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闭门思过 [ bì mén sī guò ]
释义:过:过失。关起门来反省。
出处:《汉书·韩延寿传》:“因入卧传舍,闭閤思过。”三国蜀·诸葛亮《黜来敏教》:“自谓能敦厉薄俗,帅之以义。今既不能,表退职,使闭门思愆。”
2、不知所云 [ bù zhī suǒ yún ]
释义:云:说。不知道说得是些么。形容说话内容混乱,无法理解。
出处:三国·蜀·诸葛亮《出师表》:“临表涕泣,不知所云。”
3、才华超众 [ cái huá chāo zhòng ]
释义:才华:表现于外的才能。才能远远超出一般人。
4、材高知深 [ cái gāo zhì shēn ]
释义:材:通“才”。知:通“智”。才能出众,智慧高超。
出处:汉·王充《论衡·程材》:“今世之将,材高知深,通达众凡,举纲持领,事无不定。”
5、才识过人 [ cái shí guò rén ]
释义:才能和见识超过一般人。
出处:元·马致远《荐福碑》第四折:“果然不干我事,是兄弟才识过人。”
6、材能兼备 [ cái néng jiān bèi ]
释义:材:通“才”。才智和能力都具备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百花亭》第三折:“王焕也空学的文武双全,培养得材能兼备。”
7、触类旁通 [ chù lèi páng tōng ]
释义:触类: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;旁通:相互贯通。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,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。
出处:《周易·系辞上》:“引而伸之,触类而长之,天下之能事毕矣。”
8、才华盖世 [ cái huá gài shì ]
释义:盖:覆盖,超过。才能很高,远远超过当代的人。
出处: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三回:“他做宗人府主事时候,管宗人府的便是明善主人,是个才华盖世的名王。”
9、才华横溢 [ cái huá héng yì ]
释义:才华:表现于外的才能。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,很有才华。
出处:清·曾国藩《曾国藩家书·道光26年4月16日》:“温弟时文已才华横溢,长安诸友多称赏之。”
10、草船借箭 [ cǎo chuǎn jiè jiàn ]
释义:运用智谋,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。
出处:用奇谋孔明借箭,献密计黄盖受刑。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6回回目
11、淡泊明志 [ dàn bó míng zhì ]
释义: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。
出处:三国·蜀·诸葛亮《戒子书》:“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”
12、淡然处之 [ dàn rán chǔ zhī ]
释义:以冷淡的态度对待它,不拿它当回事。
出处:刘心武《钟鼓楼》第五章:“嵇志满对詹丽颖的出现淡然处之。”
13、登堂入室 [ dēng táng rù shì ]
释义:堂、室:古代宫室,前面是堂,后面是室。登上厅堂,进入内室。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,达到很高的水平。
出处:《论语·先进》:“由也升堂矣,未入于室也。”
14、耳聪目明 [ ěr cōng mù míng ]
释义:形容头脑清楚,眼光敏锐。
出处:《周易·鼎》:“耳目聪明。”
15、耳听八方 [ ěr tīng bā fāng ]
释义: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。形容人很机警。
出处:明 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53回:“为将之道:身临战场,务要眼观四处,耳听八方。”
16、方寸已乱 [ fāng cùn yǐ luàn ]
释义:心已经乱了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今已失老母,方寸乱矣。”
17、伏龙凤雏 [ fú lóng fèng chú ]
释义:伏龙:(卧龙)诸葛孔明。凤雏:庞士元。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,军事家。后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裴松之注引《襄阳记》:“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。德操曰:‘儒生俗士,岂识时务?识时务者在乎俊杰。此间自有伏龙、凤雏。’备问为谁,曰:‘诸葛孔明、庞士元也。’
18、盖世无双 [ gài shì wú shuāng ]
释义:盖:压倒,超过。才能或武艺当代第一,没有人能比得上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:“刘豫州王室之胄,英才盖世。”
19、肝心若裂 [ gān xīn ruò liè ]
释义:比喻极痛心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腾用伤悼,肝心若裂。”
20、高风亮节 [ gāo fēng liàng jié ]
释义:高风:高尚的品格;亮节:坚贞的节操。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。
出处:宋·胡仔《苕溪渔隐从话后集》卷一:“余谓渊明高风峻节,固已无愧于四皓,然犹仰慕之,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。”
21、苟全性命 [ gǒu quán xìng mìng ]
释义:苟:苟且,姑且。苟且保全性命。
出处:三国·蜀·诸葛亮《出师表》:“苟全性命于乱世,不求闻达于诸侯。”
22、高明远识 [ gāo míng yuǎn shí ]
释义:高明:(见解或技能)高超。远识:远大的眼光。指见识高远。亦作“高明远见”。
出处:宋·钱世昭《钱氏私志·蔡鲁公》:“公高明远识,洞鉴古今,知国家之事,必至于斯乎?”
