晕脑,昏愦胡涂,浑浑噩噩,蛮不讲理,蛮横无理,没头没脑,明明白白,摸不着头脑,强词夺理,清清楚楚,煞有介事,稀里糊涂…
形容人知晓事理的成语或四
不明事理,强词夺理,善解人意,通情达理,合情合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