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不寒而栗 [ bù hán ér lì ]
释义:栗:畏惧,发抖。不冷而发抖。形容非常恐惧。
出处:《史记·酷吏列传》:“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,其后郡中不寒而栗,滑民佐吏为治。”
2、怛然失色 [ dá rán shī sè ]
释义:怛:畏惧,恐惧。指因害怕而变脸色。
出处:宋·苏洵《送石昌言舍人北使行》:“闻介马万骑驰过,剑槊相摩,终夜有声,人者怛然失色。”
3、大惊失色 [ dà jīng shī sè ]
释义:非常害怕,脸色都变了。
出处:《汉书·霍光传》:“群臣皆惊愕失色,莫敢发言。”
4、担惊受怕 [ dān jīng shòu pà ]
释义: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梧桐叶》第四折:“为兵戈担惊受恐。”
5、胆裂魂飞 [ dǎn liè hún fēi ]
释义:裂:破裂。魂:魂灵、神志。胆也破了,魂也飞了。形容极度害怕、恐慌。
出处: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一回:“秦凤一闻此言,胆裂魂飞,忙忙奏知李娘娘。”
6、胆战心寒 [ dǎn zhàn xīn hán ]
释义:战:发抖。形容害怕之极。
出处:《古今杂剧·楚昭王疏者下船》:“怕的是城荒国破,常子是胆战心寒。”
7、胆战心惊 [ dǎn zhàn xīn jīng ]
释义:战:通“颤”,发抖。形容十分害怕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碧桃花》第三折:“不由我不心惊胆战,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。”
8、胆颤心惊 [ dǎn chàn xīn jīng ]
释义:颤:发抖。形容非常害怕。
出处:元·施惠《幽闺记·士女随迁》:“生长升平,谁曾惯遭离乱,苦怎言。胆颤心惊,如何可免。”
9、骇人听闻 [ hài rén tīng wén ]
释义:骇:震惊。使人听了非常吃惊、害怕。
出处:宋·孟元老《东京梦华录·东角楼街巷》:“南通一巷,谓之界身,并是金银帛交易之所,屋宇雄壮,门面广阔,望之森然,每一交易,动即千万,骇人闻见。”
10、寒毛卓竖 [ hán máo zhuó shù ]
释义:汗毛都竖立起来。形容非常恐怖,或心情特别紧张害怕。
出处:《敦煌变文集·降魔变文》:“见者寒毛卓竖,舍利佛独自安然。”
11、何患无辞 [ hé huàn wú cí ]
释义:何患:哪怕;辞:言辞。哪里用得着担心没有话说呢?常与“欲加之罪”连用,表示坏人诬陷好人时,无端捏造罪名,还说得振振有词。
出处:《左传·僖公十年》:“不有废也,君何以兴?欲加之罪,其无辞乎?”
12、后顾之忧 [ hòu gù zhī yōu ]
释义:顾:回头看。来自后方的忧患。指在前进过程中,担心后方发生问题。
出处:《魏书·李冲传》:“朕以仁明忠雅,委以台司之寄,使我出境无后顾之忧。”
13、患得患失 [ huàn dé huàn shī ]
释义:患:忧患,担心。担心得不到,得到了又担心失掉。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。
出处:《论语·阳货》:“其未得之也,患得之;既得之,患失之。苟患失之,无所不至矣!”
14、惶恐不安 [ huáng kǒng bù ān ]
释义:内心害怕,十分不安。
出处:《汉书·王莽传下》:“人民正营,无所措手足。”唐·颜师古注:“正营,惶恐不安之意也。”
15、魂飞魄散 [ hún fēi pò sàn ]
释义: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。形容惊恐万分,极端害怕。
出处: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心之精爽,是谓魂魄;魂魄去之,何以能久?”
16、惶惶不安 [ huáng huáng bù ān ]
释义:惶:恐惧。内心害怕,十分不安。
出处:《汉书·王莽传下》:“人民正营,无所措手足。”唐·颜师古注:“正营,惶恐不安之意也。”
17、魂飞胆战 [ hún fēi dǎn zhàn ]
释义:形容惊恐万分,极端害怕。同“魂飞魄散”。
出处:《敦煌变言集·难陀出家缘起》:“怕怖莫知为计,魂飞胆战心惟。”
18、噤若寒蝉 [ jìn ruò hán chán ]
释义:噤:闭口不作声。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。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杜密传》:“刘胜位为大夫,见礼上宾,而知善不荐,闻恶无言,隐情惜己,自同寒蝉,此罪人也。”
19、惊愕失色 [ jīng è shī sè ]
释义:失色:由于受惊或害怕而面色苍白。惊恐得改变了神色。形容十分吃惊。
出处:《新编五代史平话·唐史·上卷》:“契丹以马军万人拒之于前,将士皆惊愕失色。”
20、惊恐万状 [ jīng kǒng wàn zhuàng ]
释义:形容害怕到了极点。
出处:宋·陈亮《谢杨解元启》:“忧患百罹而未艾,惊惶万壮而莫支。”
21、恐慌万状 [ kǒng huāng wàn zhuàng ]
释义:形容害怕惊慌到极点。
出处:毛泽东《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》:“到现在还传为笑谈的所谓‘十分动摇’、‘恐慌万状’两句话。”
