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殚精竭虑 [ dān jīng jié lǜ ]
释义:殚:竭尽;虑:思虑。形容用尽心思。
出处:明 胡应麟《诗薮》:“其用总之工,传情之文宛,有唐人竭精殚力不能追步者。”
2、发愤忘食 [ fā fèn wàng shí ]
释义:努力学习或工作,连吃饭都忘了。形容十分勤奋。
出处:《论语·述而》:“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,不知老之将至云尔。”
3、翻来覆去 [ fān lái fù qù ]
释义:形容一次又一次。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。
出处:《朱子全书》:“横说也如此,竖说也如此,翻来覆去说都如此。”
4、废寝忘食 [ fèi qǐn wàng shí ]
释义:废:停止。顾不得睡觉,忘记了吃饭。形容专心努力。
出处:南朝·齐·王融《曲水诗》序:“犹且具明废寝,昃晷忘餐。”
5、焚膏继晷 [ fén gāo jì guǐ ]
释义:膏:油脂,指灯烛;继:继续,接替;晷:日光。点上油灯,接续日光。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。
出处:唐·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焚膏油以继晷,恒兀兀以穷年。”
6、更长梦短 [ gēng cháng mèng duǎn ]
释义:更:旧时夜间计时单位,一夜分五更,每更约两个小时;更长:指漫漫长夜;梦短:指睡眠不踏实,极易醒。形容思绪烦乱,很难入眠。
出处:明·胡文焕《群音类选〈清腔类·步步娇〉》:“可怜正凄凉正眠,冷清清把纱窗半掩,更长梦短使人愁闷添。”
7、旰食宵衣 [ gàn shí xiāo yī ]
释义:天色很晚才吃饭,天不亮就穿衣起来。形容勤于政事。
出处:南朝·陈·徐陵《陈文帝哀策文》:“勤民听政,旰食宵衣。”
8、兢兢业业 [ jīng jīng yè yè ]
释义:形容做事谨慎、勤恳。
出处:《诗经·大雅·云汉》:“兢兢业业,如霆如雷。”
9、披星戴月 [ pī xīng dài yuè ]
释义:身披星星,头戴月亮。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,十分辛苦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冤家债主》第一的:“这大的孩儿披星戴月,早起晚眠。”
10、杞人忧天 [ qǐ rén yōu tiān ]
释义:杞:周代诸侯国名,在今河南杞县一带。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。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。
出处:《列子·天瑞》:“杞国有人,忧天地崩坠,身亡所寄,废寝食者。”
11、寝不安席 [ qǐn bù ān xí ]
释义:睡觉也不能安于枕席。形容心事重重,睡不着觉。
出处:《战国策·齐策五》:“秦王恐之,寝不安席,食不甘味。”
12、起居无时 [ qǐ jū wú shí ]
释义:起居:作息,日常生活。形容日常生活没有规律。
出处:唐·韩愈《送李愿归盘谷序》:“起居无时,惟适之安。”
13、寝不聊寐 [ qǐn bù liáo mèi ]
释义:睡不着觉。形容心事重重。亦作“寝不成寐”。
出处:汉·贾谊《新书·匈奴》:“则匈奴之中乖而相疑矣,使单于寝不聊寐,食不甘口,挥剑挟弓,而蹲穹庐之隅。”
14、寝不成寐 [ qǐn bù chéng mèi ]
释义:睡不着觉。形容心事重重。同“寝不聊寐”。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35回:“玄德因思水镜之言,寝不成寐。”
15、日旰不食 [ rì gàn bù shí ]
释义:形容专心致志,勤勉不懈。同“日旰忘食”。
出处:唐·皮日休《忧赋》:“故王之忧国者日旰不食,士之忧位者载贽出疆。”
16、食不甘味 [ shí bù gān wèi ]
释义:甘味:感到味道好。吃东西都觉得没有味道。形容心里有事,吃东西也不香。
出处:《战国策·齐策五》:“秦王恐之,寝不安席,食不甘味。”
17、食不暇饱 [ shí bù xiá bǎo ]
释义:暇:空闲。没有空好好吃饭。形容整日忙碌,连吃饭也没空。
出处:宋·司马光《进五规状·保业》:“当是之时,食不暇饱,寝不遑安。”
18、睡卧不宁 [ shuì wò bù níng ]
释义:睡:睡觉。卧:躺下,睡觉或躺下都不安宁。形容心绪烦乱,不能安定。
出处: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五本第二折:“这几日睡卧不宁,饮食少进,给假在驿亭中将息。”
19、闻鸡起舞 [ wén jī qǐ wǔ ]
释义: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。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。
