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、背井离乡 [ bèi jǐng lí xiāng ]
释义:离开家乡到外地。
出处:元·贾仲名《对玉梳》第一折:“送的他离乡背井,进退无门。
3、闭关锁国 [ bì guān suǒ guó ]
释义:闭关自守,不与外国往来。
出处:《周易·复》:“先王以至日闭关,商旅不行,后不省方。”
4、闭月羞花 [ bì yuè xiū huā ]
释义:闭:藏。使月亮躲藏,使花儿羞惭。形容女子容貌美丽。
出处:元·王子一《误入桃源》第四折:“引动这撩云拨雨心,想起那闭月羞花貌,撇的似绕朱门燕子寻巢。”
5、兵强马壮 [ bīng qiáng mǎ zhuàng ]
释义:形容军队实力强,富有战斗力。
出处:《新五代史·安重荣传》:“尝谓人曰:‘天子宁有种耶?兵强马壮者为之尔。’”
6、博闻强记 [ bó wén qiáng jì ]
释义:闻:见闻。形容知识丰富,记忆力强。
出处:《荀子·解蔽》:“博闻强志,不合王制,君子贱之。”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博闻强识而让,敦善行而不怠,谓之君子。”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博闻强志,明于治乱,娴于辞令。”
7、残花败柳 [ cán huā bài liǔ ]
释义:败:衰败。残:凋残。凋残的柳树,残败了的花。旧时用以比喻生活放荡或被蹂躏遗弃的女子。
出处:元·白朴《墙头马上》三折:“休把似残花败柳冤仇结,我与你生男长女填还彻,指望生则同衾,死则共穴。”
8、沉鱼落雁 [ chén yú luò yàn ]
释义:鱼见之沉入水底,雁见之降落沙洲。形容女子容貌美丽。
出处: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毛嫱、丽姬,人之所美也;鱼见之深入,鸟见之高飞,麋鹿见之决骤,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?”
9、成家立业 [ chéng jiā lì yiè ]
释义:指男的结了婚,有职业,能独立生活。
出处:宋·吴自牧《梦梁录·恤贫济老》:“杭城富室多是外郡寓之人……四方百货,不趾而集,自此成家立业者众矣。”
10、成群结队 [ chéng qún jié duì ]
释义:成:成为,变成。一群群人集合在一起。
出处:《新编五代史平话·周史上》:“无奈那雀儿成群结队来偷吃谷粟,才赶得东边的云,又向西边来吃。”
11、出头露面 [ chū tóu lù miàn ]
释义:指在公开场合出现。也指出风头。
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四十四回:“众僧们听说认亲,就把他圈子阵围将上来,一个个出头露面,咳嗽打响,巴不得要认出去。”
12、出生入死 [ chū shēng rù sǐ ]
释义:原意是从出生到死去。后形容冒着生命危险,不顾个人安危。
出处:《老子》第五十章:“出生入死,生之徒十有三,死之徒十有三。”
13、唇亡齿寒 [ chún wáng chǐ hán ]
释义:嘴唇没有了,牙齿就会感到寒冷。比喻利害密要相关。
出处:先秦·左丘明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:“谚所谓‘辅车相依,唇亡齿寒’者,其虞虢之谓也。”
14、打家劫舍 [ dǎ jiā jié shè ]
释义:劫:强抢;舍:住房。指成帮结伙到人家里抢夺财物。
出处:元·武汉臣《玉壶春》第四折:“见俫子撅天扑地,不弱如打家劫舍杀人贼。”
15、大刀阔斧 [ dà dāo kuò fǔ ]
释义:原指使用阔大的刀斧砍杀敌人。后比喻办事果断而有魄力。
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一百十八回:“当下催军劫寨,大刀阔斧,杀将进去。”
16、单枪匹马 [ dān qiāng pí mǎ ]
释义:原指打仗时一个人上阵。比喻行动没人帮助。
出处:五代·楚·汪遵《乌江》诗:“兵散弓残挫虎威,单枪匹马突重围。”
17、胆战心惊 [ dǎn zhàn xīn jīng ]
释义:战:通“颤”,发抖。形容十分害怕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碧桃花》第三折:“不由我不心惊胆战,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。”
19、道听途说 [ dào tīng tú shuō ]
释义:道、途:路。路上听来的、路上传播的话。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。
出处:《论语·阳货》:“道听而途说,德之弃也。”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小说家者流,盖出于稗官,街谈巷语,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。”
20、得陇望蜀 [ dé lǒng wàng shǔ ]
释义:陇:指甘肃一带;蜀:指四川一带。已经取得陇右,还想攻取西蜀。比喻贪得无厌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岑彭传》:“人苦不知足,既平陇,复望蜀,每一发兵,头鬓为白。”
