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拨云见日 [ bō yún jiàn rì ]
释义:拨开乌云见到太阳。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。也比喻疑团消除,心里顿时明白。
出处:《晋书·乐广传》:“此人之水镜,见之莹然,若披云雾而睹青天也。”
2、出头之日 [ chū tóu zhī rì ]
释义:出头:摆脱困境等。指从困厄、冤屈、压抑的处境中摆脱出来的日子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庞娟夜走马陵道》第三折:“如今佯推风疾举发,白日里与儿童作戏,到晚间共羊犬同眠。不知几时才得个出头之日。”
3、电光朝露 [ diàn guāng zhāo lù ]
释义:一闪而过的电光,日出以前的露水。比喻存在不久的事物。
出处:《金刚经》:“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”
4、东曦既驾 [ dōng xī jì jià ]
释义:曦:曦和,神话中驾日车的神。指太阳已经在东方升起。比喻驱散黑暗,光明已见。同“东曦既上”。
5、竿头日进 [ gān tóu rì jìn ]
释义:佛家语,比喻道行、造诣虽深,仍需修炼提高。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,但不能满足,还要进一步努力。
出处: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十:“师示一偈曰:‘百丈竿头不动人,虽然得入未为真,百尺竿头须进步,十方世界是全身。’”
6、光辉灿烂 [ guāng huī càn làn ]
释义:多比喻前程的远大或事业的伟大。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十一回:“护驾龙虎官军二万五千,分为五对,每对五千,按青、黄、赤、白、黑五色,旗幡甲马,并依本色,光辉灿烂,极其雄壮。”
7、光芒万丈 [ guāng máng wàn zhàng ]
释义:形容光辉灿烂,照耀到远方。
出处:唐 韩愈《调张籍》诗:“李杜文章在,光焰万丈长。”
8、竿头日上 [ gān tóu rí shàng ]
释义:竿头:竹竿尖头;上:上升。比喻学业进步很快。
出处:《秉烛谈》:“招贤大师赠一偈曰:百丈竿头不动人,虽然得人未为真。百丈竿头须进步,十方世界是全身。”
9、辉光日新 [ huī guāng rì xīn ]
释义:常指一个人在道德、文学、艺术等方面日有长进。
出处:《周易·大畜》:“刚健笃实,辉光日新。”
10、晖光日新 [ huī guāng rì xīn ]
释义:指进德修业不懈,日日更新。
出处: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。”《易·系辞上》:“日新之谓盛德。”《礼记·大学》:“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。”
11、喷薄欲出 [ pēn bó yù chū ]
释义:喷薄:涌起,上升的样子;欲:将要。形容水涌起或太阳初升时涌上地平线的样子。
出处:毛泽东《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》:“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一轮朝日。”
12、日薄西山 [ rì bó xī shān ]
释义:薄:迫近。太阳快落山了。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,临近死亡。
出处:晋·李密《陈情表》:“但以刘日薄西山,气息奄奄,人命危浅,朝不虑夕。”
13、日上三竿 [ rì shàng sān gān ]
释义: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。形容太阳升得很高,时间不早了。也形容人起床太晚。
出处:《南齐书·天文志上》:“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,日出高三竿,朱色赤黄。”唐·韩愈《岁华纪丽》卷一:“日上三竿。古诗云:日上三竿风露消。”
14、日出三竿 [ rì chū sān gān ]
释义: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。形容太阳升得很高,时间不早了。也形容人起床太晚。
出处:《南齐书·天文志上》:“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,日出高三竿,朱色赤黄,日晕,虹抱珥直背。”
15、日高三丈 [ rì gāo sān zhàng ]
释义:犹日上三竿。形容太阳升得很高,时间不早了。也形容人起床太晚。
出处:明·汤显祖《南柯记·录摄》:“日高三丈,还不见六房站班,可恶可恶!”
16、日出不穷 [ rì chū bù qióng ]
释义:形容接连不断地出现。
出处:清·裘廷梁《论白话为维新之本》:“而新书新报日出不穷者,无愚智皆读之。”
17、日已三竿 [ rì yǐ sān gān ]
释义:形容太阳升得很高,时间不早了。也形容人起床太晚。同“日上三竿”。
出处:明·王錂《春芜记·探遗》:“你看日已三竿,且到佛殿前探望一回何如?”
