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安如磐石 [ ān rú pán shí ]
释义:磐石:大石头。如同磐石一般安然不动。形容非常稳固。
出处:《荀子·富国》:“为名者否,为利者否,为忿者否,则国安于磐石,寿于旗翼。”
2、安如泰山 [ ān rú tài shān ]
释义: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,不可动摇。
出处:汉·枚乘《上书谏吴王》:“变所欲为,易于反掌,安于泰山。”
3、安如太山 [ ān rú tài shān ]
释义:形容极其平安稳固。泰,也写作“太”。同“安如泰山”。
出处:汉·焦赣《易林·坤之中孚》:“安如太山,福禧屡臻。虽有豺虎,不致危身。”
4、安于盘石 [ ān yú pán shí ]
释义:象盘石一样安然不动。形容安定稳固。
出处:《荀子·富国》:“为名者否,为利者否,为忿者否。则国安于盘石,寿于旗翼。”杨倞注:“磐石,盘薄,大石也。”
5、不攻自破 [ bù gōng zì pò ]
释义:无须攻击,自己就会破灭。形容论点站不住脚,经不起反驳或攻击。
出处:唐·顾德章《上中书门下及礼院详议东都太庙修废状》:“是有都立庙之言,不攻而自破也。”
6、不堪一击 [ bù kān yī jī ]
释义:不堪:经不起。形容力量薄弱,经不起一击。也形容论点不严密,经不起反驳。
出处:王安忆《命运交响曲》:“我太响,心里却在大声地嚷:你的想法太不堪一击了!”
7、不可逾越 [ bù kě yú yuè ]
释义:逾:越过。不可能超过或不可能越过。
出处: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门不容车,而不可逾越。”
8、砥柱中流 [ dǐ zhù zhōng liú ]
释义: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。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。
出处:《晏子春秋·内篇谏下》:“吾尝从君济于河,鼋衔左骖,以入砥柱之中流。”
9、扼襟控咽 [ è jīn kòng yān ]
释义:比喻据守险要之地。
出处:宋·周邦彦《汴都赋》:“扼襟控咽,屏藩表里,名城池为金汤,役诸侯为奴隶。”
10、分崩离析 [ fēn bēng lí xī ]
释义:崩:倒塌;析:分开。崩塌解体,四分五裂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。
出处:《论语·季氏》:“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,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。”
11、高城深池 [ gāo chéng shēn chí ]
释义:池:护城河。城墙很高,护城河很深。形容防卫坚固。
出处:汉·鼌错《论贵粟疏》:“虽有高城深池,严法重刑,犹不能禁也。”《史记·礼书一》:“故坚革利兵不足以为胜,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,严令繁刑不足以为威。”
12、固若金汤 [ gù ruò jīn tāng ]
释义:金属造的城,滚水形成的护城河。形容工事无比坚固。
出处:《汉书·蒯通传》:“必将婴城固守,皆为金城汤池,不可攻也。”
13、河山带砺 [ hé shān dài lì ]
释义:黄河细得象条衣带,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。比喻时间久远,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。
出处:《史记·高祖功臣侯者年表》:“封爵之誓曰:‘使河如带,泰山若砺,国以永宁,爱及苗裔。’”
14、虎踞龙盘 [ hǔ jù lóng pán ]
释义:形容地势雄伟险要。
出处:晋·吴勃《吴录》:“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,因睹秣陵山阜,叹曰:‘钟山龙盘,石头虎踞,此帝王之宅。’”
15、坚如磐石 [ jiān rú pán shí ]
释义:象大石头一样坚固。比喻不可动摇。
出处:古乐府《孔雀东南飞》:“磐石方且厚,可以卒千年。”《文选·古诗十九首》:“良无磐石固,虚名复何有?”