23、汉贼不两立 [ hàn zéi bù liǎng lì ]
释义:比喻有我无你。
出处:三国·蜀·诸葛亮《后出师表》:“先帝虑汉贼不两立,王业不偏安。”
24、虎踞龙盘 [ hǔ jù lóng pán ]
释义:形容地势雄伟险要。
出处:晋·吴勃《吴录》:“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,因睹秣陵山阜,叹曰:‘钟山龙盘,石头虎踞,此帝王之宅。’”
25、诲人不倦 [ huì rén bù juàn ]
释义:诲:教导。教导人特别耐心,从不厌倦。
出处:《论语·述而》:“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,何有于我哉?”
26、积劳成疾 [ jī láo chéng jí ]
释义:积劳:长期劳累过度;疾:病。因长期工作,劳累过度而生了病。
出处:《荀子·王制》:“彼日积劳,我日积佚。”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六十九回:“公孙归生积劳成病,卧不能起,城中食尽,饿死者居半,守者疲困,不能御敌。”
27、集思广益 [ jí sī guǎng yì ]
释义:思:思考,意见;广:扩大。指集中群众的智慧,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。
出处:三国·蜀·诸葛亮《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》:“夫参署者,集众思,广忠益也。”
28、计日而待 [ jì rì ér dài ]
释义:可以数着日子等待。形容为时不远。
出处:三国蜀·诸葛亮《出师表》:“则汉室之隆,可计日而待也。”
29、兢兢业业 [ jīng jīng yè yè ]
释义:形容做事谨慎、勤恳。
出处:《诗经·大雅·云汉》:“兢兢业业,如霆如雷。”
30、鞠躬尽瘁 [ jū gōng jìn cuì ]
释义:指恭敬谨慎,竭尽心力。
出处:明·宋濂《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》:“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,誓勿蹶其门。”
形容诸葛亮地成语(107个)
••阅读 3285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出师表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成语我
苟全性命,不求闻达
描写诸葛亮语言的成语
才华横溢,才华超众,才华盖世,才识过人,材能兼备,材高知深,草船借箭,察察而明,察察为明,赤胆忠心,聪明才智,出口成章,出类拔萃,初出茅庐,触类旁通,多谋善虑,耳听八方,耳聪目明,风流才子,盖世之才,高明远识,鞠躬尽瘁,料事如神,七擒七纵,…
描写诸葛亮才能的成语
闭门思过,不知所云,才华横溢,草庐三顾,草船借箭,豺狼之吻,成败利钝,初出茅庐,淡泊明志,胆大心细,方寸已乱,伏龙凤雏,肝心若裂,苟全性命,顾全大局,汉贼不两立,虎踞龙盘,计上心来,计日而待,集思广益,假戏真做,俭以养德,鞠躬尽瘁,决胜千里…
描写诸葛亮的精彩成语
才华横溢,出谋画策,初出茅庐,胆大心细,回天无力,竭尽全力,鞠躬尽瘁,决胜千里,料事如神,南阳三葛,七擒七纵,七纵七擒,三顾茅庐,蜀得其龙,死而后已,摇鹅毛扇,真心诚意,指挥若定,不辞劳苦,雄才大略,运筹帷幄
诸葛亮形容他聪明的成语
八斗之才,才华横溢,才高八斗,见多识广,满腹经纶,博古通今
茅的成语形容诸葛亮
初出茅庐,初露锋芒,初露头角,拒人千里,乳臭未干,三顾茅庐,妄自尊大,真心诚意,礼贤下士
形容诸葛亮的聪明成语
聪明才智,聪明智慧,聪明绝顶,大智大勇,殚智竭力,多言多语,化险为夷,急中生智,积思广益,集思广议,集思广益,见多识广,竭尽心力,矜愚饰智,精明强干,聚精会神,鞠躬尽瘁,绝顶聪明,力挽狂澜,了如指掌,料事如神,临危不惧,巧夺天工,神机妙算,…
形容诸葛亮的成语成语
淡泊明志,集思广益,鞠躬尽瘁,三顾茅庐,妄自菲薄,违法乱纪,引喻失义,真心诚意,作奸犯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