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安富恤贫 [ ān fù xù pín ]
释义:使富有的人安定,贫穷的人得到救济。
出处:《周礼·地官·大司徒》:“以保息六养万民:一曰慈幼,二曰养老,三曰振穷,四曰恤贫,五曰宽疾,六曰安富。”
2、安贫乐道 [ ān pín lè dào ]
释义:安于贫穷,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乐。旧时士大夫所主张的为人处世之道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杨彪传》:“安贫乐道,恬于进趣。”
3、爱富嫌贫 [ ài fù xián pín ]
释义:嫌弃贫穷,喜爱富有。指对人的好恶以其贫富为准。
出处:元·关汉卿《裴度还带》第二折:“有那等嫌贫爱富的儿曹辈,将俺这贫傲慢、把他那富追陪,那个肯恤孤念寡存仁义。”
4、安贫守道 [ ān pín shǒu dào ]
释义:安于贫穷,恪守信仰。
出处:宋·苏轼《荐布衣陈师道状》:“臣等伏见徐州布衣陈师道文词高古,度越流辈,安贫守道。”
5、弊车羸马 [ bì chē léi mǎ ]
释义:破车瘦马。比喻处境贫穷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吴书·刘繇传》注引《续汉书》:“家不藏贿,无重宝器,恒菲饮食,薄衣服,弊车羸马,号为窭陋。”
6、出谋划策 [ chū móu huà cè ]
释义:谋:计谋;划:筹划。制定计谋策略。指为人出主意。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:“汝依违观望其间,并不见出奇画策,无非因人成事。”
8、地瘠民贫 [ dì jí mín pín ]
释义:土地瘠薄,人民贫穷。
出处:清·刘大櫆《送黟令孙君改任凤阳序》:“先时地瘠民贫,催科愈烦,而逋负愈积,逋久不偿,视为固然。”
9、反裘负刍 [ fǎn qiú fù chú ]
释义:反裘:反穿皮衣;负:背;刍:柴草。反穿皮袄背柴。形容贫穷劳苦。也比喻为人愚昧,不知本末。
出处:《晏子春秋·杂上》:“晏子之晋,至中牟,睹弊冠反裘负刍,息于涂侧者,以为君子也。”
10、光彩夺目 [ guāng cǎi duó mù ]
释义:夺目:耀眼。形容鲜艳耀眼。也用来形容某些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的极高成就。
出处: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一:“解开来,只见一团绵裹着寸许大一颗夜明珠,光彩夺目。”
11、济寒赈贫 [ jì hán zhèn pín ]
释义:济:救济;赈:赈济。救助寒苦,赈济贫穷。
出处:《全相平话·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》:“养老尊贤,教其术,畜其能,吊死问孤,济寒赈贫,与百姓同甘共苦。”
12、家贫如洗 [ jiā pín rú xǐ ]
释义:家里穷得象水冲洗过一样。形容极度贫穷。
出处:元·秦简夫《剪发待宾》第一折:“不生幼习儒业,颇读诗书,争夸家贫如洗。”
13、家贫亲老 [ jiā pín qīn lǎo ]
释义:家里贫穷,父母年老。旧时指家境困难,又不能离开年老父母出外谋生。
出处:西汉·刘向《说苑·建本》:“子路曰:负重道远者,不择地而休;家贫亲老者,不择禄而仕。”
14、金钗换酒 [ jīn chāi huàn jiǔ ]
释义:形容贫穷潦倒,落魄失意。
出处:唐·元稹《三遣悲怀》诗之一:“顾我无衣搜荩箧,泥他沽酒拔金钗。”
16、立锥之地 [ lì zhuī zhī dì ]
释义:插锥尖的一点地方。形容极小的一块地方。也指极小的安身之处。
出处:《庄子·盗跖》:“尧舜有天下,子孙无置锥之地。”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“灭六国之后,使无立锥之地。”
