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畅所欲言 [ chàng suǒ yù yán ]
释义:畅:尽情,痛快。畅快地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。
出处:明·李清《三垣笔记·崇桢》:“熊司副开元请对,意在攻周辅延儒,故请屏人,诸臣请退,皆允之,惟延儒等请退,则谕止之,故开元不能畅所欲言。”
2、唇枪舌剑 [ chún qiāng shé jiàn ]
释义:舌如剑,唇象枪。形容辩论激烈,言词锋利,象枪剑交锋一样。
出处:元·高文秀《渑池会》一折:“凭着我唇枪舌剑定江山。”
3、大放厥词 [ dà fàng jué cí ]
释义:厥:其,他的;词:文辞,言辞。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。现用来指大发议论。
出处:唐·韩愈《祭柳子厚文》:“玉佩琼琚,大放厥词。”
4、道听途说 [ dào tīng tú shuō ]
释义:道、途:路。路上听来的、路上传播的话。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。
出处:《论语·阳货》:“道听而途说,德之弃也。”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小说家者流,盖出于稗官,街谈巷语,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。”
5、胡说八道 [ hú shuō bā dào ]
释义: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地瞎说。
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六十八回:“你那曾见《素问》、《难经》、《本草》、《脉诀》,是甚般章句,怎生注解,就这等胡说乱道,会甚么悬丝诊脉!”
6、花言巧语 [ huā yán qiǎo yǔ ]
释义:原指铺张修饰、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辞。后多指用来骗人的虚伪动听的话。
出处:《朱子语类》:“‘巧言’即今所谓花言巧语,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是也。”
7、夸夸其谈 [ kuā kuā qí tán ]
释义: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。
出处: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:“进了书房门,听见杨执中夸夸而谈,知道是他已来了,进去作揖,同坐下。”
8、理屈词穷 [ lǐ qū cí qióng ]
释义:屈:短,亏;穷:尽。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。
出处:先秦·孔子《论语·先进》:“是故恶夫佞者”宋·朱熹集注:“子路之言,非其本意,但理屈词穷,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。”
9、能说会道 [ néng shuō huì dào ]
释义:形容很会讲话。
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七十四回:“仗着他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,又长了一张巧嘴,天天打扮的象个西施样子,在人跟前能说惯道,抓尖要强。”
10、能言善辩 [ néng yán shàn biàn ]
释义:能:善于。形容能说会道,有辩才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气英布》第一折:“恰才灵壁之战,项王遣使征布会,布与龙且有隙,称病不赴,若得能言巧辩之士,说他归降,纵项王驰还……破项王必矣。”
11、千言万语 [ qiān yán wàn yǔ ]
释义:形容说得话很多。
出处:唐·郑谷《燕》诗:“千言万语无人会,又逐流莺过短墙。”
12、强词夺理 [ qiǎng cí duó lǐ ]
释义:强词:强辩;夺:争。指无理强辩,明明没理硬说有理。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三回:“座上一人忽日:‘孔明所言,皆强词夺理,均非正论,不必再言。”
13、说三道四 [ shuō sān dào sì ]
释义:形容不负现任地胡乱议论。
出处:清·崔灏《通俗编·言笑》:“莫学他人不知朝暮,走启蒙乡村,说三道四。”
14、脱口而出 [ tuō kǒu ér chū ]
释义:不经考虑,随口说出。
出处:清·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八回:“虽然不至于通部滚瓜烂熟,大约一部之中,至少亦有一半看熟在肚里,不然怎么能够脱口而出呢?”
15、信口雌黄 [ xìn kǒu cí huáng ]
释义:信:任凭,听任;雌黄:即鸡冠石,黄色矿物,用作颜料。古人用黄纸写字,写错了,用雌黄涂抹后改写。比喻不顾事实,随口乱说。
出处:晋·孙盛《晋阳秋》:“王衍,字夷甫,能言,于意有不安者,辄更易之,时号口中雌黄。”
16、摇唇鼓舌 [ yáo chún gǔ shé ]
释义:耍嘴皮,嚼舌头。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。
出处:《庄子·盗跖》:“多辞缪说,不耕而食,不织而衣,摇唇鼓舌,擅生是非,以迷天下之主。”
17、一语破的 [ yī yǔ pò dì ]
释义:的:箭靶的中心。一句话就说中要害。
出处:唐 李欣《放歌行答从弟墨卿》:“吾家令弟才不羁,五言破的人共推。”
18、一字一板 [ yī zì yī bǎn ]
释义:形容说话从容清楚。
出处:老舍《二马》:“温都太太把房钱,吃饭的时间,晚上锁门的时候,和一切的规矩,都当着伊牧师一字一板的交待明白了。”
19、贻人口实 [ yí rén kǒu shí ]
释义:指做事或说话不小心,给人家留下了话柄。
出处:清 唐才常《上欧阳中鹄书》:“安得有此巨款?如此事果成,必贻人口实。”
21、张大其词 [ zhāng dà qí cí ]
释义:张大:夸大。说话写文章将内容夸大。
出处:唐·韩愈《送杨少尹序》:“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,为传继二疏踪迹否?”
