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1、碍口识羞 [ ài kǒu shí xiū ]- 释义:碍口:说不出口。指怕羞而不说话。 - 出处:《石点头·潘文子契合鸳鸯冢》:“这事关系你终身,肯与不肯,明白说出,莫要碍口识羞,两相耽误。“ 
- 2、不卑不亢 [ bù bēi bù kàng ]- 释义:卑:低、自卑;亢:高傲。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,既不低声下气,也不傲慢自大。 - 出处:明·朱之瑜《答小宅生顺书十九首》:“圣贤自有中正之道,不亢不卑,不骄不诌,何得如此也!” 
- 3、不露声色 [ bù lù shēng sè ]- 释义:声:说话的声音;色:脸上的表情。心里的打算不在说话和脸色上显露出来。 - 出处:《资治通鉴·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》:“好以甘言啗人,而阴中伤之,不露辞色。” 
- 4、不蔓不枝 [ bù màn bù zhī ]- 释义:既不蔓延,也不分支。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,不拖泥带水。 - 出处:宋·周敦颐《爱莲说》:“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。” 
- 5、不知高低 [ bù zhī gāo dī ]- 释义: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。 - 出处: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 吕洞宾飞剑斩黄龙》:“洞宾见了,叫声好,不知高低。” 
- 6、巴三揽四 [ bā sān lǎn sì ]- 释义:形容说话东拉西扯。 - 出处:元·萧德祥《杀狗劝夫》第四折:“我说的丁一确二,你说的巴三揽四。” 
- 7、笨嘴笨舌 [ bèn zuǐ bèn shé ]- 释义:说话表达能力很差,没有口才。 - 出处: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一部:“冯永祥平时以能说会道出名于工商界的,现在却变得好像是一个笨嘴笨舌的人了。” 
- 8、闭口结舌 [ bì kǒu jié shé ]- 释义:闭着嘴不说话。犹言闭口藏舌。 - 出处:《快心编初集》第一回:“众人问知是郝家难为他,便闭口结舌不来兜搭。” 
- 9、不声不吭 [ bù shēng bù kēng ]- 释义:指不说话;不出声。 - 出处:王汶石《新结识的伙伴》:“还在半个月前,张腊月隐隐听说,南二社有个吴淑兰的妇女队长,在不声不吭地跟她暗赛。” 
- 10、不声不气 [ bù shēng bù qì ]- 释义:指不说话;不出声。 - 出处:周立波《山乡巨变》上一:“你们只想自己的爱人像旧式妇女一样,百依百顺,不声不气,来服侍你们。” 
- 11、不言不语 [ bù yán bù yǔ ]- 释义:不说话,闷声不响。 - 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·吴衙内邻舟赴约》:“秀娥一心忆着吴衙内,坐在旁边,不言不语,如醉如痴,酒也不沾一滴,箸也不动一动。” 
- 12、不知所言 [ bù zhī suǒ yán ]- 释义:形容说话内容混乱,无法理解。同“不知所云”。 - 出处: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臣不胜受恩感激,今当远离,临表涕零,不知所言。” 
- 13、出言有章 [ chū yán yǒu zhāng ]- 释义:说话有条理。 - 出处:《诗经·小雅·都人士》:“彼都人士,狐裘黄黄,其容不改,出言有章。行归于周,万民所望。” 
- 14、词不逮理 [ cí bù dài lǐ ]- 释义:词:言语,词句。逮:到;及。指说话、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不能充分、确切表达出思想感情。 - 出处:南朝·梁·王僧孺《太常敬子任府君传》:“少孺(枚乘)速而未工,长卿(司马相如)工而未速,孟坚(班固)辞不逮理,平子(张衡)意不及文。” 
- 15、沉毅寡言 [ chén yì guǎ yán ]- 释义:沉毅:深沉宁静。深沉文静,不爱多说话。 - 出处:《资治通鉴·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广德元年》:“崇义有勇力,能卷铁舒钩,沉毅寡言,得众心。” 
- 16、大辩不言 [ dà biàn bù yán ]- 释义:大辩:善于辩论。有口才、善于辩论的人,并不多说话以显示自己。 - 出处: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大辩不言,大仁不仁。” 
- 17、大发雷霆 [ dà fā léi tíng ]- 释义:霆:呼雷,喻震怒。比喻大发脾气,大声斥责。 - 出处:《三国志·吴书·陆逊传》:“今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。” 
- 18、大放厥词 [ dà fàng jué cí ]- 释义:厥:其,他的;词:文辞,言辞。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。现用来指大发议论。 - 出处:唐·韩愈《祭柳子厚文》:“玉佩琼琚,大放厥词。” 
- 19、大声疾呼 [ dà shēng jí hū ]- 释义:疾:快。大声呼喊,引起人们注意。 - 出处:唐·韩愈《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》:“行且不息,以蹈于穷饿之水火,其既危且亟矣,大其声而疾呼矣。” 
