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哀兵必胜 [ āi bīng bì shèng ]
释义: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,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。后指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,必定能取胜。
出处:《老子》第六十九章:“祸莫大于轻敌,轻敌几丧吾宝,故抗兵相加,哀者胜矣。”
2、爱莫能助 [ ài mò néng zhù ]
释义:爱:爱惜;莫:不。虽然心中关切同情,却没有力量帮助。
出处:《诗经·大雅·烝民》:“维仲山甫举之,爱莫助之。”
3、爱莫之助 [ ài mò zhī zhù ]
释义:爱:爱惜;莫:不。虽然心中关切同情,却没有力量帮助。
出处:《诗经·大雅·烝民》:“维仲山甫举之,爱莫助之。”
4、奥援有灵 [ ào yuán yǒu líng ]
释义:奥援:暗中支持的力量;有灵:有神通。多指旧时官场的钻营、勾结,暗通关节,很有神通。
出处:明·文秉《先拨志始》卷下:“皆大慝巨奸,或燕处于园亭,或潜藏于京邸,奥援有灵,朝廷无法。”
5、拔山盖世 [ bá shān gài shì ]
释义:盖世:超越天下人,世上第一。力能拔掉大山,形容力大勇猛,当代无比。
出处: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,自为诗曰:‘力拔山兮气盖世,时不利兮骓不逝。’”
6、拔山扛鼎 [ bá shān gāng dǐng ]
释义:扛:双手举起。拔起大山,举起重鼎。形容力气很大。
出处: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力能扛鼎,才气过人。”又:“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,自为诗曰:‘力拔山兮气盖世,时不利兮骓不逝。’”
7、百战百胜 [ bǎi zhàn bǎi shèng ]
释义:每战必胜。形容所向无敌。
出处:《孙子·谋攻》:“百战百胜,非善之善者也。”
8、备多力分 [ bèi duō lì fēn ]
释义:防备的地方多了,力量就会分散。
9、彼众我寡 [ bǐ zhòng wǒ guǎ ]
释义:彼:对方。指对方军队势众,而我方力量单薄。
出处:《韩非子·难一》:“晋文公将与楚人战,召舅犯问之曰:‘吾将与楚人战,彼众我寡,为之奈何?’”
10、并驾齐驱 [ bìng jià qí qū ]
释义:并驾:几匹马并排拉着一辆车;齐驱:一齐快跑。并排套着的几匹马一齐快跑。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。
出处:南朝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附会》:“是以驷牡异力,而六辔如琴;并驾齐驱,而一毂统福。”
11、不堪一击 [ bù kān yī jī ]
释义:不堪:经不起。形容力量薄弱,经不起一击。也形容论点不严密,经不起反驳。
出处:王安忆《命运交响曲》:“我太响,心里却在大声地嚷:你的想法太不堪一击了!”
12、拔山举鼎 [ bá shān jǔ dǐng ]
释义: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。
出处:《秦并六国平话》卷下:“籍是时年方二十四,力敌万夫,有拔山举鼎之威。”
13、把薪助火 [ bǎ xīn zhù huǒ ]
释义:把:握住。拿着柴草助长火势。比喻某种行动作法会增加对方的力量或助长事态的加剧。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六十二回:“今求军马钱粮,切不可与。如若相助,是把薪助火也。”
14、鞭不及腹 [ biān bù jí fù ]
释义:及:到。原意是鞭子虽长,也不能打马肚子。比喻相隔太远,力量达不到。
出处: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虽鞭之长,不及马腹。”
15、趁虚而入 [ chèn xū ér rù ]
释义:趁力量虚弱时侵入。
出处:《去笈七签》卷一二0:“将至所居,自后垣乘虚而入,径及庭中。”
16、吹灰之力 [ chuī huī zhī lì ]
释义:比喻极轻微的力量。
