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博大精深 [ bó dà jīng shēn ]
释义:博:广,多。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。
出处:明·姜世昌《〈逸周书〉序》:“迄今读书,若揭日月而行千载,其博大精深之旨,非晚世学者所及。”
2、不在话下 [ bù zài huà xià ]
释义:指事物轻微,或者理所当然,不值得一提。
出处:元·秦简夫《赵礼让肥》四折:“以下各随次第加官赐赏,这且不在话下。”
3、不言而谕 [ bù yán ér yù ]
释义:谕:旧时指上对下的文告、指示。不用说话就能明白。形容道理很明显。
出处:宋·苏轼《却鼠刀铭》:“呜呼嗟夫,吾苟有之,不言而谕,是亦何劳。”
4、城北徐公 [ chéng běi xǘ gōng ]
释义:原指战国时期齐国姓徐的美男子。后作美男子的代称。
出处: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:“城北徐公,齐国之美丽者也。”
5、持之有故 [ chí zhī yǒu gù ]
释义:持:持论,主张;有故:有根据。指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一定的根据。
出处:《荀子·非十二子》:“然而其持之有故,其言之成理。”
6、藏锋敛锐 [ cáng fēng liǎn ruì ]
释义:比喻不露锋芒。同“藏锋敛锷”。
出处:清·李渔《比目鱼·窃发》:“俺山大王前次出兵……被他伏下火攻,烧坏我许多猛兽,只得逃入深山,藏锋敛锐,休息了半年,才觉得精还力复。”
7、阐幽明微 [ chǎn yōu míng wēi ]
释义:使幽深隐微的事物或道理显露出来。
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孝子》:“司风教者,重务良多,无暇彰表,则阐幽明微,赖兹刍荛。”
8、词严义密 [ cí yán yì mì ]
释义:措词严谨,道理周密。
出处:《剪灯馀话·幔亭遇仙录》:“宋朝诸儒所述,皆明白正大,词严义密,无馀蕴。”
9、词言义正 [ cí yán yì zhèng ]
释义:词:言词,语言。义:道理。言辞严厉,义理正大。
出处:宋·张孝祥《明守赵敷文》:“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,而辞严义正,千载之下,见者兴起,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。”
10、盗亦有道 [ dào yì yǒu dào ]
释义:道:道理。盗贼也有他们的那一套道理。
出处:《庄子·胠箧》:“盗跖之徒问于跖曰:‘盗亦有道乎?’跖曰:‘何适而无有道耶?夫妄意室中之藏,圣也;入先,勇也;出后,义也;知可否,知也;分均,仁也。……’”
11、德薄才鲜 [ dé báo cái xiān ]
释义:自谦道德修养不足,才能薄弱。
12、瞪眼咋舌 [ dèng yǎn zé shé ]
释义:睁着眼睛,说不出话来。形容神情紧张或很吃惊。同“瞪目结舌”。
出处:康濯《腊梅花·徐水平原的白天黑夜》:“但她们干那新鲜事儿的气魄很快就镇住了大家,叫大家不能不瞪眼咋舌。”
13、颠扑不磨 [ diān pū bù mó ]
释义:比喻道理正确,推翻不了。同“颠扑不破”。
出处:清·岭南羽衣女士《东欧女豪杰》第三回:“你不信,试看将来不远的,便应有一个穷源反本、颠扑不磨的定论。”
14、递兴递废 [ dì xīng dì fèi ]
释义:指有兴有废。
出处:《吕氏春秋·恃君》:“德衰世乱,然后天子利天下。国君利国,官长利官,此国所以递兴递废也,乱难之所时作也。”
15、发聋振聩 [ fā lóng zhèn kuì ]
释义:聩:耳聋。声音很大,连耳聋的人也听得见。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。
出处:清·袁枚《随园诗话补遗》:“此数言,振聋发聩,想当时必有曲士以经学谈诗者。”
16、放之四海而皆准 [ fàng zh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 ]
释义:四海: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,故称全国为“四海”;准:准确。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。
出处:《礼记·祭义》:“推而放诸东海而准,推而放诸西海而准,推而放诸南海而准,推而放诸北海而准。”
17、废寝忘食 [ fèi qǐn wàng shí ]
释义:废:停止。顾不得睡觉,忘记了吃饭。形容专心努力。
出处:南朝·齐·王融《曲水诗》序:“犹且具明废寝,昃晷忘餐。”
18、公门桃李 [ gōng mén táo lǐ ]
释义:公:对人的尊称。尊称某人引进的后辈、栽培的学生。
出处:《资治通鉴·唐纪则天顺圣皇后久视元年》:“或谓仁杰曰:‘天下桃李,悉在公门矣。’”
19、关山迢递 [ guān shān tiáo dì ]
释义:关:关隘;迢递:遥远的样子。指路途遥远。
出处:明·王世桢《鸣凤记》第八出:“贤弟!无限别情,不胜凄怆,关山迢递,后会难期。”
20、贯穿融会 [ guàn chuān róng huì ]
释义: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,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。同“贯通融会”。
出处:清·戴名世《方舟传》;“年十四五,尽通六经诸史及百家之书,贯穿融会,发挥为义理之文,穷微阐幽,务明其所以然之故。”
21、贯通融会 [ guàn tōng róng huì ]
释义:犹言融会贯通。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,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。
出处:宋·袁燮《〈象山先生文集〉序》:“自始知学,讲求大道,弗得弗措,久而寝明,又久而大明,此心此理,贯通融会,美在其中,不劳外索。”
22、红情绿意 [ hóng qíng lǜ yì ]
释义:形容艳丽的春天景色。
出处:宋·文同《约春》诗:“红情绿意知多少,尽入泾川万树花。”
23、红衰翠减 [ hóng shuāi cuì jiǎn ]
释义:红:指花;翠:指绿叶。红花衰败,绿叶减少。形容春尽花残或初秋百花凋谢的景象。
出处:宋·柳永《八声甘州》:“渐霜风凄紧,关河冷落,残照当楼,是处红衰翠减,苒苒物华休。”
24、衡情酌理 [ héng qíng zhuó lǐ ]
释义:估量情况,斟酌道理。
出处:《宦海》第四回:“这两位师老爷援古证今,衡情酌理的把‘古巴’截去了一个巴字。”
25、金玉良言 [ jīn yù liáng yán ]
释义: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。
出处: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四本第三折:“小姐金玉之言,小生一一铭之肺腑。”
26、酒绿灯红 [ jiǔ lǜ dēng hóng ]
释义:形容奢侈糜烂的生活。
出处: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三十三回:“(玉生)侧着头想了一会道‘灯红酒绿’好吗?”
