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罚不当罪 [ fá bù dāng zuì ]
释义:当:相当,抵挡。处罚和罪行不相当。
出处:《荀子·正论》:“夫德不称位,能不称官,赏不当功,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。”
2、水天一色 [ shuǐ tiān yī sè ]
释义:水光与天色相浑。形容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象。
出处:唐·王勃《滕王阁诗序》: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。”
3、自食其果 [ zì shí qí guǒ ]
释义:指自己做了坏事,自己受到损害或惩罚。
出处:茅盾《〈呼兰河传〉序》:“除了因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,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乐。
4、自讨苦吃 [ zì tǎo kǔ chī ]
释义:讨:招惹。自己找苦吃。
出处:鲁迅《书信集 致萧军》:“其实《文学》和我并无关系,不过因为有些人要它灭亡,所以偏去支持一下,其实这是自讨苦吃。”
5、自作自受 [ zì zuò zì shòu ]
释义:自己做了蠢事坏事,自己倒霉。
出处: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:“僧问金山颖:‘一百二十斤铁枷,教阿谁担?’颖曰:‘自作自受。’”
7、咎由自取 [ jiù yóu zì qǔ ]
释义:灾祸或罪过是自己招来的。指自作自受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刘封等传评》:“览其举措,迹其规矩,招祸取咎,无不自己也。”
8、自取其辱 [ zì qǔ qí rǔ ]
释义: 取:招来、导致 自己做了过分的事情而招致(惹来)侮辱
9、罚当其罪 [ fá dāng qí zuì ]
释义:罚:处罚,惩罚。所作处罚和所犯罪行相当
出处:唐·王方庆《魏郑公谏录·对百官应有堪用者》:“赏当其劳,无功者自退;罚当其罪,为恶者戒惧。”
扩展阅读
(0)
纠错/补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