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背信弃义 [ bèi xìn qì yì ]
释义:背:违背;信:信用;弃:扔掉;义:道义。违背诺言,不讲道义。
出处:《北史·周纪下·高祖武帝》:“背惠怒邻,弃信忘义。”
2、大公无私 [ dà gōng wú sī ]
释义:指办事公正,没有私心。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,毫无个人打算。
出处:汉·马融《忠经·天地神明》:“忠者中也,至公无私。”
3、得不偿失 [ dé bù cháng shī ]
释义:偿:抵得上。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。
出处:宋·苏轼《和子由除日见寄》诗:“感时嗟事变,所得不偿失。”
4、得寸进尺 [ dé cùn jìn chǐ ]
释义:得了一寸,还想再进一尺。比喻贪心不足,有了小的,又要大的。
出处:《战国策·秦策三》:“王不如远交而近攻,得寸则王之寸, 得尺亦王之尺也。”
5、得不酬失 [ dé bù chóu shī ]
释义: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。同“得不偿失”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西羌传论》:“军书未奏其利害,而离叛之关已言矣。故得不酬失,功不半劳。”
6、尖酸刻薄 [ jiān suān kè bó ]
释义:说话带刺,待人冷酷。
出处:宋·陈抟《心相编》:“愚鲁人说话尖酸刻薄。”
7、见利忘义 [ jiàn lì wàng yì ]
释义: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。
出处:《汉书·樊郦滕灌傅靳周传》:“夫卖友者,谓见利而忘义也。”
8、克己奉公 [ kè jǐ fèng gōng ]
释义:克己:约束自己;奉公:以公事为重。克制自己的私心,一心为公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祭遵传》:“遵为人廉约小心,克己奉公。”
9、赔了夫人又折兵 [ péi le fū rén yòu zhé bīng ]
释义:比喻想占便宜,反而受到双重损失。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十五回:“周郎妙计安天下,赔了夫人又折兵。”
10、舍本逐末 [ shě běn zhú mò ]
释义:舍:舍弃;逐:追求。抛弃根本的、主要的,而去追求枝节的、次要的。比喻不抓根本环节,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。
出处:《汉书·食货志》:“弃本逐末,耕者不能半,奸邪不可禁,原起于钱。”
11、无恶不作 [ wú è bù zuò ]
释义:没有哪件坏事不干的。指干尽了坏事。
出处:清·郑燮《范县署中寄舍弟墨书》五:“宋自绍兴以来,主和议,增岁币,送尊号,处卑朝,括民膏,戮大将,无恶不作,无陋不为。”
12、唯利是视 [ wéi lì shì shì ]
释义:以利为着眼点。指一心只顾谋取利益。亦作“唯利是求”。亦作“唯利是图”。
出处: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成公十三年》:“余虽与晋出入,余唯利是视。”
13、惜指失掌 [ xī zhǐ shī zhǎng ]
释义:惜:吝惜。因舍不得一个指头而失掉一个手掌。比喻因小失大。
出处:《南史·阮佃夫传》:“又庐江何恢有妓张耀华美而有宠,……见张氏,悦之,频求。恢曰:‘恢可得,此人不可得也。’佃夫拂衣出户,曰:‘惜指失掌耶?’遂讽有司以公事弹恢。”
14、雁过拔毛 [ yàn guò bá máo ]
释义:比喻人爱占便宜,见有好处就要乘机捞一把。
出处: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1回:“话虽如此,他既没那‘雁过拔毛’的本事,就该悄悄儿走。”
15、一举两得 [ yī jǔ liǎng dé ]
释义: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。
出处:《晋书·束皙传》:“赐其十年炎复,以慰重迁之情,一举两得,外实内宽。”
17、有利可图 [ yǒu lì kě tú ]
释义:图:谋取。有利益可谋求。
出处:清·无名氏《官场维新记》第六回:“等到有利可图,可否即允照办。”
18、知足常乐 [ zhī zú cháng lè ]
释义:知道满足,就总是快乐。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、地位。
出处:先秦·李耳《老子》:“祸莫大于不知足,咎莫大于欲得,故知足之足常足矣。”
19、明珠弹雀 [ míng zhū tán què ]
释义:用珍珠打鸟雀。比喻得到的补偿不了失去的。
出处:汉·扬雄《太玄经·唐》:“明珠弹于飞肉,其得不复。测曰:明珠弹肉,费不当也。”
20、弃本逐末 [ qì běn zhú mò ]
释义:弃:舍弃;逐:追求。古指丢弃农桑从事工商等其他事业。现比喻不抓根本环节,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。
出处:《汉书·食货志》:“弃本逐末,耕者不能半,奸邪不可禁,原起于钱。”
21、贪得无厌 [ tān dé wú yàn ]
释义:厌:满足。贪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。
出处: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:“贪婪无厌,忿类无期。”
22、贪小失大 [ tān xiǎo shī dà ]
释义:因为贪图小便宜而失掉大的利益。比喻只谋求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的利益。
出处:《吕氏春秋·权勋》:“达子……使人请金于齐王,齐王怒曰:‘若残竖子之类,恶能给若金?’与燕人战,大败,达子死,齐王走莒。燕人逐北入国,相与争金于美唐甚多。此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。”
23、贪心不足 [ tān xīn bù zú ]
释义:贪得无厌,永不满足。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十五回:“汝贪心不足!既得吴郡,而又强并吾界!”
