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1、挨山塞海 [ āi shān sè hǎi ]- 释义:形容人极多而拥挤不堪。 - 出处: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七:“那日观看的人,何止挨山塞海。” 
- 2、安如泰山 [ ān rú tài shān ]- 释义: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,不可动摇。 - 出处:汉·枚乘《上书谏吴王》:“变所欲为,易于反掌,安于泰山。” 
- 3、安如太山 [ ān rú tài shān ]- 释义:形容极其平安稳固。泰,也写作“太”。同“安如泰山”。 - 出处:汉·焦赣《易林·坤之中孚》:“安如太山,福禧屡臻。虽有豺虎,不致危身。” 
- 4、安若泰山 [ ān ruò tài shān ]- 释义:形容极其平安稳固。同“安如泰山”。 - 出处:《南史·梁纪下论》:“自谓安若泰山,算无遗策。” 
- 5、拔地摇山 [ bá dì yáo shān ]- 释义:翻动大地,摇撼山岳。形容声势极大。 - 出处:《英烈传》第四十九回:“乌龙镇上驻不赤龙舟,搅得翻江震海;大全港中做不得周全事,空教拔地摇山。” 
- 6、巴山蜀水 [ bā shān shǔ shuǐ ]- 释义:巴、蜀指四川一带。四川一带的山山水水。 
- 7、巴山夜雨 [ bā shān yè yǔ ]- 释义:指客居异地又逢夜雨缠绵的孤寂情景。 - 出处:唐·李商隐《夜雨寄北》:“君问归期未有期,巴山夜雨涨秋池。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说巴山夜雨时。” 
- 8、跋山涉水 [ bá shān shè shuǐ ]- 释义:跋山:翻过山岭;涉水,用脚趟着水渡过大河。翻山越岭,趟水过河。形容走远路的艰苦。 - 出处:《诗经·鄘风·载驰》:“大夫跋涉,我心则忧。”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八年》:“跋山涉水,蒙犯霜露。” 
- 9、拔山盖世 [ bá shān gài shì ]- 释义:盖世:超越天下人,世上第一。力能拔掉大山,形容力大勇猛,当代无比。 - 出处: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,自为诗曰:‘力拔山兮气盖世,时不利兮骓不逝。’” 
- 10、拔山扛鼎 [ bá shān gāng dǐng ]- 释义:扛:双手举起。拔起大山,举起重鼎。形容力气很大。 - 出处: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力能扛鼎,才气过人。”又:“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,自为诗曰:‘力拔山兮气盖世,时不利兮骓不逝。’” 
- 11、白山黑水 [ bái shān hēi shuǐ ]- 释义:长白山和黑龙江。泛指我国东北地区。 - 出处:《金史·世纪》:“生女之地有混同江、长白山。混同江亦号黑龙江,所谓‘白山黑水’是也。” 
- 12、半壁江山 [ bàn bì jiāng shān ]- 释义:半壁:半边;江山:比喻国家疆土。指在敌人入侵后残存或丧失的部分国土。 - 出处:清·蒋士诠《冬青树·提纲》:“半壁江山,比五季朝廷尤小。” 
- 13、背山起楼 [ bèi shān qǐ lóu ]- 释义:靠山建造楼房。比喻使人扫兴的事。 - 出处:宋·胡仔《茹溪渔隐丛话前集·西崑体》:“其一曰杀风景,谓清泉濯足,花上晒裤,背山起楼,烧琴煮鹤,对花啜茶,松下喝道。” 
- 14、本性难移 [ běn xìng nán yí ]- 释义:移:改变。本质难于改变。 - 出处:元·尚仲贤《柳毅传书》楔子:“想他每无恩义,本性难移,着我向野田衰草残红里。” 
- 15、逼上梁山 [ bī shàng liáng shān ]- 释义:比喻被迫起来反抗。现也比喻被迫采取某种行动。 - 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十一回:“林冲雪夜上梁山。” 
- 16、本来面目 [ běn lái miàn mù ]- 释义:原为佛家语,指人的本性。后多比喻事物原来的模样。 - 出处:《六祖坛经·行由品》:“不思善,不思恶,正与么时,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。”宋·苏轼《老人行》诗:“一任秋霜换鬓毛,本来面目长如故。” 
- 17、禀性难移 [ bǐng xìng nán yí ]- 释义:本性难以改变。 - 出处:元·尚仲贤《洞庭湖柳毅传书》楔子:“想他第无恩义,本性难移。着我向野田衰草残红里,离凤阁近渔矶。” 
- 18、拔山举鼎 [ bá shān jǔ dǐng ]- 释义: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。 - 出处:《秦并六国平话》卷下:“籍是时年方二十四,力敌万夫,有拔山举鼎之威。” 
- 19、拔树撼山 [ bá shù hàn shān ]- 释义:拔起大树,摇动高山。形容声势极大。 - 出处:明·无名氏《哪吒三变》第四折:“唤雨的注雨如倾,呼风的狂风乱吼,天摧地塌,拔树撼山。” 
- 20、巴山度岭 [ bā shān dù lǐng ]- 释义:指爬山越岭。 - 出处:《水浒传》第一一六回:“只见解珍、解宝便道:‘我兄弟两个,原是猎户出身,巴山度岭得惯。’” 