出处:《晋书·祖逖传》:“中夜闻荒鸡鸣,蹴琨觉,曰:‘此非恶声也。’因起舞。”
20、卧不安席 [ wò bù ān xí ]
释义:睡不安宁。形容心事、忧虑重重。
出处: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:“寡人卧不安席,食不甘味,心摇摇如悬旌,而无所终薄。”
21、无所事事 [ wú suǒ shì shì ]
释义:事事:前一“事”为动词,做;后一“事”为名词,事情。闲着什么事都不干。
出处:明 归有光《送同年丁聘之之任平湖序》:“然每晨入部升堂,祗揖而退,卒无所事事。”
22、无忧无虑 [ wú yōu wú lǜ ]
释义: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。
出处:元·郑廷玉《忍字记》第二折:“我做了个草庵中无忧无虑的僧家。”
23、忘餐废寝 [ wàng cān fèi qǐn ]
释义:忘记了睡觉,顾不得吃饭。形容对某事专心致志或忘我地工作、学习。
出处: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四本第一折:“忘餐废寝舒心害,若不是真心耐,志诚捱,怎能勾这相思苦尽甘来。”
24、忘寝废食 [ wàng qǐn fèi shí ]
释义:寝:睡觉。废:废止,停止。形容专心致志地干谋一件事情,连睡觉、吃饭都顾不上了。
出处:宋·司马光《进五规状·远谋》:“臣窃见国家每边境有急,羽书相衔,或一方饥馑,饿莩盈野,则庙堂之上焦心劳思,忘寝废食以忧之。”
25、宵衣旰食 [ xiāo yī gàn shí ]
释义:宵:夜间;衣:穿衣;旰:天已晚。天不亮就穿起衣来,时间晚了才吃饭。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。
出处:南朝陈·徐陵《陈文帝哀册文》:“勤民听政,旰衣宵食。”
26、心不在焉 [ xīn bù zài yān ]
释义:心思不在这里。指思想不集中。
出处:《礼记·大学》:“心不在焉,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,食而不知其味。”
27、行眠立盹 [ xíng mián lì dǔn ]
释义:形容极度疲倦无精神。
出处:元·马致远《陈抟高卧》第二折:“若做官后,每日价行眠立盹,休,休,枉笑杀凌烟阁上人。”
28、心事重重 [ xīn shì chóng chóng ]
释义:心里挂着很多沉重的顾虑。
出处:罗广斌、杨益言《红岩》第二七章:“毛人凤正心事重重地在地毯上来回走着。”
29、夜以继日 [ yè yǐ jì rì ]
释义:晚上连着白天。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。
出处:《庄子·至乐》:“夫贵者,夜以继日,思虑善否。”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仰而思之,夜以继日。”
形容睡不着觉的成语(65个)
••阅读 2636
形容睡不着觉的词语(3个)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形容睡不着失眠的成语
不眠之夜,翻来复去,翻来覆去,惊恐万状,目不交睫,寝不安席,寝不成寐,寝不聊寐,食不甘味,心事重重,夜不成寐,忧心忡忡,展转反侧,转侧不安,辗转反侧,夜不成眠
形容睡不着难受的成语
伯虑愁眠,不眠之夜,缠绵悱恻,殚精竭虑,翻来复去,翻来覆去,更长梦短,漫漫长夜,目不交睫,寝不安席,寝不成寐,寝不聊寐,食不甘味,心事重重,夜不成寐,展转反侧,转侧不安,转辗反侧,坐卧不宁,辗转反侧,高枕无忧,夜不成眠,寝食难安
关于睡不着觉的成语
伯虑愁眠,不眠之夜,翻来复去,翻来覆去,废食忘寝,更长梦短,目不交睫,杞人忧天,寝不安席,寝不遑安,寝不成寐,寝食不安,寝不聊寐,食不暇饱,食不甘味,睡卧不宁,卧不安席,心事重重,行眠立盹,夜不成寐,展转反侧,辗转伏枕,栉风沐雨,专心致志,…
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成语
不知所以,不知就里,不知所云,大惑不解,浩浩荡荡,后顾之忧,糊里糊涂,简明扼要,茫然不解,茫然失措,摸头不着,摸不着头脑,莫名其妙,莫明其妙,任人唯亲,提纲挈领,通俗易懂,语无伦次,丈二和尚,百思不解,不得要领,心悦诚服,晕头转向,吞吞吐吐…
描写晚上睡不着的成语
不眠之夜,殚精竭虑,翻来复去,翻来覆去,目不交睫,寝不安席,寝不成寐,寝不聊寐,食不甘味,心事重重,夜不成寐,展转反侧,转侧不安,辗转反侧,高枕无忧,夜不成眠,寝食难安
形容睡不着的成语短语
伯虑愁眠,不眠之夜,翻来复去,翻来覆去,更长梦短,漫漫长夜,目不交睫,寝不安席,寝不成寐,寝不聊寐,食不甘味,心事重重,夜不成寐,展转反侧,转侧不安,坐卧不宁,辗转反侧,寝食难安
关于夜里睡不着的成语
不眠之夜,殚精竭虑,翻来复去,翻来覆去,目不交睫,寝不安席,寝不成寐,寝不聊寐,食不甘味,心事重重,夜不成寐,展转反侧,转侧不安,辗转反侧,高枕无忧,夜不成眠,寝食难安
翻来覆去的睡不着成语
翻来复去,辗转反侧,寝食难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