出处:清 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17回:“他因听见老残一封书去,抚台便这样的信从,若替他办那事,自不费吹灰之力。”
17、财殚力竭 [ cái dān lì jié ]
释义:钱财和力量全部用尽。比喻生活陷入困窘的境地。
出处:《晋书·刘毅传》:“自桓玄以来,驱蹙残败,至乃男不被养,女无匹对,逃亡去就,不避幽深,自非财殚力竭,无以至此。”
18、财竭力尽 [ cái jié lì jìn ]
释义:钱财和力量全部用尽。比喻生活陷入困窘的境地。
出处:汉·古永《黑龙见东莱对》:“百姓财竭力尽,愁恨感天。”
19、财殚力尽 [ cái dān lì jìn ]
释义:钱财和力量全部用尽。比喻生活陷入困窘的境地。
出处:《辛雄传》:“当今天下黔黎,久经寇贼……财殚力尽,无以卒岁。”
20、财匮力绌 [ cái kuì lì chù ]
释义:指钱财缺乏,力量不足。
出处:《明史·赵炳然传》:“浙罹兵燹久,又当宗宪汰侈后,财匮力绌。”
21、成城断金 [ chéng chéng duàn jīn ]
释义:成城,团结得像城堡一样坚固;断金,力量大得能折断金属。指万众一心,力量无比强大。
出处:语出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故谚曰:‘众心成城,众口铄金。’”又《易·系辞上》:“二人同心,其利断金。”
22、初试锋芒 [ chū shì fēng máng ]
释义:比喻刚开始显示出力量或才能。
出处:魏巍《前进吧,祖国》:“他正支着腮微笑着,听参谋报告无座力炮初试锋芒的战果。”
23、大势已去 [ dà shì yǐ qù ]
释义:大势:事情发展的趋势。有利的形势已经丧失,前途已经没有希望。
出处: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九十七回:“纣王看见,不觉大惊,知大势已去,非人力可挽。”
24、大显神通 [ dà xiǎn shén tōng ]
释义:神通:原为佛家语,指无所不能的力量。后指特别高超的本领。形容充分显示出高明的本领。
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八十九回:“他三人辞了师父,在城外大显神通。”
25、殚智竭力 [ dān zhì jié lì ]
释义:殚:竭尽。用尽智慧和力量。
出处:《吕氏春秋·本味》“相为殚智竭力,犯危行苦。”
26、单丝不成线 [ dān sī bù chéng xiàn ]
释义:一根丝绞不成线。比喻个人力量单薄,难把事情办成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连环计》第二折:“说甚么单丝不线,我着你缺月再圆。”
27、倒海翻江 [ dǎo hǎi fān jiāng ]
释义:形容力量或声势非常浩大。
出处:宋·陆游《夜宿阳山矶》诗:“五更颠风吹急雨,倒海翻江洗残暑。”
28、倒山倾海 [ dǎo shān qīng hǎi ]
释义:形容声势很大,力量无比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董卓传》:“及残寇乘之,倒山倾海,昆冈之火,自兹而焚,《版荡》之篇,于焉而极。”
29、电闪雷鸣 [ diàn shǎn léi míng ]
释义:闪电飞光,雷声轰鸣。比喻快速有力。也比喻轰轰烈烈。
出处:杜鹏程《在和平的日子里》第五章:“是英明的主意,这主意通过电话就电闪雷鸣一样传遍工地。”
30、独木不成林 [ dú mù bù chéng lín ]
释义:一棵树成不了森林。比喻个人力量有限,办不成大事。
出处:汉·崔骃《达旨》:“高树靡阴,独木不林。”
形容人的力量弱词语(4个)
- 不竞南风不竞:指乐音微弱;南风:南方的音乐。原指楚军战不能胜。后比喻竞赛的对手力量不强。
- 力大无穷形容力量很大。
- 博望烧屯1.三国时,刘备依于刘表,在博望坡与夏侯惇对敌,暗设伏兵,自烧屯伪遁,夏侯惇追来中计,损兵十万,被称为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功。事见《三国志.蜀志.先主刘备纪》。后演为诸葛亮火攻夏侯惇,如元杂剧《诸葛亮博望烧屯》﹑《三国演义》第三九回所写。
- 敦煌变文1.敦煌石室中所藏的讲唱体通俗文学作品。是中国唐五代时期一种重要的民间文学形式。王重民等所编《敦煌变文集》中搜罗的敦煌变文较为宏富。参见"变文"﹑"敦煌石室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