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不着边际 [ bù zhuó biān jì ]
释义:着:接触;边际:边界,边缘。挨不着边儿。多指说话空泛,不接触实际。
出处:何涛思想:在此不着边际,怎生奈何!我须用自去一遭。 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十九回
2、当头棒喝 [ dāng tóu bàng hè ]
释义: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常常用棒一击或大喝一声,促他醒悟。比喻严厉警告,促使人猛醒过来。
出处: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·黄檗运禅师法嗣·临济义玄禅师》:“上堂,僧问:‘如何是佛法大意?’师亦竖拂子,僧便喝,师亦喝。僧拟议,师便打。”
3、当头一棒 [ dāng tóu yī bàng ]
释义:迎头一棍子。比喻受到严重警告或突然的打击。
出处:《五灯会元·黄檗运禅师法嗣·临济义玄禅师》:“上堂,僧问:‘如何是佛法大意?’师亦竖拂子,僧便喝,师亦喝。僧拟议,师便打。”
4、泛泛而谈 [ fàn fàn ér tán ]
释义:泛泛:平常,不深入。一般地浮泛地谈谈。
出处:茅盾《怎样评价〈青春之歌〉》:“也由于时间关系,不能把《青春之歌》重读一遍然后执笔,故而只能泛泛而谈,不能引证原文作具体的分析。”
5、好大喜功 [ hào dà xǐ gōng ]
释义:指不管条件是否许可,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。多用以形容浮夸的作风。
出处:宋·罗泌《路史·前纪》卷四:“昔者汉之武帝,好大而喜功。”《新唐书·太宗纪赞》:“至其牵于多爱,复立浮屠,好大喜功,勤兵于远,此中材庸主之所常为。”
6、好高骛远 [ hào gāo wù yuǎn ]
释义:好:喜欢;骛:追求。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。
出处:《宋史·道学传一·程灏传》:“病学者厌卑近而骛高远,卒无成焉。”
7、空穴来风 [ kōng xuè lái fēng ]
释义:有了洞穴才进风。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。也比喻流言乘机会传开来。
出处:战国楚·宋玉《风赋》:“臣闻于师:枳句来巢,空穴来风。”
8、夸夸其谈 [ kuā kuā qí tán ]
释义: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。
出处: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:“进了书房门,听见杨执中夸夸而谈,知道是他已来了,进去作揖,同坐下。”
9、乐此不疲 [ lè cǐ bù pí ]
释义: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。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“我自乐此,不为疲也。”
10、天花乱坠 [ tiān huā luàn zhuì ]
释义:传说梁武帝时有个和尚讲经,感动了上天,天上纷纷落下花来。形容说话有声有色,极其动听(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)。
出处:《心地观经·序品》:“六欲诸天来供养,天华(花)乱坠遍虚空。”
11、异想天开 [ yì xiǎng tiān kāi ]
释义:异:奇异;天开:比喻凭空的、根本没有的事情。指想法很不切实际,非常奇怪。
出处: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八十一回:“这可谓异想天开了。”
12、不切实际 [ bù qiē shí jì ]
释义:指不符合实际。
出处:丁寅生《孔子演义》第98回:“若是徒有虚名,不切实际,那就成事不足,败事有余了!”
将下列词语的意思表达(1个)
- 空口白话形容只说不实行,或只说而没有事实证明。
将下列成语的意思表达智能推荐
- 辞不达意 辞:言辞;意:意思。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。
- 词不达意 词:言词;意:意思。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。
- 辞微旨远 辞:文词,言词。微:隐蔽,精深。旨:意思,目的。言词隐微而表达的意思很深远。
- 言不尽意 情意曲折深远,言语难以全部表达。常用于书信末尾,表示说的话没能把意思都表达出来。
- 得意忘言 原意是言词是表达意思的,既然已经知道了意思,就不再需要言词。后比喻彼此心里知道,不用明说。
- 百舸争流 百舸争流,百,虚指,舸,船的意思,整个成语意思为上百条船争着在水上疾驰。意指很多人都在奋勇前进。
- 夫复何求 在字里行间表达的意思是:“我不再需要别的什么了,得到这个就足够了”。夫”是句首发语词,无实意。“复”是“再,又,还”的意思。“何”是“什么”。“求”是“追求”。
- 一语成戳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说出一件自己不愿发生的事情,但是却偏偏发生了 也可以理解为“乌鸦嘴” 同 一语成谶(chèn) 指迷信中将要应验的预言、预兆,一般指一些“凶”事,不吉利的预言
- 凉席温被 夏天将床枕扇凉,冬天用身体把被褥温暖;形容孝顺父母的成语典故
- 文不尽意 意:意思。文章未能完全表达出意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