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本来面目 [ běn lái miàn mù ]
释义:原为佛家语,指人的本性。后多比喻事物原来的模样。
出处:《六祖坛经·行由品》:“不思善,不思恶,正与么时,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。”宋·苏轼《老人行》诗:“一任秋霜换鬓毛,本来面目长如故。”
2、闭目塞听 [ bì mù sè tīng ]
释义:闭上眼睛不看,堵住耳朵不听。形容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。
出处:汉·王充《论衡·自纪》:“闭目塞聪,爱精自保。”
3、瞠目结舌 [ chēng mù jié shé ]
释义:瞪:瞪着眼;结舌:说不出话来。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。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。
出处:清·霁园主人《夜谭随录·梨花》:“因耳语其故,公子大骇,入舱隐叩细君,细君结舌瞠目。”
4、触目皆是 [ chù mù jiē shì ]
释义:触目:接触到视线。眼睛所看到的地方,到处都是。
出处:唐·朱敬则《五等论》:“故魏太祖曰:‘若使无孤,天下几人称帝,几人称王!’明窃号议者触目皆是。”
5、触目惊心 [ chù mù jīng xīn ]
释义:看见某种严重情况,心里感到震惊。
出处:唐·韩愈《昌黎集·贞曜先生墓志铭》:“及其为诗,刿目怵心。”
6、疮痍满目 [ chuāng yí mǎn mù ]
释义:疮痍:创伤。满眼创伤。比喻眼前看到的都是灾祸的景象。
出处:唐·杜甫《北征》诗:“乾坤含疮痍,忧虞何时毕?”
7、慈眉善目 [ cí méi shàn mù ]
释义: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样子。
出处:老舍《老张的哲学》:“圆圆的脸,长满银灰的胡子,慈眉善目的。”
8、耳闻目睹 [ ěr wén mù dǔ ]
释义:闻:听见;睹:看见。亲耳听到,亲眼看见。
出处:《资治通鉴·唐纪睿宗景云二年》:“口说不如身逢,耳闻不如目睹。”
9、耳聪目明 [ ěr cōng mù míng ]
释义:形容头脑清楚,眼光敏锐。
出处:《周易·鼎》:“耳目聪明。”
10、发指眦裂 [ fà zhǐ zì liè ]
释义:发指:头发直竖;眦裂:眼眶裂开。头发向上竖,眼睑全张开。形容非常愤怒。
出处: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瞋目视项王,头发上指,目眦尽裂。”
11、刮目相看 [ guā mù xiāng kàn ]
释义:指别人已有进步,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吴志·吕蒙传》注引《江表传》:“士别三日,即更刮目相待。”
12、过目不忘 [ guò mù bù wàng ]
释义:看过就不忘记。形容记忆力非常强。
出处:《晋书·苻融载记》:“耳闻则育,过目不忘。”
13、鼓眼努睛 [ gǔ yǎn nǔ jīng ]
释义:眼睛张大、凸起的样子。指使眼色。
出处:周立波《山乡巨变》上七:“‘你跟我来,有句话问你。’他鼓眼努睛,对她这样说。”
14、横眉怒目 [ héng méi nù mù ]
释义:形容怒视的样子。
出处:五代·后蜀·何光远《监戒录》引陈裕诗:“横眉怒目强干嗔,便作阎浮有力神。祸福岂由泥捏汉,烧香代养弄蛇人。”
15、虎视眈眈 [ hǔ shì dān dān ]
释义:眈眈:注视的样子。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。形容心怀不善,伺机攫取。
出处:《周易·颐》:“虎视耽耽,其欲逐逐。”
16、横眉努目 [ héng méi nǔ mù ]
释义:耸眉瞪眼。形容怒目相视,态度凶狠的样子。
出处:后蜀·何光远《鉴戒录》卷十引陈裕诗:“横眉努目强干嗔,便作阎浮有力神。祸福岂由泥捏汉,烧香供养弄蛇人。”努,一本作“怒”。
17、横眉怒视 [ héng méi nù shì ]
释义:犹言横眉努目。形容怒目相视,态度凶狠的样子。
出处:师飙等《金戈铁马少年时》第五章;“辛弃疾、贾瑞、飞烟、金福仗剑立于帐口,一个个横眉怒视,杀气逼人。”
18、金刚怒目 [ jīn gāng nù mù ]
释义:形容面目威猛可畏。
出处:《太平广记》卷一七四引《谈薮》:“金刚努目,所以降伏四魔;菩萨低眉,所以慈悲六道。”
19、举目无亲 [ jǔ mù wú qīn ]
释义:抬起眼睛,看不见一个亲人。比喻单身在外,人地生疏。
出处:唐·薛调《刘无双传》:“四海之广,举目无亲戚,未知托身之所。”