27、据理力争 [ jù lǐ lì zhēng ]
释义:依据道理,竭力维护自己方面的权益、观点等。
出处:清·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三十八回:“老兄既管了一县的事,自己也应该有点主意。外国人呢,固然得罪不起,实在下不去的地方,也该据理力争。”
28、绝仁弃义 [ jué rén qì yì ]
释义:绝、弃:放弃。指放弃世俗倡导的仁义,回复到人的本性。这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。
出处:《老子》第十九章:“绝圣弃智,民利百倍,绝仁弃义,民复孝德。”
29、减师半德 [ jiǎn shī bàn dé ]
释义:谓只学到老师的一半。
出处:宋陈善《扪虱新话·右军书东坡字鲁直诗》:“若乃学退之而不至者为孙樵;学渊明而不至者为白乐天,则以所谓减师半德也耶。”
30、焦眉苦脸 [ jiāo méi kǔ liǎn ]
释义:形容焦急愁苦的神色。
出处:沙汀《困兽记》:“‘为了这一点事,你还不知道,我说了好几箩筐话啊!’田畴焦眉苦脸的说了。”
形容话语有道理的成语(128个)
••阅读 4816
形容话语有道理的词语(5个)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一些非常有道理的成语
持之有故,词严义正,辞顺理正,公道大明,毋庸置议,言之成理,言之有理
形容讲话有道理的成语
冰释理顺,不言而谕,藏锋敛锐,城北徐公,持之有故,赤口烧城,词严义正,辞顺理正,德薄才鲜,瞪眼咋舌,递兴递废,攧扑不破,颠扑不破,颠扑不磨,废寝忘食,公门桃李,关山迢递,红情绿意,红衰翠减,减师半德,焦眉苦脸,金石良言,酒绿灯红,绝仁弃义,…
形容话语震惊的成语
瞠目结舌,触目崩心,触目惊心,大吃一惊,惊世骇俗,惊心动魄,惊愕失色,目瞪口呆,钳口挢舌,舌挢不下,舌桥不下,失惊打怪,万事皆休,一字千金,舆论哗然,敦煌变文,大惊小怪,惊心动魂
形容自豪的话语的四字成语有
得意忘形,顾盼自豪,顾盼自雄,意气扬扬,意气飞扬,意气风发,志得意满,心满意足
形容话语少的四字成语
暗室欺心,傲雪欺霜,不欺暗室,谄上欺下,乘伪行诈,吃硬不吃软,闯荡江湖,纯属骗局,盗名欺世,刁滑奸诈,钓名欺世,东诓西骗,尔虞我诈,尔诈我虞,掎挈伺诈,江湖骗子,矫情饰诈,桀贪骜诈,局骗拐带,坑绷拐骗,坑蒙拐骗,狂三诈四,买卖公平,瞒上欺下…
形容说话或做事很有道理的成语
词严义正,辞顺理正,攧扑不破,颠扑不破,颠扑不磨,肺腑之言,胡说八道,金玉良言,金玉之言,良药苦口,了如指掌,妙言要道,入情入理,如指诸掌,通元识微,文以载道,无稽之谈,析精剖微,显而易见,言不及义,言之凿凿,言之成理,言之有理,要言妙道,…
形容优美话语的成语
闭月羞花,姹紫嫣红,出水芙蓉,春暖花开,绰约多姿,辞趣翩翩,大放厥辞,单椒秀泽,雕章琢句,洞天福地,独一无二,遏云绕梁,繁华胜地,分章析句,丰度翩翩,凤鸣鹤唳,风度翩翩,风清月皎,风韵犹存,福地洞天,芙蓉出水,高尚娴雅,歌声绕梁,广乐钧天,…
形容人说话语气轻快的成语
悲不自胜,悲愤填膺,粗声粗气,断断续续,愤愤不平,锋芒逼人,好声好气,贿赂公行,疾言厉色,尖酸刻薄,娇声娇气,金光盖地,惊魂未定,口若悬河,苦口婆心,冷嘲热讽,理直气壮,拿腔做势,南腔北调,柔肠寸断,舌剑唇枪,声色俱厉,提心吊胆,痛不欲生,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