22、恐遭物议 [ kǒng zāo wù yì ]
释义:物:这里指人;议:议论。担心遭到众人的非议。
出处:《梁书·谢几卿传》:“时左丞庚仲容亦免归,二人意志相得,并肆诞纵,或乘露车历游郊野,既醉则执铎挽歌,不屑物议。”
23、栗栗危惧 [ lì lì wēi jù ]
释义:栗栗:发抖的样子。形容非常害怕。
出处:《书·汤浩》:“栗栗危惧,若将陨于深渊。”
24、毛发倒竖 [ máo fā dǎo shù ]
释义:倒竖:尾端朝上直立。汗毛、头发都竖起来。①比喻怒不可遏。②形容很害怕,很紧张。亦作“毛发皆竖”、“毛发尽竖”、“毛发为竖”。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20回:“腾读毕,毛发倒竖,咬牙嚼舌,满口流血。”
25、捏一把汗 [ niē yī bǎ hàn ]
释义:因担心而手上出汗。形容非常紧张的心情。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64回:“范訇等在关上,看见督戎追斐豹,慌捏一把汗。”
26、肉跳神惊 [ ròu tiào shén jīng ]
释义: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,十分害怕不安。同“肉跳心惊”。
出处:老舍《神拳》第三幕:“知县肉跳神惊坐立不安。”
27、竖起脊梁 [ shù qǐ jí liáng ]
释义:比喻振作精神。
出处:宋·陈亮《癸卯秋答朱元晦秘书书》:“伯恭钦夫敏妙固未易及,然正大之体,挺特之气,竖起脊梁,当时轻重有无,独于门下归心而已。”
28、提心吊胆 [ tí xīn diào dǎn ]
释义: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。
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十七回:“众僧闻得此言,一个个提心吊胆,告天许愿。”
29、心急火燎 [ xīn jí huǒ liǎo ]
释义: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。形容非常着急。
出处:清 吴璿《飞龙全传》:“那管院的太监,心燎意急,一筹莫展。”
30、心急如焚 [ xīn jí rú fén ]
释义: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。形容非常着急。
出处: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四折:“要看个十分饱。”金圣叹批:“心急如火,更不能待。”
形容很担心的成语焦急(51个)
••阅读 4950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形容焦急颤抖的成语
按捺不住,百结愁肠,不顾一切,肠慌腹热,愁眉苦脸,愁眉不展,愁眉锁眼,愁肠百结,搓手顿足,度日如年,度日如岁,腹热心煎,腹热肠荒,腹热肠慌,肝肠寸断,归心似箭,归心如箭,惶惶不安,火烧眉毛,火烧火燎,急不可待,急不可耐,急于求成,急于事功,…
形容很焦急担心的成语
不上不下,不可终日,不知所措,诚惶诚恐,大惊失色,怛然失色,担惊受怕,担惊受恐,担惊忍怕,胆战心寒,胆裂魂飞,吊胆提心,顾内之忧,骨寒毛竖,骇人听闻,寒心销志,寒毛卓竖,寒心消志,汗不敢出,何患无辞,后顾之忧,患得患失,还顾之忧,惶恐不安,…
形容不担心的成语
不上不下,不可终日,诚惶诚恐,池鱼之虑,愁眉苦脸,担惊受怕,扶老携幼,狗仗人势,毫无顾忌,何患无辞,后顾之忧,患得患失,惶恐不安,惶惶不可终日,惊恐万状,惊慌失措,惊惶无措,局促不安,六神无主,毛骨悚然,七上八下,杞国之忧,杞人忧天,牵肠挂…
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的成语
不可终日,不好意思,不安于位,诚惶诚恐,出师不利,踧踖不安,大祸临头,动荡不安,烽火四起,风雨如晦,风雨飘摇,浮踪浪迹,海水群飞,蒿目时艰,惶恐不安,惶惶不安,惶惶不可终日,魂飞魄散,急张拘诸,极目远望,鸡犬不安,惊惶万状,疚心疾首,局促不…
形容心情非常焦急的成语
肠慌腹热,匆匆忙忙,愁眉苦脸,搓手顿足,跌脚槌胸,跌脚捶胸,顿足搓手,发誓赌咒,腹热心煎,腹热肠荒,腹热肠慌,故弄玄虚,火急火燎,火烧眉毛,火烧火燎,急不可待,急人之忧,急急忙忙,急扯白脸,急痛攻心,急赤白脸,焦思苦虑,焦眉苦脸,紧要关头,…
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.一成语
不可终日,不知所措,擦拳磨掌,诚惶诚恐,喘月吴牛,大吃一惊,大惊失色,怛然失色,担惊受怕,担惊受恐,担惊忍怕,胆战心寒,胆寒发竖,胆裂魂飞,吊胆提心,儿女英雄,骨寒毛竖,骇人听闻,寒心酸鼻,寒毛卓竖,汗不敢出,汗流浃背,汗洽股栗,惶恐不安,…
形容担心灾祸临头的成语
不可终日,不安于位,诚惶诚恐,踧踖不安,大祸临头,动荡不安,烽火四起,风雨如晦,风雨飘摇,浮踪浪迹,海水群飞,蒿目时艰,惶恐不安,惶惶不安,惶惶不可终日,魂飞魄散,急张拘诸,极目远望,鸡犬不安,疚心疾首,局促不安,六畜不安,六神不安,乱世英…
形容焦急的成语或词语
八荒之外,暴躁如雷,搓手顿足,跌脚槌胸,跌脚捶胸,顿足搓手,反复无常,腹热心煎,腹热肠慌,急痛攻心,急赤白脸,焦思苦虑,焦眉苦脸,近在眉睫,苦身焦思,劳身焦思,六神无主,六神不安,面面相觑,扒耳搔腮,迫不及待,热锅上的蚂蚁,热锅上蚂蚁,热锅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