20、口呆目瞪 [ kǒu dāi mù dèng ]
释义:嘴说不出话,眼发直。形容很吃惊的样子。
出处:明·许仲林《封神演义》第九十七回:“那军士见妲己美貌,已自有十分怜惜,再加他娇滴滴,叫了几声将军长,将军短。便把这些军士,叫得骨软筋酥,口呆目瞪,软痴痴作一堆麻,酥酥成一块,莫能动履。”
21、琳琅满目 [ lín láng mǎn mù ]
释义:琳琅:精美的玉石。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。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。
出处: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容止》:“今日之行,触目见琳琅珠玉。”
22、目迷五色 [ mù mí wǔ sè ]
释义:五色:各种颜色。形容颜色既多又杂,因而看不清。比喻事物措综复杂,不易分辨清楚。
出处:《老子》:“五色令人目盲。”
23、目无余子 [ mù wú yú zǐ ]
释义:余子:其他的人。眼里没有旁人。形容自高自大,目中无人。
出处:清·梁启超《新民说》:“目无余子,而我躬亦不知何存。”
24、怒发冲冠 [ nù fà chōng guān ]
释义:指愤怒得头发直竖,顶着帽子。形容极端愤怒。
出处:《庄子·盗跖》:“盗跖闻之大怒,目如明星,发上指冠。”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,怒发上冲冠。”
25、怒目而视 [ nù mù ér shì ]
释义:睁圆了眼睛瞪视着。形容正要大发脾气的神情。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回:“李儒见丁原背后一人,生得器宇轩昂,威风凛凛,手执方天画戟,怒目而视。”
26、怒气填胸 [ nù qì tián xiōng ]
释义:胸中充满了愤怒。形容愤怒到了极点。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十七回:“却说周瑜怒气填胸,坠于马下,左右急救归船。”
27、双瞳剪水 [ shuāng tóng jiǎn shuǐ ]
释义:瞳:瞳孔,指眼睛。形容眼睛清澈明亮。
出处:唐·李贺《唐儿歌》:“一双瞳人剪秋水。”
28、死不瞑目 [ sǐ bù míng mù ]
释义:瞑目:闭眼。死了也不闭眼。原指人死的时候心里还有放不下的事。现常用来形容极不甘心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坚传》:“今不夷汝三族,悬示四海,则吾死不瞑目。”
29、万目睽睽 [ wàn mù kuí kuí ]
释义:睽睽:张目注视的样子。在众人的注视、监督下。
出处:唐·韩愈《郓州溪堂诗并序》:“公私扫地赤立,新旧不相保持,万目睽睽,公于此时能安以治之。”
30、望眼欲穿 [ wàng yǎn yù chuān ]
释义:眼睛都要望穿了。形容盼望殷切。
出处:唐·白居易《寄微之》诗:“白头吟处变,青眼望中穿。”宋·杨万里《晨炊横塘桥酒家小窗》诗:“饥望炊烟眼欲穿,可人最是一青帘。”
形容惊讶而眼睛睁圆的成语(69个)
••阅读 1781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形容不转眼睛的望着的成语
聚精会神,目不斜视,目不转睛,一动不动,左顾右盼
形容眼睛活泼生动的成语大全
聪明伶俐,飞鸿戏海,欢蹦乱跳,欢迸乱跳,活泼天机,活蹦乱跳,惊蛇入草,烂漫天真,跑跑跳跳,生动活泼,生气勃勃,生龙活虎,死气沉沉,天真烂漫,天真烂缦,天真烂熳,童男童女,心地善良,栩栩如生,玉女金童
形容眼睛生动的成语大全
顾盼神飞,鼓睛暴眼,鼓眼努睛,皓齿明眸,画龙点睛,回眸一笑,火眼金睛,金刚眼睛,炯炯有神,眉清目秀,明眸善睐,明眸皓齿,目不转睛,目光如炬,鼠目寸光,双瞳剪水,嫣然一笑,眼花缭乱,妖魔鬼怪,一动不动,一笑百媚,盈盈秋水,神采飞扬
猫咪的眼睛成语大全形容
炯炯有神
形容大大的眼睛的成语大全
鼓睛暴眼,鼓眼努睛,皓齿明眸,虎视眈眈,活灵活现,活龙活现,炯炯有神,眉清目秀,眉目如画,明眸善睐,浓眉大眼,双瞳剪水,盈盈秋水
形容妈妈眼睛的和蔼成语大全
春风和气,粉面含春,和颜悦色,和蔼可亲,满面春风,内峻外和,平易近人,平易近民,善气迎人
形容臀大腰圆的成语大全
熬肠刮肚,膀大腰圆,不顾大局,肚束三篾,肚里泪下,肚里蛔虫,翻肠搅肚,鸡肠狗肚,将心比心,将胸比肚,抠心挖肚,乱七八糟,满肚疑团,跑肚拉稀,倾肠倒肚,雀儿肠肚,设身处地,神气活现,鼠肚鸡肠,鼠腹鸡肠,贪得无厌,挺胸凸肚,挺胸突肚,威武雄壮,…
形容不转眼睛地看注意力集中的成语大全
目不斜视,目不转睛,全神贯注,专心致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