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百口莫辩 [ bǎi kǒu mò biàn ]
释义:莫:不能;辩:辩白。即使有一百张嘴也辩白不清。形容不管怎样辩白也说不清楚。
出处:宋·刘过《建康狱中上吴居父》:“虽有百口而莫辩其辜。”
2、病从口入 [ bìng cóng kǒu rù ]
释义:疾病多是由食物传染。比喻应该注意饮食卫生。
出处:晋·傅玄《口铭》:“病从口入,祸从口出。”
3、病从口入 [ bìng cóng kǒu rù ]
释义:疾病多是由食物传染。比喻应该注意饮食卫生。
出处:晋·傅玄《口铭》:“病从口入,祸从口出。”
4、保家卫国 [ bǎo jiā wèi guó ]
释义:保卫家乡和祖国。
出处:冰心《跟小朋友谈访埃观感》:“在保家卫国的强烈感情里,我们两国人民是血肉相连的!”
5、颠倒是非 [ diān dǎo shì fēi ]
释义:是:对;非:错。把错的说成对的,对的说成错的。把是非弄颠倒了。
出处:唐·韩愈《施先生墓铭》:“古圣人言,其旨密微,笺注纷罗,颠倒是非。”
6、赴汤蹈火 [ fù tāng dǎo huǒ ]
释义:赴:走往;汤:热水;蹈:踩。沸水敢蹚,烈火敢踏。比喻不避艰险,奋勇向前。
出处:《汉书·晁错传》:“故能使其众,蒙矢石,赴汤火。”晋·稽康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:“长而见羁,则狂顾顿缨,赴汤蹈火。”
7、覆车之轨 [ fù chē zhī guǐ ]
释义:轨:车辙。翻车的辙迹。比喻失败的教训。
出处:汉·陈忠《清盗源疏》:“今公克平祸乱,安国定家,故复因前倾败之法,寻中间覆车之轨,却冀长存,非所敢闻。”
8、各为其主 [ gè wèi qí zhǔ ]
释义:各人为自己的主人效力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魏志·曹爽传》裴松之注引《世语》:“及爽解印绶,将出,主簿杨综止之曰:‘公挟主握权,舍此以至东市乎?’爽不从。有司奏综导爽反,宣王曰:‘各为其主也。’宥之,以为尚书郎。”
9、各自为政 [ gè zì wéi zhèng ]
释义:为政:管理政事,泛指行事。各自按自己的主张办事,不互相配合。比喻不考虑全局,各搞一套。
出处: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:“畴昔之羊,子为政,今日之事,我为政。”
10、过而能改 [ guò ér néng gǎi ]
释义:有了错误就能改正。
出处: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:“吾知所过矣,将改之。稽首而曰:‘人谁无过,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’”
11、昏庸无道 [ hūn yōng wú dào ]
释义:糊涂平庸,凶狠残暴,不讲道义,多用指糊涂无能且残暴凶狠的帝王。
出处:明·酉阳野史《续三国演义》第25回:“言杨太后嗔恨陛下昏庸无道,悖伦逐母,召集故党,贿赂旧属。”
12、混淆是非 [ hùn xiáo shì fēi ]
释义:故意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,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。
出处:清·陶曾佑《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》:“锢蔽见闻,淆混是非。”
13、将错就错 [ jiāng cuò jiù cuò ]
释义:指事情已经做错了,索性顺着错误继续做下去。
出处: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:“将错就错,西方极乐。”
14、屡教不改 [ lǚ jiàn bù gǎi ]
释义:多次教育,仍不改正。
出处:明 沈德符《野获编 戮子》:“嘉靖末年,新郑故都御史高捷,有子不才,屡戒不俊,因手刃之。”
15、强词夺理 [ qiǎng cí duó lǐ ]
释义:强词:强辩;夺:争。指无理强辩,明明没理硬说有理。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三回:“座上一人忽日:‘孔明所言,皆强词夺理,均非正论,不必再言。”
16、舐糠及米 [ shì kāng jí mǐ ]
释义:舐:用舌头舔东西。舔米外的糠,一直舔到里面的米。比喻占据的地方再夺取政权。也比喻由表及里,逐步进逼。
出处:《史记·吴王濞列传》:“里语有之,‘舐糠及米。’”
17、束缊请火 [ shù yùn qǐng huǒ ]
释义:束缊:束一扎可烧的大麻为火把;请火:借火。搓麻为引火绳,向邻家讨火。比喻求助于人。也比喻为人排难解纷。
出处:《汉书·蒯通传》:“即束缊请火于亡肉家。”
18、四平八稳 [ sì píng bā wěn ]
释义:原形容身体各部位匀称、结实。后常形容说话做事稳当。也形容做事只求不出差错,缺乏积极创新精神。