21、登堂入室 [ dēng táng rù shì ]
释义:堂、室:古代宫室,前面是堂,后面是室。登上厅堂,进入内室。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,达到很高的水平。
出处:《论语·先进》:“由也升堂矣,未入于室也。”
22、电光石火 [ diàn guāng shí huǒ ]
释义:闪电的光,燧石的火。原为佛家语,比喻事物瞬息即逝。现多形容事物象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逝。
出处: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:“此事如击石火,似闪电光。”
23、调兵遣将 [ diào bīng qiǎn jiàng ]
释义:调动兵力,派遣将领。泛指调动安排人力。
出处: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:“写书教太师知道,早早调兵遣将,剿除贼寇报仇。”
24、顶天立地 [ dǐng tiān lì dì ]
释义:头顶云天,脚踏大地。形容形象高大,气慨豪迈。
出处:宋·释惟白《续传灯录·安吉州道场无庵法全禅师》:“汝等诸人,个个顶天立地……更来这里觅个甚么?”元·纪君祥《赵氏孤儿》第一折:“我韩厥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。”
25、东奔西走 [ dōng bēn xī zǒu ]
释义:到处奔波。多指为生活所迫或为某一目的四处奔走活动。
出处:元·魏初《沁园春·留别张周卿韵》:“甚年来行役,交情契阔,东奔西走,水送山迎。”
26、涤瑕荡垢 [ dí xiá dàng gòu ]
释义:指清除旧的恶习。同“涤瑕荡秽”。
出处:唐·韩愈《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》诗:“迁者追回流者还,涤瑕荡垢朝清班。”
27、耳濡目染 [ ěr rǔ mù rǎn ]
释义:濡:沾湿;染:沾染。耳朵经常听到,眼睛经常看到,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。
出处:唐·韩愈《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》:“目濡耳染,不学以能。”
28、耳闻目睹 [ ěr wén mù dǔ ]
释义:闻:听见;睹:看见。亲耳听到,亲眼看见。
出处:《资治通鉴·唐纪睿宗景云二年》:“口说不如身逢,耳闻不如目睹。”
29、耳聪目明 [ ěr cōng mù míng ]
释义:形容头脑清楚,眼光敏锐。
出处:《周易·鼎》:“耳目聪明。”
30、发号施令 [ fā hào shī lìng ]
释义:号:号令;施:发布。发布命令。现在也用来形容指挥别人。
出处:《尚书·冏命》:“发号施令,罔有不藏。”《淮南子·本经训》:“发号施令,天下莫不从风。”
与深思熟虑结构相同的成语(241个)
••阅读 3894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形容大致相同的成语
大同小异,大有径庭,大相径庭,雷同一律,浅尝辄止,如出一辙,一字一句,一模一样,异曲同工,不求甚解
形容经历相同的成语
百战不殆,饱经忧患,饱经风雨,饱经世变,饱经沧桑,饱经霜雪,备尝艰苦,备尝辛苦,不经世故,曾经沧海,长途跋涉,重温旧梦,出生入死,重蹈覆辙,地老天荒,多历年所,放在眼里,风雨同舟,风霜雨雪,感同身受,航海梯山,患难与共,患难之交,艰难困苦,…
形容两个事物相同的成语
八九不离十,背道而驰,别具一格,别有风味,并无二致,大同小异,大相径庭,独具匠心,独辟蹊径,规行矩步,沆瀣一气,毫发不爽,毫无二致,何其相似乃尔,截然不同,狼狈为奸,老生常谈,墨守成规,拍案惊奇,平分秋色,千人一面,千篇一律,求同存异,如出…
形容道理相同的成语
变化多端,放之四海而皆准,放诸四海而皆准,丰富多彩,肝胆楚越,光怪陆离,金玉良言,良药苦口,领异标新,妙言要道,删繁就简,殊途同归,万殊一辙,言之有理,要言妙道,至理名言,诸子百家,万变不离其宗,千变万化,万物之始
形容每个人性格不相同的成语
傲骨嶙嶙,不劣方头,不屈不挠,不通时宜,沉静寡言,聪明伶俐,大智若愚,大有径庭,大相径庭,大相迳庭,大而无当,胆小怕事,刁钻古怪,丁丁当当,动心忍性,多愁善感,方头不律,方头不劣,刚中柔外,各有所好,寡言少语,乖僻邪谬,光明磊落,好吃懒做,…
形容完全相同的成语有哪些
百喙如一,百虑一致,败兴而归,抱成一团,抱雪向火,彼此一样,屏气凝神,不差累黍,不谋同辞,步调一致,参差不齐,参差不一,车轨共文,重规迭矩,传闻异辞,穿一条裤子,大同小异,大相径庭,打入冷宫,道合志同,敌忾同仇,叠矩重规,迭矩重规,发言盈庭…
形容相同功能的成语
百喙如一,百虑一致,败兴而归,抱成一团,抱雪向火,屏气凝神,不差累黍,不谋同辞,步调一致,参差不齐,参差不一,车轨共文,重规迭矩,传闻异辞,穿一条裤子,大同小异,道合志同,敌忾同仇,叠矩重规,迭矩重规,发言盈庭,法出一门,法无二门,伏而咶天…
形容种类相同的成语
包罗万象,比物连类,变化多端,不可枚举,不可胜举,层出不穷,绰绰有余,等量齐观,多如牛毛,分门别类,丰富多彩,各式各样,接连不断,举不胜举,林林总总,琳琅满目,乱七八糟,漫山遍野,美不胜收,目不暇接,目别汇分,三般两样,同日而语,万象包罗,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