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拨乱反正 [ bō luàn fǎn zhèng ]
释义:乱:指乱世;反:通“返”,回复。消除混乱局面,恢复正常秩序。
出处:《公羊传·哀公十四年》:“拨乱世,反诸正,莫近诸《春秋》。”
3、不露锋芒 [ bù lù fēng máng ]
释义:锋芒:比喻锐气或才干。不显露出锐气或才干。多指有意地将自己的才能、抱负等加以掩饰。
出处:宋·沈括《梦溪笔谈·补笔谈》:“(寇准)能断大事,不拘小节;有干将器,不露锋芒。”
4、刍荛之言 [ chú ráo zhī yán ]
释义:刍荛:割草打柴的人。割草打柴人的话。指普遍百姓的浅陋言辞。也用作讲话者的谦词。
出处:《诗经·大雅·板》:“先民有言,询于刍荛。”
5、大辩若讷 [ dà biàn ruò nè ]
释义:讷:语言迟钝,不善于讲话。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。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,不露锋芒。
出处:《老子》第四十五章:“大真若屈,大巧若拙,大辩若讷。”
6、单刀直入 [ dān dāo zhí rù ]
释义:用短柄刀直接刺入。原比喻认定目标,勇猛精进。后比喻说话直接了当,不绕弯子。
出处:宋·释道元《景德传灯录》卷十二:“若是作家战将,便请单刀直入,更莫如何若何。”
7、独到之处 [ dú dào zhī chù ]
释义:指与众不同的特殊的地方或见解。含褒意。
出处:清·况周颐《蕙风词话》第二卷:“往往独到之处,能以中锋达意,以中声赴节。”
8、独树一帜 [ dú shù yī zhì ]
释义:树:立;帜:旗帜。单独树起一面旗帜。比喻独特新奇,自成一家。
出处:清·袁枚《随园诗话》卷三:“元、白在唐朝所以能独树一帜者,正为其不袭盛唐窠臼也。”
9、对牛弹琴 [ duì niú tán qín ]
释义: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。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。
出处:汉·牟融《理惑论》:“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,伏食如枚。非牛不闻,不合其耳矣。”
10、对症下药 [ duì zhèng xià yào ]
释义:针对病症用药。比喻针对事物的问题所在,采取有效的措施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魏志·华陀传》:“府吏倪寻、李延共止,俱头痛身热,所苦正同。佗曰:‘寻当下之,延当发汗。’或难其异,佗曰:‘寻外实,延内实,故治之宜殊。’即各与药,明旦并起。”
11、多言繁称 [ duō yán fán chēng ]
释义:讲话或写文章,浮词很多,不必要地大量引述。多指文风浮华不实。
出处:《韩非子·难言》:“多言繁称,连类比物,则见以为虚而无用。”
12、纲举目张 [ gāng jǔ mù zhāng ]
释义:纲:鱼网上的总绳;举:提起。把大绳子一提起来,一个个网眼就都张开。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,带动其他环节。也比喻文章条理分明。
出处:汉·班固《白虎通·三纲六纪》:“若罗网之有纪纲而万目张也。”汉·郑玄《诗谱序》:“举一纲而万目张,解一卷而众篇明。”
13、豪情壮志 [ háo qíng zhuàng zhì ]
释义:豪迈的情感,远大的志向。
出处:茅盾《温故以知新》:“他们大多数两鬓添霜,然而豪情壮志,更见坚强。”
14、花香鸟语 [ huā xiāng niǎo yǔ ]
释义:鸟语:鸟鸣如同讲话一般。形容春天动人的景象。
出处: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九十八回:“云雾渐淡,日色微明,四面也有人烟来往,各处花香鸟语,颇可盘桓。”
15、画龙点睛 [ huà lóng diǎn jīng ]