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四十四回:“戴宗、杨林看裴宣时,果然好表人物,生得面白肥胖,四平八稳,心中暗喜。”
19、是非颠倒 [ shì fēi diān dǎo ]
释义:是:对;非:错。把错的说成对的,对的说成错的。把是非弄颠倒了。
出处:唐·韩愈《施先生墓铭》:“古圣人言,其旨密微,笺注纷罗,颠倒是非。”
20、束蕴乞火 [ shù yùn qǐ huǒ ]
释义:比喻求助于人。也比喻为人排难解纷。同“束缊请火”。
出处:故里母非谈说之士也,束蕴乞火非还妇之道也,然物存相感,事有适可。 《汉书·蒯通传》
21、信口雌黄 [ xìn kǒu cí huáng ]
释义:信:任凭,听任;雌黄:即鸡冠石,黄色矿物,用作颜料。古人用黄纸写字,写错了,用雌黄涂抹后改写。比喻不顾事实,随口乱说。
出处:晋·孙盛《晋阳秋》:“王衍,字夷甫,能言,于意有不安者,辄更易之,时号口中雌黄。”
22、野心勃勃 [ yě xīn bó bó ]
释义:勃勃:旺盛的样子。形容野心非常大。
出处:清·陈天华《狮子吼》第一回:“这一位大帝野心勃勃,就想把世界各国尽归他的宇下。”
23、一箪一瓢 [ yī dān yī piáo ]
释义:一箪食物,一瓢饮料。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。
出处:《论语·雍也》:“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。”
24、一窍不通 [ yī qiào bù tōng ]
释义:窍:洞,指心窍。没有一窍是贯通的。比喻一点儿也不懂。
出处:《吕氏春秋·过理》:“杀比干而视其心,不适也。孔子闻之曰:‘其窍通,则比干不死矣。’”高诱注:“纣性不仁,心不通,安于为恶,杀比干,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。”
25、一误再误 [ yī wù zài wù ]
释义:一次又一次的失误。形容屡被耽误或屡犯错误。
出处:《宋史·魏王廷美传》:“太宗尝以传国之意访之赵普。普曰:‘太祖已误,陛下岂容再误邪?’”
26、庸人自扰 [ yōng rén zì rǎo ]
释义:自扰:自找麻烦。指本来没事,自己找麻烦。
出处:《新唐书·陆象先传》:“天下本无事,庸人扰之而烦耳。”
27、远交近攻 [ yuǎn jiāo jìn gōng ]
释义:联络距离远的国家,进攻邻近的国家。这时战国时秦国采取的一种外资策略。后也指待人处世的一种手段。
出处:《战国策·秦策三》:“王不如远交而近攻,得寸则王之寸,得尺亦王之尺也。”
28、以人废言 [ yǐ rén fèi yán ]
释义:以:因为;废:废弃。因为说话人的地位的低下或犯有错误就不采纳他所说的正确的意见。
出处: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君子不以言举人,不以人废言。”
29、跖犬吠尧 [ zhí quán fèi yáo ]
释义:桀的犬向尧狂吠。比喻各为其主。
出处:《战国策·齐策》:“跖之狗吠尧,非贵跖而贱尧也,狗固吠非其它也。”
30、指山说磨 [ zhǐ shān shuō mò ]
释义:比喻错此说彼。
出处:明 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十回:“如何远打周折,指山说磨,拿人家来比。”
形容没错还说有错的成语(71个)
••阅读 2147
形容没错还说有错的词语(4个)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形容出差错的经典成语
白圭之玷,白玉微瑕,白璧微瑕,百不失一,百无一失,报仇雪恨,报应不爽,不差毫厘,不爽毫发,参差错落,差三错四,尺瑜寸瑕,持人长短,吹毛索疵,吹毛求瑕,吹毛求疵,吹毛索垢,吹毛索瘢,错落参差,错综复杂,大醇小疵,颠倒是非,颠倒错乱,分毫无爽,…
关于犯错的心情成语
百感交集,不好意思,重新做人,感恩戴德,感激涕零,欢欣鼓舞,欢天喜地,焦躁不安,慷慨激昂,理直气壮,其乐融融,情不自禁,忐忑不安,忐忑不定,痛改前非,问心有愧,问心无愧,喜不自禁,喜不自胜,喜上眉梢,喜形于色,喜气洋洋,喜笑颜开,喜眉笑眼,…
形容选择错的人的成语
不辨菽麦,举案齐眉,视而不见,有眼如盲,有眼无珠,不识大体
形容厨艺不错的成语
口碑载道,良工巧匠,深入细致,水磨工夫,斫轮老手,登峰造极
描写树枝交错的成语
盘根错节,枝繁叶茂,纵横交错
意识不到自己错的成语
据理力争,理直气壮,理屈词穷,蛮不讲理,蛮横无理,强词夺理,入情入理,通情达理,小隙沉舟,言之成理,义正词严,义正辞严,油腔滑调,张口结舌,不言而喻,不近人情
走错一步步步错的成语
满盘皆输,前功尽弃
古代关于对与错的成语
百弊丛生,杯觥交错,不知所错,参伍错纵,参伍错综,参错重出,参差错落,层见错出,差三错四,唱对台戏,成双作对,成双成对,抽黄对白,楚囚相对,楚囚对泣,从容应对,错综变化,错节盘根,错落不齐,错综复杂,错彩镂金,错认颜标,错落有致,错落高下,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