22、指东画西 [ zhǐ dōng huà xī ]
释义:指说话时的手势动作。比喻说话避开主题,东拉西扯。
出处: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卷十四:“说青道黄,指东划西。”宋·释惟白《续传灯录》:“际出今日去却之乎者也,更不指东画西。”
23、自相矛盾 [ zì xiāng máo dùn ]
释义:矛: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;盾:保护自己的盾牌。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。
出处:《韩非子·难一》:“楚人有鬻盾与矛者,誉之曰:‘吾盾之坚,莫之能陷也。’又誉其矛曰:‘吾矛之利,于物无不陷也。’或曰:‘以子之矛陷子之盾,何如?’其人勿能应也。”
24、嘴甜心苦 [ zuǐ tián xīn kǔ ]
释义:说话和善,居心不良。
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65回:“‘嘴甜心苦,两面三刀’,‘上头一脸笑着,脚下就使绊子’,‘明是一盆火,暗是一把刀’,他都全占了。”
25、流言蜚语 [ liú yán fēi yǔ ]
释义:毫无根据的话。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。
出处:《礼记·儒行》:“久不相见,闻流言不信。”《史记·魏其武安侯列传》:“乃有蜚语,为恶言闻上。”
26、慢条斯理 [ màn tiáo sī lǐ ]
释义: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,不慌不忙。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,不不慌不忙。
出处: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叹批:“写红娘从张生边来入闺中,慢条斯理,如在意如不在意。”
27、一字一句 [ yī zì yī jù ]
释义:形容人说话清楚从容。
出处:林兰《红棉袄》:“三婶子一点一点撕着那发了黑的棉花,一字一句地说:‘老三那孩子言不出语不进的,写不上,算不上,工作团咋派上他这个老实疙瘩。’”
28、妙语连珠 [ miào yǔ lián zhū ]
释义:连珠:串珠。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。
出处: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二卷第54章:“他出口成章,妙语连珠,常常使众人大饱耳福。”
29、巧舌如簧 [ qiǎo shé rú huáng ]
释义:舌头灵巧,象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。形容花言巧语,能说会道。
出处:《诗经·小雅·巧言》:“巧言如簧,颜之厚矣。”
30、斩钉截铁 [ zhǎn dīng jié tiě ]
释义: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,毫不犹豫。
出处: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十七:“师谓众曰:‘学佛法底人如斩钉截铁始得时。’”《朱子全书·孟子》:“君来惟是孟子说得斩钉截铁。”
形容表示说的成语四字成语(34个)
••阅读 4108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形容脚步声很轻的四字成语大全
步履如飞,步履维艰,步履蹒跚,大摇大摆,大步流星,跌跌撞撞,婀娜多姿,鹅行鸭步,非同小可,飞针走线,风驰电掣,高视阔步,光明正大,鬼鬼祟祟,健步如飞,快步流星,凌波微步,炉火纯青,默默无闻,捏手捏脚,蹑手蹑脚,悄无人声,悄无声息,轻手轻脚,…
形容技艺非凡的四字成语大全
轻而易举,神通广大,无所不能,左萦右拂
形容为人民而死的四字成语大全
赤胆忠心,大公无私,捐躯殉国,克己奉公,死得其所,为国捐躯,以身殉职,以身殉国,高风亮节,重于泰山
鞭炮的火星用四字成语大全来形容
不明事理,穿云裂石,寂然无声,惊天动地,千千万万,人声鼎沸,身临其境,事半功倍,天震地骇,呜呼哀哉,响彻云表,响彻云际,响彻云霄,振聋发聩,震耳欲聋
形容大叫的四字成语大全有哪些
哀天叫地,畅叫扬疾,大仁大义,大包大揽,大吃大喝,大吉大利,大吵大闹,大吼大叫,大呼小叫,大哄大嗡,大吹大打,大喊大叫,大喊大吼,大富大贵,大开大合,大彻大悟,大恩大德,大慈大悲,大摇大摆,大是大非,大智大勇,大本大宗,大模大样,大澈大悟,…
形容一个颜色很多的四字成语大全
苍翠欲滴,姹紫嫣红,丰富多彩,绿草如茵,桃红柳绿,万紫千红,五光十色,五彩斑斓,五彩缤纷,五颜六色,绚丽多彩,银装素裹,郁郁葱葱,洁白无瑕
形容声音有力雄厚的四字成语大全
不明事理,铿锵有力,琅琅上口,声如洪钟,抑扬顿挫,振聋发聩,字正腔圆
形容有妇之夫的四字成语大全
欢喜冤家,奸夫淫妇,狼狈为奸,露水夫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