18、生气勃勃 [ shēng qì bó bó ]
释义:勃勃:旺盛的样子。形容人或社会富有朝气,充满活力。
出处:清 袁枚《随园诗话》第15卷:“余选钱文敏公诗甚少,家人误抄十余章,余读之,生气勃勃,悔知公未尽。”
19、星星之火 [ xīng xīng zhī huǒ ]
释义:一点点小火星。比喻开始时策小,但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。
出处:《书·盘庚上》:“若火之燎于原,不可向迩。”
20、旭日东升 [ xù rì dōng shēng ]
释义:旭日:初升的太阳。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。形容朝气蓬勃的气象。
出处:《诗经 邶风 匏有苦叶》:“緇緇鸣雁,旭日始旦。”
21、杳无踪迹 [ yǎo wú zōng jī ]
释义:一点踪迹都没有。谓不知去向。
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四十三回:“李逵叫娘吃水,杳无踪迹,叫了几声不应。”
22、月异日新 [ yuè yì rì xīn ]
释义:月月不同,日日更新。形容变化、发展很快。
出处:孙中山《上李鸿章书》:“比见国家奋筹富强之术,月异日新,不遗余力,骎骎乎将与欧洲并驾矣。”
23、蒸蒸日上 [ zhēng zhēng rì shàng ]
释义:蒸蒸:一升、兴盛的样子。形容事业一天天向上发展。
出处: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你世兄又是槃槃大才,调度有方,还怕不蒸蒸日上吗?”
24、指日高升 [ zhǐ rì gāo shēng ]
释义:指很快就可升官。旧时官场预祝之词。
出处:明·程登吉《幼学琼林·文臣》:“代天巡狩,赞称巡按;指日高升,预贺官僚。”
25、重见天日 [ chóng jiàn tiān rì ]
释义:重新看到了天和太阳。比喻脱离黑暗,重见光明。
出处:宋·文天祥《文山全集·十三·真州杂赋·序》:“一入真州,忽见中国衣冠,如流浪人乍归故乡,不意重睹天日至此。”
26、重睹天日 [ chóng dǔ tiān rì ]
释义:比喻脱离黑暗,重见光明。
出处:宋·文天祥《文山全集·十三·真州杂赋·序》:“一入真州,忽见中国衣冠,如流浪人乍归故乡,不意重睹天日至此。”
27、霞光万道 [ xiá guāng wàn dào ]
释义:形容日出日落时霞光散射的美丽景象。也形容某种珍宝放出耀眼的光辉。
出处: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十一回:“但见个东西映着日光,霞光万道,瑞气千条,从门里就冲着他怀里飞来。”
28、旭日初升 [ xù rì chū shēng ]
释义:早晨的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。比喻充满活力、生气勃勃的景象。
出处:《诗经·邶风·匏有苦叶》:“緇緇鸣雁,旭日始旦。”
29、明光烁亮 [ míng guāng shuò liàng ]
释义:指光亮耀眼。
出处:袁静《新儿女英雄传》第七回:“牛小水他们往他俩身上一搜,马上把那两卷票子,两个宝石戒指,一条明光烁亮的金链子搜了出来。”
30、日新月异 [ rì xīn yuè yì ]
释义:新:更新;异:不同。每天都在更新,每月都有变化。指发展或进步迅速,不断出现新事物、新气象。
出处:《礼记·大学》:“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。”
形容日出的优美的成语(41个)
••阅读 3236
形容日出的优美的词语(2个)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猝不及防的优美成语
出其不意,猝不及防,措手不及,姑妄听之,防患未然
作文的一些优美的词语和成语
椿萱并茂,负荆请罪,囫囵吞枣,花枝招展,蕙质兰心,柳绿桃红,芒刺在背,藕断丝连,披荆斩棘,萍水相逢,昙花一现,望梅止渴,揠苗助长,坐立不安,不求甚解,草木皆兵,桃李满门
描写敬礼的优美成语
顶礼膜拜,举手加额,稽颡膜拜
我爱我家的优美成语
其乐融融,天伦之乐
形容七月的优美成语
蝉不知雪,沉李浮瓜,赤地千里,踌躇满志,寸草不生,大汗涔涔,大汗淋漓,簟纹如水,电闪雷鸣,冬温夏清,冬温夏凊,冬日夏云,浮瓜沉李,寒来暑往,汗如雨下,汗流洽背,汗流浃背,毫不留情,赫赫炎炎,挥汗成雨,挥汗如雨,火伞高张,浃背汗流,焦金烁石,…
关于懂事的优美成语
半懂不懂,才高八斗,才高识远,材高知深,聪明才智,出奇制胜,殚智竭力,点头会意,多言多语,附耳低言,糊里糊涂,积思广益,集思广议,集思广益,矜愚饰智,举纲持领,聚精会神,六出奇计,懵懵懂懂,善解人意,饰智矜愚,似懂非懂,醍醐灌顶,通情达理,…
关于幻境的优美成语
海市蜃楼,九霄云外,世外桃源,天女散花,仙山楼阁
描写落寞的优美成语
孤孤单单,孤苦伶仃,孑然一身,踽踽独行,茕茕孑立,形单影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