释义: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。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,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,使内容生动有力。
出处:唐·张彦远《历代名画记·张僧繇》:“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,每云:‘点睛即飞去。’人以为妄诞,固请点之。须臾,雷电破壁,两龙乘云腾去上天,二龙未点眼者见在。”
16、合情合理 [ hé qíng hé lǐ ]
释义:符合情理。
出处:陈残云《山谷风烟》第11章:“黄为民心情显得轻松,觉得周祺这个人很可爱,既有原则,又能合情合理地帮助他解除思想包袱。”
17、画龙点晴 [ huà lóng diǎn jīng ]
释义: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,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,使内容生动有力。
出处:唐·张彦远《历代名画记·张僧繇》:“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,每云:‘点睛即飞去。’人以为妄诞,固请点之。须臾,雷电破壁,两龙乘云腾去上天,二龙未点眼者见在。”
18、会道能说 [ huì dào néng shuō ]
释义:形容很会讲话。同“能说会道”。
出处:明·无名氏《渔樵闲话》第二折:“但熟甜瓜软处偏捏,蜡枪头会道能说。”
19、缄口结舌 [ jiān kǒu jié shé ]
释义:闭口不说话。形容理屈词穷说不出话来。也指慑于淫威不敢讲话。
出处:汉·王充《潜夫论》:“智士所以钳口结舌。”
20、结结巴巴 [ jiē jiē bā bā ]
释义:形容说话不流利。也比喻凑合,勉强。
出处:老舍《骆驼祥子》十三:“结结巴巴的,他把昨夜晚的事说了一遍,虽然费力,可是说的不算不完全。”
21、噤若寒蝉 [ jìn ruò hán chán ]
释义:噤:闭口不作声。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。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杜密传》:“刘胜位为大夫,见礼上宾,而知善不荐,闻恶无言,隐情惜己,自同寒蝉,此罪人也。”
22、金人缄口 [ jīn rén jiān kǒu ]
释义:金人:铜制的人。缄口:封嘴,指缄默不言。铜人闭口不讲话。形容言词谨慎。亦作“金人三缄”。
出处:三国·魏·王肃《孔子家语》第三卷:“孔子观周,遂入太祖后稷之庙,庙堂右阶之前,有金人焉,三缄其口,而铭其背曰:古之慎言人也。”
23、金人三缄 [ jīn rén sān jiān ]
释义: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。
出处:《孔子家语·观周》:“孔子观周,遂入太祖后稷之庙。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。三缄其口,而铭其背曰:‘古之慎言人也。’”
24、开门见山 [ kāi mén jiàn shān ]
释义: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,不拐弯抹角。
出处:唐·刘得仁《青龙寺僧院》:“此地堪终日,开门见数峰。”
25、侃侃而谈 [ kǎn kǎn ér tán ]
释义:理直气壮、从容不迫地说话。
出处:《论语·乡党》:“朝,与下大夫言,侃侃如也。”
26、苦口婆心 [ kǔ kǒu pó xīn ]
释义:比喻善意而又耐心地劝导。
出处:《宋史·赵普传》:“忠言苦口,三复来奏。”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·泉州道匡禅师》:“问:‘学人根思迟回,乞师曲运慈悲,开一线道。’师曰:‘这个是老婆心。’”
27、夸夸其谈 [ kuā kuā qí tán ]