17、乐退安贫 [ lè tuì ān pín ]
释义:指乐于逊退,安于贫穷。
出处:唐·司空图《漫书》诗:“乐退安贫知是分,成家报国亦何惭。”
18、怜贫恤老 [ lián pín xù lǎo ]
释义:同情和体恤贫穷年老的人。
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六回:“如今上了年纪,越发怜贫恤老的了。”
19、贫病交加 [ pín bìng jiāo jiā ]
释义:贫穷和疾病一起压在身上。
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:“暮年之人,那禁得贫病交攻,竟渐渐的露出了那下世的光景来。”
20、贫病交迫 [ pín bìng jiāo pò ]
释义:贫穷和疾病一起压在身上。
出处:宋 叶适《辞免提举凤翔府上清太平宫状》:“某颓龄暮景,贫病交迫,伏蒙至仁,曲加怜念。”
21、贫而乐道 [ pín ér lè dào ]
释义:家境贫穷,却以获得知识、懂得道理为乐事。
出处: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子贡曰:‘贫而无谄,富而无骄,何如?’子曰:‘可也,未若贫而乐,富而好礼者也。’”
22、贫而无谄 [ pín ér wú chǎn ]
释义:指虽然贫穷却不巴结奉承。
出处: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学而》:“贫而无谄,富而无骄,何如?”
23、欺贫爱富 [ qī pín ài fù ]
释义:欺侮贫穷,喜爱富有。
出处:元·关汉卿《裴度还带》:“有那等嫌贫爱富的儿曹辈,将俺这贫傲慢,把他那富追陪,那个肯恤孤念寡存仁义。”
24、穷山僻壤 [ qióng shān pì rǎng ]
释义:壤:地。荒远偏僻的地方。
出处:宋·朱熹《条奏经界状·贴黄》:“故州城县郭所在之乡,其产不甚重,与穷山僻壤至有相倍蓗者,此逐乡产钱租额,所以本来已有轻重之所由也。”
25、缺食无衣 [ quē shí wú yī ]
释义:缺少吃的和穿的。形容饥寒交迫的生活。
出处:明·无名氏《贫富兴衰》第一折:“先主在独树楼桑受困危,织履编席,缺食无衣,到处寻觅,挽菜挑虀。”
26、缺衣少食 [ quē yī shǎo shí ]
释义:衣食不足。指贫穷。亦作“缺食无衣”。
出处:明李贽《焚书·复李渐老书》:“即此衣食之赐,既深以为喜,则缺衣少食之烦恼不言而知也。”
27、上雨旁风 [ shàng yǔ páng fēng ]
释义:形容家里贫穷,房屋破旧。
出处:唐·韩愈《面海神庙碑》:“上雨旁风,无所盖障。”
28、桑户蓬枢 [ sāng hù péng shū ]
释义:编桑枝为门,立蓬条为枢。形容家境贫穷。
出处:明·梁辰鱼《浣纱记·遣求》:“假如原宪是个善士,桑户蓬枢,颜渊是一个好人,箪食瓢饮。”
29、身无长物 [ shēn wú cháng wù ]
释义: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。形容贫穷。
出处: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德行》:“对曰:‘ 丈人不悉恭,恭作人无长物。’”
30、身无分文 [ shēn wú fēn wén ]
释义:形容非常贫穷。
出处:司马文森《风雨桐江》第一章:“他现在是身无分文,靠那好心肠的女店主借钱度日。”
形容穷气的词语大全(5个)
- 力能胜贫力:力气,引申为勤劳。勤劳肯出力气可免于贫穷。
- 士穷见节士:读书人;穷:困窘;节:节操。读书人在困境中才能看出节操来。
- 士穷见节义士:读书人;穷:困窘;节义:节操,气节。读书人在困境中才能看出节操来。
- 时穷节乃见时穷:最危急的时刻;节:气节。在危难的关头,一个人的节操才能显现出来。
- 穷老尽气一直到了很大年纪,用尽了一生气力。形容一个人把毕生精力都消耗在某种学业之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