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穿云裂石 [ chuān yún liè shí ]
释义:穿破云天,震裂石头。形容声音高亢嘹亮。
出处:宋·苏轼《东坡乐府·〈水龙吟〉序》:“善吹铁笛,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。”
2、春光明媚 [ chūn guāng míng mèi ]
释义:明媚:美好,可爱。形容春天的景物鲜明可爱。
出处:元·宋方壶《斗鹌鹑·踏青》套曲:“时遇着春光明媚,人贺丰年,民乐雍熙。”
3、吹吹打打 [ chuī chuī dǎ dǎ ]
释义:指各种乐器的合奏。也用以形容故意渲染某种言行或事物,吸引别人注意。
出处:明·天然智叟《石头点·郭挺之榜前认子》:“忙忙与女儿说知,叫老妈央人相帮打点。早鼓乐吹吹打打,迎人村来了。”
4、地动山摇 [ dì dòng shēn yáo ]
释义:地震发生时大地颤动,山河摇摆。亦形容声势浩大或斗争激烈。
出处:宋·欧阳修《欧阳文忠公集·奏议集·一二·论修河第一状》:“臣恐地动山摇,从此灾祸自此而始。”
5、电闪雷鸣 [ diàn shǎn léi míng ]
释义:闪电飞光,雷声轰鸣。比喻快速有力。也比喻轰轰烈烈。
出处:杜鹏程《在和平的日子里》第五章:“是英明的主意,这主意通过电话就电闪雷鸣一样传遍工地。”
6、发人深思 [ fā rén shēn sī ]
释义:深:无限,没有穷尽。启发人深入地思考。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,耐人寻味。
出处:唐·刘禹锡《柳花词三进首(其二)》:“轻飞不假风,轻落不委地。撩乱舞晴空,发人无限思。”
7、发人深省 [ fā rén shēn xǐng ]
释义:发:启发;省:醒悟。启发人深刻思考,有所醒悟。
出处:唐·杜甫《游龙门奉先寺》诗:“欲觉闻晨钟,令人发深省。”
9、撼天震地 [ hàn tiān zhèn dì ]
释义:撼:摇动;震:震动。震动了天地。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魏志·文帝纪》裴松之注:“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,大行皇帝崩,呜呼哀哉!于时天震地骇。”《水经注·河水》:“涛涌波襄,雷奔电泄,震天动地。”
10、惊天动地 [ jīng tiān dòng dì ]
释义: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。
出处:唐·白居易《李白墓》诗:“可怜荒冢穷泉骨,曾有惊天动地文。”
11、铿锵有力 [ kēng qiāng yǒu lì ]
释义: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。铿镪: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。
出处:郭小川《痛悼敬爱的周总理》诗:“我们的总理,回答得最为铿锵有力;不用语言,而用电闪雷鸣般的一生的经历。”
12、雷霆万钧 [ léi tíng wàn jūn ]
释义:霆:急雷;钧:古代重量单位,三十斤为一钧。形容威力极大,无法阻挡。
出处:汉·贾山《至言》:“雷霆之所击,无不摧折者;万钧之所压,无不糜灭者。”
13、朗朗上口 [ lǎng lǎng shàng kǒu ]
释义:指诵读诗文时的声音响亮而顺口。
出处:老舍《诗与快板》:“散文就不受这么多的限制,虽然散文也讲究声调铿锵,能朗朗上口。”
14、鸟语花香 [ niǎo yǔ huā xiāng ]
释义:鸟叫得好听,花开得喷香。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。
出处: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九十八回:“云雾渐淡,日色微明,四面也有人烟来往,各处花香鸟语,颇可盘桓。”
15、千千万万 [ qiān qiān wàn wàn ]
释义:形容为数极多。
出处:唐·杜牧《晚晴赋》:“千千万万之状容兮,不可得而状也。”
16、敲锣打鼓 [ qiāo luó dǎ gǔ ]
释义:①指欢庆祝贺。②形容大造声势,大肆进行舆论宣扬。
出处:毛泽东《做革命的促进派》:“我们取得那么大的胜利,人家服服贴贴,敲锣打鼓。”
17、人声鼎沸 [ rén shēng dǐng fèi ]
释义:鼎:古代煮食器;沸:沸腾。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,就象煮开了锅一样。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十:“一日午后,刘方在店中收拾,只听得人声鼎沸。”
18、如雷灌耳 [ rú léi guàn ěr ]
释义:①形容声音大(多指语音)。②形容人的名声很大。
出处:《三国志平话》卷中:“‘吾乃燕人张翼德,谁敢共吾决死?’叫声如雷灌耳,桥梁皆断。”
19、声如洪钟 [ shēng rú hóng zhōng ]
释义:洪:大。形容说话或歌唱的声音洪亮,如同敲击大钟似的。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七十二回:“忆胥目如闪电,声如洪钟。”
20、天震地骇 [ tiān zhèn dì hài ]
释义:震:震动。震动了天地。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。有时形容事件、场面令人惊骇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魏志·文帝纪》裴松之注:“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,大行皇帝崩,呜呼哀哉!于时天震地骇。”