16、金城汤池 [ jīn chéng tāng chí ]
释义:金属的城墙,滚水的护城河。比喻坚固无比、防守严密的城市或工事。
出处:《汉书·蒯通传》:“边地之城,必将婴城固守,皆为金城汤池,不可攻也。”
17、坚如盘石 [ jiān rú pán shí ]
释义:坚:牢固;盘石:大石头。像大石头一样坚固。比喻不可动摇。
出处: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作》:“君当作盘石,妾当作蒲苇。蒲苇纫如丝,盘石无转移。”
18、牢不可破 [ láo bù kě pò ]
释义:异常坚固,不可摧毁。也用在指人固执己见或保守旧习。
出处:唐·韩愈《平淮西碑》:“并为一谈,牢不可破。”
19、雷打不动 [ léi dǎ bù dòng ]
释义:形容态度坚定,不可动摇。也形容严格遵守规定,决不变更。
出处: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一卷第二章:“每天的劳动可是雷打不动的,从下午两点一直要干到吃晚饭。”
20、被山带河 [ pī shān dài hé ]
释义:靠着山,环着河。指形势险要的地方。
出处: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:“秦地半天下,兵敌四国,被山带河,四塞以为固。”
21、石城汤池 [ shí chéng tāng chí ]
释义:比喻防守坚固不易攻破的城池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魏志·辛毗传》:“兵法称:有石城汤池、带甲百万而无粟者,不能守也。”
22、天翻地覆 [ tiān fān dì fù ]
释义:覆:翻过来。形容变化巨大。也形容闹得很凶。
出处:唐·刘商《胡笳十八拍》六:“天翻地覆谁得知?如今正南看北斗。”
23、铜墙铁壁 [ tóng qiáng tiě bì ]
释义:原比喻防御十分坚固,不可摧毁。也比喻团结一致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谢金梧》楔子:“随他铜墙铁壁,也不怕不拆倒了他的。”
24、土崩瓦解 [ tǔ bēng wǎ jiě ]
释义:瓦解:制瓦时先把陶土制成圆筒形,分解为四,即成瓦,比喻事物的分裂。象土崩塌,瓦破碎一样,不可收拾。比喻彻底垮台。
出处:《鬼谷子·抵山戏》:“君臣相惑,土崩瓦解而相伐射。”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秦之积衰,天下土崩瓦解。”
25、危如累卵 [ wēi rú lěi luǎn ]
释义:比喻形势非常危险,如同堆起来的蛋,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。
出处:《韩非子·十过》:“其君之危,犹累卵也。”《史记·范睢蔡泽列传》:“秦王之国,危于累卵,得臣则安。”
26、稳如泰山 [ wěn rú tài shān ]
释义: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,不可动摇。
出处: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刘向传》:“来势不两立,王氏与刘氏亦且不并立,如下有泰山之安,则上有累卵之危。”
27、无懈可击 [ wú xiè kě jī ]
释义:懈:松懈,引伸为漏洞、破绽。没有一点弱点可以让人攻击。形容十分严密,找不到一点漏洞。
出处:《孙子·计》:“攻其无备,出其不意。”曹操注:“击其懈怠,出其空虚。”
28、万夫莫当 [ wàn fū mò dāng ]
释义:形容非常勇敢。同“万夫不当之勇”。
出处: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七三回:“吾闻公子庆忌,筋骨如铁,万夫莫当。”
29、崤函之固 [ xiáo hán zhī gù ]
释义:比喻地势十分险要。
出处: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秦孝公据崤函之固,拥雍州之地。”
30、悬崖峭壁 [ xuán yá qiào bì ]
释义:峭壁:陡直的石壁。形容山势险峻。
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八十六回:“四面尽是高山,左右是悬崖峭壁,只见高山峻岭,无路可登。”
形容地形险要易守难攻的词语大全(4个)
- 乘高居险居:占据。占据高峻、险要的地势。
- 四塞之固原形容国境线四面地势险要,易守难攻。后泛指地势险要坚固的地方。
- 山河襟带比喻依山绕河形势的险要,如同人身上的衣襟和腰带一样紧紧缠住。
- 高山深涧涧:夹在两山之间的水沟。指山很高,山间的水沟很深。形容地势险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