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百发百中 [ bǎi fā bǎi zhòng ]
释义: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,每次都命中目标。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。
出处:《战国策·西周策》:“楚有养由基者,善射,去柳叶百步而射之,百发百中。”
2、白纸黑字 [ bái zhǐ hēi zì ]
释义:白纸上写下了黑字。比喻有确凿的文字凭据,不容抵赖或悔改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看钱奴买冤家债主》第二折:“不要闲说,白纸上写着黑字哩。若有反悔之人,罚宝钞……。”
3、不差毫发 [ bù chā háo fà ]
释义:毫、发:都是古代的长度名,十毫为发,十发为厘,形容细微。形容一点儿也不差。
出处:《朱子语类》卷十六:“自慊,正与自欺相对,不差毫发。”
4、不差毫厘 [ bù chā háo lí ]
释义:不差一毫一厘。
出处:宋·李昉《太平广记》一百五十八郑引《玉堂闲话·许生》:“显晦之事,不差毫厘矣。”
5、不差累黍 [ bù chā lěi shǔ ]
释义:累黍:是古代两种很小的重量单位,形容数量极小。形容丝毫不差。
出处:《汉书·律历志上》:“权经重者不失黍累。”
6、百中百发 [ bǎi zhòng bǎi fā ]
释义:中:射中目标。发:发射。形容射箭、投掷或射击准确,每次都命中目标。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,从不落空。同“百发百中”。
出处: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三十一:“回陈桐闻脑后鸾铃响处,料是飞虎赶来,挂下画戟,取火龙标掌在手中,此标乃异人秘授,出手烟生,百中百发。”
7、丹书铁券 [ dān shū tiě quàn ]
释义:丹书:用朱砂写字;铁契:用铁制的凭证。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。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,故名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祭遵传》:“丹书铁券,传于无穷。”
8、放之四海而皆准 [ fàng zh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 ]
释义:四海: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,故称全国为“四海”;准:准确。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。
出处:《礼记·祭义》:“推而放诸东海而准,推而放诸西海而准,推而放诸南海而准,推而放诸北海而准。”
9、毫发不爽 [ háo fà bù shuǎng ]
释义:毫:细毛;发:头发;爽:差错。形容一点不差。
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邑人》:“呼邻问之,则市肉方归。言其片数斤数,毫发不爽。”
10、毫厘不爽 [ háo lí bù shuǎng ]
释义:毫:细毛;发:头发;爽:差错。形容一点不差。
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邑人》:“呼邻问之,则市肉方归。言其片数斤数,毫发不爽。”
11、金科玉条 [ jīn kē yù tiáo ]
释义:科、条:法律条文。原指完美的法律条文。后指不能更改、必须遵守的信条。
出处:汉·扬雄《剧秦美新》:“懿律嘉量,金科玉条。”
12、尽善尽美 [ jìn shàn jìn měi ]
释义:极其完善,极其美好。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。
出处:《论语·八佾》:“子谓《韶》:‘尽美矣,又尽善也。’谓《武》:‘尽美矣,未尽善也。’”
13、开诚布公 [ kāi chéng bù gōng ]
释义:指以诚心待人,坦白无私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·评》:“开诚心,布公道。”
14、披肝沥胆 [ pī gān lì dǎn ]
释义:披:披露;沥:往下滴。比喻真心相见,倾吐心里话。也形容非常忠诚。
出处:唐·黄滔《启裴侍郎》:“沾巾堕睫,沥胆披肝,不在他门,誓于死节。”宋·司马光《体要疏》:“虽访问所不及,犹将披肝沥胆,以效其区区之忠。”
15、人言籍籍 [ rén yán jí jí ]
释义:指人们议论纷纷。
出处:《京本通俗小说·拗相公》:“妾亦闻外面人言籍籍,归怨相公。”
16、深信不疑 [ shēn xìn bù yí ]
释义:非常相信,没有一点怀疑。
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梦狼》:“慰藉翁者,咸以为道路讹传,惟翁则深信不疑。”
17、十拿九稳 [ shí ná jiǔ wěn ]
释义:比喻很有把握。
出处:明·阮大铖《燕子笺·购幸》:“此是十拿九稳,必中的计较。”
18、算无遗策 [ suàn wú yí cè ]
释义:算:计划;遗策:失算。形容策划精密准确,从来没有失算。
出处:三国魏·曹植《王仲宣诔》:“算无遗策,画无失理。”《南史·梁简文帝纪论》:“自谓安若太山,算无遗策。”
19、十捉九着 [ shí zhuō jiǔ zhe ]