释义: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。
出处: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:“进了书房门,听见杨执中夸夸而谈,知道是他已来了,进去作揖,同坐下。”
28、铿锵有力 [ kēng qiāng yǒu lì ]
释义: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。铿镪: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。
出处:郭小川《痛悼敬爱的周总理》诗:“我们的总理,回答得最为铿锵有力;不用语言,而用电闪雷鸣般的一生的经历。”
29、口干舌燥 [ kǒu gān shé zào ]
释义:燥:干。口舌都干了。形容说话太多。
出处:三国·魏·曹植《善哉行》:“来日大难,口燥唇干;今日相乐,皆当喜欢。”
30、理屈词穷 [ lǐ qū cí qióng ]
释义:屈:短,亏;穷:尽。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。
出处:先秦·孔子《论语·先进》:“是故恶夫佞者”宋·朱熹集注:“子路之言,非其本意,但理屈词穷,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。”
形容讲话内容的成语(103个)
••阅读 3541
形容讲话内容的词语(1个)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形容很多人讲话填入带舌的成语
百舌之声,搬唇递舌,恶意中伤,各不相让,鼓唇弄舌,乖嘴蜜舌,胡言乱语,豁口截舌,金口木舌,金舌弊口,酒入舌出,口干舌燥,口齿伶俐,两面二舌,能说会道,弄口鸣舌,贫嘴薄舌,七嘴八舌,巧舌如簧,轻嘴薄舌,人多嘴杂,人多口杂,三寸之舌,三寸不烂之…
形容内容很全面的成语
傍观者清,包罗万象,不屑一顾,瞠目结舌,触目惊心,道听途说,得全要领,东张西望,儿女英雄,飞禽走兽,各式各样,顾影自怜,顾彼失此,管中窥豹,观凤一羽,贯通融会,贯穿融会,骇人听闻,横从穿贯,虎视眈眈,极目远眺,计功量罪,兼权尚计,见其一未见…
形容讲话讲得停不下来的成语
不切实际,不慌不忙,从容不迫,儿女英雄,番来覆去,侃侃而谈,口若悬河,夸夸其谈,夸夸而谈,唠唠叨叨,理直气壮,没完没了,妙语连珠,能言善辩,弃本逐末,滔滔不竭,滔滔不绝,下阪走丸,絮絮叨叨,悬河泻水,拖泥带水,喋喋不休,连续不断
形容讲话顺畅的成语
笔酣墨饱,对答如流,儿女英雄,风驰电掣,驾轻就熟,侃侃而谈,口若悬河,理直气壮,理屈词穷,淋漓尽致,伶牙俐齿,满舌生花,妙语连珠,能言善道,能言快说,能说会道,巧舌如簧,三寸之舌,滔滔不绝,痛痛快快,头头是道,哑口无言,应答如流,有条不紊,…
形容一个人的讲话讲得好的成语
辨若悬河,辨如悬河,不切实际,层出不穷,超凡入圣,叱石成羊,出口成章,出言有章,出言成章,出语成章,词不达意,粗制滥造,大公至正,大庭广众,点睛之笔,独一无二,独具匠心,儿女英雄,反败为胜,风趣横生,好语似珠,好语如珠,后来居上,画龙点睛,…
形容知识内容很多的成语
八斗之才,百花齐放,饱学之士,闭月羞花,冰天雪地,博大精深,博学多才,博学洽闻,博通经籍,博览五车,博闻强识,不学无术,才华横溢,才疏学浅,才识过人,才高八斗,才贯二酉,出口成章,出类拔萃,春意盎然,春色满园,达士通人,道山学海,德艺双馨,…
形容讲话口吃的成语
沉毅寡言,诚惶诚恐,词不逮理,大惊失色,怛然失色,担惊受怕,胆战心寒,胆裂魂飞,点手划脚,骨寒毛竖,骇人听闻,寒毛卓竖,汗不敢出,惶恐不安,惶惶不安,魂飞魄散,加油加醋,噤若寒蝉,井然有条,惊恐万状,九鼎不足为重,口吐珠玑,量枘制凿,绵言细…
形容讲话结束的成语
哀梨并剪,聱牙佶屈,聱牙诘曲,白话八股,班马文章,蚌病成珠,蚌病生珠,匕首投枪,璧坐玑驰,笔下留情,笔力独扛,笔底烟花,笔墨官司,笔大如椽,笔酣墨饱,鄙言累句,辩说属辞,炳炳烺烺,波澜老成,不以词害意,不以辞害志,不卑不亢,不同流俗,不堪卒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