24、贪婪无厌 [ tān lán wú yàn ]
释义:贪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。同“贪得无厌”。
出处:宋·苏轼《梁工说》:“治其诀,更增益剂量,其贪婪无厌。”
25、见义勇为 [ jiàn yì yǒng wéi ]
释义:看到正义的事,就勇敢地去做。
出处:《论语·为政》:“见义不为,无勇也。”
26、唯利是图 [ wéi lì shì tú ]
释义:唯:只有;图:图谋,追求。只要有利可图,什么事都干。
出处:《左传·成公十三年》:“余虽与晋出入,余唯利是视。”
27、一尘不染 [ yī chén bù rǎn ]
释义:原指佛教徒修行时,排除物欲,保持心地洁净。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,坏风气的影响。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、干净。
出处:唐·释道世《法苑珠林》:“若菩萨在乾土山中经行,土不著足,随岚风来,吹破土山,令散为尘,乃至一尘不著佛身。”宋·张耒《腊月小雪后圃梅开》:“一尘不染香到骨,姑射仙人风露身。”
28、助人为乐 [ zhù rén wéi lè ]
释义:帮助人就是快乐。
出处:冰心《咱们的五个孩子》:“在我们的新社会里,这种助人为乐的新风尚,可以说是天天在发生,处处在发生。”
29、自私自利 [ zì sī zì lì ]
释义:私心很重,只为个人利益打算。
出处:《晋书·潘尼传》:“忧患之接,必生于自私,而兴于有欲。”《列子·杨朱》:“大禹不以一身自利,一体偏枯。”
30、吃肥丢瘦 [ chī féi diū shòu ]
释义:比喻专做占便宜的事
出处:向春《煤城激浪》:“你背着我,吃肥丢瘦。”
形容一个人贪小便宜的成语(33个)
••阅读 2456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表达一个人老了的成语
白发苍苍,白首之心,宝刀未老,宝刀不老,迟暮之年,垂暮之年,春归人老,返老还童,鹤发童颜,老当益壮,老态龙钟,老而弥坚,老骥伏枥,两鬓如霜,露往霜来,明日黄花,暮去朝来,七老八十,人老珠黄,岁月如流,雪鬓霜鬟,行将就木,精神矍铄
喜欢一个人不敢表白的成语
爱莫能助,点点滴滴,死皮赖脸,望而却步,心肝宝贝,捷足先登
形容对一个人心动的成语
两心相悦,怦然心动,三心二意,无动于衷,心灰意冷,一刀两断,一见倾心,一往情深,一见钟情,一见如故,心不在焉
想要忘掉一个人的成语
半面不忘,背义忘恩,背恩忘义,不忘母训,不忘故旧,宠辱皆忘,出公忘私,疮好忘痛,从流忘反,得兔忘蹄,得意忘言,得意忘形,得意忘象,得鱼忘荃,丢三忘四,发愤忘食,废寝忘食,废寝忘餐,负义忘恩,负恩忘义,感遇忘身,公尔忘私,公而忘私,贵人多忘事…
很爱一个人伤感的成语
关怀备至,海誓山盟,情投意合,体贴入微,无微不至,嘘寒问暖
愧对一个人内疚的成语
卑陬失色,悔恨交加,立足之地,满面羞愧,面有愧色,无立足之地,羞愧难当,一生愧辱,追悔莫及,自惭形秽,无地自容,于心不安
爱一个人却不敢说出口的成语
百辞莫辩,无可置辩,有口难言
想拒绝一个人的成语
碍难从命,吃闭门羹,辞富居贫,分甘绝少,拒之门外,拒人于千里之外,拒谏饰非,来者不拒,面目一新,却之不恭,一人耳目,一指蔽目,一新面目,一新耳目,倒打一耙,一叶障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