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废然而返 [ fèi rán ér fǎn ]
释义:本指怒气消失,恢复常态,现在形容失望回来。
出处:《庄子·德充符》:“我拂然而怒,而适先生之所,则废然而反。”
2、功亏一篑 [ gōng kuī yī kuì ]
释义:亏:欠缺;篑:盛土的筐子。堆九仞高的山,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。比喻作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。
出处:《尚书·旅獒》:“为山九仞,功亏一篑。”
3、见机而行 [ jiàn jī ér xíng ]
释义: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。
出处:《易·系辞下》:“君子见几而作,不俟终日。”
4、浅尝辄止 [ qiǎn cháng zhé zhǐ ]
释义:辄:就。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。指不深入钻研。
出处:清 彭养鸥《黑籍冤魂》:“此物非不可尝,苟文人墨客,浅尝辄止,用以悦性陶情,有何不可?”
5、畏葸不前 [ wèi xǐ bù qián ]
释义:畏惧退缩,不敢前进。
出处:宋·魏泰《东轩笔录》:“唐介始弹张尧佐,谏官皆上疏,及弹文彦博,则吴奎畏葸不前,当时谓拽动阵前。”
6、行百里者半九十 [ 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jiǔ shí ]
释义:走一百里路,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。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认真对待。
出处:《战国策·秦策五》:“诗云:‘行百里者半九十。’此言末路之难也。”
7、偃旗息鼓 [ yǎn qí xī gǔ ]
释义:偃:仰卧,引伸为倒下。放倒旗子,停止敲鼓。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,不让敌人觉察。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蜀书·赵云传》裴松之注引《赵云别传》:“云入营,更大开门,偃旗息鼓,公军疑云有伏兵,引去。”
8、有始无终 [ yǒu shǐ wú zhōng ]
释义:有开始没有结尾。指做事不做到底。
出处:《晋书·刘聪载记》:“小人有始无终,不能如贯高之流也。”
9、知难而退 [ zhī nán ér tuì ]
释义:原指作战要见机而行,不要做实际上无法办到的事。后泛指知道事情困难就后退。
出处: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见可而行,知难而退,军之善政也。”
10、半途而废 [ bàn tú ér fèi ]
释义:废:停止。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,中途停顿,有始无终。
出处: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君子遵道而行,半途而废,吾弗难已矣。”
11、打退堂鼓 [ dǎ tuì táng gǔ ]
释义:原指封建官吏退堂时打鼓。现在比喻跟人共同做事中途退缩。
出处:元·关汉卿《窦娥冤》第二折:“左右,打散堂鼓,将马来,回私宅去也。”
12、视为畏途 [ shì wéi wèi tú ]
释义:畏途:可怕的道路。看成可怕的、危险的道路。也比喻看成困难的、可怕的事情。
出处:《庄子·达生》:“夫畏涂者,十杀一人,则父子兄弟相戒也。”
13、望而却步 [ wàng ér què bù ]
释义:却步:不敢前进,向后退。形容事物可怕或讨厌,使人一看就往后退缩。
出处:明 徐光启《复周无逸学宪》:“且以裕蛊所为,思之痛心,望之却步。”
14、中途而废 [ zhōng tú ér fèi ]
释义:走到半路就放弃了前进。比喻事情还没做完就停止了
出处:《北史·景穆十二壬传》:“愿闻朝廷,特开运略,少复赐宽,假以日月,无使为山之功,中途而废。”
形容打退堂鼓的成语(14个)
••阅读 3602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描写月饼样子的成语
宝珠市饼,垂涎三尺,画饼充饥,花好月圆,花残月缺,回味无穷,美味佳肴,鹊笑鸠舞,热熬翻饼,小恩小惠,一浆十饼,意味深长,月圆花好,赞不绝口,珍羞美味,珍馐美馔,白头偕老,饕餮盛宴
自立自强的相关成语
百折不回,半涂而废,傍人篱落,傍人门户,不可动摇,不屈不挠,不由自主,持之以恒,滴水穿石,独当一面,发奋图强,发愤图强,海枯石烂,海誓山盟,皇天不负有心人,火中取栗,坚强不屈,坚忍不拔,坚持不懈,坚定不移,坚韧不拔,艰苦奋斗,艰难困苦,艰苦…
描写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的成语
藏污纳垢,纠缠不清,有长者风
关于学校的拟人的成语
百花争艳,闭月羞花,春风得意,风卷残云,风木含悲,鬼哭狼嚎,鹤立鸡群,烘云托月,狐假虎威,狐朋狗友,虎落平川,花枝招展,狡兔三窟,狼吞虎咽,老马识途,龙争虎斗,明眸善睐,鸟语花香,怒发冲冠,翩若惊鸿,黔驴技穷,柔情绰态,鼠目寸光,鼠窃狗盗,…
古代描写毒品的成语
骨瘦如柴,糊里糊涂,昏昏沉沉,浑浑噩噩,精神恍惚,神魂颠倒,瘦骨嶙峋,万劫不复,虚度年华,醉生梦死,酒囊饭袋,行尸走肉
描写太阳的景色的成语
电光朝露,发愤图强,翻天覆地,梦幻泡影,日新月异,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,与日俱进,作如是观,一日千里
认真听讲的国学成语
聚精会神,全神贯注,心无旁骛,专心致志
关于森林保护的成语
大树底下好乘凉,枯木逢春,添枝加叶,独木不成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