- 20、单刀直入 [ dān dāo zhí rù ]- 释义:用短柄刀直接刺入。原比喻认定目标,勇猛精进。后比喻说话直接了当,不绕弯子。 - 出处:宋·释道元《景德传灯录》卷十二:“若是作家战将,便请单刀直入,更莫如何若何。” 
- 21、淡而无味 [ dàn ér wú wèi ]- 释义:淡:薄,与“浓”相对。菜肴因盐少而没有味道。亦泛指清淡无味。亦形容说话、写文章内容平淡,无趣味。 - 出处:宋 朱熹《朱子语类辑略》第四卷:“此工夫似淡而无味,然做时却自有可乐。” 
- 22、低声下气 [ dī shēng xià qì ]- 释义:形容说话和态度卑下恭顺的样子。 - 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三:“更瘦小低声下气,送暖偷寒,逢其所喜,避其所讳。” 
- 23、东拉西扯 [ dōng lā xī chě ]- 释义:一会儿说东,一会儿说西。指说话条理斋乱,没有中心。 - 出处:更有一种可笑的,肚子里原没有什么,东拉西扯,弄的牛鬼蛇神,还自以为博奥。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八十二回 
- 24、对答如流 [ duì dá rú liú ]- 释义:对答:回答。回答问话象流水一样快。形容口才好,反应快。 - 出处:《北史·李孝伯传》:“风容闲雅,应答如流。” 
- 25、点手划脚 [ diǎn shǒu jí jiǎo ]- 释义: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。多形容说话放任不拘,或轻率地指点、批评。 - 出处: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七:“只见知观指点扛棺的,正在那里点手划脚时节,公人就一把擒住了。” 
- 26、点指划脚 [ diǎn zhǐ jí jiǎo ]- 释义: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。多形容说话放任不拘,或轻率地指点、批评。同“点手划脚”。 - 出处: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二:“[小道人]只见来到肆前,果然一个少年美貌的女子在那里点指划脚教人下棋。” 
- 27、各抒己见 [ gè shū jǐ jiàn ]- 释义:抒:抒发,发表。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。 - 出处: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七十四回:“据我主意,何不各抒己见,出个式子,岂不新鲜些?” 
- 28、顾左右而言他 [ gù zuǒ yòu ér yán tā ]- 释义:看着两旁的人,说别的话。形容无话对答,有意避开本题,用别的话搪塞过去。 - 出处: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曰:‘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?’王顾左右而言他。” 
- 29、拐弯抹角 [ guǎi wān mò jiǎo ]- 释义: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。比喻说话绕弯,不直截了当。 - 出处:元 秦简夫《东堂老》:“转弯抹角,可早来到李家门首。” 
- 30、隔靴爬痒 [ gé xuē pá yǎng ]- 释义:比喻说话作文不中肯,不贴切,没有抓住要点。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。同“隔靴搔痒”。 - 出处:清·钱大昭《迩言》卷六:“《朱子语类》云:圣人只是识得性。百家纷纷,只是不识性字。扬子鹘鹘突突,荀子又所谓隔靴爬痒。” 
形容人说话议论成语(180个)
••阅读 1554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形容不用说话行动一致的成语大全
说到做到,言行一致
形容说话又臭又硬的成语大全
半吐半露,半吞半吐,卑鄙无耻,笨嘴笨舌,比手划脚,博大精深,不切实际,不加思索,不声不响,不声不吭,不慌不忙,不知深浅,不识高低,沉默寡言,侈侈不休,词钝意虚,颠三倒四,钝口拙腮,恶声恶气,狗屁不通,含糊不清,罕言寡语,罕譬而喻,毫不犹豫,…
形容说话言辞锋利带舌的成语大全
唇枪舌剑,舌剑唇枪,针锋相对,嘴尖舌头快
形容人说话不顾他人的成语大全
固执己见,明哲保身,自私自利,刚愎自用,身轻言微,人微言轻
形容说话严厉的成语大全有哪些
岸然道貌,壁垒森严,不苟言笑,撑眉努眼,词严义正,词言义正,大喝一声,当头棒喝,道貌岸然,恶言厉色,刚直不阿,号令如山,浩然之气,浩气凛然,糊里糊涂,回霜收电,浑浑噩噩,疾言厉色,谨慎小心,侃然正色,口沸目赤,苦药利病,雷动风行,冷若冰霜,…
形容人说话和行动不一致的成语大全
口是心非,两面三刀,心口不一,言行不一
形容说话抖抖索索的成语大全
八索九丘,奔车朽索,不加思索,不知所措,吹毛求疵,抖擞精神,抖抖瑟瑟,抖搂精神,反复推敲,费尽心思,腐索奔马,干脆利落,功名利禄,涵泳玩索,绞尽脑汁,惊恐万状,惊慌失措,精神抖擞,枯燥无味,勒索敲诈,利利索索,冥思苦想,冥思苦索,名缰利索,…
形容说话说得婉转动听的成语大全
笔下留情,缠绵蕴藉,沉默寡言,词不达意,讽一劝百,广譬曲谕,见马克思,经验之谈,九牛二虎之力,慷慨激昂,口若悬河,苦语软言,快刀斩乱麻,伶牙俐齿,路遥知马力,日久见人心,驴唇不对马嘴,妙语连珠,能言善道,能言善辩,能说会道,能言巧辩,旁指曲…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