- 21、避溺山隅 [ bì nì shān yú ]- 释义:指防止淹死而躲入山隅。表示远远回避。 - 出处:汉·司马相如《美人赋》:“譬于防火水中,避溺山隅,此乃未见其可欲。” 
- 22、冰山易倒 [ bīng shān yì dǎo ]- 释义:冰山遇到太阳就消溶,容易倒塌。比喻不能长久依赖的靠山。 - 出处:《蝴蝶媒》第十三回:“那越公虽待我不薄,奈他年寿无多,冰山易倒,未可久留。” 
- 23、不识庐山真面目 [ 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]- 释义:比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。 - 出处:宋·苏轼《题西林壁》诗: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 
- 24、残山剩水 [ cán shān shèng shuǐ ]- 释义:指国家领土大都沦陷后残余的部分。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。 - 出处:唐·杜甫《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》诗:“剩水沧江破,残山碣石开。” 
- 25、齿牙春色 [ chǐ yá chūn sè ]- 释义:形容爽朗地大笑。 - 出处:宋·陶彀《清异录·作用》:“娄师德位贵而性通豁,尤善捧腹大笑。人谓师德笑,为齿牙春色。” 
- 26、吹箫乞食 [ chuī xiāo qǐ shí ]- 释义:原指伍春秋时子胥于吴市吹箫向人乞讨。后指沿街乞讨。 - 出处:《史记·范睢蔡泽列传》:“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,夜行昼伏,至于陵水,无以糊其口,膝行蒲伏,稽首肉袒,鼓腹吹篪,乞食于吴市。” 
- 27、春风风人 [ chūn fēng fèng rén ]- 释义:风人:吹拂人。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。比喻及时给人教益和帮助。 - 出处:汉·刘向《说苑·贵德》:“吾不能以春风风人,吾不能以夏雨雨人,吾穷必矣。” 
- 28、春风和气 [ chūn fēng hé qì ]- 释义:春天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。比喻对人态度和蔼可亲。 - 出处:明·无名氏《四马投唐》第二折:“既唐公不念前分仇,你放些个春风和气将他来待,免得咱一度可喜两度丑。” 
- 29、春晖寸草 [ chūn huī cùn cǎo ]- 释义:春晖:春天的阳光;比喻父母对儿女的慈爱抚养。寸草:一寸长的小草;比喻子女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无限感戴心情。 - 出处:唐·孟郊《游子吟》:“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。” 
- 30、春风沂水 [ chūn fēng yí shuǐ ]- 释义:原意是大人和儿童在沂水洗个澡,在舞雩台上吹吹风。指放情自然,旷达高尚的生活乐趣。 - 出处:《论语·先进》:“莫春者,春服既成,冠者五六人,童子六七人,浴乎沂,风乎舞雩,咏而归。” 
形容山的成语和山的名称(561个)
••阅读 4778
形容山的词语和山的名称(6个)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捐赠是形容名称的成语
好善乐施,解囊相助,慷慨解囊,轻财仗义,疏财仗义,随缘乐助,一掷千金,指囷相赠,助人为乐,锱铢必较,仗义疏财,不拘小节
花的种类及名称和形容花的成语
百花争艳,遍地开花,繁花似锦,花团锦簇,千娇百媚,争奇斗艳
形容班级名称的四字成语
大风大浪,斗志昂扬,奋发图强,和衷共济,精诚团结,戮力同心,齐心协力,亲密无间,亲昵亡间,勤学苦练,情同手足,群策群力,如足如手,损人利己,同寅协恭,同心协力,同舟而济,同舟共济,团结一致,一心一意,争分夺秒,百炼成钢
形容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的成语
本位主义,个人主义,各尽所能,名不虚行,名不虚传,名副其实,名符其实,名实相副,澡身浴德,自由主义,名实相符
形容植物名称的成语有哪些
百年树人,别树一帜,残花败柳,苍松翠柏,草船借箭,草菅人命,草草了事,草行露宿,出水芙蓉,春花秋月,寸草春晖,打草惊蛇,呆若木鸡,耳根清净,风吹草动,风花雪月,负荆请罪,根深蒂固,横生枝节,红杏出墙,囫囵吞枣,花团锦簇,花前月下,花拳绣腿,…
形容表示名称的成语
超凡脱俗,驰名中外,大名鼎鼎,赫赫有名,尽人皆知,举世闻名,举世瞩目,琅琅上口,路人皆知,名扬四海,闻名遐迩,引人注目,誉满天下,家喻户晓,远近闻名,众所周知
形容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的成语
襟怀坦白,名不虚行,名不虚传,名副其实,名符其实,名实相副,言行一致,澡身浴德,表里如一,名实相符
形容身体部位名称的成语
挨肩擦脸,碍手碍脚,碍足碍手,白手成家,白手空拳,白手兴家,白眉赤眼,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,搬石砸脚,膀大腰圆,背曲腰弯,背曲腰躬,背紫腰金,笨手笨脚,比手划脚,比目连枝,比肩继踵,避人眼目,避人耳目,闭目塞听,闭目塞耳,闭目塞聪,鼻青眼紫,…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