21、万籁俱寂 [ wàn lài jù jì ]
释义:籁: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;万籁: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;寂:静。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,一点儿声响都没有。
出处:唐·常建《题破山寺后禅院》诗:“万赖此俱寂,唯闻钟磬音。”
22、无声无臭 [ wú shēng wú xiù ]
释义:臭:气味。没有声音,没有气味。比喻没有名声,不被人知道。
出处:《诗经·大雅·文王》:“上天之载,无声无臭。”
23、响彻云霄 [ xiǎng chè yún xiāo ]
释义:彻:贯通;云霄:高空。形容声音响亮,好象可以穿过云层,直达高空。
出处:清 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86回:“这一笛儿,真吹得响彻云霄,鸾翔凤舞,楼下千千万万的人,都定睛侧耳,寂然无声。”
24、响遏行云 [ xiǎng è xíng yún ]
释义:遏:阻止;行云:飘动的云彩。形容歌声嘹亮,高入云霄,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。
出处:《列子·汤问》:“抚节悲歌,声振林术,响遏行云。”
25、醒聩震聋 [ xǐng kuì zhèn lóng ]
释义:犹言振聋发聩。使昏昧糊涂、不明事理的人为之震惊,受到启发。
出处:陶曾佑《论小说之势力及其影响》:“一跃而登此庄严美丽之舞台中,一奋萃此醒聩震聋之盘涡里。”
26、震耳欲聋 [ zhèn ěr yù lóng ]
释义:形容声音很大,耳朵都快震聋了。
出处:沙汀《呼嚎》:“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,而超越这个,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声。”
27、震天动地 [ zhèn tiān dòng dì ]
释义:震:震动;撼:摇动。震动了天地。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魏志·文帝纪》:裴松之注:“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,大行皇帝崩,呜呼哀哉!于时天震地骇。”《水经注·河水》:“涛涌波襄,雷奔电泄,震天动地。”
28、振聋发聩 [ zhèn lóng fā kuì ]
释义:聩:天生耳聋,引伸为不明事理。声音很大,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。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,使他们清醒过来。
出处:清·袁枚《随园诗话补遗》卷一:“此数言,振聋发聩,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。”
29、掷地有声 [ zhì dì yǒu shēng ]
释义:金石:钟磬之类的乐器,声音清脆优美。比喻文章文辞优美,语言铿锵有力。
出处:《晋书·孙绰传》:“卿试掷地,当作金石声也。”
30、装聋作哑 [ zhuāng lóng zuò yǎ ]
释义:假装聋哑。指故意不理睬,只当不知道。
出处:元·马致远《青衫泪》第四折:“可怎生装聋作哑?”
形容声音大的四字成语有(51个)
••阅读 750
形容声音大的四字词语有(3个)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三个形容声音大的四字成语
穿云裂石,惊天动地,雷霆万钧,锣鼓喧天,人声鼎沸,如雷贯耳,声如洪钟,响彻云霄,振聋发聩,震耳欲聋,响遏行云
形容声音大的四字成语贬义
不明事理,穿云裂石,吹吹打打,大吹大打,地动山摇,发人深省,鼓乐齐鸣,鼓乐喧天,撼天震地,惊天动地,朗朗上口,雷霆万钧,龙吟虎啸,锣鼓喧天,目光如电,敲锣打鼓,人声鼎沸,如堕烟海,如雷灌耳,如雷贯耳,山崩地裂,声如洪钟,醍醐灌顶,天震地骇,…
形容声音大的四字成语大全
穿云裂石,惊天动地,雷霆万钧,锣鼓喧天,人声鼎沸,如雷贯耳,响彻云霄,掌声雷动,振聋发聩,震耳欲聋,响遏行云,声若洪钟
形容声音大的四字成语的近义词
穿云裂石,惊天动地,雷霆万钧,锣鼓喧天,人声鼎沸,如雷贯耳,声如洪钟,响彻云霄,掌声雷动,振聋发聩,震耳欲聋,响遏行云,声若洪钟
形容声音大的四字成语至少四个
不明事理,穿云裂石,吹吹打打,大吹大打,地动山摇,发人深省,鼓乐齐鸣,鼓乐喧天,撼天震地,惊天动地,朗朗上口,雷霆万钧,龙吟虎啸,锣鼓喧天,目光如电,敲锣打鼓,人声鼎沸,如堕烟海,如雷灌耳,如雷贯耳,山崩地裂,声如洪钟,醍醐灌顶,天震地骇,…
收形容声音大的四字成语
穿云裂石,惊天动地,雷霆万钧,锣鼓喧天,人声鼎沸,如雷贯耳,声如洪钟,响彻云霄,振聋发聩,震耳欲聋,响遏行云
形容声音大的四字成语四字成语
不明事理,穿云裂石,吹吹打打,大吹大打,地动山摇,发人深省,鼓乐齐鸣,鼓乐喧天,撼天震地,惊天动地,朗朗上口,雷霆万钧,龙吟虎啸,锣鼓喧天,目光如电,敲锣打鼓,人声鼎沸,如堕烟海,如雷灌耳,如雷贯耳,山崩地裂,声如洪钟,醍醐灌顶,天震地骇,…
形容声音大的四字成语造句
不明事理,穿云裂石,吹吹打打,大吹大打,地动山摇,发人深省,鼓乐齐鸣,鼓乐喧天,撼天震地,惊天动地,朗朗上口,雷霆万钧,龙吟虎啸,锣鼓喧天,目光如电,气冲牛斗,敲锣打鼓,人声鼎沸,如堕烟海,如雷灌耳,如雷贯耳,山崩地裂,声如洪钟,醍醐灌顶,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