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浩浩荡荡 [ hào hào dàng dàng ]
释义: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。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,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。
出处:《尚书·尧典》:“汤汤洪水方割,荡荡怀山襄陵,浩浩滔天。”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浩浩荡荡,横夫际涯。”
2、惊涛骇浪 [ jīng tāo hài làng ]
释义:汹涌吓人的浪涛。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。
出处:唐·田颖《玉山堂文集·海云楼记》:“人当既静之时,每思及前经所履之惊涛骇浪,未尝不惕然。”
3、潦原浸天 [ lǎo yuán jìn tiān ]
释义:淹没天地。
出处:清·侯方域《豫省试策四》:“以龙宫蛟窟潦原浸天之物,而欲集区区。”
4、排山倒海 [ pái shān dǎo hǎi ]
释义:推开高山,翻倒大海。形容力量强盛,声势浩大。
出处:《资治通鉴·齐纪高宗建武二年》:“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,步骑数十万,南临瓜步,诸郡尽降。”宋·杨万里《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》:“病势初来敌颇强,排山倒海也难当。”
5、汹涌澎湃 [ xiōng yǒng péng pài ]
释义:汹涌:洪水猛烈上涌的样子;澎湃:波浪互相撞击。形容声势浩大,不可阻挡。
出处:汉·司马相如《上林赋》:“沸乎暴怒,汹涌澎湃。”
6、烟波浩渺 [ yān bō hào miǎo ]
释义: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。
出处:唐 崔致远《将归海东巉山春望》:“目极烟波浩渺间,晓鸟飞处认乡关。”
7、一泻千里 [ yī xiè qiān lǐ ]
释义:泻:水往下直注。形容江河奔流直下,流得又快又远。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。也形容价格猛跌不止。
出处:唐·李白《赠从弟宣州长史昭》诗:“长川豁中流,千里泻吴会。”宋·陈亮《与辛幼安殿撰书》:“大江在河,一泻千里。”
8、白浪掀天 [ bái làng xiān tiān ]
释义:掀:翻腾。形容风大浪高。
出处:唐·白居易《风雨晚泊》诗:“青苔扑地连春雨,白浪掀天尽日风。”
9、波澜壮阔 [ bō lán zhuàng kuò ]
释义: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。
出处:南朝宋·鲍照《登大雷岸与妹书》:“旅客贫辛,波路壮阔。”
10、气势磅礴 [ qì shì páng bó ]
释义:磅礴:广大无边的样子。形容气势雄伟壮大。
出处:宋·文天祥《文山集·指南后录·正气歌》第14卷:“是气所磅礴,凛冽万古存。”
11、滔滔不绝 [ tāo tāo bù jué ]
释义:滔滔:形容流水不断。象流水那样毫不间断。指话很多,说起来没个完。
出处:五代后周·王仁裕《开元天宝遗事·走丸之辩》:“张九龄善谈论,每与宾客议论经旨,滔滔不竭,如下阪走丸也。”
12、狂风大作 [ kuáng fēng dà zuò ]
释义:刮大风
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79回:“初时穿林透树,次后走石飞砂,须臾白浪掀天,顷刻黑云覆地,红日无光,狂风大作。”
形容水作用大的成语(13个)
••阅读 771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描写人气场强大的成语
不拘绳墨,得道多助,浩浩荡荡,宏伟壮观,惊涛骇浪,来者不善,浓眉大眼,排山倒海,铺天盖地,气冲斗牛,气冲霄汉,气势汹汹,气势熏灼,气吐虹霓,气势磅礴,气贯长虹,事与愿违,失道寡助,唯我独尊,威风凛凛,汹涌澎湃,八面威风,不怀好意,心想事成,…
表示外面风大的成语
白浪掀天,暴风骤雨,大风大浪,风卷残云,风潇雨晦,风起云涌,风雨交加,狂风怒号,狂风暴雨,马毛猬磔,飞沙走石
古文形容仇恨很大的成语
报仇雪恨,不世之仇,不解之仇,恨之入骨,怀恨在心,旧恨新仇,苦大仇深,你死我活,千仇万恨,不共戴天,深仇积恨,势不两立,誓不两立,宿怨深仇,新仇旧恨,血海深仇,枕干之雠,切骨之仇
描写老师伟大的成语
不厌其烦,栋梁之才,勤勤恳恳,学而不厌,循循善诱,谆谆教导,诲人不倦
关于从小到大的成语
积水成渊,积沙成塔,聚沙成塔,涓滴成河,跬步千里,累土至山
请指出下面标点在成语中的作用
断断续续
词语在成语中的表情达意的作用
包罗万象,绞尽脑汁,诗词歌赋,短小精悍,言简意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