释义:比喻很有把握。
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4回:“老身这条计,是个上着……端的强如孙武子教女兵,十捉九着。”
20、唯命是听 [ wéi mìng shì tīng ]
释义:是命令就服从,不敢有半点违抗。
出处:《左传·昭公十二年》:“孤不天,不能事君,使君怀怒以及敝邑,孤之罪也。敢不唯命是听。”
21、无可非议 [ wú kě fēi yì ]
释义:非议:责备,批评。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。表示做得妥当。
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季氏》:“天下有道,则庶人不议。”何晏注引孔安国曰:“无所非议也。”
22、无懈可击 [ wú xiè kě jī ]
释义:懈:松懈,引伸为漏洞、破绽。没有一点弱点可以让人攻击。形容十分严密,找不到一点漏洞。
出处:《孙子·计》:“攻其无备,出其不意。”曹操注:“击其懈怠,出其空虚。”
23、信而有征 [ xìn ér yǒu zhēng ]
释义:信:确实;征:征验,证据。可靠而且有证据。
出处:《左传·昭公八年》:“君子之言,信而有征。”
24、牙白口清 [ yá bái kǒu qīng ]
释义:比喻说话清楚。
出处: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九回:“怎当得十三妹定要问他个牙白口清,急得无法。”
25、言听计从 [ yán tīng jì cóng ]
释义:听:听从。什么话都听从,什么主意都采纳。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。
出处: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汉王授我上将军印,予我数万众,解衣衣我,推食食我,言听计用,故吾得以至于此。”
26、一定不易 [ yī dìng bù yì ]
释义:易:改变。原指一定下来就不变更,后形容事理正确,不可改变。
出处: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:“今夫权衡规矩,一定而不易,不为秦楚变节,不为胡越改容。”
27、一定不移 [ yī dìng bù yí ]
释义:原指一定下来就不变更,后形容事理正确,不可改变。同“一定不易”。
出处:清·李渔《闲情偶寄·词曲·音律》:“至于填词一道,则句之长短,字之多寡,声之平、上、去、入,韵之清浊阴阳,皆有一定不移之格。”
28、议论纷纷 [ yì lùn fēn fēn ]
释义:形容意见不一,议论很多。
出处:语出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“是以远近狐疑,议论纷错者也。”
29、凿凿有据 [ záo záo yǒu jù ]
释义:凿凿:确实。有确实的证据。
出处:明·徐宏祖《徐霞客游记·滇游日记》:“龚起潜为余谈之甚晰,皆凿凿可据。”
30、真凭实据 [ zhēn píng shí jù ]
释义:确凿的凭据。
出处:清·彭养鸥《黑籍冤魂》第五回:“我本是个安分良民,人家说我私贬鸦片,都是雠扳,没有什么真凭实据。”
形容正确确切的成语(48个)
••阅读 1677
形容正确确切的词语(1个)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形容正确的决策的成语
赤壁鏖兵,迟疑不决,画沙聚米,举棋不定,聚米为谷,聚米为山,决断如流,庙算如神,审时度势,玄谋庙算,优柔寡断,犹豫不决,运筹决策,斩钉截铁,当机立断,积少成多,回筹转策
形容事实正确的成语
矮矮实实,百废待举,百般奉承,板上钉钉,抱诚守真,暴风骤雨,冰天雪地,秉笔直书,不切实际,不实之词,不容置疑,不折不扣,不明不暗,不理不睬,不见天日,捕影系风,惨绝人寰,残垣断壁,岑楼齐末,诚心敬意,诚心诚意,诚心实意,诚意正心,诚心正意,…
形容说的十分正确的成语
闭门读书,别无二致,不以人废言,不刊之论,不容置疑,不易之论,不知自量,从善如流,道大莫容,攧扑不破,颠倒是非,颠扑不破,颠簸不破,颠扑不磨,多歧亡羊,翻然改进,非昔是今,改是成非,管见所及,含糊其辞,回天之力,混淆是非,击玉敲金,积非成是…
形容判断正确的成语
不以人废言,不刊之论,不容置疑,不易之论,不知自量,道大莫容,攧扑不破,颠倒是非,颠扑不破,颠扑不碎,颠簸不破,颠扑不磨,多歧亡羊,耳顺之年,非昔是今,扶善遏过,覆是为非,改是成非,格其非心,隔皮断货,功过是非,管见所及,光明大道,归邪返正…
形容思想正确成语
哀莫大于心死,安常守故,安常习故,安贫乐道,百家诸子,百虑一致,邦以民为本,保守主义,抱残守阙,本位主义,变心易虑,别有肺肠,博大精深,拨云睹日,不同流俗,不明事理,不知不觉,不耻下问,不臣之心,不露形色,补残守缺,材德兼备,嘲风弄月,嘲风…
形容动作正确的成语
黯然失色,昂首挺胸,跋山涉水,悲从中来,笨手笨脚,变化多端,不慌不忙,步履艰难,长吁短叹,瞠目结舌,愁眉苦脸,捶胸顿足,绰约多姿,促膝谈心,大失所望,大惊失色,大摇大摆,大步流星,呆若木鸡,道听途说,得意忘形,低声细语,电光石火,颠三倒四,…
形容说的不正确的成语
不可名状,不可言传,不可言喻,不可言宣,不堪言状,词不达意,词不逮意,辞不达意,儿女英雄,光彩耀目,家丑不可外扬,空头支票,免开尊口,难以启齿,书不尽言,言不尽意,有名无实,欲言又止,梦溪笔谈
形容解释正确的成语
霸王别姬,百喙难辞,绷扒吊拷,兵临城下,掤扒吊拷,不吐不快,插翅难逃,出口成章,穿凿附会,穿凿傅会,春暖花开,答非所问,倒背如流,对答如流,风马牛不相及,附会穿凿,感同身受,格格不入,构会甄释,顾名思义,国色天香,海阔天空,胡搅蛮缠,花花公…